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于武陵

于武陵

于邺(810年-?),字武陵,杜曲(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人,唐朝诗人。通常直呼其字。

约在唐宣宗大中年间(835年的时候)中进士,但对于官场的生活绝望,带著书与琴而放浪天下。特别喜欢洞庭湖附近的风景,希望定期居住。但最后隐居于嵩山之南。

今,著作只残存‘于武陵集’一卷。

唐诗作品‘劝酒’(五言绝句)。

于武陵简介资料
810 年
于武陵相关文献
武陵冉氏
武陵冉氏,酉阳史称“蛮夷之地”,上古为梁、荆接壤之域,春秋为巴、楚交界之地,秦属巴郡,两汉
查看全文
于武陵
出处“唐诗选”(注解:前野直彬版:岩波书店)
查看全文
武陵源
地貌地质构造云里雾里武陵源奇形怪状的石英砂峰林武陵源以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为其主要特征,共有石峰3103座,峰体分布在海拔500~1100米,高度由几十米至400米不等,这种特殊的地貌形态被命名为“石英砂柱峰”地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特点是质纯、石厚,石英含量为75%~95%,岩层厚520余米,为国内外所罕见。地质构造起因区域地质构造处于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大致经历了武陵-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构造运动。武陵-雪峰运动奠定了本区域的基地构造,印支运动塑造了本区的基本地貌构架,而喜山及新构造运动是形成张家界奇特的石英砂峰林地貌景观的最基本因素之一。构成砂岩峰林地貌的地层主要由远古生界中、上泥盆纪云台观组和黄家墩组构成,地层显示滨海相碎屑岩类特点。岩石质纯、层厚,底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岩石出露于向斜轮廓。外力地质活动作用的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坍及生物生化作用、物理风化作用,则成为构造该区域地貌...
查看全文
武陵区
历史武陵区成立于1988年。国务院1988年1月23日国函[1988]18号撤销撤销常德地区、常德县、县级常德市,成立地级常德市、鼎城区和武陵区,武陵区由原县级常德市和从原常德县划出武陵、斗母湖、河洑、石门桥四个镇和丹洲、康家吉、南坪岗、河洑、芦获山五个乡至武陵区。鼎城区继承原县级常德市行政体制。区划2014年辖11个街道、1个镇、2个乡(不包括经开区下辖的德山街道、德山镇,柳叶湖旅游区的柳叶湖街道及白鹤山乡);另外包括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柳叶湖旅游渡假区。街道:启明街道、府坪街道、穿紫河街道、丹阳街道、白马湖街道、芙蓉街道、芷兰街道、东江街道、永安街道、南坪街道、长庚街道镇:河洑镇乡:芦荻山乡、丹洲乡
查看全文
武陵郡
建置沿革汉代汉高帝五年(前202年),改黔中郡置武陵郡,治所在索县(今湖南省常德市东断港头乡城址村,一说治义陵县,今溆浦县南马田坪乡梁家坡村西北)。辖境约当今湖南省沅江流域以以西,贵州省东部,湖北省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地。武陵郡属荆州刺史部。西汉后期,武陵郡领十三县:索、孱陵、临沅、沅陵、镡成、无阳、迁陵、辰阳、酉阳、义陵、佷山、零阳、充。王莽时,改武陵郡为建平郡,东汉初复为武陵郡。东汉时,武陵郡移治临沅县(今湖南省常德市西),省义陵县,佷山县改属南郡。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50年),析置沅南县。汉顺帝阳嘉三年(134年),改索县为汉寿县。其后辖境逐渐减缩。六朝三国时期,武陵郡属吴。吴景帝永安六年(263年),分武陵郡之零阳、溇中、充、临澧、澧阳等县立天门郡。晋武帝太康中,武陵郡领十一县:临沅、龙阳、汉寿、沅陵、黚阳、酉阳、辰...
查看全文
于武陵相关标签
卒年不详
西安人
810年出生
唐朝诗人
于姓
唐朝进士
政府人物
家族谱大览
于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9[1920]. 存18册 : 世系表. 注 : 琼郁公司孙局设八都石嘴绍兴堂宗祠.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5, 7-8, 12-15. 且部分破损严重,难以阅读. 远祖(1世) : (汉) 于睿. 为东海郯县狱吏. 江西始祖(25世) : (宋) 于元素.字季友. 世居山东益都. 因任吉安通判,卜居南昌丰城兴能坊. 都昌始迁祖(34世) : (元) 余汝和,行至四,字致中. 由丰城迁都昌八都上石山. 汝和公派下房祖(36世) : (元明之际) 于应,行良一,字茂贞,号良轩 ; 于昭,行良二,字刚山,号良俊, 由八都上石龟山迁二都西田坂, 为二都始祖. 皆为汝和公二子琼郁公之子. 应公下四子(37世) : (元明之际) 于敏,行桓一,字伯捷,号清溪 ; 于宽,字伯厚 ; 于安,字伯载(迁辽东) ; 于彰,行桓四,字伯亨,号松云(居上石西山). 昭公派下房祖(39世) : (明) 于仕海,字仲弘,号敛修 ; 于仕渶,字仲大,号潜修.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等地.
浏览:100
于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9[1920]. 存18册 : 世系表. 注 : 琼郁公司孙局设八都石嘴绍兴堂宗祠.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5, 7-8, 12-15. 且部分破损严重,难以阅读. 远祖(1世) : (汉) 于睿. 为东海郯县狱吏. 江西始祖(25世) : (宋) 于元素.字季友. 世居山东益都. 因任吉安通判,卜居南昌丰城兴能坊. 都昌始迁祖(34世) : (元) 余汝和,行至四,字致中. 由丰城迁都昌八都上石山. 汝和公派下房祖(36世) : (元明之际) 于应,行良一,字茂贞,号良轩 ; 于昭,行良二,字刚山,号良俊, 由八都上石龟山迁二都西田坂, 为二都始祖. 皆为汝和公二子琼郁公之子. 应公下四子(37世) : (元明之际) 于敏,行桓一,字伯捷,号清溪 ; 于宽,字伯厚 ; 于安,字伯载(迁辽东) ; 于彰,行桓四,字伯亨,号松云(居上石西山). 昭公派下房祖(39世) : (明) 于仕海,字仲弘,号敛修 ; 于仕渶,字仲大,号潜修.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等地.
浏览:100
于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9[1920]. 存18册 : 世系表. 注 : 琼郁公司孙局设八都石嘴绍兴堂宗祠.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5, 7-8, 12-15. 且部分破损严重,难以阅读. 远祖(1世) : (汉) 于睿. 为东海郯县狱吏. 江西始祖(25世) : (宋) 于元素.字季友. 世居山东益都. 因任吉安通判,卜居南昌丰城兴能坊. 都昌始迁祖(34世) : (元) 余汝和,行至四,字致中. 由丰城迁都昌八都上石山. 汝和公派下房祖(36世) : (元明之际) 于应,行良一,字茂贞,号良轩 ; 于昭,行良二,字刚山,号良俊, 由八都上石龟山迁二都西田坂, 为二都始祖. 皆为汝和公二子琼郁公之子. 应公下四子(37世) : (元明之际) 于敏,行桓一,字伯捷,号清溪 ; 于宽,字伯厚 ; 于安,字伯载(迁辽东) ; 于彰,行桓四,字伯亨,号松云(居上石西山). 昭公派下房祖(39世) : (明) 于仕海,字仲弘,号敛修 ; 于仕渶,字仲大,号潜修.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等地.
浏览:100
于氏宗谱 [残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0[1941]. 存7册 : 世系表. 注 : 设局于四舍村之积善堂.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仅存卷首,2册 ; 卷11,3册 ; 卷16,2册, 共7册. 远祖(1世) : (汉) 于睿. 为东海郯县狱吏. 江西始祖(25世) : (宋) 于元素.字季友. 世居山东益都,吉安通判,卜居南昌丰城兴能坊. 都昌始迁祖(34世) : (元) 余汝和,行至四,字致中. 由丰城迁都昌八都上石山. 汝和公派下房祖(36世) : (元明之际) 于应,行良一,字茂贞,号良轩 ; 于昭,字纲山,号良俊, 由八都上石龟山迁二都西田坂, 为二都始祖. 皆为汝和公二子琼郁公之子. 应公派下房祖(38世) : (明) 于钰,字子珠,号存心 ; 于铧,字子琛,号存德 ; 于键,字子璜 ; 于铠,字子珩,号存仁 ; 于鋐,字子琚 ; 于镶,字子瑀,号存志. 皆为应公幼子彰公之子. 昭公派下房祖(39世) : (明) 于仕海,字仲弘,号敛修 ; 于仕渶,字仲大,号潜修.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等地.
浏览:0
于氏宗谱 [残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0[1941]. 存7册 : 世系表. 注 : 设局于四舍村之积善堂.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仅存卷首,2册 ; 卷11,3册 ; 卷16,2册, 共7册. 远祖(1世) : (汉) 于睿. 为东海郯县狱吏. 江西始祖(25世) : (宋) 于元素.字季友. 世居山东益都,吉安通判,卜居南昌丰城兴能坊. 都昌始迁祖(34世) : (元) 余汝和,行至四,字致中. 由丰城迁都昌八都上石山. 汝和公派下房祖(36世) : (元明之际) 于应,行良一,字茂贞,号良轩 ; 于昭,字纲山,号良俊, 由八都上石龟山迁二都西田坂, 为二都始祖. 皆为汝和公二子琼郁公之子. 应公派下房祖(38世) : (明) 于钰,字子珠,号存心 ; 于铧,字子琛,号存德 ; 于键,字子璜 ; 于铠,字子珩,号存仁 ; 于鋐,字子琚 ; 于镶,字子瑀,号存志. 皆为应公幼子彰公之子. 昭公派下房祖(39世) : (明) 于仕海,字仲弘,号敛修 ; 于仕渶,字仲大,号潜修.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等地.
浏览:0
于氏宗谱 [残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0[1941]. 存7册 : 世系表. 注 : 设局于四舍村之积善堂.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仅存卷首,2册 ; 卷11,3册 ; 卷16,2册, 共7册. 远祖(1世) : (汉) 于睿. 为东海郯县狱吏. 江西始祖(25世) : (宋) 于元素.字季友. 世居山东益都,吉安通判,卜居南昌丰城兴能坊. 都昌始迁祖(34世) : (元) 余汝和,行至四,字致中. 由丰城迁都昌八都上石山. 汝和公派下房祖(36世) : (元明之际) 于应,行良一,字茂贞,号良轩 ; 于昭,字纲山,号良俊, 由八都上石龟山迁二都西田坂, 为二都始祖. 皆为汝和公二子琼郁公之子. 应公派下房祖(38世) : (明) 于钰,字子珠,号存心 ; 于铧,字子琛,号存德 ; 于键,字子璜 ; 于铠,字子珩,号存仁 ; 于鋐,字子琚 ; 于镶,字子瑀,号存志. 皆为应公幼子彰公之子. 昭公派下房祖(39世) : (明) 于仕海,字仲弘,号敛修 ; 于仕渶,字仲大,号潜修.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等地.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