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宜生(?~一一六○),字明望,原名逵,字必达,邵武(一作浦城、一作建阳,均属福建)人。徽宗政和四年(一一一四)擢上舍第,试学官,授颍州教授。金兵入汴,避走江南。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名编管婺州。北投刘豫,为大总管府议事官。金废豫,仕金,官至翰林侍讲学士。故自号三住老人。金正隆四年(一一五九),为正旦使使宋。时金造舟调兵准备南侵,施以隠语“今日北风甚劲”暗示宋臣张焘,使回被告发,烹而死。事见《耆旧续闻》卷六、《中州集》卷二,《金史》卷七九有传。今录诗十六首。
施宜生-古诗文选集相关文献
大学士施宜生
大学士施宜生,施宜生(?-1160年)原名施逵,字必达;后改名宜生,字明望,晚号三住老人,福建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施宜生
施宜生(1091年—1163年),原名施逵,字必达;后改名宜生,字明望,晚号三住老人,福建邵武人。北宋至金朝时期大臣。博闻强记,少时即由乡贡入太学。政和四年(1114年),擢上舍第,试学官,为颍州教授,从赵德麟游。金兵入汴,投顺刘豫,入金为翰林学士。从范汝为义军,后获罪愆,乃北上仕伪齐,复入金,官至翰林讲学士。正隆四年(1159年)出使宋朝,宋臣以“首丘”讽之,施宜生意动说:“今日北风甚劲”。又以笔扣桌道“笔来,笔来!”以隐语泄露军机,暗示宋朝开始警备。次年,除翰林学士。大定元年(1161年),得风疾。大定二年(1162年)致仕。大定三年(1163年)六月,施宜生去世,年七十三(传言误称其使宋回国后遭到金人烹杀)。施宜生工诗,在颍州深受苏(轼)门濡染,甚有诗名。曾有文集,今已佚。
施宜生
正史记载施宜生少年时考取乡贡入太学,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为监生,任颍州教授。靖康之变时参加家乡附近的范汝为农民军,得到范汝为重用。范汝为兵败身死后,施宜生逃到泰州吴姓大户家里当了三年仆人。后受主人资助到一处佛寺避难一段时间,又杀人夺取其通行证北上前往刘齐。期间他为刘齐出主意攻打南宋,被齐任用为大总管府议事官。因在刘豫子刘麟手下不得志,被贬为彰信军节度判官。金国取消刘齐政权后,宜生最初被关在黄龙府,逢赦免后再任教授,在金国给南方投奔士人准备的考试中连连高中。此时海陵王完颜亮有意南下,某次打猎时一天便获36头熊,便以此为题目试文章。施宜生作《一日获熊三十六赋》获第一名,被提拔为太常博士。几年内又为殿中侍御史,转尚书吏部员外郎,为本部郎中。不久改礼部,出任隰州刺史。金天德二年(1150年),得到参知政事张浩推荐,重新被完颜亮召为翰林直学士,撰《太师梁王宗弼墓铭》,进官两阶。正隆元年,出任深...
随时施宜
【成语】随时施宜
【成语】随时施宜 【拼音】suíshíshīyí 【解释】根据当时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同“随时制宜”。 【出处】宋·王安石《敕修南郊式表》:“推本知变,实有考于将来;随时施宜,亦不为乎无补。”
言宜慢,心宜善
公元前77年春,正逢大汉盛世。山东昌邑城内,酒肆林立,商贾如云,好一派繁荣景象。
太平楼,是昌邑城内最热闹的一家酒楼。二楼临窗,一个年轻人穿着青布长衫,面容白皙俊朗,独自占了一张小桌,两碟小菜,一壶白酒。年轻人自斟自饮,不时凝神看着窗外,眉宇间,隐现忧思。窗外,柳色清新,一条小河清粼粼地穿城而过。
这位年轻人姓王名吉,山东琅琊人氏。本是云阳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