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战国时期 邯郸氏

邯郸氏

邯郸赵氏是指晋国六卿之一的赵氏,弑晋灵公的赵穿一支的后裔。由于赵穿的食邑被封于邯郸,故称邯郸氏,嬴姓。下宫之难中,邯郸氏并没有受到伤害。

后来赵简子为了避免邯郸氏宗族势力过大,威胁赵氏本宗,命当时的邯郸氏赵午,将邯郸五百户迁往晋阳,遭到赵午的拒绝。赵午因而被赵简子所杀,赵午之子赵稷据邯郸城叛乱,得到晋国的卿大夫家族范氏、中行氏的支持。最后邯郸氏、范氏及中行氏被赵氏本宗联合魏氏、韩氏及智氏铲除。

根据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引的《世族谱》的记载,邯郸氏是赵夙的后裔,而赵夙就是赵衰的兄长。赵夙生赵穿,赵穿生赵旃,赵旃生赵胜,赵胜生赵午。

邯郸氏相关文献
邯郸文化之――“甘丹”(邯郸名称来源
邯郸文化之――“甘丹”(邯郸名称来源, 邯郸文化之――“甘丹”(邯郸名称来源)      1关于起源     “邯郸”
查看全文
邯郸钱氏中医院
邯郸钱氏中医院,邯郸钱氏中医院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冀、鲁、豫三省经济、文化
查看全文
邯郸之战
背景赵国主力部队在长平之战中被尽数歼灭,全国上下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秦军再次攻占上党郡,并且兵分两路,王龁一路攻下皮牢(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北),司马梗一路攻下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对赵都邯郸形成夹击的态势。韩、赵两国大为恐慌,派遣苏代携带重金对秦国国相范雎进行游说。范雎担心武安君白起功高而影响自己的仕途,所以用秦国士兵征战操劳需休养为由,劝说秦昭襄王答应韩、赵两国求和。秦昭襄王听从范雎的建议,答应韩国割让垣雍(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北)、赵国割让六座城池为条件谈和。双方于正月停战,白起得知此事后与范雎产生矛盾。赵孝成王准备按和约割让六城时,大臣虞卿认为割地给秦国,只会让秦国更加强大,不抵抗割地求和只能加速赵国的灭亡。虞卿建议以六座城池贿赂齐国,交好燕国和韩国,联合魏国、楚国共同抗秦国,赵孝成王采纳虞卿的建议,在国内积极备战。秦昭襄王见赵国违反约定不割让六城,反而与东方诸国联合对付秦国,准备...
查看全文
邯郸郡
建置沿革赵、秦之邯郸郡邯郸郡得名于古邑邯郸。战国时,赵国以其国都邯郸及原属魏国的邺城一带为邯郸郡。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灭赵,以邯郸、邺、安阳一带置邯郸郡,后晓荣据秦文物,认为邯郸郡初郡名为赵郡,后因赵都邯郸而改名。邯郸郡治在邯郸县。其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河北省邯郸市全境、邢台市西部,河南省内黄县、浚县以及山东省冠县西部一带。邯郸郡领县可证者有十一县:邯郸、武安、鄗、易阳、信都、邺、广平、阴安、魏、武始。汉代之赵国汉四年(前203年)十一月,刘邦封张耳为赵王,以秦代邯郸郡、钜鹿郡、常山郡置赵国。汉高帝九年(前198年),废赵王张敖(张耳之子)为宣平侯,徙代王刘如意为赵王,兼领原代国(领有代郡、云中郡、雁门郡)、赵国两国之地。同时,赵国的支郡钜鹿郡则分为钜鹿、清河、河间三郡。高帝十一年(前196年),代国所属的三郡分出,封皇子刘恒为代王。此时赵国辖境为黄河入海处以西、太行山以东、恒山以南...
查看全文
邯郸氏
世系条目相关下宫之难赵简子
查看全文
邯郸氏相关标签
春秋战国历史
晋国
世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