词条 大长和

大长和

大长和,五代十国时期建立于今云南地区的短暂政权。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篡位,建立大长和国。929年,权臣杨干贞篡位,建立大义宁,大长和灭亡。

大长和相关文献
陕西-延安-子长县李和
李和(?~582年),本名庆和。北周将领。宇文泰曾赐他姓宇文氏,取名“意”。隋朝建立后恢复原名。他祖籍陇西狄道,后迁居朔方(魏、周时朔方郡在今陕西子长县附近)。他的家庭几代是当地豪强,其父李僧养曾任夏州(故治在今陕西靖边县境)酋长。北魏末年,贺拔岳镇守关中时,以李和为帐下都督,后作战立功,迁为征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曾出任河阳郡守,晋位为思阳公。西魏大统初年(535),被加授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都督,后来累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担任夏州刺史,改封爵为永丰县公,食邑达千户。周武帝保定二年(562),李和的官阶为司宪中大夫,晋爵为义城郡公,出任洛州刺史。他虽出身行伍,但在担任地方行政官时,言行有规,立身恭谨,善于治理吏民事务,受到百姓称赞。他在商洛地方任职四、五年,执法公允,政事宽和,民间讼事相对减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天和三年(568)被晋升为大...
查看全文
大内义长
生平少年时期在天文元年(1532年)出生,家中次男。天文12年(1543年),大内氏在与尼子晴久的战斗中败走,大内义隆的养嗣子晴持战死。天文12年(1544年),被失去继嗣的义隆迎为犹子。受室町幕府第12代将军足利义晴赐予偏讳,改名为晴英。成为犹子的原因,是因为如果义隆在将来没能再诞下儿子时,晴英可以成为家督,所以大友氏相当乐意接受。天文14年(1545年),在义隆的儿子义尊出生后,犹子关系被解除,并返回大友领地。此时,义隆的儿子诞生和义隆解除父子关系,令九州诸大名受到一定的冲撃(在‘相良家文书’中记载“官务(义隆)的儿子诞生时,与从丰州来的养子之仪相违。恐怕他心中都知道”(官務腹へ御曹子誕生候間、豊州より御養子の儀は相違たるべくと存じ候。恐れながら其方御心中察し存じ候))。大内氏当主时期此后,义隆的重臣陶隆房(后来的晴贤)策划发动谋反,天文20年(1551年)5月,被隆房要求成为大内氏的...
查看全文
大长秋
概述周制,王后六宫,每宫卿二人,则十二人也。秦制设“将行”,为皇后卿。西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改将行为大长秋。长秋是汉代皇后所居宫名。大长秋随皇后出入,宣达皇后旨意,并执掌皇后宫中与汤沐邑的收支,因此是后宫重要人物之一。汉制秩二千石,且多有积功封侯者。西晋、北魏等历代都设大长秋,隋炀帝曾改内侍省为长秋监。西汉初大长秋可以用宦官,也可以用士人,但是逐渐多用宦官,至东汉有记载姓名的大长秋基本全部是宦官。如曹操的养祖父曹腾即曾担任大长秋。相关汉制有皇太后居长乐宫,太皇太后居长信宫,分设长乐少府、长信少府,职权等同于大长秋,但是地位在大长秋之上。西汉亦沿秦制设詹事,兼掌皇后、太子宫事,但至汉成帝时废置,职权归属大长秋。元代设徽政院、中政院分别掌管皇后、皇太后的宫中事务。
查看全文
大野治长
生平在永禄12年(1569年)于京都出生,家中长男。因为母亲大藏卿局是丰臣秀吉的侧室淀殿的乳母,被秀吉立为约3千石的马回(日语:馬迴)众。天正17年(1589年),成为和泉国佐野和丹后国大野合并1万石的大名。文禄3年(1594年),协助伏见城的普请(日语:普請)。在秀吉死后,以侧近的身份仕于丰臣秀赖。庆长4年(1599年),发生德川家康暗杀事件,被当作首谋者之一而被问罪,被流放到下野国。翌年(1600年),在关原之战中,因为加入东军并立下武功,被家康赦免。战后,被家康命令向丰臣家送出自己“对丰臣家没有敌意”(豊臣家への敵意なし)的书简,此后再没有返回江户,并留在大坂。庆长19年(1614年)6月,与片桐且元的弟弟贞隆一同受家康建议,得到秀赖加增5千石,作为回礼,与贞隆一同前往骏府探访大御所家康,之后再访问江户的将军德川秀忠。在丰臣家的家老片桐且元被流放后,于是成为丰臣家中的主导。此后,丰臣...
查看全文
和田惟长
生平在天文20年(1551年)出生,家中嫡男。父亲惟政是室町幕府的幕臣。元龟2年(1571年)8月,与父亲一同出阵,在28日于摄津国郡山,与池田知正、荒木村重等人的军势战斗,不过在担任先阵的父亲战死后,指挥后备的惟长慌忙逃走,于是失去诸将的信赖(‘耶苏通信’)。翌年(1572年)4月,为了救援交野城(日语:交野城)而出阵,以第15代将军足利义昭的部将身份,与织田信长军一同作战(‘兼见卿记(日语:兼見卿記)’)。不过从这段时期开始,义昭与信长的对立,因为家臣团中亦因去向而对立,在陷入怀疑的情况下,杀害叔父兼后见役和田惟增(‘耶苏通信’),自身则对信长表示忠节(‘细川家文书’)。元龟4年(1573年),计划暗杀在家中具有信望的高山友照、右近父子,于是以会议为名,引诱高山父子出现,不过因为计划已被高山父子识破,于是双方发生激烈厮杀,在这次战斗中,惟长受了致命伤,而右近亦受了重伤,于是从现场逃走,
查看全文
大长和相关标签
已不存在的亚洲国家
已不存在的亚洲君主国
中国历史政权
928年终结的国家或政权
902年建立的国家或政权
云南古代政权
古政权(世界)
国家
家族谱大览
平和林氏大宗谱 : 初稿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7年编. 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得姓始祖 : (周) 林坚,名泉. 比干之后. 武王伐纣后,旌表忠烈封比干墓,征其后嗣得泉. 因泉生于长林石室,故赐林姓,改名坚. 闽林远祖 : 林禄,字世荫. 敕守晋安郡,遂迁家晋安. 始祖 : (元) 林仕齐. 于延佑年间徙籍罗岩产村,为清溪始祖. 迁台祖 : (明初) 林宗德. 洪武年间,由平和迁居台湾台中. 另迁台祖 : (清) 林石. 乾隆年间由五寨埔坪渡台居台中,世称雾峰世家. 散居地 : 福建省平和县; 台湾省台中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平和林氏大宗谱, 1, 1750-199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7年编. 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得姓始祖 : (周) 林坚,名泉. 比干之后. 武王伐纣后,旌表忠烈封比干墓,征其后嗣得泉. 因泉生于长林石室,故赐林姓,改名坚. 闽林远祖 : 林禄,字世荫. 敕守晋安郡,遂迁家晋安. 始祖 : (元) 林仕齐. 于延佑年间徙籍罗岩产村,为清溪始祖. 迁台祖 : (明初) 林宗德. 洪武年间,由平和迁居台湾台中. 另迁台祖 : (清) 林石. 干隆年间由五寨埔坪渡台居台中,世称雾峰世家. 散居地 : 福建省平和县; 台湾省台中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100
平和林氏大族谱卷首初稿(林添福修订草本)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7年编. 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得姓始祖 : (周) 林坚,名泉. 比干之后. 武王伐纣后,旌表忠烈封比干墓,征其后嗣得泉. 因泉生于长林石室,故赐林姓,改名坚. 闽林远祖 : 林禄,字世荫. 敕守晋安郡,遂迁家晋安. 始祖 : (元) 林仕齐. 于延佑年间徙籍罗岩产村,为清溪始祖. 迁台祖 : (明初) 林宗德. 洪武年间,由平和迁居台湾台中. 另迁台祖 : (清) 林石. 干隆年间由五寨埔坪渡台居台中,世称雾峰世家. 散居地 : 福建省平和县; 台湾省台中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100
平和林氏大宗谱 : 初稿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7年编. 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得姓始祖 : (周) 林坚,名泉. 比干之后. 武王伐纣后,旌表忠烈封比干墓,征其后嗣得泉. 因泉生于长林石室,故赐林姓,改名坚. 闽林远祖 : 林禄,字世荫. 敕守晋安郡,遂迁家晋安. 始祖 : (元) 林仕齐. 于延佑年间徙籍罗岩产村,为清溪始祖. 迁台祖 : (明初) 林宗德. 洪武年间,由平和迁居台湾台中. 另迁台祖 : (清) 林石. 乾隆年间由五寨埔坪渡台居台中,世称雾峰世家. 散居地 : 福建省平和县; 台湾省台中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泰和城南大原徐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初修木活字本. 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部分破损缺页, 卷数不明, 不确定是否齐全. 受姓祖 : 若木. 伯益次子,封于徐,后以国为姓. 始祖 : (宋) 徐云兴. 为大学士. 由万安皂口徙泰和. 房祖 : 徐俊甫(南屋) ; 徐寿甫(北屋). 宗祖(8世) : (元明之际) 徐应麟,号麟岩翁. 寿甫公之后. 应麟公下五子 : (明) 徐以鼐,字鼐山,号乐志(双松派) ; 徐以锺,号锺山(车溪派) ; 徐以铭(徙荆州) ; 徐以硕(路口仙溪派) ; 徐以钺,号钺湖(大原派). 散居地 : 江西省泰和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其他题名 : 泰和城南大原徐氏宗谱.
浏览:100
泰和城南大原徐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初修木活字本. 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部分破损缺页, 卷数不明, 不确定是否齐全. 受姓祖 : 若木. 伯益次子,封于徐,后以国为姓. 始祖 : (宋) 徐云兴. 为大学士. 由万安皂口徙泰和. 房祖 : 徐俊甫(南屋) ; 徐寿甫(北屋). 宗祖(8世) : (元明之际) 徐应麟,号麟岩翁. 寿甫公之后. 应麟公下五子 : (明) 徐以鼐,字鼐山,号乐志(双松派) ; 徐以锺,号锺山(车溪派) ; 徐以铭(徙荆州) ; 徐以硕(路口仙溪派) ; 徐以钺,号钺湖(大原派). 散居地 : 江西省泰和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其他题名 : 泰和城南大原徐氏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