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文化

文化

文化由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义,原意是“灵魂的培养”,由此衍生为生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起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经验,使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的环境,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相同自然环境及经济生产方式所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潜意识的外在表现。

对“文化”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其中之一的意义是“相互通过学习人类思想与行为的精华来达到完美”;广义的文化包括文字、语言、建筑、饮食、工具、技能、知识、习俗、艺术等。大致上可以用一个民族的生活形式来指称它的文化。

在考古学上“文化”则指同 / 某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文化和文明有时在用法上混淆不清。

现今使用中文的文化是日文的和汉词,所表达概念集合的意涵和华夏古籍的原义相差甚远,应避免望文生义。

互联网成熟的发展使原先相对疏离的个人或组织可以很容易经由社群网站,建立许多新的基于...

文化相关文献
秦陇文化—特色文化—石窟文化
秦陇文化—特色文化—石窟文化,  麦积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
查看全文
秦陇文化—文化—轩辕文化
秦陇文化—精品文化—轩辕文化,  清水轩辕谷地处县城东七十华里的山门镇白河村三皇沟。这里是轩辕黄帝出生的风水宝
查看全文
荆楚文化—楚文化志—漆器文化(二)
荆楚文化—楚文化志—漆器文化(二),此外,还有皮胎、竹胎、金属胎、陶胎以及丝麻织品髹漆物等。皮胎皮革具有轻巧、柔
查看全文
荆楚文化—楚文化志—漆器文化(四)
荆楚文化—楚文化志—漆器文化(四),装饰性的纹饰多为龙凤纹和云雷纹。龙凤是楚艺术的母体。楚漆器上的凤纹变化多端,
查看全文
赣文化—文化博览—三苗文化:赣文化古老的源头
赣文化—文化博览—三苗文化:赣文化古老的源头,   赣文化的源头并非混茫难觅,它出自中华上古文化的南支--三苗文化。   依据
查看全文
文化相关标签
文化
日语借词
文化人类学
文化社会学
依位置划分的文化
文化
家族谱大览
文化柳氏派谱
韩国全罗北道全州市松万五图书馆 文化柳氏派宝文化黑曲霉3-元波绿原派系,中国姬氏世界第一篇,东国朝鲜朝鲜军檀君,新罗茶氏世界第一代无一车无一车,卷4、1三流次达黑色素车无一车
浏览:0
1.宣汉李氏文化简编
原书: 宣汉 : 宣汉李氏家族文化编委会, 1999. 13, 479页 : 世系表, 插图, 肖像. 封面题: 宣汉李氏家族文化. 注: 本编李氏支系复杂分布全县各乡镇因之始迁祖繁多请详谱列原资料. 散居地: 四川省宣汉县等地.
浏览:100
时氏文化志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11年版(郑州百印通印刷). 全1册(约540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得姓祖 : 申叔时,名叔时. 春秋楚国公族,因封地在申(今河南南阳),人称申叔时. 其后子孙一支以王父字为氏,称时姓,并遵申叔时为得姓始祖. 始祖 : (明) 时庸. 任山西猗氏丞,明初迁居夏侯. 水泉始迁祖 : (6世) 时守 ; 时库 ; (8世) 时登 ; 时选 ; (9世) 时邦杰 ; 时邦义 ; 时自刚 ; (10世) 时东 ; 时望. 肖洼始迁祖(10世) : 时运 ; 时太. 北常庄支祖(11世) : 时见忠 ; 时见全 ; 时见孝. 弓庄支祖(11世) : 时强. 新庄支祖(11世) : 时叙,字权九. 八里湾支祖(10世) : 时文魁 ; 时文福 ; 时文秀 ; 时文英. 注: 此谱内所含支派繁杂. 详请见谱之第24页至25页, 及113页至535页记录. 世辈(10世起) : 天大景泰安 利有培盛显 和融宏昌宇 兴隆绍述远. 散居地 : 河南省郑州市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书脊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时氏文化志(天远派统驭本).
浏览:100
文化柳氏祇侯使公派世谱
文化柳氏气候师公派 宋万五图书馆 始祖柳车达,坡祖柳仁修的子孙录。
浏览:0
文化柳氏世系谱: 忠京公派
文化柳氏大宗会发行 宋万五图书馆, 900-1984 始祖柳车达,坡祖柳昌瑞的子孙录
浏览:0
文化柳氏世谱
始祖柳车达的子孙录, 900-1876 忠清南道大田市,文化柳氏大同保所,文化柳氏世普修委员会,1876年发行
浏览:0
文化导读知识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  龙山文化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济南市章丘区)而得名。经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  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为汉族先民创造的远古文明。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浏览量:1838次
龙山文化遗址
龙山文化遗址
  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附近,1965年发现。整个遗址南北约2000米,东西约1500米,由若干个遗址群组成,面积达300万平方米。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原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000-460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龙山文化除陶器外,还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他们以农业为主而兼营狩猎、打鱼、蓄养牲畜。  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尚义县现存大量龙山文化遗址,曾经出土过大量辽金时期的文化遗存。
浏览量:1860次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
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是从2006年起设立的,2009年,国家文物局创设主场城市活动机制,此后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都选取一座城市举办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2022年4月24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发布通知,确定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2022年的文化遗产日日期为公历6月11日。文化遗产日历年主题:2006年:“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2007年:“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2008年:“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2009年:“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2010年:“非遗保护,人人参与。”2011年:“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2012年:“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2013年:“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2014年:“让文化遗产活起来。”2015年:“保护成果全民共享。”2016年:“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2017年:“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2018年:“多彩非遗,美好生活。”2019年:“非遗保护中国实践”2020年:“文物赋彩全面小康。”2022年:“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
浏览量:1355次
潮汕传统文化
潮汕传统文化
潮汕文化,隶属于岭南文化,广东三大文化之一。潮汕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由多个板块组成,潮汕文化具有八大特色。潮汕商业文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帮晋商、徽商衰落之后,潮商和浙商等商帮崛起。潮商的主要特点是在商言商、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进行经营、经营地域遍及全世界。潮汕音乐文化潮剧又名潮汕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汕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汕饮食文化潮汕菜在明末清初就已经进入鼎盛时期,著名的潮州菜有潮州胡荣泉春卷,潮州西马路尾豆干牛肉丸汤,潮州铁铺老银猪脚,潮州铁铺松下集市的老字号“雨记”腐乳饼,汕头西天巷蚝烙、贡咕鹅肉、老姐猪脚饭、汕头老妈宫粽球、朥糕等。潮州民俗文化潮州的盂兰节,中秋烧塔,新年烧龙等都仍然沿袭着传统,除此之外,“人节”食七样羹,澄海赛大猪,陇尾抢石榴和盐灶拖神,也是潮汕的传统特色民俗。潮汕人文思想潮汕善堂是最具潮汕人文色彩的代表,它是一种带有民间信仰性质的慈善机构。慈善一直根植于潮汕人的思想中。潮汕建筑文化“下山虎“、“四点金”、“竹竿厝”、“三厅串”、八厅相向”“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等都是潮汕建筑的基本形式。潮汕工艺文化潮汕木雕是工艺美术的佼佼者,其形式有圆雕、沉雕、浮雕、多层次的镂空雕;根据色彩划分,可分为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三类。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一大支系,早在唐代已出现,明、清两代更趋成熟。另外还有潮汕抽纱,潮汕花灯,潮汕剪纸,潮汕银饰,枫溪陶瓷,潮汕嵌瓷,潮汕石雕等。潮语讲古文化潮语“讲古”,是以潮汕方言讲故事,类似于书评。故事多分为四种类型:长枪袍带书、短打公案书、神怪书、谈狐说鬼书等。
浏览量:1636次
豆腐文化
豆腐文化
普遍认为豆腐起源于西汉时期。《草木子》中记载:“豆腐始于汉淮南王之术也。”相传是刘安在炼丹的时候偶然间发现用石膏点豆汁,发明了豆腐。豆腐颇得古人的喜爱,甚至与羊肉媲美。清代诗人袁牧还在《随园食单》中说:“豆腐得味远胜燕窝”。豆腐不仅口感好,在中医学中益处良多。中华医学认为,经常吃豆腐,有益于和中,生津润燥,消热解毒和消渴解酒功能;同时还可以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主治宽中益气,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清热散血”,并附有相关医方,如白豆腐醋煎服用,能治痢疾,豆腐切片外敷,能治杖疮,诸如此类。《本草易读》谓豆腐能“宽中益气,清热散血,消心腹之胀满,下大肠之浊气”的功效”。豆腐不仅作为一种食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古人把豆腐的特点总结成10德:水者柔德;干者刚德;无处无之,广德;水土不服,食之则愈,和德;一钱可买,俭德;食之俭以持家,贵德;食乳有补,厚德;可去垢,清德;投之污,遇不成,圣德;建宁糟者,隐德。
浏览量:143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