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召陵之盟

召陵之盟

召陵之盟,又称召陵之会,是春秋时期齐国为首的中原诸侯国与楚国的会盟。

春秋初期,楚国向中原挺进。前656年,齐桓公借自己的妾室蔡姬被蔡国嫁到楚国的事,率领中原诸侯齐及宋、陈、卫、郑、许、鲁、曹、邾八国,讨伐蔡国。楚成王援救蔡国,齐楚两国在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会盟。楚国屈完说齐楚风马牛不相及,齐国为什么进犯楚国。管仲责备楚国不能按时向周王室进贡苞茅,并质问楚使为何当年周昭王征楚不回,迫楚国就范,使其向周王室进贡苞茅。齐桓公并没有以武力压服楚国,但是抑制了楚国的北扩,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更加稳固。

召陵之盟相关文献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召陵之盟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召陵之盟,发生时间:公元前656年所属年代:春秋战国时代发生地点:召陵(今河南
查看全文
召陵之盟:中原诸侯国与楚国的首次巅峰对决!
召陵之盟:中原诸侯国与楚国的首次巅峰对决!,公元前657年,是齐桓公当政第二十九个年头,在一个春光明丽的日子,桓公与夫人
查看全文
召陵之盟
参见齐桓公
查看全文
澶渊之盟
简介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
查看全文
海上之盟
背景自北宋立国于中原以后,强大的辽国一直位于宋的北方,且时有南侵攻宋的野心,形成宋辽南北敌意对峙的局面。公元1004年,宋真宗与辽签署了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一段达约一百年的和平,双方之间都没有完全消灭对方的能力。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位于辽国东北势力范围内的女真族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反抗辽国的统治,屡败辽军,并建立金国,辽国国势迅速下滑。此时北宋君主宋徽宗与大臣蔡京、童贯认为辽国亡国在即,金国会取而代之,决定联金攻辽,不但可向金以示和好,而且以图收复失去已达二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之地。内容重和元年(1118年),徽宗派武义大夫马政自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乘船渡海,以买马为幌子,与金谈判攻辽。此后宋金使者频繁接触。宣和二年(1120年),双方商定以下的内容:宋金各自进军攻辽,其中金军攻取辽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与中京大定府(今辽宁昭乌达盟宁城县天义镇大明乡),宋军攻取
查看全文
召陵之盟相关标签
召陵区
前656年
漯河历史
春秋时代政治
河南政治事件
家族谱大览
醴陵南城王氏五修族谱 [7卷,含卷首]
原书 : [湖南醴陵 : 五修族谱编委会], 1995. 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注 : 此谱包含2002年增编之"西林分世系图总谱". 受姓祖 : (周) 王晋,字子乔. 始祖 : (元明之际) 王安仲,字培厚,号植斋. 原籍江西安福县,徙醴陵居南城. 此族分四大支 : 上坪 ; 西林 ; 双滂 ; 湖下. 上坪/西林/双滂始祖(3世) : (明) 王斯清. 志刚公长子. 湖下始祖(3世) : (明) 王斯取. 志刚公幼子. 上坪支祖(9世) : (明) 王泰堂,字懋功. 四传又分出雁冲支. 雁冲支祖(13世) : (明清之际) 王国𫐄,字庸所. 双滂支祖 : (明) 王兴堂,字懋恒,号万川 ; 王双堂,字懋集. 西林支下又分楼下支 ; 鏊仙支 ; 楚东支. 楚东支祖(10世) : (明) 王允忠,字弼直. 泰堂公幼子. 楼下支祖(14世) : 王之御,字开来. 国宾公次子. 鏊仙支祖(14世) : (明清之际) 王之瑞,字伯霖,号雨作. 国宾公幼子. 湖下三支祖(9世) : (明) 王玉堂,字懋珰 ; 王瑞堂,字懋璆 ; 王青堂,字莹秀. 皆王第深之子. 散居地 : 湖南省醴陵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编目.
浏览:0
陈氏四修支谱[10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颍川堂, 民国36[1947]年四修. 存8册: 插图, 世系表. 始迁祖(1世): (明) 陈显虎. 由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东门外五里陈家冲, 迁楚南辰州府沅陵县落业西门外第七都. 显虎公派下支祖(5世): (明) 陈之栋,字楚吾 ; 陈之梁,字干繁,号见川. 兄弟两人由辰州府沅陵县, 迁沅江蒋堡朗山文林垸. 后裔分居车州虞家大古二山, 及湘阴鲁家围酬塘土坪岭. 之栋公派下支祖(6世): (明) 陈祖舜,字玉芝 ; 陈基舜,字君芝 ; 陈洪舜,字珍芝 ; 陈禅舜. 之梁公派下支祖(6世): (明清之际) 陈道舜,字煜明 ; 陈礼顺,字煜彩 ; 陈普舜,字煜照,号海宇. 老派语: 显太万允 之舜世尙. 续派语: 载咏宗光大 如枝发上林 文章高国士 道学启家声. 注: 此谱不全. 缺卷7(尚质公世系), 及卷8(尚略公世系). 散居地: 湖南省沅陵县, 沅江县, 及湘阴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颍川陈氏四修支谱.
浏览:0
陈氏四修支谱[10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颍川堂, 民国36[1947]年四修. 存8册: 插图, 世系表. 始迁祖(1世): (明) 陈显虎. 由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东门外五里陈家冲, 迁楚南辰州府沅陵县落业西门外第七都. 显虎公派下支祖(5世): (明) 陈之栋,字楚吾 ; 陈之梁,字干繁,号见川. 兄弟两人由辰州府沅陵县, 迁沅江蒋堡朗山文林垸. 后裔分居车州虞家大古二山, 及湘阴鲁家围酬塘土坪岭. 之栋公派下支祖(6世): (明) 陈祖舜,字玉芝 ; 陈基舜,字君芝 ; 陈洪舜,字珍芝 ; 陈禅舜. 之梁公派下支祖(6世): (明清之际) 陈道舜,字煜明 ; 陈礼顺,字煜彩 ; 陈普舜,字煜照,号海宇. 老派语: 显太万允 之舜世尙. 续派语: 载咏宗光大 如枝发上林 文章高国士 道学启家声. 注: 此谱不全. 缺卷7(尚质公世系), 及卷8(尚略公世系). 散居地: 湖南省沅陵县, 沅江县, 及湘阴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颍川陈氏四修支谱.
浏览:0
陈氏四修支谱[10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颍川堂, 民国36[1947]年四修. 存8册: 插图, 世系表. 始迁祖(1世): (明) 陈显虎. 由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东门外五里陈家冲, 迁楚南辰州府沅陵县落业西门外第七都. 显虎公派下支祖(5世): (明) 陈之栋,字楚吾 ; 陈之梁,字干繁,号见川. 兄弟两人由辰州府沅陵县, 迁沅江蒋堡朗山文林垸. 后裔分居车州虞家大古二山, 及湘阴鲁家围酬塘土坪岭. 之栋公派下支祖(6世): (明) 陈祖舜,字玉芝 ; 陈基舜,字君芝 ; 陈洪舜,字珍芝 ; 陈禅舜. 之梁公派下支祖(6世): (明清之际) 陈道舜,字煜明 ; 陈礼顺,字煜彩 ; 陈普舜,字煜照,号海宇. 老派语: 显太万允 之舜世尙. 续派语: 载咏宗光大 如枝发上林 文章高国士 道学启家声. 注: 此谱不全. 缺卷7(尚质公世系), 及卷8(尚略公世系). 散居地: 湖南省沅陵县, 沅江县, 及湘阴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颍川陈氏四修支谱.
浏览:0
龙山丁氏族谱 [1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1913]修. 12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鼻祖 : (汉) 丁复. 至宋朝伯祚公始迁归安. 宗祖(53世) : 丁德之. 生大公, 小公 : 大公迁泾县之后山 ; 小公迁南陵之射山. 龙山一世祖 : (明) 丁万十四公. 生六子 : 显 ; 德二 ; 德四 ; 絔 ; 仁二 ; 怀二. 本谱所载乃显, 德二, 德四三派下世系. 散居地 : 安徽省南陵县, 泾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丁氏族谱. 山东省, 济南市, 济阳
浏览:100
醴陵南城王氏五修族谱
原书 : [湖南醴陵 : 五修族谱编委会], 1995 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中华家谱馆 注 : 此谱包含2002年增编之"西林分世系图总谱" 受姓祖 : (周) 王晋,字子乔 始祖 : (元明之际) 王安仲,字培厚,号植斋 原籍江西安福县,徙醴陵居南城 此族分四大支 : 上坪 ; 西林 ; 双滂 ; 湖下 上坪/西林/双滂始祖(3世) : (明) 王斯清 志刚公长子 湖下始祖(3世) : (明) 王斯取 志刚公幼子 上坪支祖(9世) : (明) 王泰堂,字懋功 四传又分出雁冲支 雁冲支祖(13世) : (明清之际) 王国軏,字庸所 双滂支祖 : (明) 王兴堂,字懋恒,号万川 ; 王双堂,字懋集 西林支下又分楼下支 ; 鏊仙支 ; 楚东支 楚东支祖(10世) : (明) 王允忠,字弼直 泰堂公幼子 楼下支祖(14世) : 王之御,字开来 国宾公次子 鏊仙支祖(14世) : (明清之际) 王之瑞,字伯霖,号雨作 国宾公幼子 湖下三支祖(9世) : (明) 王玉堂,字懋璫 ; 王瑞堂,字懋璆 ; 王青堂,字莹秀 皆王第深之子 散居地 : 湖南省醴陵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