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李姓族谱

李姓族谱

原书: 台湾高雄 : 春晖出版社, 民国72[1983]. [5], 208, [1?]页 : 世系表, 插图, 肖像.

版权题 : 高雄县李姓宗亲会族谱

始祖 : 李仲秋

高雄田寮始迁祖 : 李武略

散居地 : 台湾省高雄县田寮乡路竹乡等地

李姓族谱简介资料
台湾省高雄县田寮乡路竹乡等地
高雄县李姓宗亲会族谱
李溪泉编
民国72[1983]
李姓族谱相关文献
老子是姓老还是姓李,族谱网学者说
老子是姓老还是姓李,族谱网学者说,历史上很多学者关于老子到底姓什么存在不同见解,其中汉代司马迁说:“老子者,……姓
查看全文
望城惊现两百年前李姓族谱
望城惊现两百年前李姓族谱,   近日,望城居民李克明、李自恒两兄弟在整理其叔叔李玉兴旧柜时,无意间发现
查看全文
望城惊现两百年前李姓族谱
望城惊现两百年前李姓族谱,   近日,望城居民李克明、李自恒两兄弟在整理其叔叔李玉兴旧柜时,无意间发现
查看全文
望城惊现两百年前李姓族谱
望城惊现两百年前李姓族谱,   近日,望城居民李克明、李自恒两兄弟在整理其叔叔李玉兴旧柜时,无意间发现
查看全文
族谱网:李姓、李氏家谱、宗谱电子版资源列表(节选)
李姓人口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二,人口1.0139亿,李姓是唐朝国姓,也是百家姓中的超级大姓。为助力李氏族人寻根问祖,族谱网收录了近5万卷李氏家谱、族谱、宗谱电子版PDF资源,高清无水印,以下是节选的部分目录。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李氏四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雍睦堂, 民国37[1948]. 22册 : 插图, 世系表. 沅江始迁祖 : (元明之际) 李道琳,字普济. 散居地 : 湖南省沅江县, 益阳县, 及龙山县等地. 江西临江府新淦县
浏览:100
青龍李氏宗譜 [20卷]
原书: 永康市 : 李店村志编纂委员会(国强文印公司印), 2001年重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 : 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迁杭始祖 : (唐) 李文远. 永康祖 : 李德明,字宗仁,行从二. 青龙李店祖 : (宋) 李孟,字克贤,行绣九,改嵩十三 ; 李恭,字克顺,行嵩十四. 李店村 : 古称青龙庄, 后因姓而改.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康县等地. 册4 (卷20) 为墓图及碑文.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册三书衣题 : 李店村志.
浏览:100
李氏四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雍睦堂, 民国37[1948]. 22册 : 插图, 世系表. 沅江始迁祖 : (元明之际) 李道琳,字普济. 散居地 : 湖南省沅江县, 益阳县, 及龙山县等地. 江西临江府新淦县
浏览:100
李氏族谱
李氏族谱
文斗镇长顺坝马桑坡一带李氏寻祖,一种说法原籍:江西 系属陇西 始祖李彦贵 迁居时间:明 李氏宗亲李应都发来资料称,该枝李氏,系属陇西,起祖江西。李彦贵从涪陵黑石里(今鹤游坪)迁入彭水县桥梓乡,居土地堂大梅树,故称大梅树李氏。自彦贵入彭为始祖,已经有第十六代。字辈:彦、南、正、胜,禄、国、先、秀、丹 文光开育化 洪应世其昌 永保天心顺 宜思祖德长 居恒敦孝友 腾达学忠良 绍述仁贤盛 同宗庆显扬。该族迁往贵州、四川、广西、湖北、黔江等地的共三十多家,特别迁往贵州的居多。 追问: 是江西连江府十字高街,起祖, 二种说法导读:在黔江西北,李家营这个地方可谓是家喻户晓,它地跨杉岭、黄溪、白石等多个乡镇。让人称奇的是,李家营的人到外面去,只要自报家门,大家都得尊重三分。这是为啥?原来,除李氏先祖奉旨选伐楠木修紫禁城、李家营抗蛮等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故事外,还有流传至今的李氏族训。近日,“寻源黔江”采访团经过多日的实地走访,探寻历史尘埃掩盖下的李家营这块神秘之地。 先祖奉命来武陵伐楠木 李家营这个名字的由来,应是从明朝的时候开始,当时李氏先祖李懋学迁居至彭水,族人不断发展,懋学公之孙李通带领家人迁居到今李家营一带安居乐业,如今李姓族人已有2万余人。那么当年懋学公为何要迁居彭水呢?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明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大修紫禁城,据相关史料记载,公元1421年5月9日这一天,永乐皇帝用近20年时间建成的三大殿,只存在了三个月,就毁于天火。天火也许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明史》上关于这次火灾的正确记载是这样的:“自永乐十五年六月兴工。”史料上的记载言简意赅,无更多笔墨。 毁于天火的大明皇宫三大殿,在永乐年间没有再进行重修。正统元年(1436),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因崇拜曾祖父朱棣,他一登上皇位就做了一件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没有做成的事情——重修紫禁城。老家在杉岭乡,如今在城南小学教书的李绍洪经多方走访,最终在修于清朝年间的《李氏族谱》中发现,先祖懋学公便是当时奉命到武陵山一带开采楠木的人。 李懋学本是当时湖广布政使司黄州府麻城县知县,因父亲去世停职在家守孝三年,守孝期满后迁徙至湖广布政使司辖区内的孝感乡定居。恰逢英宗向全国征集楠木,李懋学奉命来到四川采伐楠木。楠木采伐好后,用船从乌江运出,不料途经彭水县鹿角镇小溪龙门洞时,遇江水暴涨,船被打翻,所运楠木及所有财物全都翻入乌江,被大水卷走。幸运的是李懋学因不在船上而幸免于难,然而楠木已毁,无法向皇上交差可是大罪。李懋学不敢再回老家,四处流浪到了成都。 躲难至彭水得到一门好姻缘 说来也巧,彭邑(今彭水县)举人黄松恰好在成都巡考,在考场外巧遇李懋学。黄松见李懋学虽然生活潦倒,但气度不凡。李懋学也坦城告之其遭遇。黄松说:“如今你处境危险,不如与我一道回彭邑,此地偏僻边远,山大人稀,土地无价。”于是李懋学便随黄松来到了彭邑。 在黄松的举荐下,李懋学到大户张明帮(黄松妹夫)家当教书先生,后来张明帮早逝,黄松很佩服李懋学的人品和文才,于是将妹黄万贞改嫁给李懋学为妻。张家提出:婚后长子若是男丁,必姓张,以延续张家血脉,李懋学欣然同意了张家的要求。从此,李懋学就在张家安了家。后来李懋学长子取名世远,承张姓。 记者3年前在彭水县鹿角、梅子堡一带采访时,也曾听当地人提起过,当地张姓和李姓本是一家,而且懋学公从乌江运楠木的故事更是在当地广为流传。由此可见,李懋学入蜀和在张家落户是有据可循的。 提起这段历史,后世不少人都为之感慨。就像李绍洪所言,在封建社会,女子改嫁本是难事,黄松能让其寡妹改嫁给李懋学,足见其开明,也不难看出李懋学的人品确实不错。 祖训成就李家营美名 李懋学之孙李通,曾任江西布政使司洪州府知府,年迈后告老还乡,携家人迁徙至彭水县甘棠堡(今黔江区杉岭乡林丰社区)。因此李通被称为李家营李姓开基始祖。那么李家营数百年来的美名由何而来? 有人认为是抗蛮的历史成就了李家营数百年来的美名,然而不少李姓族人认为,是李氏族训成就了李家营。据李绍洪介绍,“忠孝为本,睦邻友好;勤耕节俭,重学尚礼;严教子孙,诚实守信;遵章守纪”是李家营的族训,也可以说是族规。这种族规在他们迁徙到武陵山区的时候就有的。除了族训外,还有家训,但都着重强调后世子孙要孝父母、睦乡邻。而后人也都秉承族训,这从李氏族人至今每逢清明节,仍到通祖坟前祭奠便可看出。 “五路土司三千兵,抢劫来犯李家营……龙谢甘棠封守备,自此一方得安宁。”在李家营当地民间,这首诗广为流传,诗中形象地描绘出了明末当地人抗蛮的历史。而李家营的地名是也是因抗蛮有功得来的。 《李氏族谱》记载,李通的玄孙国字辈有十四兄弟,个个能文能武,智勇双全。其中李国政号凤池,是当地出名的武林高手。当时湖北咸丰、利川等地的土司不服管辖,经常派兵到李家营一带抢劫扰民。有一次,李国政带领族人中的好手,与前来抢劫的3000多个土司兵大战了两天,最后用计将土司兵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土司兵不敢再来。此后,彭邑周边及甘棠堡一带的百姓都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李姓族人因此声名鹊起,成了当地的名门望族。因李国政带领族人抗蛮有功,后来明朝政府就命他驻守彭水县米溪槽(现彭水龙射),族人李国聘被任命为甘棠堡乡赶蛮守备,地方政府把甘棠堡一带命名为“李家营”。 李家营处于凤池山的东南麓,凤池山在黔江历史上可谓赫赫有名,但鲜少有人知道凤池山的来历也是因为李姓人。相传为了寻求菩萨保佑李氏子孙兴旺发达,李家后人李凤池拜了太平山的山王菩萨为干爹,并将太平山改名为凤池山。
浏览:0
李氏宗谱 各支分卷 首上下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五知堂, 1995年合修(厚义堂梓). 76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合修新派 : 精诚维宿愿 荟萃喜同根 族谊青山好 力期众共尊. 马湾股始祖 : (明) 李穆一. 原籍江右湖口. 与弟穆二公同徙宿松. 龙谿股始祖 : (明) 李玉十. 下有二子 : 李纹菖(居马家坂) ; 李纹显(居清湾). 韭山股始祖 : (清) 李策彰 ; 李策明. 由黄梅迁松. 花园股始祖 : 李一戊. 下有二派 : 李正焘 ; 李正旺. 祝山股一世祖 : 李祜. 为省三公之后. 竹林股始祖 : (宋末) 李元志. 凤车股始祖 : (元明之际) 李兴一. 仲皋公长子. 西源股始祖 : (明初) 李益忠. 自江西浮梁迁松. 洗马股始祖 : (明) 李添二. 由鄱阳徙松. 下有二子 : 李福隆 ; 李福常. 龙井股始祖 : (元明之际) 李应春. 白杨股始祖 : (明) 李丹木. 自江西南康都昌县迁宿松. 鹅湖股始祖 : (宋) 李胜一. 万五公长子. 王李股远祖 : (元明之际) 李德,字醇儒. 德公下三子 : 李应基(留王李冲) ; 李应振(迁西源孙家冲) ; 李应端(迁中山嘴). 大桥股一世祖 : (明) 李布义(自鄱阳迁松) ; 李华卿(自湖口迁松) ; 李万一. 万一公下派祖 : 李旺一(居郭李湾) ; 李旺二(居河西). 散居地 : 安徽省宿松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版心题 : 李氏宗谱.
浏览:100
李氏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陇西堂, 清宣统3[1911]重修(陆城 : 文明堂梓行).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宁乡高坵始祖 : (元明之际) 李希森,字必荣. 陜西西安府长安县莲花池人. 元末官于湖广路峡州. 因避兵乱, 与兄李天森, 弟李福森, 三兄弟避难高坵. 希森公下派祖(6世) : 李友谦(大房) ; 李友让(二房) ; 李友谌(三房). 皆为汝琳公之子. 友谦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济 ; 李时润 ; 李时泽. 友让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龙 ; 李时新 ; 李时俊 ; 李时贵. 友谌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祯 ; 李时裕,字东山 ; 李时麒 ; 李时麟. 派语(2世起)似为 : 添远庭汝 友万时文 元九玉应 启正一 大 光明兴发长. 散居地 : 湖南省宁乡县高坵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李氏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