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主小行星带

主小行星带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在已经被编号的120,437颗小行星中,有98.5%是在这里被发现的。小行星是由岩石或金属组成,围绕着太阳运动的小天体。因为在比较上这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区域,估计为数多达50万颗,所以这个区域被称为主小行星带,简称“主带”。

小行星带由原始太阳星云中的一群星子——比行星微小的行星前身——形成。木星巨大的引力阻碍了这些星子形成行星,并造成许多星子相互间高能量的碰撞,造成许多残骸和碎片。小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继续受到木星的摄动,形成了与木星的轨道共振。在这些轨道距离(即柯克伍德空隙)上的小行星会被很快地扫进其它轨道。

主带内最早发现的三颗小行星是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而最大的三颗小行星则为智神星、健神星和灶神星,它们的平均直径都超过400 公里;在主带中只有一颗矮行星——谷神星,直径大约950 公里;其余的小行星都不大,有些甚至只有尘埃...

主小行星带相关文献
小行星
小行星研究的历史由左至右:灶神星(小行星4)、谷神星(矮行星)、月球1760年有人猜测太阳系内的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构成一个简单的数位系列。按这个系列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一个空隙,这两颗行星之间也应该有一颗行星。18世纪末有许多人开始寻找这颗未被发现的行星。著名的提丢斯-波得定则就是其中一例。当时欧洲的天文学家们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性的科研专案,在哥达天文台的领导下全天被分为24个区,欧洲的天文学家们有系统地在这24个区内搜索这颗被称为“幽灵”的行星。但这个专案没有任何成果。1801年1月1日晚上,朱塞普·皮亚齐在西西里岛上巴勒莫的天文台内在金牛座里发现了一颗在星图上找不到的星。皮亚齐本人并没有参加寻找“幽灵”的项目,但他听说了这个项目,他怀疑他找到了“幽灵”,因此他在此后数日内继续观察这颗星。他将他的发现报告给哥达天文台,但一开始他称他找到了一颗彗星。此后皮亚齐生病了,无法继续他的观察。而他...
查看全文
主小行星带
观测的历史发现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的皮亚齐。在1781年发现天王星之后,波德认为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也许还有一颗行星。矮行星谷神星就是1801年在波德预测的轨道距离上被发现的。1802年,天文学家奥伯斯发现了第二号小行星智神星,威廉·赫歇尔认为这些天体是一颗行星被毁坏后的残余物。到了1807年,在相同的区域内又发现了第三颗婚神星和第四颗灶神星。由于这些天体的外观像行星,威廉·赫歇尔就采用希腊文中的词根aster-(似星的),将其命名为asteroid,汉语译为“小行星”。拿破仑战争结束了小行星发现的第一个阶段,一直到1845年才发现了第五颗小行星义神星。接着,发现新小行星的速度加快,到1868年发现的小行星已经有100颗。1891年马克斯·沃夫引进了天文摄影,更加速了小行星的发现。1921年,小行星的数量是1,000颗,1981年达到10,000颗,2000年更高达100,000颗。现代的小...
查看全文
小行星1778
轨道参数小行星1778的轨道半长轴为3.1557881UA,离心率为0.118。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小行星4653
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小行星族
一般特性大的、著名的小行星族包含数百颗被确认的小行星(为数更多的更小成员未被分析或是尚未被发现),小的、紧密的家族可能只有10颗被辨认出来的成员。在小行星带大约33~35%的小行星分属于不同的家族。大约有20~30个小行星族已经被明确的辨认出来,不明确的则10倍于此数量。大部分的小行星族都存在于小行星带内,但依然有些家族,像是智神星族、匈牙利族和福后星族(Phocaeafamily),有着很小的半长轴或相对于小行星带有着较大的轨道倾角。还有些研究试图发现在特洛依小行星中由碰撞形成小行星族的证据,但迄今仍没有具有决定性的证据。起源和发展家族的形成被认为是源自小行星之间的互撞。有许多或多数小行星家族的母体已经被撞碎,但也有几个家族的母体历经撞击之后未遭毁坏(例如灶神星族、智神星族、健神星族和马赛族)。像这类持续撞击的家族,典型都会有一颗独大的母体和为数众多的小行星。有些家族(像是花神星族)在同...
查看全文
主小行星带相关标签
太阳系
小行星
家族谱大览
黄氏五修支谱 [共20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江夏堂, 1941年. 存9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注 : 此谱不全. 仅存部分卷首, 卷1-5, 卷9, 12, 15共9卷. 且卷1第64页, 卷9第6页, 及卷12第3页以上页数全缺. 派祖 : (清) 黄澯 ; 黄漳 ; 黄泾 ; 黄家胜. 灿公派下房系(16世) : (清) 黄大本,字伟畧,号镇元 ; 黄大钢,字让能. 大本公房下支祖(17世) : 黄世梁 ; 黄世偰,字升平,号家兆 ; 黄世镕,字铭德...[等]. 大钢公房下支祖 : 黄世程,字平章 ; 黄世英,字育才 ; 黄世南,字汝周...[等]. 漳公派下房系 : 黄达中,字子尼 ; 黄光瑜 ; 黄光璞,字金友,号宝山...[等]. 达中公房下支祖(14世) : 黄登名,字汝亮 ; 黄登主,字汝文 ; 黄登玿,字汝臣. 光瑜公房下支祖(17世) : 黄世渎,字兼四. 光璞公房下支祖(16世) : 黄大玠,字宗诚. 泾公派下支祖 : 黄良修,字金山 ; 黄良值,字国盛 ; 黄良僖,字昌奇...[等]. 家胜公派下房系(7世) : (明) 黄文洵,字爱峰 ; 黄文汉,字朝宗. 字派似为(7-24世) : 文许金兴仕达 登光大世贤良 可立公费生. 散居地 : 湖南省湘潭县, 湘阴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黄氏支谱.
浏览:0
南阳邓氏宗谱[2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光裕堂, 民国1[1912]年续修. 存18册: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商) 邓曼,字德阳. 商王武丁封叔父于河北(今河南南阳郡)南阳之邓国,赐姓受氏曰曼名季,后子孙以南阳为郡,国为氏. 新野始迁祖(1世): (西汉) 邓禹,讳仲华. 始自河南南阳府邓州宛城县,因王莽篡汉故徙居新野,后终葬南阳. 禹公派下支祖(3世): (东汉) 邓隲,字昭伯 ; 邓悝,字照伯. 隲公派下房祖(50世): (明) 邓伯昭,住新洲河西邓家套塆. 伯昭公派下房祖(55世): (明) 邓显忠(一甲) ; 邓显臣(二甲) ; 邓显孝(三甲) ; 邓显子(四甲) ; 邓显主(五甲). 悝公派下房祖(50世): (明) 邓伯周,住阳陂庙区夹塆新屋岗楼子塆及黄陂县之松林嘴等处(山分) ; 邓伯通,住姚家塆(西分) ; 邓伯暹,住姚家塆(中分) ; 邓伯遗(东分). 其他无法衔接的支祖: 黄郡邓家塝祖(52世): 邓仲英. 南阳籍祖: 邓精启,字惟珍(58世,住杜家坳) ; 邓道彰(46世,住邓家嘴) ; 邓宗一(50世,住邓家岗) ; 邓志远(住麻城曹河区邓家山,其下支祖为53世,邓文胜). 麻邑四道河祖(48世): 邓福石. 隲公派辈份字似为(6世起): 单王思成正 时希由天志. 悝公派辈份字似为(6世起): 单王思曼喜 马志单期岳. 注: 此谱不全. 缺卷1, 8.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邓氏宗谱. 散居地: 河南省新野县, 湖北省新洲县(1951年前隶属黄冈县辖区), 及麻城县等地.
浏览:0
张氏宗谱 [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百忍堂, 民国26[1937](陶裕华刊). 4册 : 插图, 世系表. 纂修者 : 张安礼,号敬卿 ; 张恒泰,号重三 ; 张恒铣,号润常 ; 张守绩,号禹之 ; 张守文,号子彬. 始祖(1世) : (明) 张万禄. 自江西瑞昌迁至黄冈杨河,再迁麻城西乡南湖畈. 房祖(3世) : (明) 张学明,字九皋 ; 张景明,字庆云 ; 张道明,名鏪,字正卿. 学明公下支祖(5世) : 张履登,字国潮 ; 张履主,字国清 ; 张履昭. 景明公下支祖(5世) : 张履科,字国治 ; 张履榜 ; 张履垓,字玉堂 ; 张履穆. 道明公下支祖(5世) : 张履纲,字子彝 ; 张履纪,字子莲 ; 张履旻 ; 张履嵩 ; 张履高,字青莲 ; 张履翺,字万里 ; 张履翔,字万皋 ; 张履弼,字国瑞. 排行字 : 张明木履 心一启文 玉士本宗 先成安恒 守庆培元 孝友代兴 长延世德 大振家声.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南阳邓氏宗谱[2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光裕堂, 民国1[1912]年续修. 存18册: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商) 邓曼,字德阳. 商王武丁封叔父于河北(今河南南阳郡)南阳之邓国,赐姓受氏曰曼名季,后子孙以南阳为郡,国为氏. 新野始迁祖(1世): (西汉) 邓禹,讳仲华. 始自河南南阳府邓州宛城县,因王莽篡汉故徙居新野,后终葬南阳. 禹公派下支祖(3世): (东汉) 邓隲,字昭伯 ; 邓悝,字照伯. 隲公派下房祖(50世): (明) 邓伯昭,住新洲河西邓家套塆. 伯昭公派下房祖(55世): (明) 邓显忠(一甲) ; 邓显臣(二甲) ; 邓显孝(三甲) ; 邓显子(四甲) ; 邓显主(五甲). 悝公派下房祖(50世): (明) 邓伯周,住阳陂庙区夹塆新屋岗楼子塆及黄陂县之松林嘴等处(山分) ; 邓伯通,住姚家塆(西分) ; 邓伯暹,住姚家塆(中分) ; 邓伯遗(东分). 其他无法衔接的支祖: 黄郡邓家塝祖(52世): 邓仲英. 南阳籍祖: 邓精启,字惟珍(58世,住杜家坳) ; 邓道彰(46世,住邓家嘴) ; 邓宗一(50世,住邓家岗) ; 邓志远(住麻城曹河区邓家山,其下支祖为53世,邓文胜). 麻邑四道河祖(48世): 邓福石. 隲公派辈份字似为(6世起): 单王思成正 时希由天志. 悝公派辈份字似为(6世起): 单王思曼喜 马志单期岳. 注: 此谱不全. 缺卷1, 8.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邓氏宗谱. 散居地: 河南省新野县, 湖北省新洲县(1951年前隶属黄冈县辖区), 及麻城县等地.
浏览:0
五云周氏宗谱
原书: 浙江 : 周氏重修宗谱理事会, 2005年3编(浙江 : 海虹彩色印务公司印刷). 全1册(519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谱含南顿, 大溪滩(云南溪), 下东方三村合谱. 远祖 : 周勃. 前汉绛武侯. 缙云始祖 : 周行暹. 于吴越显德年间始居缙云古楼. 五云一世祖 : (唐宋之际) 周兵,字廷信. 行暹公之孙. 胪膛祖(13世) : (宋) 周思明,字以通,行千一 ; 周仁翊,字之廷,行千二. 马鞍山祖(15世) : (宋) 周元亨,字程道,行亿三. 从胪膛迁居马鞍山. 南顿祖(19世) : (明) 周起,字伯清,行和廿六,原行明一. 于洪武年间自古楼始居美化乡南顿. 下东方祖(24世) : (明) 周乐主,字叔,行康七十. 自马鞍山复迁下东方. 大溪滩祖(25世) : (明) 周大敬,行宁九十九,原行柔二. 从南顿迁居云南溪(今大溪滩). 排行字第(2世起) : 诚忠广远 泰通充裕 福禄百千 万亿兆生 安和富贵 茂庆康宁 明德顺慈 惠孚豫丰 谦鼎需颐 观泽临旅 蒙咸有济 萃益震同升. 散居地 : 浙江省缙云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周氏宗谱 谱序题 : 五云周氏重修宗谱
浏览:0
桃源县何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卢江堂, 2007年(常德市 : 永聚彩色印刷厂). 1册(1194页)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所 : 中国湖南图书馆. 远祖 : 何横阳. 始祖(48世) : (明) 何忠主. 由江西南昌府丰城入楚. 桃源九溪祖 : 何团 ; 何易. 由常德徙桃邑. 派祖(61世) : (清) 何孙奇,字德殊. 下有三子 : 何大申,字中一 ; 何大由,字启迪 ; 何大木,字旺东. 大申下三支 : 何公洙,字会泗 ; 何公源,字本海 ; 何公洛,字绍濂. 大由下传四支 : 何公渊,字子静 ; 何公洵,字顺受 ; 何公浩,字绍孟 ; 何公滋,字树德. 大木下一支 : 何公洄,字观澜. 散居地 : 湖南省桃源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书衣题 : 卢江堂何氏族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