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赛大瘟疫
爆发和死亡数字这次瘟疫不是欧洲从14世纪开始的黑死病爆发的再发。1720年爆发的瘟疫的病原体鼠疫杆菌是从累范特通过海路到达海港马赛的。商船大圣安图望号(Grand-Saint-Antoine)经过的黎波里和当时正在爆发瘟疫的塞浦路斯后从黎巴嫩出发开往马赛。途中一名土耳其乘客死后数名船员也相继死去,包括船上的医生。里窝那拒绝它停泊。到达马赛后港口机关立刻下令隔绝。马赛当时拥有与累范特的贸易垄断,港口从中东和当时正在出现的新世界进口大量货物。市内有权势的商人急需船上的丝绸和棉花,因为他们想把这些货物及时运到一个博览会去销售。因此他们强迫港口机关取消隔绝措施。“鼠疫墙”数天后市内就爆发了瘟疫。市内的医院很快就爆满,在市民中爆发惊慌。他们把病人从家里和市内赶出去。万人坑被挖出来,但是很快就填满了。最后市内机关无法处理这么多的死人,以至于在城市周围数千死尸堆积起来。为了阻止瘟疫蔓延,法国下令隔绝马赛...
马赛尔·卡尔内
生平卡尔内曾担任一些电影杂志的记者。1929年他拍摄了处女作、纪录短片《诺让——星期天的乐园》。后来他曾为雷内·克莱尔(《巴黎屋檐下》,1931年)和雅克·费戴尔担任助手。1936年他开始独立导演影片。他结识了诗人雅克·普莱卫,后者在此后的十年里是卡尔内绝大部分影片的编剧。继《珍妮》和《怪事》之后,两人合作的《雾码头》获得了巨大成功。普莱卫写的华美而富于诗意的对白、莫里斯·约倍特的配乐、特罗内设计的布景、肖弗坦的摄影、让·迦本和米契尔·摩根这对银幕情侣以及米歇尔·西蒙、皮埃尔·伯拉塞尔的优秀演技,使《雾码头》成为法国电影中登峰造极的作品之一。诗意现实主义流派虽不是由卡尔内缔造的,但其美学特点在该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随后,卡尔内又拍摄了《北方旅馆》和《天色破晓》。二战期间,卡尔内与普莱卫转向中世纪的题材,拍摄了《夜间来客》和《天堂的孩子们》。后一部影片象一篇关于艺术与现实的伟大演说,将各种不...
马赛
历史马赛是由来自福西亚(Phocaea)的古希腊人于公元前600年作为一个贸易港而兴建的,原取名为马西利亚(希腊文:Μασσαλία英语:Massalia;参见各地传统的希腊化古称列表)。它被凯尔特人蹂躏过,然后又被古罗马征服。在古罗马时代,它被称为Massilia。在中世纪时,这里的商业繁华,威尼斯共和国的商人也会到这里做生意。1348年黑死病袭击马赛,2万5千市民死了1万5千。1830年法国殖民阿尔及利亚和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作为商业港口的马赛,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1934年,南斯拉夫王国亚历山大一世抵达港口并会见了法国外交部长路易·巴尔杜。他在那里被VladaGeorgieff暗刺身亡,刺杀者对亚历山大拒绝承认克罗地亚为一个独立国家而感到愤怒。二战时期,1942年至1944年,马赛被德军占领。气候马赛属地中海式气候(柯本气候分类法Csa):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热而干燥。经济...
马赛曲
歌词在一般的情况下只会唱第一节的国歌(偶尔会连同第五节和第六节一起唱)。注释^ModernHistorySourcebook:LaMarseillaise,1792^LaMarseillaise-WikipédiaL"encyclopédielibre^见梁启超《饮冰室诗话》(《饮冰室合集》5)
马赛人
马赛人的生活马赛人妇女饮食马赛人是游牧民族,终年成群地流动放牧,食物都是来自牲畜的肉、血(牛只固定放血)和奶。住屋马赛人的村庄是由泥土堆砌成,排成圆环,圆环外用带刺的灌木围成一个很大的圆形篱笆,每个村庄可容纳4-8个家庭及其牲畜。社会文化婚姻马赛人中较老的一夫多妻现象比较普遍,同一年龄的男人之间可以借妻。娶亲要用牲畜作聘礼。等级一位马赛人战士马赛人许多是由两个等级或半偶族所组成的父系社会,社会结合的基本制度是年龄组,按这种制度,同年龄的集团在相同时期接受割礼,这代表已经进入了成人生活,形成的年龄组是个永久不变的集团,贯穿成员的终生。成员须通过等级制度晋升,每级约持续15年。等级包括初级武士高级武士初级长老高级长老(可享有为部落事务作出决定的权力)马赛人社会极平等,从未出现过奴隶现象。参见马赛语(Maa)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