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朝代,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扫灭陈友谅、张士诚和方国珍等群雄势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在应天府登基,国号大明,由于皇室姓朱,因此又称朱明。建国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定都于应天府(今南京市),其辖区称为京师,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为京师,原京师改称南京。
明代相关文献
明代火器
明代火器,明代由于封建社会经济的高度发达,兵器也有很大的发展。其主要冷兵器有长柄刀、枪
明代名茶
明代名茶
,明代因开始废团茶兴散茶,所以蒸青团茶虽有,但炒青的散茶渐多,据顾元庆《茶谱》、屠
明代官吏木得
明代官吏木得,人物简介:木得,纳西族名为阿甲阿得,洪武十五年至二十三年任丽江土知府,1382年
明代古民居:耿村明代耿姓民宅
耿村明代耿姓民居位于广德县四合乡耿村。耿村以姓氏而名,位于境内马鞍山西北,是个已有七、八百年历史的古老村庄。一世祖耿南保原为北宋陕西某地节度使,靖康之难后,举家护驾高宗南迁,择地居于此。也因其忠君护驾有功,宋明两朝,后世多人受朝廷封赠,入仕做官,颇具势力,子孙繁衍,成为当地豪门巨族。明清时号为“万丁之村”,而无一杂姓。耿村明代耿姓民宅,细嗅历史的气息在绿树掩映、竹影摇曳之中,一座座古朴典雅的楼房纵横交错、鳞次栉比;深巷高院红杏出头、兰桂飘香,一切都显得那么地和谐自然。历经岁月沧桑、世事变迁,戈刘宅是村中保存较为集中且完整的2座。时代为明代中晚期,外观形体高大,气魄雄伟。室内装修简洁明快,朴实自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皖南古民居的艺术风格。
明代服饰
明制公服经过元代蒙古人统治之后,明代恢复汉族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服饰制Q版《大明衣冠》度。明代皇帝戴乌纱折上巾(乌纱翼善冠),帽翅自后部向上竖起。明初要求衣冠恢复唐制,其法服的式样与唐代相近,只是将进贤冠改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自唐宋以来,龙袍和黄色就为皇室所专用。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来紫色为贵。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废除不用。明代的公服亦用幞头和圆领袍,但这时的幞头外涂黑漆,脚短而阔,名乌纱帽,无官职的平民不得服用。公服除依品级规定服色外,最有特色的是用“补子”表示品级。补子是一块约40~50厘米见方的绸料,织绣上不同纹样,再缝缀到官服上,胸背各一。文官大明婚礼服饰[1]的补子用鸟,武官用走兽,各分九等。为褒奖官员的功勋,另特赐蟒袍、飞鱼服、斗牛服等服饰。蟒是四爪之龙,飞鱼为鱼尾有鳍之蟒,斗牛则在蟒头上加弯曲的牛角。官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