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20日-2011年12月18日)是21世纪初以美国、英国军队为主的多国部队进驻伊拉克、并推翻以萨达姆·侯赛因为首的伊拉克复兴党政权的一场战争。澳大利亚军队和波兰军队也参与了此次联合军事行动。军事行动是在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所发出的要求让他和他的儿子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的最后通牒到期后开始。

反恐怖主义的联合部队是由120000人的美军部队、45000人的英军部队、2000多人的澳军部队和200人的波军部队所组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大约50000人的伊拉克叛军。他们是通过驻扎在科威特的美军基地正式对伊发动军事打击。2003年3月20日多国部队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标志着伊拉克战争的开始。

美国第3步兵师从科威特西北方向的沙漠向巴格达挺进,伴随他们作战的还有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的若干部队。在另一个方向伊拉克东南部有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远征队和英国远征军(包含第4和第7装甲旅组...

伊拉克战争简介资料
乔治·沃克·布什 美国、萨达姆·侯赛因 伊拉克
美国 4497人死亡,47541受伤或生病、英国 179人死亡,3598受伤或生病、伊拉克军队(萨达姆政府) 7600-10800人死亡、伊拉克安全部队(新政府) 17690人死亡,超过4万受伤
美国 19.2万人、英国 4.5万人、伊拉克 萨达姆政府军队45万人,预备役65万人、迈赫迪武装 6万人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波兰、丹麦、伊拉克、伊朗
现代
2003年3月20日,多国部队宣布对伊拉克开战
美伊战争、第二次海湾战争
伊拉克局势仍旧动荡、对世界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7630亿美元(美国)
多国联军推翻萨达姆政权,萨达姆被定罪处死。2011年12月美国撤军,仅驻留少数军官训练伊政府部队
2011年12月18日
2003年3月20日
伊拉克战争相关文献
伊拉克总理
伊拉克王国首相(1920年至1958年)从1920年至1958年,伊拉克的首相是由当时的国王任命的,而且通常任期只有一年左右。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伊拉克政府是英国控制下的傀儡政权。伊拉克共和国总理(1958年至2003年)在1958年伊拉克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推翻了亲西方的哈希姆王朝,取得执政地位后,总理开始直接由总统进行任命,并且在很多情况之下,总理一职经常会由总统兼任。伊拉克战争时期(2003年)伊拉克总理一职在2003年爆发伊拉克战争时被废黜,直到2004年6月被正式重新设置。在这段时间内,总理权利实际上由联盟驻伊拉克临时管理当局和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掌握。伊拉克联邦总理(2004年至今)伊拉克临时政府是在美国和其盟友占领伊拉克期间作为看守政府管理伊拉克国家事务的临时机构。它的任期至伊拉克进行国民议会选举和伊拉克过渡政府成立以后为止。政府总理一职是这段时间内的政府首脑。在伊拉克过渡政...
查看全文
伊拉克复兴党政权
历史1968年7月17日,伊拉克将军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与萨达姆·侯赛因一起发动政变,推翻了总统阿卜杜拉赫曼·阿里夫和总理塔希尔&middot
查看全文
伊拉克利翁
历史建于1628年的莫罗西尼喷泉伊拉克利翁是弥诺斯文明时期克里特岛最大的人口中心,据说古希腊神话中米诺斯王的王宫,米诺斯迷宫就建在这里。由阿瑟·埃文斯发现并发掘的克诺索斯宫殿遗址就位于附近。由此可以推断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里应该有港口存在,但这一推断并未得到考古证据证明。现代的伊拉克利翁于824年由撒拉逊人建立,命名为“Ḫandaq”。他们在城市周边挖了护城河并允许海盗将其作为避风港。961年,拜占庭帝国攻占伊拉克利翁,大肆屠杀撒拉逊人,将城市付之一炬并在其重建后对其进行了长达243年的控制。1203年,第四次东征十字军扶持已被废黜的拜占庭皇帝伊萨克二世重登皇位。作为此次政治交易的一部分,次年,协助过十字军的威尼斯共和国控制了伊拉克利翁。威尼斯人改进加固了城市防御工事并将其更名为意大利语“干地亚(Candia)”,至今仍有人用此来称呼克里特岛。1647年,奥斯曼帝国对伊拉克利翁进行
查看全文
伊拉克战争多国部队
参见伊拉克战争Multi-NationalForce-Iraq^UnitedStatesDepartmentofDefense.TeamworkKeytoIraqiSecurity,MullenSays.UnitedStatesDepartmentofDefense.UnitedStatesDepartmentofDefense.December19,2009.(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28,2010).
查看全文
伊拉克王国
哈希姆王朝费萨尔在即位后,伊拉克于1932年被允许独立。这让伊拉克成为凡尔赛和约签署之后,第一个成立的国家。然而英国仍然在其境内保有军事基地;费萨尔一世死后,由加齐继位,直至1939年他因车祸而逝世为止。阿拉伯民族主义者一再要求英国人离开伊拉克,但为英国所拒。历史独立伊拉克是依照与英国于1930年所签署之协定,在1932年获得法理上的独立;因此英国结束托管;而伊国仍允许其之顾问协助处理事务并保有军事基地,以便在战时协防。政治动荡和军事政变独立后,由于政治情势的紧张使英国势力仍存在于伊拉克。政府内部也分裂为以努里·赛义德为首的亲英派,以及RashidAlial-Gaylani代表之反英派。1936年至1941年间,伊拉克军方发动五次政变,迫使当局让步以为回应。英伊战争和英国的二度占领1941年的政变推翻了努里·赛义德,改由RashidAlial-Gaylani执政。阿里虽未终结王室,但使之更...
查看全文
伊拉克战争相关标签
2000年代伊拉克
特种空勤团
第二次海湾战争
2010年代伊拉克
全战争All war
家族谱大览
1.莒州战氏族谱初稿, 1, 1643–2012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古城伊氏宗谱 [16卷]
原书: [浙江金华] : 思任堂, 2010年重修(金华寻源谱志服务承制). 15册 : 插图, 世系表.
浏览:0
古城伊氏宗谱 [16卷]
原书: [浙江金华] : 思任堂, 2010年重修(金华寻源谱志服务承制). 15册 : 插图, 世系表.
浏览:0
莘野伊氏世谱 : 山东新城 [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莘野伊氏续谱委员会, 2011年续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一代祖 : 伊尹,又名挚. 百代祖 : 伊秋田,或盛田,字广收. 据河南杞县伊氏家谱载,迁居山东济南府新城镇,为第100代. 一世祖 : 伊翔,望江公. 自燕冀徙居山东新城(今属桓台县)之利用乡. 为统一世系后的122代. 派祖(2世) : 伊礼 ; 伊敦 ; 伊厚 ; 伊忠 ; 伊信 ; 伊行,安阳公 ; 伊笃. 礼公派下支祖(6世) : 伊复 ; 伊泽,字子被 ; 伊洧 ; 伊濯,字维丰 ; 伊洛 ; 伊圣. 忠公派下支祖(6世) : 伊尚志 ; 伊凤翱 ; 伊尚朋,字圣选. 行公派下支祖(3世) : 伊学 ; 伊连 ; 伊赞. 笃公派下支祖(6世) : 伊禄 ; 伊星 ; 伊庆 ; 伊安 ; 伊泰. 排行(16世起) : 允若丕懋 善继祖述 希怀孔衍 毓世庆长 钦圣歆廉 昭旭炳正 崇谦荣逊 恪慎永兴. 散居地 : 山西省桓台县(原新城县), 高青县, 邹平县, 曲沃县, 洪洞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4.莘野伊氏世谱 五卷 , 4, 1420-201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莘野伊氏续谱委员会, 2011年续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一代祖 : 伊尹,又名挚. 百代祖 : 伊秋田,或盛田,字广收. 据河南杞县伊氏家谱载,迁居山东济南府新城镇,为第100代. 一世祖 : 伊翔,望江公. 自燕冀徙居山东新城(今属桓台县)之利用乡. 为统一世系后的122代. 派祖(2世) : 伊礼 ; 伊敦 ; 伊厚 ; 伊忠 ; 伊信 ; 伊行,安阳公 ; 伊笃. 礼公派下支祖(6世) : 伊复 ; 伊泽,字子被 ; 伊洧 ; 伊濯,字维丰 ; 伊洛 ; 伊圣. 忠公派下支祖(6世) : 伊尚志 ; 伊凤翱 ; 伊尚朋,字圣选. 行公派下支祖(3世) : 伊学 ; 伊连 ; 伊赞. 笃公派下支祖(6世) : 伊禄 ; 伊星 ; 伊庆 ; 伊安 ; 伊泰. 排行(16世起) : 允若丕懋 善继祖述 希怀孔衍 毓世庆长 钦圣歆廉 昭旭炳正 崇谦荣逊 恪慎永兴. 散居地 : 山西省桓台县(原新城县), 高青县, 邹平县, 曲沃县, 洪洞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100
1.叶赫那拉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6[1917]石印本. 1册(48双叶).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叶赫始祖本蒙古人, 姓土默特. 先灭扈伦所居张地之那拉部, 遂姓那拉, 后迁叶赫河岸, 因称叶赫那拉, 以别于他族. 入关一世祖 : 尼雅哈, 初隶正黄旗, 后改镶黄满五参领第八佐领, 归葬叶赫那拉原旗. 记载入关后一世至十一世资料. 庚延为尼雅哈之九世孙, 乳名传儿, 字乐秋, 行二, 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 散居地 : 奉天省开原县, 即今辽宁省沈阳县等地.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