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明朝 计成

计成

(建筑师)

计成(1582年-1642年),字无否,号否道人,苏州吴江同里人,明代造园家。生于明万历十年,卒于明崇祯十五年。著有《园冶》三卷,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造园专书。

计成在少年时以绘画闻名,阮大铖说计成为人最质扑耿直,所作诗画恰如其人。计成最推崇的画家是五代的荆浩、关仝,最爱他们山水画的意境。计成喜欢游历,曾游河北,湖北、湖南等地,搜罗奇山异水。

计成在中年时返回江苏,定居在山水秀丽的润州。这时期计成开始涉足造园,不久已闻名遐迩。

江苏常州布政使吴又予拥有元代温国罕达的故园,占地十五亩,拨出五亩邀请计成设计建造吴园。其后不久计成又为汪士衡中书在江苏仪凤建造汪园。

崇祯四年(1631年)计成着手著《园牧》

崇祯七年(1634年)计成为进士郑元勋在江都县建造影园。

崇祯八年(1635年)计成完成《园牧》三卷,后采纳友人建议改书名为《园冶》表示创造之意;郑元勋为此书作《题词》。

计成简介资料
苏州吴江同里
1582 年
计无否、否道人
1642 年
画家、造园家
造园家
相关人物
计成相关文献
揭秘刘邦收复成皋的绝世妙计:“一骂破城”
揭秘刘邦收复成皋的绝世妙计:“一骂破城”,比“一笑倾城”更牛的是“一骂破城”,来看刘邦收复成皋的绝世妙计,“一骂破城”
查看全文
赵匡胤最后一计若成北宋不会出现“靖康之难”!
976年3月,宋太祖赵匡胤回到了他的出生地西京洛阳。故地重游之际,赵匡胤见洛阳宫室依然雄伟壮丽,圣心甚悦。此时南方已经纳入北宋的国土,剩下的只有北方的北汉以及燕云十六州,于是赵匡胤向群臣提出了自己思忖良久的提议,甚至可以说是一项足以改变整个北宋历史的走向的计划——迁都洛阳!赵匡胤的提议刚出,就立即遭到了朝臣的反对,起居郎李符上书,列举了八项困难:“京邑凋弊,一难也。宫阙不完,二难也。郊庙未修,三难也。百官不备,四难也。畿内民困,五难也。军食不充,六难也。壁垒未设,七难也。千乘万骑,盛暑从行,八难也。”对此赵匡胤不予理睬,继续留居洛阳,全无返回开封之意。众人都不敢劝谏之际,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提出异议:“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李怀忠从经济、军事两方面予以解
查看全文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注释】疑中之疑:
查看全文
刘邦收复成皋的绝世妙计:“一骂破城”
刘邦收复成皋的绝世妙计:“一骂破城”,比“一笑倾城”更牛的是“一骂破城”,来看刘邦收复成皋的绝世妙计,“一骂破城”
查看全文
pH计
pH探头探针测量酸碱度的pH——氢离子在其顶端周围薄壁玻壳离子的活性。pH计测量并显示该探头产生的小电压(约0.06个pH单位伏特)。仪器pH计电路类似电压表,但并不指示电压大小,而是pH值。由于其玻璃电极具有高电阻(20~1000MΩ)的特点,输入信号必须非常大。因此,一个简单的pH计电路通常在反相配置中含有一个运算放大器,其总电压增益大约为-17倍。反相放大器将探头产生的小电压(+0.059V/pH)转换成pH值。为了在指示器上显示pH值,通常还要再在其结果上加7V,例如在中性pH值溶液中,探头的输出电压为0V。pH计的示数值为:0×17+7=7。在碱性溶液中,探头的输出电压范围为0至0.41V(7×0.059=0.41)。因此,对于pH=10的样品(pH值高于中性溶液3个单位),3×0.059=0.18V,pH计的示数为0.18×17+7=10。在酸性溶液,探头的输出电压范围从-0....
查看全文
计成相关标签
苏州人
1582年出生
明朝画家
造园家
1642年逝世
明代园林
计姓
中国建筑学家
建筑师
建筑家
家族谱大览
柯氏大成宗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瑞鹊堂, 1988年续修. 57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山西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缺1-13世世系之记事. 始祖(1世) : (唐) 柯成,行十四,字德修,号乐源. 由安徽宣州旌徳寓洪都操石山下,复由武宁逾马迹至羊肠山下而居,名曰柯乐源. 为瑞昌柯乐源始迁祖. 入闽祖(3世) : (宋) 柯怀裕. 仕闽遂家于兴化之蒲田. 派祖(7世) : 柯嵩. 嵩公下房祖(8世) : 柯杰(长二三房祖) ; 柯彻(四房祖). 杰公派下支祖(12世) : (宋) 柯文宏,字熙春 ; 柯文安,号寿春 ; 柯文运,字新春 ; 柯文和,字兴春(迁海盐县). 彻公派下支祖(14世) : (宋) 柯德陵(另有修谱) ; 柯德勉,字上渑 ; 柯德秀(招赘外族) ; 柯德和(武昌樊湖祖). 皆为仁鉴公之子. 大冶桃花庄祖(29世) : (明) 柯忠,号葵轩. 原籍福建兴化府蒲田县. 居大冶. 生子二 : 柯淮; 柯泮. 散居地 : 江西省瑞昌县, 及湖北省大冶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柯氏宗谱.
浏览:0
柯氏大成宗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瑞鹊堂, 1988年续修. 57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山西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缺1-13世世系之记事. 始祖(1世) : (唐) 柯成,行十四,字德修,号乐源. 由安徽宣州旌徳寓洪都操石山下,复由武宁逾马迹至羊肠山下而居,名曰柯乐源. 为瑞昌柯乐源始迁祖. 入闽祖(3世) : (宋) 柯怀裕. 仕闽遂家于兴化之蒲田. 派祖(7世) : 柯嵩. 嵩公下房祖(8世) : 柯杰(长二三房祖) ; 柯彻(四房祖). 杰公派下支祖(12世) : (宋) 柯文宏,字熙春 ; 柯文安,号寿春 ; 柯文运,字新春 ; 柯文和,字兴春(迁海盐县). 彻公派下支祖(14世) : (宋) 柯德陵(另有修谱) ; 柯德勉,字上渑 ; 柯德秀(招赘外族) ; 柯德和(武昌樊湖祖). 皆为仁鉴公之子. 大冶桃花庄祖(29世) : (明) 柯忠,号葵轩. 原籍福建兴化府蒲田县. 居大冶. 生子二 : 柯淮; 柯泮. 散居地 : 江西省瑞昌县, 及湖北省大冶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柯氏宗谱.
浏览:0
柯氏大成宗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瑞鹊堂, 1988年续修. 57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山西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缺1-13世世系之记事. 始祖(1世) : (唐) 柯成,行十四,字德修,号乐源. 由安徽宣州旌徳寓洪都操石山下,复由武宁逾马迹至羊肠山下而居,名曰柯乐源. 为瑞昌柯乐源始迁祖. 入闽祖(3世) : (宋) 柯怀裕. 仕闽遂家于兴化之蒲田. 派祖(7世) : 柯嵩. 嵩公下房祖(8世) : 柯杰(长二三房祖) ; 柯彻(四房祖). 杰公派下支祖(12世) : (宋) 柯文宏,字熙春 ; 柯文安,号寿春 ; 柯文运,字新春 ; 柯文和,字兴春(迁海盐县). 彻公派下支祖(14世) : (宋) 柯德陵(另有修谱) ; 柯德勉,字上渑 ; 柯德秀(招赘外族) ; 柯德和(武昌樊湖祖). 皆为仁鉴公之子. 大冶桃花庄祖(29世) : (明) 柯忠,号葵轩. 原籍福建兴化府蒲田县. 居大冶. 生子二 : 柯淮; 柯泮. 散居地 : 江西省瑞昌县, 及湖北省大冶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柯氏宗谱.
浏览:0
柯氏大成宗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瑞鹊堂, 1988年续修. 57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山西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缺1-13世世系之记事. 始祖(1世) : (唐) 柯成,行十四,字德修,号乐源. 由安徽宣州旌徳寓洪都操石山下,复由武宁逾马迹至羊肠山下而居,名曰柯乐源. 为瑞昌柯乐源始迁祖. 入闽祖(3世) : (宋) 柯怀裕. 仕闽遂家于兴化之蒲田. 派祖(7世) : 柯嵩. 嵩公下房祖(8世) : 柯杰(长二三房祖) ; 柯彻(四房祖). 杰公派下支祖(12世) : (宋) 柯文宏,字熙春 ; 柯文安,号寿春 ; 柯文运,字新春 ; 柯文和,字兴春(迁海盐县). 彻公派下支祖(14世) : (宋) 柯德陵(另有修谱) ; 柯德勉,字上渑 ; 柯德秀(招赘外族) ; 柯德和(武昌樊湖祖). 皆为仁鉴公之子. 大冶桃花庄祖(29世) : (明) 柯忠,号葵轩. 原籍福建兴化府蒲田县. 居大冶. 生子二 : 柯淮; 柯泮. 散居地 : 江西省瑞昌县, 及湖北省大冶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柯氏宗谱.
浏览:0
中华柯氏大成宗谱 [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瑞鹊堂, 2004年合修. 7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周) 柯相. 仲雍六世孙. 会诸侯于柯山,指山为氏. 江西祖(一世) : (唐) 柯成,字德修,号乐源,行二. 由安徽旌德梅里村迁瑞昌乐源. 入闽祖 : (唐) 柯满,号十八公. 成公长子. 生一子 : 柯怀裕,字士曹. 随子入闽,为莆田始祖. 派祖 : (唐) 柯平,字益逊. 成公次子. 名祖(4世) : (唐) 柯昶,字汝明,谥忠烈,行四. 平公下房祖(12世) : (宋) 柯文宏,字熙春,行一 ; 柯文安,字世邕,号寿春,行七 ; 柯文运,字新春,行三 ; 柯文和,字兴春,行四. 另房祖(13世) : (宋) 柯仁鉴,字一明,行十一. 延范公长子. 仁鉴公下支祖 : 柯德陵,字上高,行十三(后迁麻城) ; 柯德勉,字上黾,行十九 ; 柯德和,字上顺,行廿一(后迁黄冈). 安徽庐江祖 : (宋) 柯伦,讳述,字仲常. 福建支祖 : 柯旸(南安) ; 柯知刚,字子飞,称塘边叟(永春) ; 柯玄之(长乐) ; 柯宝,字世重,号松山(莆田). 浙江仙居祖 : (唐) 柯谨,字宏慎. 由福建晋江徙浙. 散居地 : 江西省; 福建省; 安徽省庐江县; 浙江省仙居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中华柯氏大成宗谱 [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瑞鹊堂, 2004年合修. 7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周) 柯相. 仲雍六世孙. 会诸侯于柯山,指山为氏. 江西祖(一世) : (唐) 柯成,字德修,号乐源,行二. 由安徽旌德梅里村迁瑞昌乐源. 入闽祖 : (唐) 柯满,号十八公. 成公长子. 生一子 : 柯怀裕,字士曹. 随子入闽,为莆田始祖. 派祖 : (唐) 柯平,字益逊. 成公次子. 名祖(4世) : (唐) 柯昶,字汝明,谥忠烈,行四. 平公下房祖(12世) : (宋) 柯文宏,字熙春,行一 ; 柯文安,字世邕,号寿春,行七 ; 柯文运,字新春,行三 ; 柯文和,字兴春,行四. 另房祖(13世) : (宋) 柯仁鉴,字一明,行十一. 延范公长子. 仁鉴公下支祖 : 柯德陵,字上高,行十三(后迁麻城) ; 柯德勉,字上黾,行十九 ; 柯德和,字上顺,行廿一(后迁黄冈). 安徽庐江祖 : (宋) 柯伦,讳述,字仲常. 福建支祖 : 柯旸(南安) ; 柯知刚,字子飞,称塘边叟(永春) ; 柯玄之(长乐) ; 柯宝,字世重,号松山(莆田). 浙江仙居祖 : (唐) 柯谨,字宏慎. 由福建晋江徙浙. 散居地 : 江西省; 福建省; 安徽省庐江县; 浙江省仙居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