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明朝 翟瑛

翟瑛

翟瑛(1439年-1498年),字廷光,河南省河南府洛阳县人,太医院医籍,治《春秋》,年二十八岁中式成化二年丙戌科第二甲第二十八名进士。三月初七日生,行二,曾祖翟伯常,医学正科;祖翟罍,医士;父翟观,御医;母庞氏。具庆下,妻颜氏,继妻董氏;兄瑄(进士)。由国子生中式顺天府乡试第八十七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一百七十名。选为庶吉士,后改礼科给事中,历太常卿。兄翟瑄,时人并称“二翟”。

翟瑛简介资料
曾祖翟伯常,祖翟罍,父翟观,母庞氏
三月初七日
成化二年丙戌科进士
1498 年
颜氏、董氏
翟瑛相关文献
卞瑛
卞瑛,卞瑛:字渭珍,原住江苏常州府武进县城西南四十里的升西(也作胜西)乡,他读书未就,
查看全文
翟山·翟人城·河南翟姓发源地
禹州市文殊镇陈岗村境内有一座山,名翟山。民国《禹县志·山志》记载:“石崖山……南六里曰翟山。”翟山东北—西南走向,长1290米,海拔309米,面积544194平方米,周长3010米,共有四座山峰。关于翟山的来历,在当地村民中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条雌龙从牛头山来到文殊西边,摆尾,拱身,朝北下了一个龙蛋,这个龙蛋就是翟山。龙蛋孵化白龙即将成型时,惊动皇宫,于是皇上派人四处查询,了解真相后,皇上批道:“想方设法镇住此龙气,以免将来生事翻朝(意即改朝换代)。”白龙见状,向北顺势要逃入涌泉河。上方派人立即在翟山北山脚下,修盖翟山庙,压住龙头以降服白龙。白龙大怒,一拱一拱,形成南北四峰。白龙又退到南岭,欲退入蓝河逃走。上方又派人修建文殊寺,才镇住白龙。白龙大怒,气得肚子破烂,流出两股清水:一是翟山东坡山下白龙池,一是陈南村部口前黑龙池。龙在村东面的灵山(当地人也叫铁山岭)留下龙印,故灵山山石为红色...
查看全文
孟瑛
参考文献^《明史》(卷146):“子瑛嗣。将左军,再从北征,督运饷。仁宗即位,为左参将,镇交阯。坐庶兄常山护卫指挥贤永乐中谋立赵王事,并夺爵,毁其券,谪云南。宣德六年放还,充为事官于宣府。英宗即位,授京卫指挥使。卒,子俊嗣官。天顺初,以恩诏与伯爵。卒,子昂嗣。卒,爵除。”
查看全文
岑瑛
参考文献《明史》
查看全文
上蔡大翟庄与翟姓
翟姓在我国姓氏中排行第108位,约占汉族人口的0.15%,是我国众多姓氏中的一大家族。如今分布在各地,同时迁居台湾的有之。据考,现在不论是分布在内地的或是迁居在台湾的翟姓,他们的始祖都是我国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翟姓的人——战国魏文侯时期的国相翟璜。他的出生地就在上蔡县党店镇大翟村。如今在大翟村还坐落有世代相传的——被当地人称为“璜坟”的翟璜墓。翟璜被上蔡县大翟村成立的翟姓联谊会考究为翟姓第一世始祖,翟靖为第二世祖,翟公为第九世祖,翟方进为第十世祖,翟宣、翟义为第十一世祖。翟姓起源于轩辕黄帝的孙子始均。始均被封北狄,建立翟国,国人便以国为姓。后翟国灭于晋国,在长期的战乱中,翟国人都以原国名为姓,逃奔迁居各地。由于各地方言不同,翟姓形成两种读音。属于北方者读“狄”,迁居南方者读“宅”(后改翟)。上蔡县大翟村翟姓联谊会研究资料显示,轩辕黄帝的孙子始均在老家北翟建立翟国,有翟氏世居北地,后徙西河,出汝...
查看全文
翟瑛相关标签
明朝礼科给事中
医籍进士
1498年逝世
翟姓
成化二年丙戌科进士
明朝太常寺卿
1439年出生
洛阳人
政府人物
家族谱大览
1.翟公承贵家谱, 1, 1900–1995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18.夏氏宗谱, 18, 卷17: 子瑛 日泰 11世国稪公起, 199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涂山堂, 1991年三修.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修谱人员 : 夏宗鉴,字保民 ; 夏久成,字连科 ; 夏匞罴,字克昌. 注 : 此谱缺卷13. 受姓祖 : 无余. 帝少康三子,封会稽. 远祖 : (唐) 夏远,字光庭. 原籍浙江省会稽,因宦江西武宁,遂居于武宁. 黄麻祖(1世) : (元明之际) 夏柏,字和甫. 友信公之子. 由江右瑞昌迁湖广黄冈. 派祖(5世) : (明) 夏志文. 希孟公长子. 下三子 : 夏子玺(上分二五六房祖) ; 夏子珑(中分祖) ; 夏子瑛(中分祖). 此谱主要为子珑, 子瑛二公派下世系资料. 子珑公下房祖(8世) : 夏世初 ; 夏震初 ; 夏巽初(居永济垸,后分居下三房崖) ; 夏儒初 ; 夏积初. 巽初公下传二支(9世) : 夏松 ; 夏柏. 松公生三子(10世) : 夏日尧 ; 夏日舜 ; 夏日禹. 均居下三房屋. 柏公生六子(10世) : 夏日出 ; 夏日明 ; 夏日嗣(止) ; 夏日红(止) ; 夏日可(止) ; 夏日用(止). 均居毛田区布袋坳上三房屋. 世初公下三支祖(10世) : 夏日兴 ; 夏日辨 ; 夏日焕. 震初公下四房祖(10世) : 夏日满 ; 夏日光 ; 夏日仕 ; 夏日完. 儒初公下六房祖(10世) : 夏日慈 ; 夏日瑞 ; 夏日桑 ; 夏日锦 ; 夏日厚 ; 夏日珍. 积初公下二房祖(10世) : 夏日试 ; 夏日威. 子瑛公下房祖(10世) : 夏日泰. 派字 : 崇尚文光宗德远 丕宣世泽祖谟芳 家庭永振为能士 科第同登发至良.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夏氏宗谱: 子珑子瑛二公世系.
浏览:100
17.夏氏宗谱, 17, 卷16: 瑛公 日泰 11世国和公起, 199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涂山堂, 1991年三修.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修谱人员 : 夏宗鉴,字保民 ; 夏久成,字连科 ; 夏匞罴,字克昌. 注 : 此谱缺卷13. 受姓祖 : 无余. 帝少康三子,封会稽. 远祖 : (唐) 夏远,字光庭. 原籍浙江省会稽,因宦江西武宁,遂居于武宁. 黄麻祖(1世) : (元明之际) 夏柏,字和甫. 友信公之子. 由江右瑞昌迁湖广黄冈. 派祖(5世) : (明) 夏志文. 希孟公长子. 下三子 : 夏子玺(上分二五六房祖) ; 夏子珑(中分祖) ; 夏子瑛(中分祖). 此谱主要为子珑, 子瑛二公派下世系资料. 子珑公下房祖(8世) : 夏世初 ; 夏震初 ; 夏巽初(居永济垸,后分居下三房崖) ; 夏儒初 ; 夏积初. 巽初公下传二支(9世) : 夏松 ; 夏柏. 松公生三子(10世) : 夏日尧 ; 夏日舜 ; 夏日禹. 均居下三房屋. 柏公生六子(10世) : 夏日出 ; 夏日明 ; 夏日嗣(止) ; 夏日红(止) ; 夏日可(止) ; 夏日用(止). 均居毛田区布袋坳上三房屋. 世初公下三支祖(10世) : 夏日兴 ; 夏日辨 ; 夏日焕. 震初公下四房祖(10世) : 夏日满 ; 夏日光 ; 夏日仕 ; 夏日完. 儒初公下六房祖(10世) : 夏日慈 ; 夏日瑞 ; 夏日桑 ; 夏日锦 ; 夏日厚 ; 夏日珍. 积初公下二房祖(10世) : 夏日试 ; 夏日威. 子瑛公下房祖(10世) : 夏日泰. 派字 : 崇尚文光宗德远 丕宣世泽祖谟芳 家庭永振为能士 科第同登发至良.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夏氏宗谱: 子珑子瑛二公世系.
浏览:100
14.范氏宗谱, 14, 河分卷3: 世系 瑛公 16世元善公起, 1600-199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廉让堂, 1997年修, 1998年后记. 17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包括上分2卷; 中分8卷; 河分3卷; 幺分2卷; 白沙口1卷; 首2卷. 共18卷. 始祖 : 范正宗. 由湖北麻城徙应城. 正宗公下二子(1世) : (元明之际) 范(禾音)茂 ; 范荆茂. (禾音)茂公下派祖(4世) : (明) 范理,字国柱(上分祖) ; 范瑄,字国宝(中分祖). 皆为德公之子. 荆茂公下派祖(4世) : (明) 范瑛,字国瑞(河分祖) ; 范圭(珪),字国宾(幺分祖). 皆为仪公之子. 理公下支祖(6世) : 范藻之. 芝芬公之子. 下有三子: 范特 ; 范振 ; 范富业. 瑄公下二子(5世) : (明) 范其铃(下一子: 范仕超) ; 范其祥(下四子: 范仕扬 ; 范仕烈 ; 范仕涌 ; 范仕进). 瑛公下二子(5世) : 范钦(下二子: 范仕芳 ; 范仕元) ; 范鳌(下三子: 范仕谟 ; 范仕谨 ; 范仕错). 圭公下一子(5世) : 范耳顺. 下一子: 范旋矩. 旋矩公下支祖(8世) : 范鸣扬 ; 范锡元 ; 范习元 ; 范青元(止). 皆为杖朝公之子. 京山白沙口祖(1世) : 范万寿. 下一子: 范本元. 本元公下支祖(9世) : 范国清 ; 范国太 ; 范国安. 皆为廷义公之子. 派行(16世起) : 祖德宗功远 高平世泽长 齐家如治国 学品贵端方. 散居地 : 湖北省应城县, 京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应城范氏宗谱.
浏览:100
8.范氏宗谱, 8, 中分卷5: 世系 瑛公 16世本立公起, 1600-199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廉让堂, 1997年修, 1998年后记. 17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包括上分2卷; 中分8卷; 河分3卷; 幺分2卷; 白沙口1卷; 首2卷. 共18卷. 始祖 : 范正宗. 由湖北麻城徙应城. 正宗公下二子(1世) : (元明之际) 范(禾音)茂 ; 范荆茂. (禾音)茂公下派祖(4世) : (明) 范理,字国柱(上分祖) ; 范瑄,字国宝(中分祖). 皆为德公之子. 荆茂公下派祖(4世) : (明) 范瑛,字国瑞(河分祖) ; 范圭(珪),字国宾(幺分祖). 皆为仪公之子. 理公下支祖(6世) : 范藻之. 芝芬公之子. 下有三子: 范特 ; 范振 ; 范富业. 瑄公下二子(5世) : (明) 范其铃(下一子: 范仕超) ; 范其祥(下四子: 范仕扬 ; 范仕烈 ; 范仕涌 ; 范仕进). 瑛公下二子(5世) : 范钦(下二子: 范仕芳 ; 范仕元) ; 范鳌(下三子: 范仕谟 ; 范仕谨 ; 范仕错). 圭公下一子(5世) : 范耳顺. 下一子: 范旋矩. 旋矩公下支祖(8世) : 范鸣扬 ; 范锡元 ; 范习元 ; 范青元(止). 皆为杖朝公之子. 京山白沙口祖(1世) : 范万寿. 下一子: 范本元. 本元公下支祖(9世) : 范国清 ; 范国太 ; 范国安. 皆为廷义公之子. 派行(16世起) : 祖德宗功远 高平世泽长 齐家如治国 学品贵端方. 散居地 : 湖北省应城县, 京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应城范氏宗谱.
浏览:100
3.董氏宗谱, 3, 卷1, 世系图: 1世千五 5世朝瑛公起, ca. 194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策堂, 记事约至1944年. 8册 : 世系表. 始祖(1世): (元明之际) 董千五,千户侯. 原籍江西南昌, 后落籍湖北咸宁. 后裔复迁武昌. 江夏祖(2世): (元明之际) 董福三. 洪武间卜迁江夏龙三里旗杆岭. 生子三: 董昭四 ; 董昭六(迁茅庄) ; 董昭七(迁山坡). 昭四公下支祖(5世): (明) 董朝瑛(迁佳砂陂. 武穆派, 唐庄派等共祖) ; 董朝国(土堂朝阳山派) ; 董朝雄(土堂龙泉铺派). 昭六公下支祖(5世): (明) 董朝爵(土堂茅庄派). 昭七公下支祖(5世): (明) 董朝俊(山坡黄陵咀派) ; 董朝杰(山坡小河畈大庄派) ; 董朝宾(山坡小河畈老庄派) ; 董朝宾(山坡梦九庄派). 注: 此谱不全, 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4, 6, 7. 无编纂者记事资料. 散居地: 湖北省咸宁县, 及武昌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