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吴郡

吴郡

吴郡是从东汉至唐朝的郡,治所吴县。辖区在今江苏省、浙江省境。

吴郡相关文献
吴郡
建置沿革东汉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年),分会稽郡钱塘江以西置吴郡,治所在吴县(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市区),属扬州刺史部。六朝吴大帝黄武四年(225年),分富春县立建德、桐庐、新昌、新城四县,以此五县立东安郡。黄武七年(228年),省并东安郡。后并新城县入桐庐县。黄龙三年(231年),改由拳县为嘉兴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新昌县为寿昌县。太康四年(283年),分吴县之虞乡立海虞县。太康中,吴郡领十一县:吴、嘉兴、海盐、盐官、钱唐、富春、桐庐、建德、寿昌、海虞、娄。太康十年(289年),封皇子司马晏为吴王,以丹杨、吴兴、吴三郡为国。晋成帝咸和元年(326年),封司马岳为吴王。咸和二年(327年),徙封琅邪王司马昱为会稽王,吴王司马岳为琅邪王,吴国成为会稽国的支郡。咸和九年(334年),析桐庐县复置新城县。晋孝武帝时,改富春县为富阳县。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桓玄废会稽王司马道子,改吴...
查看全文
吴郡宣公主
参考资料《宋书·褚湛之传》
查看全文
吴郡陆氏
姓源郡望与籍贯房支颍川枝,东汉颍川太守、尚书令陆闳的后裔,号颍川枝荆州枝,东汉扬州别驾陆续的后裔,号荆州枝丹徒枝,丹徒县县令陆肃的后裔,号丹徒枝乐安枝,汉朝尚书右仆射、乐安侯陆逢的后裔,号乐安枝谏议枝,西晋谏议大夫陆恢之子陆弘的后裔,号谏议枝鱼圻枝,吴郡从事陆元之隐居于鱼圻,其后裔号鱼圻枝太尉枝,东晋侍中、司空陆玩死后被赠予太尉,其后裔号太尉枝侍郎枝,东晋中书侍郎陆瓘的后裔,号侍郎枝
查看全文
皋氏郡望吴郡
①西汉初以会稽郡治所在吴县,故亦称吴郡。《汉书·高帝纪》:六年(前201),“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都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州王”。一说楚汉之际分会稽郡置,汉武帝后废。《汉书·灌婴传》:“度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②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上海市长江以南,大茅山以东,浙江长兴、吴兴、天目山以东,与建德市以下的钱塘江两岸。三国以后逐渐缩小。南朝梁太清三年(549)改为吴州。大宝元年(550)复为吴郡。陈祯明元年(587)改置吴州,隋开皇九年(589)移治今苏州市西南横山东五里,改为苏州。大业初复为吴州,寻复为吴郡。唐武德四年(621)改为苏州,七年(624)还治今苏州市。唐天宝元年(742)又改为吴郡。乾元元年(758)复改苏州。
查看全文
言氏郡望吴郡
①西汉初以会稽郡治所在吴县,故亦称吴郡。《汉书·高帝纪》:六年(前201),“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都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州王”。一说楚汉之际分会稽郡置,汉武帝后废。《汉书·灌婴传》:“度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②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上海市长江以南,大茅山以东,浙江长兴、吴兴、天目山以东,与建德市以下的钱塘江两岸。三国以后逐渐缩小。南朝梁太清三年(549)改为吴州。大宝元年(550)复为吴郡。陈祯明元年(587)改置吴州,隋开皇九年(589)移治今苏州市西南横山东五里,改为苏州。大业初复为吴州,寻复为吴郡。唐武德四年(621)改为苏州,七年(624)还治今苏州市。唐天宝元年(742)又改为吴郡。乾元元年(758)复改苏州。
查看全文
吴郡相关标签
南朝的郡
12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镇江行政区划史
苏州行政区划史
东吴的郡
唐朝的郡
浙江的郡
杭州行政区划史
江苏的郡
隋朝的郡
无锡行政区划史
75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东汉的郡
嘉兴行政区划史
晋朝的郡
家族谱大览
1.吴郡陆氏春秋, 1, 202–2009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2.吴郡陆氏春秋, 2, 202–2009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1.吴郡陆氏族谱 [残存6卷]
本微卷缩小42倍率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原书: 稿本, 清咸丰2[1852]记事. 存3册 : 插图. 注 : 原篇16卷首1卷共17卷, 只残存卷1, 3-7, 故部份家谱资料不全. 双林始祖 : (明) 陆宁,字康侯,号希安. 迁吴始祖 : (明) 陆侪,字少泉. 散居地 : 江苏省吴县等地.
浏览:100
吴郡名贤图传赞 : [20卷]
Biographies of Chinese notables of Wu Hsien, Kiangsu. 原书: 长洲顾氏开雕, 清道光9(1829)序刊本. 8册.
浏览:0
吴郡名贤图传赞 : [20卷]
Biographies of Chinese notables of Wu Hsien, Kiangsu. 原书: 长洲顾氏开雕, 清道光9(1829)序刊本. 8册.
浏览:0
17.吴氏宗谱, 17, 卷22: 世纪 洪分 尚隆 19世启祥公起, 191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本源堂梓, 民国3[1914]续修. 存26册.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3, 14, 16, 21, 及卷24. 编篡者 : 吴启凤,字鉴林,号贵峰 ; 吴后莲,字素质,号尊闻 ; 吴启智,字逢甲,号青邨 ; 吴启玉,字金相 ; 吴永盛,字理臣 ; 吴后思,字心田,号玉峰 ; 吴后乐,字麟书,号金波 ; 吴启志,字汉臣 ; 吴启贞,字良臣. 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吴省五. 偕弟吴省六. 于洪武三年自江西饶州府乐平县永福乡迁黄冈, 始居下伍乡. 后子孙多迁柘林河. 生一子 : 吴友文. 三大派祖(7世) : 吴道律 ; 吴道济(居中湾麻邑) ; 吴道洪. 皆为元安公之子. 元安公另有二子吴道淮, 吴道显. 淮公后裔失考. 道律公下六子 : 吴尚文(下一子: 吴亮) ; 吴尚质(止) ; 吴尚彬(下四子: 吴激 ; 吴潜 ; 吴熙 ; 吴照) ; 吴尚乔(下二子: 吴汴 ; 吴清) ; 吴尚木(止) ; 吴尚哲(下一子: 吴彩). 㭰儿山支祖(9世) : 吴激. 尚彬公长子. 百岭岗窑湾支祖(9世) : 吴熙,字正修. 尚彬公第三子. 道济公下三子(8世) : 吴尚友(下三子: 吴泮 ; 吴净 ; 吴洁) ; 吴尚忠(居天堂寨) ; 吴尚恕(居观音岩). 道洪公下六子(8世) : (明) 吴尚清 ; 吴尚隆 ; 吴尚秀 ; 吴尚仕 ; 吴尚弼 ; 吴尚敬,字廷贵,号朝荣(迁江夏). 尚隆公下麻邑沙子岗祖(19世) : (清) 吴启祥. 下二子: 吴后荣 ; 吴后华. 尚敬公下支祖(11世) : (明清之际) 吴万国,字名扬 ; 吴万爵,字赐扬 ; 吴万镒,字济扬. 皆为文彬公之子. 本房原派 : 省友世福浩玄道尚 (单)人秉士周 天观其德大 启后必永昌 礼乐从先训 经纶裕远扬 继志廷猷盛 发达焕文章. 续派 : 江右声家振 延陵惠泽长 流传怀泰伯 克念绍联芳. 六房先立派 : 凤登之奇应 宗如定世清 光明朝祖德 正大耀前勋. 合立公派 : 德大清光显 常怀泰伯贤 让商忠自笃 立季孝能全 义举从心欲 芳名与国绵 承先为令子 克念绍家传. 黄冈字辈(20世起) : 宏光天自起 九成积大功 作述开昌运 斯文正国宗. 注 : 此谱派别甚多. 详见卷1之影像22至24页.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谱序题 : 吴氏续修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