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徐氏三修宗谱 卷1: 先迁楚黄始祖大-光字辈, 继迁祖绍-治字辈, 仁分 世-华字辈, v 4, 194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忠义堂, 民国33[1944]年三修. 13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谱含徐绍经祖七子中长子尚仁, 四子尚智, 七子尚哲世系.
先迁楚黄祖第一世 : 徐大升自江右迁冈.
继迁始祖 : 徐绍经由江右来岗与亮公合派. 子七: 尚字辈仁, 义, 礼, 智, 信, 清, 哲.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 武昌县, 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徐氏宗谱.
袁氏族谱
东汉的汝南袁家,四世三公,一门的显耀和权势绵延不断,一直被后世研究中国门阀政治的学者,当作最典型的研究对象,正如南朝的王、谢世家,以及宋代的名门范氏一样。因此,从光前裕后的袁安开始,乃至汉末三国初期叱喀风云的袁绍等等,都是中国人所熟悉的人物。当然,"袁"这个姓氏,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也就变成了一个十分响亮的大姓了。
古代荣耀的大背景
袁氏上古圣君大舜的后裔,被周武王封为陈侯的胡公满,传到了十三世孙涛的时候,以其祖父庄爰的字为姓,并又世代都子陈国的上卿。同时,由于"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的古义是相通的,所以后来的是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这就是《袁枢年谱》上所谓的"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而胡公满的这一支后代繁衍到后来,算起来要以袁为姓者人数最多,成就也辉煌。胡公满,是中国陈姓的始祖,而袁姓又源自胡公满的第十三世孙,则认陈、袁两氏在三千年前是一家人。同时,陈姓的最初发源地是周武王所封的宛丘,也就是现在河南省的淮阳县一带,则袁姓人士的最早来处,当然也就是这个地方了。不过,袁姓繁衍到后来,却成为了陈郡、汝南、彭城等地的望族,以后全国各地的袁姓人家大多是从这三个地方分出去的,而其中,又以河南、汝南的袁家最为神气,从两千年以前,便一直在我国历史上扮演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
袁氏历史人才繁多,从东汉至西晋以来,登宰相之列者不下于十多人,还有袁安、袁敞等历任宰相,从司徒、司空、司马、太仆等官职者有三十六人者之多,隋唐时期又有著名的袁智弘等名相,元、清两个朝代常不举汉人,但袁氏更有出入相者如袁世凯、袁守侗等,历史以来具史书记袁氏宰相达三十九人者之多,文学者与将军者累篇之多,无记其数,只列举有著名者文学者例如公安三袁、袁枚、袁桷 、袁宏 、袁淑 、袁粲等,将军者例如袁绍、袁术、袁谭、袁尚、袁大魁、袁晁、袁寿山、袁霸、袁崇焕等历史著名将军。其他诸如相学仙士袁天纲(罡)、袁珙等,特科状元郎袁嘉谷等,“五代清郎”袁聿修,平七国乱的袁盎,世袭陈国大夫,毛泽东主席的国文老师袁吉六,编纂四大家训<袁氏世范>的袁采等等。
新昌浚仪赵氏宗谱 [10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7[1948]重修. 1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宋末) 赵良埈,字崇甫,行祐百四. 自上虞迁石溪.
三世祖 : (元) 赵季温,字以和,号追庵,行启一 ; 赵季良,字以直,号述庵,行启二 ; 赵季恭,字以庄,行启三 ; 赵季让,字以逊,号思庵,行启五. 皆为友礼公之子.
温公下派祖(5世) : (元明之际) 赵绍文,字尹贤,号克庵,行谦二(东宅派) ; 赵绍正,字尹中,号介庵,行谦三(西宅派) ; 赵绍兴,行谦六(南宅派,一传后止). 皆为同诚公之子.
良公下派祖 : 赵绍道,字君易,行谦一(前宅派). 为同元公之子.
恭公下派祖 : 赵绍鼎,字均美,行谦五 ; 赵绍经,字纶友,行谦七(上宅派). 为同明公之子.
让公下派祖 : 赵绍宝,字志玉,行谦八(下宅派). 为同心公之子.
东宅派下六房 : 赵思民,字惟生,号野翁,行宗一(孝房) ; 赵思诚,字惟俊,号柏轩,行宗三(友房) ; 赵思彬,字惟性,号真斋,行宗六(睦房) ; 赵思浦,字惟州,号清白翁,行宗八(婣房) ; 赵思清,字惟媛,号甲庵,行宗九(任房) ; 赵思广,字惟经,号拙守翁,行宗十一(恤房).
西宅派下房祖 : 赵思范,字惟英,号规斋,行宗二(孟房) ; 赵思明,字惟杰,行宗四(仲房,三传后止) ; 赵思昂,字惟轩,号尘隐,行宗七(季房,六传后止).
前宅派下房祖 : 赵思敬,字惟信,行宗五(松房) ; 赵思孝,字惟顺,行宗十(竹房) ; 赵思谦,字惟满,行宗十三(梅房).
上宅派下房祖 : 赵思伟,行宗十六.
下宅派下房祖 : 赵思源,字惟深,行宗十二 ; 赵思大,字惟洪,行宗十四 ; 赵思益,字惟亨,行宗十五.
散居地 : 浙江省新昌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赵氏玉牒宗谱.
新昌浚仪赵氏宗谱 [10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7[1948]重修. 1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宋末) 赵良埈,字崇甫,行祐百四. 自上虞迁石溪.
三世祖 : (元) 赵季温,字以和,号追庵,行启一 ; 赵季良,字以直,号述庵,行启二 ; 赵季恭,字以庄,行启三 ; 赵季让,字以逊,号思庵,行启五. 皆为友礼公之子.
温公下派祖(5世) : (元明之际) 赵绍文,字尹贤,号克庵,行谦二(东宅派) ; 赵绍正,字尹中,号介庵,行谦三(西宅派) ; 赵绍兴,行谦六(南宅派,一传后止). 皆为同诚公之子.
良公下派祖 : 赵绍道,字君易,行谦一(前宅派). 为同元公之子.
恭公下派祖 : 赵绍鼎,字均美,行谦五 ; 赵绍经,字纶友,行谦七(上宅派). 为同明公之子.
让公下派祖 : 赵绍宝,字志玉,行谦八(下宅派). 为同心公之子.
东宅派下六房 : 赵思民,字惟生,号野翁,行宗一(孝房) ; 赵思诚,字惟俊,号柏轩,行宗三(友房) ; 赵思彬,字惟性,号真斋,行宗六(睦房) ; 赵思浦,字惟州,号清白翁,行宗八(婣房) ; 赵思清,字惟媛,号甲庵,行宗九(任房) ; 赵思广,字惟经,号拙守翁,行宗十一(恤房).
西宅派下房祖 : 赵思范,字惟英,号规斋,行宗二(孟房) ; 赵思明,字惟杰,行宗四(仲房,三传后止) ; 赵思昂,字惟轩,号尘隐,行宗七(季房,六传后止).
前宅派下房祖 : 赵思敬,字惟信,行宗五(松房) ; 赵思孝,字惟顺,行宗十(竹房) ; 赵思谦,字惟满,行宗十三(梅房).
上宅派下房祖 : 赵思伟,行宗十六.
下宅派下房祖 : 赵思源,字惟深,行宗十二 ; 赵思大,字惟洪,行宗十四 ; 赵思益,字惟亨,行宗十五.
散居地 : 浙江省新昌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赵氏玉牒宗谱.
新昌浚仪赵氏宗谱 [10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7[1948]重修. 1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宋末) 赵良埈,字崇甫,行祐百四. 自上虞迁石溪.
三世祖 : (元) 赵季温,字以和,号追庵,行启一 ; 赵季良,字以直,号述庵,行启二 ; 赵季恭,字以庄,行启三 ; 赵季让,字以逊,号思庵,行启五. 皆为友礼公之子.
温公下派祖(5世) : (元明之际) 赵绍文,字尹贤,号克庵,行谦二(东宅派) ; 赵绍正,字尹中,号介庵,行谦三(西宅派) ; 赵绍兴,行谦六(南宅派,一传后止). 皆为同诚公之子.
良公下派祖 : 赵绍道,字君易,行谦一(前宅派). 为同元公之子.
恭公下派祖 : 赵绍鼎,字均美,行谦五 ; 赵绍经,字纶友,行谦七(上宅派). 为同明公之子.
让公下派祖 : 赵绍宝,字志玉,行谦八(下宅派). 为同心公之子.
东宅派下六房 : 赵思民,字惟生,号野翁,行宗一(孝房) ; 赵思诚,字惟俊,号柏轩,行宗三(友房) ; 赵思彬,字惟性,号真斋,行宗六(睦房) ; 赵思浦,字惟州,号清白翁,行宗八(婣房) ; 赵思清,字惟媛,号甲庵,行宗九(任房) ; 赵思广,字惟经,号拙守翁,行宗十一(恤房).
西宅派下房祖 : 赵思范,字惟英,号规斋,行宗二(孟房) ; 赵思明,字惟杰,行宗四(仲房,三传后止) ; 赵思昂,字惟轩,号尘隐,行宗七(季房,六传后止).
前宅派下房祖 : 赵思敬,字惟信,行宗五(松房) ; 赵思孝,字惟顺,行宗十(竹房) ; 赵思谦,字惟满,行宗十三(梅房).
上宅派下房祖 : 赵思伟,行宗十六.
下宅派下房祖 : 赵思源,字惟深,行宗十二 ; 赵思大,字惟洪,行宗十四 ; 赵思益,字惟亨,行宗十五.
散居地 : 浙江省新昌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赵氏玉牒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