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族谱
查阅族谱
我的家谱
常见问题
修谱
编修族谱
族谱体例
家庭谱制作
头条
姓氏头条
历史文化
人物百科
姓氏文化
族谱知识
导读专栏
专题知识
姓氏
姓氏百科
中华姓氏网
百家姓
家族圈
家庭树
寻根
历史
历史词条
历史上的今天
问答
应用
老黄历
周公解梦
网上祭拜
APP下载
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渤海吴氏族谱
渤海吴氏族谱
收藏者: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此谱为能即时提供网路用户搜寻, 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回馈」反应.
渤海吴氏族谱相关文献
渤海郡
渤海郡,渤海郡:靺鞨人所居,先称振国(震国)。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渤海李氏,一支
查看全文
渤海国
民族传统观点认为包括粟末靺鞨在内的诸靺鞨部落构成了靺鞨族人民的主体,建国者大祚荣出自仍然留守故地的粟末靺鞨,联合原伯咄、安车骨、拂涅、白山等四部靺鞨人建立渤海国,而粟末靺鞨与高句丽人所占比例皆不大。东亚诸多史籍中,关于渤海国民族成分,多记载渤海国的主要民族为靺鞨族人。中国《旧唐书》卷一九九下《渤海靺鞨传》记载:“渤海靺鞨大祚荣者,本高丽别种也。”中国《新唐书》卷二一九《渤海传》记载:“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日本《类聚国史》卷一九三记载:“又传奉在唐学问僧永忠所附书:‘渤海国者高丽之故地也,天命开别天皇七年高丽王高氏为唐所灭也,后以天之真宗丰祖父天皇二年大祚荣始建渤海国,和铜六年受唐册立,其国延袤二千里,无州县官驿,处处有村里,皆靺鞨部落。其百姓者,靺鞨多,土人少,皆以土人为村长,大村曰都督,次曰刺史,其下百姓皆曰首领,土地极寒,不宜水田,俗颇知书。’”中国史学家金毓黻在其历史...
查看全文
后渤海
历史背景926年,契丹国灭渤海国,渤海王大諲譔被俘虏。契丹在渤海领地设置东丹国,皇长子耶律突欲(耶律倍)被任命为国王。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凯旋途中病逝。东丹王耶律倍送太祖阿保机灵柩回国。耶律倍在藩属国作王而使得在朝中的地位有所动摇,弟耶律德光成了契丹国皇帝。天显三年(928年)十二月,耶律德光升东丹的东平郡为契丹国南京(今辽宁辽阳北),强行自天福城(上京龙泉府)徙东丹人民充实东平郡,天福城遂衰落。天显五年(930年),东丹王耶律倍在争夺契丹国帝位的政治斗争中失败,耶律倍因受德光猜忌,逃奔后唐,东丹国名存实亡。一部分渤海人迁居高丽。建国的假说以下叙述,为日本学者和田清猜测:同时渤海人的反抗运动开始兴盛,在王弟大某(渤海王大諲譔之弟、名不详)的领导下,以上京龙泉府北方作为根据地。大光显(渤海王大諲譔世子)在原渤海国西南部潜伏。东丹国南迁后,王弟大某乘机占领忽汗城(龙泉府),大光显也在西京鸭绿府
查看全文
渤海人
渤海民族的起源与成立渤海国建国时粟末靺鞨和高句丽遗民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渤海的建国者大祚栄,《旧唐书》称他为高句丽别种,而渤海人的风俗习惯和高句丽、契丹相同;《新唐书》称渤海人出自高句丽支配下的粟末靺鞨,没有明确说明其高句丽之间的种族関系。中国史学界更多采用《新唐书》的记载,认为渤海以靺鞨人为中心建国,属于中国东北的古代民族国家。韩国及朝鲜史学界与中国形成鲜明对照,在认为高句丽是朝鲜史的一部分的前提下,认为渤海是以高句丽遗民为中心建立的;并一般认为高句丽人组成统治阶级,靺鞨人为被统治阶级。在日本,更多是采取认为渤海人是渤海建国后两者的混血的说法。这些民族问题在统一新罗时代中体现最为明显,特别是在中韩之间已发展为政治问题。而中国古书文献的记载中,高句丽灭亡后,‘徙其人散处中国’。(《新五代史》卷74)传统观点认为粟末靺鞨联合其他靺鞨部落构成渤海国民族的主体。但是近代的研究表明“粟末靺鞨附高句...
查看全文
渤海
名称源起根据史料记载,在西周时期,中国海还不存在具体海区的名称,凡是能见到的海,一律都称为“海”。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增加、渔业的兴起以及沿海一带海洋灾害的不时发生,人们开始把海域加以命名区分。据史料记载,渤海改称为“勃海”,苏秦曾说:齐北有勃海。田肯曾说:齐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渤海也被称为“少海“,《韩非子》记载:齐景公游于少海。自元朝以后,“渤海”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形成渤海为中、新生代沉降盆地,海底是前寒武纪变质岩,第四纪沉积物厚达300-500米,主要为陆源物质。地理位置渤海周围有三个主要海湾︰北部有辽东湾,西部有渤海湾,南部有莱州湾,三大海湾都分布有粉沙粘土软泥和粘土质软泥。渤海与黄海间的狭窄水路被称为渤海海峡。渤海海峡北部的水路被称为老铁山水道。海峡的南部有一些岛,被合称为庙岛列岛。黄河、海河、辽河、滦河和等注入渤海。渤海内及山东省渤海边有石油储藏(胜利油田)。由于黄...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吴氏族谱 [3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干隆41[1776]刻本. 16册 : 插图, 世系表. 卷端题 : 吴江吴氏族谱. 始迁祖 : (宋) 吴千一 收藏所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散居地 : 江苏省吴江县等地.
浏览:0
吴氏族谱 : 南靖纯默公世系
原书: [台湾 : 吴纯默祭祀公业], 民国89[2000]. 全1册(107页)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开姓祖 : 泰伯. 原姬姓. 自号勾吴,追封吴伯. 传代祖(一世) : 仲雍,字执,号虞仲. 泰伯之弟. 因泰伯无嗣,袭兄王位. 下有二子 : 吴季简 ; 吴居简. 此族为季简之后. 延陵远祖(19世) : 季札,号季子. 寿梦公第四子. 受封于延陵(今江苏省武进县),称延陵季子. 宗祖(71世) : (唐末) 吴宣,名宣成. 简公长子. 入闽祖(73世) : (宋) 吴宥,字仁郎,号承顺. 纶公次子. 宋进士. 世居江西南丰,移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 南靖始祖(80世) : 吴则茂. 念二郎岳公第三子. 派祖(92世) : 吴纯默. 卜数公长子. 纯默公下五子 : (清初) 吴正本 ; 吴惕成 ; 吴世佐 ; 吴世杰 ; 吴世侦. 为五大房祖. 共同渡海入台,定居桃园. 散居地 : 台湾省桃园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四会窑村吴氏族谱
原书: 省城西湖街 : 藏珍阁刻本, 清同治6[1867]. 2册. 收藏者 : 中国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版心题 : 窑村吴氏族谱. 始迁祖 : (宋元之间) 吴国舍. 散居地 : 广东省四会县等地. 广州顺德县水藤乡
浏览:100
台湾吴氏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彰化市 : 彰化县吴姓宗亲会, 民国82[1993]初版(彰化市 : 精华印刷).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 开姓始祖 : 泰伯. 吴本姓姬. 泰伯偕弟仲雍幼弟季历避荆蛮,自号勾吴,后世子孙以国为氏. 延陵始祖 : (周) 吴季札,号季子. 受封于延陵(今江苏武进),故曰延陵季子. 入闽始祖 : (唐) 吴祭,字孝先. 惠达公长子. 初为河南光州固始人,后因平黄巢乱,居福建侯官县,又迁兴化府莆田. 岱阳始祖 : (明) 吴浔阳,字观志. 原居福建南安,洪武二年移居晋江岱阳. 同安始祖 : 吴从师. 鹿港始祖 : 吴大泰. 移居台湾. 淡水始祖 : 吴世吉 ; 吴世尽. 兄弟入垦台湾. 散居地 : 福建省各地; 及台湾省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0
北渠吴氏族谱 [8卷,及卷首]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9[1930].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日本东京 : 国立国会图书馆 (Tokyo, Japan : National Diet Library). 受姓始祖 : (周) 吴泰伯. 北渠始迁祖 : (明) 吴旺一. 散居地 : 江苏省宜兴县等地. 版心题 : 吴氏族谱.
浏览:0
垂裕堂吴氏族谱
原书: 写本, 清光绪11[1885]. 4册 : 世系表. 版心题: 吴贯吴氏族谱. 肇基祖: 吴浩翁. 散居地: 可能在褔建省.
浏览:100
词条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词条朝代: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代
汉代
三国时期
晋代
南北朝时期
隋代
唐代
五代十国时期
宋朝
元代
明朝
清代
关于族谱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22zup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