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番国志》,明巩珍撰,成书于明宣德九年(1434),记述明宣德八年(1433)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经过。书中记录了郑和船队经过的占城国(今越南南部)、爪哇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旧港国(今印度尼西亚巨港)等二十个国家,还收录了明永乐十八年、十九年及宣德五年的三通敕书,该书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原始文献。
西洋番国志相关文献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番国故城遗址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番国故城遗址,番国故城遗址位于固始县城及城北一带,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东周时期土城墙遗址。明嘉靖《
西洋番国志
版本《西洋番国志》不如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星槎胜览》那样广泛流传,几百年来见过《西洋番国志》的人很少。17世纪末钱曾所著《读书敏求记》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提到它。1948年天津一位藏书家将所藏《西洋番国志》彭氏《知圣道斋》抄本捐赠北京图书馆。1958年向达写了《西洋番国志的发现》报告,刊登在新加坡《南洋学报》14卷。1959年经过向达校注由中华书局出版《西洋番国志》。现知《西洋番国志》有下列版本:彭氏《知圣道斋》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丁氏《竹书堂》抄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参考文献《西洋番国志,郑和航海图,两种海道针经》,中华书局向达校注,ISBN7-101-02025-9/K.887《郑和下西洋考》(法)伯希和著,冯承钧译中华书局ISBN7-101-03511-6陈育崧《巩珍西洋番国志的真伪问题》新加坡《南洋学报》15卷第2期。
西洋骨牌
多米诺骨牌的制作和组成欧式多米诺骨牌传统上由骨头或象牙制成,有时也用黑色硬木如黑檀木。骨牌上的黑色或白色的点以镶嵌或涂颜料制成。此外,多米诺骨牌组也会使用其他不同的自然材料,包括石头(如大理石、花岗岩或皂石)、其他硬木(如梣木、橡木、红木和雪松)、金属(例如黄铜或锡)、陶瓷粘土,甚至磨砂玻璃或水晶。这些牌组通常讲究新颖的外观,略多的重量使它们更有质感;此外,这些材料和产品通常比聚合物材料昂贵得多。现代的多米诺骨牌通常由合成材料制成,如ABS或聚苯乙烯塑料,或是电木酚和其他酚醛树脂。许多牌组制作近似于象牙的外观和感觉,而其他的则使用彩色或半透明的塑料来达到更现代化的外观。现代的多米诺骨牌还通常使用不同颜色来表示每个不同的数值的点(一点可能是黑色、两点可能是绿色、三点可能是红色等),以便容易看出匹配数字的牌。有时候,人们可能会发现一个像卡片这样的卡式多米诺骨牌。这样的牌组较为轻巧、紧密和便宜,...
大西洋
地理在一个有薄雾的夏天由北美东岸邻近南北卡罗来纳州边界望向大西洋。相对位置大西洋西面界线为南美洲及北美洲。北连北冰洋,其中相隔了北极群岛、格陵兰〔分隔点为法韦尔角〕、加拿大东部的拉布拉多半岛(分隔点为伯韦尔港)、冰岛、扬马延岛、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分隔点为其最南点)及欧洲大陆(分隔点为诺尔辰角)。与北冰洋的连接处为丹麦海峡、格陵兰海、挪威海、巴伦支海及戴维斯海峡。东面界线为欧洲、非洲,并连接地中海、黑海。东南面与印度洋连接,以东经20°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经线为界线向南至南极洲(一说为南冰洋)。西南面与太平洋连接,连接处为德雷克海峡,分界为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经线西经67°16′线为界,即从火地群岛沿德雷克海峡西端到查理斯角连线。与太平洋之间另外有人工的巴拿马运河作连接。南面则以南纬60度为界,与南冰洋相连。统计数字大西洋占地球表面积的20%,其表面积仅次于太平洋。计算连接海洋在内表面积约为1
东西洋考
内容体例《东西洋考》全书12卷:卷一至四西洋列国考,记叙交阯、占城、暹罗、下港、柬埔寨、大泥、旧港、麻六甲、哑齐、彭亨、柔佛、丁机宜、思吉港、文郎马神、迟闷等国的地理、历史、气候、名胜、物产。卷五、卷六东洋列国考、外纪考记叙吕宋、苏禄、猫里务、沙瑶、呐哔啴、美洛居、文莱、日本、红毛番等国的地理、历史、气候、名胜、物产。卷七至十二记叙饷税、税珰、舟师、艺文和逸事等项目。张燮博览群书,《东西洋考》中引用不下百余部书籍,其中包括《水经注》、《宋史》、《唐书》、《元史》、《岛夷志》、《大明一统志》、《瀛涯胜览》、《真腊风土记》和多种海道针经。版本(明)万历刻本(清)四库全书本参考文献《东西洋考》2000年谢方校注本中华书局ISBN710102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