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族谱
查阅族谱
我的家谱
常见问题
修谱
编修族谱
族谱体例
家庭谱制作
头条
姓氏头条
历史文化
人物百科
姓氏文化
族谱知识
导读专栏
专题知识
姓氏
姓氏百科
中华姓氏网
百家姓
家族圈
家庭树
寻根
历史
历史词条
历史上的今天
问答
应用
老黄历
周公解梦
网上祭拜
APP下载
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芬兰神话
芬兰神话
芬兰神话
是芬兰人在基督教化之前所流传的神话故事。不同于邻国瑞典、挪威所传承的北欧神话,芬兰人的神话与乌拉尔民族(Ural)关系密切。
相关人物
属于
卡勒瓦拉
芬兰神话相关文献
芬兰颂
创作背景与概要由于彼时俄罗斯帝国侵占芬兰,废除其自治权,作者为了一个对抗俄罗斯帝国的爱国庆典而写成此曲。这首交响诗采用大量激昂愤概、气势磅礡的音乐,向芬兰人民表达政局危机,企图唤起大家的爱国之心。乐曲末段里西贝柳斯却选用较温和的旋律,后来这段宁静详和的旋律被作者独立抽出成另一首乐曲《自由之诗》(FinlandiaHymn)。1941年芬兰诗人维科·安特若·科斯肯涅米(英语:VeikkoAnteroKoskenniemi)替《自由之诗》填入歌词,成为芬兰最重要的爱国乐曲之一。参考资料《JeanSibeliusandHisWorld》,DanielM.Grimley编著,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11年,ISBN978-0-691-15281-3。西贝柳斯:芬兰颂
查看全文
芬兰神话
《卡勒瓦拉》艾里阿斯·隆洛特芬兰神话故事主要整理于一本叫作《卡勒瓦拉》的民族史诗里。该作品是由芬兰医生艾里阿斯·隆洛特结集芬兰的古代传说、抒情诗和谚语结集而成,于1835年完成初版,并于1849年出版最后定本。故事主角名叫维纳莫宁,他是充满智慧的魔法师,书中讲述他在一次魔法歌唱比赛中击败敌人的经过。透过《卡勒瓦拉》,我们可以窥视芬兰人的宗教观和神话内容。芬兰人是巫术或泛神论者,他们相信天地间住着无数人类看不见的存在,这些存在可以是神明、精灵、巨人或小矮人。在众多的存在中,最伟大的神明是天空之神乌戈。参见艾里阿斯·隆洛特卡勒瓦拉波赫约拉波赫约拉的女儿图翁内拉的天鹅三宝磨
查看全文
芬兰总统
历任芬兰总统政党民族进步党农业联盟(ML)/中间党民族联合党社会民主党独立人士芬兰总统府(2007年4月)参见芬兰总统府芬兰政治芬兰总理芬兰政党列表
查看全文
芬兰湾
外部链接ESA芬兰湾卫星地图
查看全文
芬兰人
芬兰公民1901年一个芬兰人家庭的全家福芬兰语诸民族除芬兰人外,还包括爱沙尼亚人、卡累利阿人、科米人、乌德穆尔特人等。芬兰人的人口无法作为一个民族进行统计,只是芬兰国内的人口加上说芬兰语的海外人口,包括还能使用或已经不能使用芬兰语的后代。目前具有芬兰国籍的有29万第一语言为瑞典语的人,根据2005年的调查,有85%的说瑞典语的芬兰人自认为和说芬兰语的人“虽然我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我们同属芬兰人”。但他们符合区分不同民族的所有四项基本条件:祖先不同、语言不同、社会结构不同、自我认知不同。.此外在瑞典有47万、俄罗斯有34万、挪威有11万芬兰人,二战后的移民,造成目前在美国有70万、加拿大12万、德国1.6万、爱沙尼亚1.1万、澳大利亚8千、西班牙5千芬兰人。芬兰人教育及阅读能力芬兰的教育国际评比高,社会整体阅读文化高是重要原因。芬兰是北欧国家中第一个制定图书馆法案的国家(1928年);20...
查看全文
芬兰神话相关标签
芬兰神话
文化
家族谱大览
(二)华夏神话人物
(二)华夏神话人物
华胥国 华胥国又称华胥古国,是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一位杰出的母系氏族的女首领华胥氏所创立的国度。华胥,也称华胥氏,风姓故里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关于华胥的记载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其后上百种典籍均有记载。[1] 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杰出的部落女首领,相传她踩雷神脚印,感应受孕 ,生伏羲和女娲 ,传嗣炎帝黄帝,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在八千多年前,华胥为了部族生存,带领远古先民们不断游徒,足迹遍布黄河流域,创造了中国的渔猎、农耕文化,开创了中华文明史 。“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学界普遍认为,处于黄河流域上中游的华山方圆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而华山的得名,除了其山形像“花”(古代“花”与“华”同)之外,还因为华胥氏族就生息、繁衍在华山之阳。因此,中华民族之“华”源于华胥之“华”。 华胥国,传说中虚拟的理想国度,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华胥氏作为华胥国的女首领,“其治国有方,民无嗜欲,自然而已,是为盛世乐土“。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为追求治世强国,梦寐以求地希望能够复兴华胥国的辉煌,于是有了“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而后天下大治”的典故。 中文名 华胥古国 外文名 huaxuguguo 释义 理想国度 出处 《列子·黄帝》 起源 相传为华胥氏所居之国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华胥镇[1] 建议游玩时长 2到3小时 周边景点 华胥陵[2] 适宜游玩季节 春秋夏三季 由来 据说黄帝即位三十多年,因思天下大治之事,三个月无心治理政事,忽一日梦游到华胥氏之国,见其国上无国君,下无贵贱愚贤之分,人民无所嗜好,既不恋生也不畏死;既无亲疏背向之隔,也无爱憎利害之心,是一个没有人间利害得失的奇妙极乐世界。黄帝醒来,如获养身治国之道,又过了二十八年,国家大治,差不多同华胥氏之国一样,而黄帝却仙逝了,百姓因此恸哭,两百多年恸哭不绝。[3]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就开始用各种方式构想自己的未来,在传说的华胥国中,没有统治和被统治之分,人民没有超出必需的欲望,也淡然面对生死。对人对物,以一待之,毫不偏废。既不爱惜什么,也不畏惧什么。一切都顺其自然。这个理想国是天下为公无有尊卑等级的大同世界;在《道德经》里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在《列子》中里是《黄帝篇》里的“华胥国”;在《庄子》里是“至德之世”;在陶渊明笔下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在《无能子》里是“无夺害之心,无瘗藏之事”的太古之世。 黄帝从这个梦中受到了很大启发。黄帝一醒来心情愉快,召来手下的大臣,说:“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专心养神养身,希望能学到保养保养身体、应付外物之道,最后却没有得到。今天竟然梦到了这样的事情。如今我才知道,这道不是说想求就能求到的。我终于知道什么是道了,我得道了!但却无法告诉你们。” 此后黄帝便以此治国,二十八年之后,天下大治,几乎和华胥国完全一样了[4]。在他死后,这种局面仍然延续了二百年。其实黄帝所谓的道,不过就是道家之道——自然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而已。因此,后世将黄老并称,共同看作道家的创始人物。 历史记载 华胥国最早见诸史书于《列子·黄帝》[5],此外《新唐书》中的州来,以及《山海经》等史籍记载的华胥氏之后生活的地方等也曾是历代探讨的华胥之国地望所在。 《列子·黄帝篇 》 (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之斯(离)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所爱惜。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摘无痛痒。乘空入履实,寝虚若处林。云雾不碍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列子·黄帝篇》[2] 《山海经》华胥之后 《山海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女娲“以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智慧无穷,力大无穷。“烧芦灰而止淫水,斩黑龙而降水妖”。但是在远古的时代,在人们的心智并不成熟的时代,人们只能信仰“神”的力量,只能相信“神”的力量。所以极有可能,人们将治水这种运用人类的力量,而战胜自然的行为“神”化,等同于本身所拥有的“神力”。华胥和他的儿女女娲、伏羲都成为神仙,华胥国也就是西方《圣经》中记载的伊甸园。 《新唐书》中的州来 据《新唐书》记载:李氏出自嬴姓。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皐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生益,益生恩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至纣之时,理征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李利贞也是娶陈国契和氏家的女儿,生儿子叫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住在苦县。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叫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采邑也叫食邑、采地或封地,是奴隶社会时期帝王或诸侯封给卿、大夫的连同土地上劳动的奴隶在内的土地)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叫李干,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李耳的父亲和母亲。伊侯之墟就是伊尹相汤的亳州,都五百里为甸服,老子母益寿氏女婴敷寿州人,苦音古,古国之意,周武王封神农氏之后于谯,其国名是州来,州来之意从神仙所居之州而来,神仙之国也。《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宋戴公子考父说食采于华,因氏焉。华地所在的宋国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子姓,位于河南商丘一带。其疆域最大时包括河南东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 《国语·郑语》中的华地 《国语·郑语》:(太史伯曰)“若克二邑(指虢、郐),鄢、蔽、补、丹、依、𫘣、历、华,君之土也” 历先为国后为邑后为乡,“历史”之称可见历国之古。历又作濑今作涡。历、华并提,华就是古华胥国,后为蒙地,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又名《南华经》。又传说舜目重瞳,是把“华”解释为眼睛人之神户。故华之南为寿,人之眉主寿称华盖。“华”居十之上,是天下之中也。重回千万年的记忆,神仙之国古华胥国确实令人神往。 华胥地望 陕西说 从现代考古学和人类社会学研究可知,华胥氏是距今八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的一支,生活在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渭河流域,是当时社会生产力的代表。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蒙昧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的自然、淳朴、和谐成为文明时代提倡清静无为、返璞归真、小国寡民的道家的社会理想,于是便有了华胥国的社会模式。[6] 华胥国位于今蓝田县华胥镇,《纲鉴易知录》载:“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注云:“华胥,在今陕西兰田县,小渊日渚。”又据《竹书纪年前编》:“太昊庖羲氏,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徐文靖笺:“按,华胥,地名,在陕西蓝田县。小渊日渚。”大体而言,古华胥国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约20公里的蓝田县华胥镇[7]。至今华胥镇保留有一块关于记载三皇功绩的碑石,其中一通碑石上,中间有华胥国三个大字,左边有伏羲肇娠右边有黄帝梦游的字样。[1] 西安市文史研究馆的张中和认为:大量的史载、遗物,可资佐证:三皇时代的部落中心即华胥国。华胥的姓氏为风,是现西安市蓝田人。她处在8300多年前,既是三皇中女娲和伏羲的生母,又是华胥国末期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是华夏民族在上古时代,与天地八荒进行抗争和孕育文明的领军人物。 山东说 菏泽:据《禹贡》及《菏泽市志》记载,华胥国在雷泽,即今天的菏泽市一带,还有史学家考证在巨野县城区一带。 台州:《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与《哀公十四年》均日在齐地(今山东博山县)。台同邰、骀,《左传·哀公六年》云:邰在今山东章丘县。《大清一统志》载:“章丘县西朝阳故城有赫胥墓”。既然华胥后裔之墓在此,那么这个华胥国(即部落)也就在今山东章丘,华胥亦自然生于此[8]。 山西说 《左传·昭公元年》云:“汾川”,“则台骀汾神也。”《论衡》写作“台台”。《路史·后纪四》称默台、墨台,即台台。今山西汾水流域的侯马有骀神庙,其他县市也各有台、骀之地名。因而有的学者认为“华胥之国”在山西南部,华胥生于此[8]。 浙江说 台州是传说中的“华胥氏之国”,很多书籍记载了黄帝与台州的故事。略摘录如下: 唐·王瑾《广黄帝本行记》有黄帝“藏丹经于委羽山,最后息驾反真,乘龙升天为太一君”等记载。 宋·临海人陈耆卿著《嘉定赤城志》和《民国临海志》、《台州道教考》等书都记载了《列子·黄帝》“黄帝梦游”的典故,“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 宋·李昉《太平御览》卷四十引《郡国志》云:“台州(临海)覆釜山即龙符山)……夸父逐日之所践”。夸父即不少文献中与黄帝并称的炎帝。《史记·晋语四》称:“昔少典娶于有蛟氏,生黄帝、炎帝。” 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一有轩辕黄帝“尝往天台山受金液神丹”的记载。 明·万历《仙居县志》引南朝宋孙诜《临海记》云:“《韦羌山》此山之最高者,上有石壁,刊字如蝌蚪,俗传夏帝践历,故刻此石。” 清·戚学标《台州外书·遗闻》云:“华胥洞在巾子山两峰交界山腰”。 清·胡昌贤《委羽山记》称:轩辕黄帝慕道周游四方,求解三一真气之要。遂南浮于江,登会稽至天台受金液神丹之方,炼九鼎之丹于缙云……而付之以丹经,藏于委羽山。 《华胥氏之国》所指的“弇州”、“台州”古地名在那里呢?张湛云:“不必便有此国。”但弇州的临海、天台、黄岩、仙居等地却有黄帝神话传说。说不定弇州(今江苏太仓)、台州(今浙江台州)这一广阔地域还真是黄帝时代传说的“华胥氏之国”。[3] 华胥遗迹 华阳故城 华阳故城别名卸花城,古华国的国都,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华阳寨村。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北部门户和军事重镇。著名的华阳之战就发生在这里。也是传说中古华胥国所在地。 华阳故城虽然仍有东周城址转折收缩的遗风,但在四面城墙及城角加筑了用于守城和瞭望的马面,数量达10个之多,是目前所知最早全方位配置马面的一座古城,也是当时城防体系最完备的中原战城。其防御墙也是东周城址考古的首次发现。 战国时期护城河、防御墙、城壕、防卫坑等大型城防设施的遗迹,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和古代军事战争史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丰富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存,以及大量商代二里岗时期和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1986年11月21日被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胥陵 华胥陵也称羲母陵,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华胥陵是华胥氏死后安寝的陵地,它北枕骊山,南临灞水,隔河与白鹿原相望,是一块纯阳的风水宝地。[2][2]华胥陵原周长200米,高8米,封土堆南北长80米,东西宽40米。陵区古柏参天,钟鼓高悬,殿宇祭台雄伟,常年祭祀不断。 据许多史书记载,中国上古时期有过一个华胥国,且有遗址存在。据《太平寰宇》记载:“蓝田为三皇故居,境内华胥陵”。明·清七部《蓝田县志》均载“蓝田有华胥氏陵,尊庐氏陵,女娲氏谷遗址,史称三皇故居。”《陕西通志》中说:“羲母(风华胥)陵在蓝田县北35里”。《蓝田县志》中说:“蓝田县内有华胥氏陵,史称三皇故居”。根据这些记载,华胥陵遗址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宋家村。 华胥陵周围分布着许多同华胥氏与之有关的人文遗址、遗迹。有华胥沟、三皇庙、毓仙桥、阿氏村(娲氏村)、女娲堡、补天台、人宗庙、磨合山、华胥窖、画卦台等。伏羲创建《八卦》时的“画卦台”;雷家庄相传是当年“雷泽”的所在地;传说“华胥窑”是华胥氏履大人迹后,感虹而生伏羲女娲的窑洞;“毓先桥、毓圣桥”相传是华胥氏在妊娠伏羲和女娲时所走过的桥梁;宋家村至今还保存着一通有关记载“三皇”功绩的碑石,碑的正中刻有“古华胥国”四个字,左右两边分别是“伏羲肇娠,黄帝梦游”八个字。宋家村至今还保存着一块明代记载“三皇”功绩的碑石,碑文正中刻有“古华胥国”字样,左右两边分别刻有“伏羲肇娠,黄帝梦游”八个字。这些都是十分珍贵人文遗址与实物。也都进一步印证了《陕西通志》“羲母陵在(蓝田)县北三十五里”的记录。华胥陵是中华大地上一座古老而神秘的陵冢,是一个令全球华人向往祭奠的圣地。[2] 文学作品中的华胥国 黄帝神游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列子所提出的一个的哲学命题。因为黄帝的这个梦,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华胥国一词具有了三层意义。第一,被视为远古盛世的象征。如晚唐诗人曹唐,在《圣帝击壤歌四十声》诗中,对唐尧盛世予以热情歌颂,对华胥国那种朴素、安逸、衣食富足而又道德高尚的太素之乡,寄予深切的企盼。其中有句曰:“寤寐华胥国,嬉游太素乡。”第二,被视为可以逃避现实烦恼的乐土。如黄庭坚《醉落魄》“陶陶兀兀,尊前是我华胥国。争名争利休休莫。雪月风花,不醉怎生得。”陶陶兀兀,形容沉湎于酒,放纵傲慢。这几句是说,只有沉醉于酒,才能不再去想追名逐利,才能充分享受风花雪月。第三,作为清美之梦的代称。如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是说自己怀念美丽的情人却无法相见,只能在梦里与之重逢了。无论是哪种意义,都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华胥国也曾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二刻拍案惊奇》里有一个故事叫《田舍翁时时经理,牧童儿夜夜尊荣》,讲的是一个孤儿叫寄儿,生来愚蠢,不识一字,替人家做苦力为生,后来又签字画押,被土财主雇去放牛,穿着破布袄,晚上睡在草房里。 一个道人看中了寄儿的道骨,想带他出家,寄儿不愿意,于是道人就传授了寄儿一句五字真言,就是“婆珊婆演底”,说是睡觉前将这五字真言念上一百遍,就可以夜夜快活。寄儿遵照道人的嘱咐,睡觉前整整念了一百遍,然后入睡,在梦里进入了华胥国,在华胥国里,寄儿献万言长策,被任命为著作郎,旗帜鼓乐,高头骏马,送入衙门上任。从此以后,寄儿白天劳苦,晚上就念“婆珊婆演底”进入梦中华胥国,饮美酒,享佳肴,看歌舞。被招为驸马后,又因消除玄菟、乐浪两个邻国的威胁,立了大功,被封为黑甜乡侯,富贵到了极点。到后来寄儿在放牛时发现了一窖金银,献给土财主,被土财主收为养子,开始享受富裕生活,五字真言也不念了。但从此以后,白天和晚上开始颠倒过来,白天享富贵,晚上做恶梦。原来传授五字真言的道人又来了,他向寄儿讲明了其中的道理:白天享富贵的,晚上就要做恶梦;白天劳苦的,晚上就进华胥国享受富贵。 这个故事是是根据《列子》中的故事改编的,又加入了黄粱梦故事中的细节。《列子》中有一篇讲黄帝即位十五年后,白天睡觉做了一个梦,梦游华胥国。华胥国里没有君主,一切都是自然状态,老百姓都没有嗜欲,不以生为乐,不以死为恶,人与人的关系那么和谐,因而也就没有什么爱憎,无利无害,因而也没有争斗,没有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那个国家的人都没有恐惧,甚至入水不溺,入火不热。这样的一个国家简直比天堂还美好。后人就用“华胥国”来指美得不能再美的梦境。[2] 《列子》中的另一篇故事讲的是周朝有一个富翁,有很大的一份家业,天天想着家业,想着如何挣更多的钱,弄得身心俱疲,而到了夜晚,一入睡就做梦,梦见自己给人家当奴仆,累得要死,还要受主人的辱骂和鞭打,痛苦得在梦中叫唤,一直到天亮。而这个富翁使用的一个老奴仆,年老体衰,还要整天地劳作,但是一到晚上就梦见自己成为国王,大权独揽,吃喝玩乐,要啥有啥,快乐无比。当有人对这个奴仆如此辛劳表示同情时,这个仆人说:“人生百年,一半白天一半黑夜。我白天为奴仆,很辛苦,但是到了晚上就成了君王,其乐无比。有什么可怨恨的呢?”那个富翁为晚上梦中的辛劳而烦恼,他的朋友就告诉他说:“你白天是富翁,享受富贵,晚上做梦自然就要劳苦,这是自然的规律。你想白天黑夜都享受,怎么可能呢?” 后世纪念 首届华胥文化论坛在古城西安举行。北京大学陆地教授、中国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东晨、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杨琳等五十余位国内知名文化、历史、考古、经济及产业专家齐聚古城,在华胥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华胥氏的伟大功绩及华胥文化的深远影响,为全球华夏儿女架起探索追寻华胥文化的桥梁,奉献一场寻根问祖的文化盛宴。[9] 参考资料 [1] 华胥氏的来历.西部网 [引用日期2015-12-29] [2] 华胥陵—中华民族的母亲陵.人文社科网.2014-8-7 [引用日期2014-08-07] [3] 皇帝梦游 华胥台州.台州文学艺术网 [引用日期2014-12-25] [4] 《列子》黄帝篇:黄帝既寤,怡然自得,伏羲女娲召天老、力牧、太山稽,告之,曰:‘朕闲居三月,斋心服形,思有以养身治物之道,弗获其术。疲而睡,所梦若此。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朕知之矣!朕得之矣!而不能以告若矣。’ 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 [5] 《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6] 《唐代诗文中“华胥国”意象及其内涵》,韩理洲,张争光,韩绪耀,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月,第9卷,第4期 [7] 《华胥氏与伏羲、女娲故里考》,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马世之,《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8] 中华始祖母华胥考.道客巴巴 [引用日期2014-08-22] [9] 首届华胥文化论坛在西安举办 五十余专家探索华夏民族文明根脉.中国青年网
浏览:5187
1.兰氏家谱, 1, 1522–2010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1.兰氏家谱, 1, 目录 始源 修谱说明 世系 行传 一世尚公起 各支名人录 家训 派字 后记等, 2010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1.山阴县兰氏宗谱, 1, 编委会成员 插图 目录 谱序 派语 世系 1世玉财公起 宗史 村史, 2003
原书: [山阴县 : 兰氏宗谱编委会], 2003年. 全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远祖 :(元明之际) 兰思温. 祖籍直隶广平鸡泽县(今河北永年县). 生一子: 兰士廉. 士廉公生五子 : 兰志诚(一传后止) ; 兰志刚 ; 兰志道(迁原平白石村,称西股) ; 兰志全 ; 兰志友. 志道公下派祖 : 兰芬,字汝高. 天旸公(字君望)之长子. 志道6世孙. 芬公下六子 : 兰传芳 ; 兰时芳,字正馨 ; 兰夏芳 ; 兰原芳 ; 兰进芳 ; 兰嗣芳. 六公合称 "小六爷". 兰家窑村始祖(1世) : (清) 兰遇财,亦名玉财. 时芳公3世孙. 生三子:兰聪 ; 兰明 ; 兰智. 聪公下支祖(4世) : 兰子植 ; 兰栽 ; 兰庆. 明公下支祖(4世) : 兰子法. 智公下支祖(4世) : 兰祥 ; 兰涌 ; 兰兴 ; 兰德. 水河铺村房祖(19世) : 兰升. 传芳公20世孙. 名辈(21世起) : 开顺乃力达 维荣尚轩贵 金昌益高吉 通济兆祯瑞. (辈分字用法: 双世在中,单世在下). 散居地 : 山西省山阴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书脊题编目.
浏览:100
常德刘氏族谱
常德刘氏族谱
常德刘氏系出汉定王发支系,源自江西安福县水部刘氏德言公长子程公16世孙兰芳公(字振祖、号国香)于永乐2年因仕常德府通判自江西吉水上南乡紫溪村十七保,落籍龙邑军山铺七星桥。兰芳公生六子孟(瑢、珏、瑛、理、瑶、玖),瑢珏瑛理四公派衍军山铺、益阳、桃源、四川,瑶公派衍武陵军山、机匠铺现鼎城区韩公渡镇军山村(黄花湖)、玖公派衍武陵土地冲大刘家现鼎城区韩公渡镇先锋村。
浏览:0
兰氏族谱
兰氏族谱
明朝从山西大槐树下到甘肃镇原兰家庙,同治回乱损失了几乎所有人员,只回来了五个男人,便顶齐所有房头,再一次按这五个人分别分五个房头,
浏览:0
词条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词条朝代: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代
汉代
三国时期
晋代
南北朝时期
隋代
唐代
五代十国时期
宋朝
元代
明朝
清代
关于族谱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22zup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