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物理中,相对于薛定谔方程之于非相对论量子力学,狄拉克方程是相对论量子力学的一项描述自旋-½粒子的波函数方程,由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于1928年建立,不带矛盾地同时遵守了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两者的原理,实则为薛定谔方程的洛伦兹协变式。这条方程预言了反粒子的存在,随后1932年由卡尔·安德森发现了正电子(positron)而证实。
带有自旋-½的自由粒子的狄拉克方程的形式如下:
-
i ℏ ∂ ψ ( x , t ) ∂ t = ( ℏ c i α ⋅ ∇ + β m c 2 ) ψ ( x , t ) {\displaystyle i\hbar {\frac {\partial \psi (\mathbf {x} ,t)}{\partial t}}=\left({\frac {\hbar c}{i}}{\boldsymbol {\alpha \cdot \nabla }}+\beta mc^{2}\right)\psi (\mathbf {x} ,t)} ,
其中 m {\displaystyle m\,} 是自旋-½粒子的质量, x {\displaystyle \mathbf {x} } 与 t {\displaystyle t} 分别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