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南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一部记载北宋九朝史事的编年体史书,史料价值极高。南宋杨仲良曾将此书改编为纪事本末体,撰成《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一百五十卷。
清人 秦缃业、 黄以周在杨仲良书的基础上,还原为编年体,纂成《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六十卷。此书记录的史料始于 英宗 治平四年(1067年)四月,止于 钦宗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为研究北宋历史的重要资料。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简介资料
1828 年 - 1899 年
中文(文言文)
史部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相关文献
《资治通鉴》成书
《资治通鉴》成书, [《资治通鉴》书影] 宋元丰七年(1084),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
查看全文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简介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简介,     《资治通鉴》是谁写的?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司马光(1019-1086)
查看全文
续资治通鉴
编纂过程毕沅以宋、辽、金、元四朝正史为经,以徐干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基础,参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叶隆礼《契丹国志》及各家说部、文集约百数十种,历时二十年撰写《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在毕沅生前仅初刻一〇三卷,后因毕家涉贪污遭籍没而止,书稿散佚,桐乡冯集梧买得全稿补刻成二二〇卷。《续资治通鉴》跟《资治通鉴》撰写风格差异极大,《续通鉴》大量引用旧史原文,叙事详而不芜;虽有取舍剪裁,但无类似温公的改写熔炼,亦无“毕沅曰”等史论,梁启超说“读一二次便不愿再读了”。《续资治通鉴》作者虽挂名毕沅,然名家钱大昕、邵晋涵、章学诚、洪亮吉、黄仲则等均参预其事,此书实成于众人之手,加之编书时断时续,难免脱讹衍倒,参差抵牾。张之洞《书目答问》在毕沅书下注:“朱元明人续《通鉴》甚多,有此皆可废。”梁启超虽读来乏味,仍称:“盖自此书出而诸家《续鉴》可废矣!”目录宋纪元纪参见资治...
查看全文
资治通鉴
成书司马光《资治通鉴》是继《春秋》后的一部以编年体的史学巨著,司马光自幼好读《左氏春秋》,喜欢编辑旧事以成编。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呈《历年图》五卷,治平三年(1066年),又呈《通志》八卷,作品涵盖周、秦二朝,当时的皇帝宋英宗看了很满意,于是下令在崇文院内设置书局,将颖邸旧书2400卷,赏赐给司马光参考,并供给笔墨、缯帛、费用、餐点、果物等服务,要他继续写下去,并准许他借阅皇家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的藏书。于是司马光就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居家极其简陋,夏天闷热难堪,汗水常滴在草稿上,请匠人另辟一地下室,“常读书于其中”,“日力不足,继之以夜”,每夜秉烛著书,生病时亦不休息。好友劝他“宜少节烦劳”,他说:“先王曰,死生命也。”就这样过了15年不问政事的著书岁月。书名为宋神宗所定,取意“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资治”两字意谓著“帮助”“治理”。“通”则意谓著
查看全文
续资治通鉴长编
成书李焘在任华阳县主簿时,即有心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并开始准备材料。据周密的《癸辛杂识》载,李焘在搜集材料时,“作木厨十枚,每厨作抽替匣二十枚,每替以甲子志之。凡本年之事,有所闻,必归此匣,分月日先后次第之,井然有条”,因卷秩庞大,前后分4次上进。加上《举要》68卷,《修换事总目》10卷,《总目》5卷,总计1063卷。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乾道四年(1168年)、淳熙元年(1174年),分别奏上书稿。隆兴元年(1163年),李焘第一次奏进17卷《续资治通鉴长编》,进书状中有说明,“臣尝尽力史学,于本朝故事尤切欣慕。每恨学士大夫,各信所传,不考诸实录、正吏,纷错难言。”乾道四年(1168年),又奏进太祖至英宗五朝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共108卷。淳熙元年(1174年),进书神宗至钦宗四朝。淳熙九年(1182年)全书完成,并称“臣累次进所谓《续资治通鉴长编》,今重别写进,共九百八十卷...
查看全文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相关标签
编年体
东方古籍
家族谱大览
全州李氏孝寧大君派古阜宗中通德郞公子孙谱序
宋万五图书馆, 655-1982 始祖李翰,中朝祖李补,坡祖李泰汉的子孙录
浏览:0
璿源续谱:全州李氏世谱
国立中央图书馆, 655-1920 庆尚北道安东郡后,李春和,1920年发行 原始祖李翰,始祖李补(晓灵大君)子孙录
浏览:0
汪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务本堂, 民国14[1925]. 31册 : 插图. 一世祖 : 汪成续. 散居地 : 安徽省桐城县. 卷端题 : 汪氏续修宗谱.
浏览:100
汪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务本堂, 民国14[1925]. 31册 : 插图. 一世祖 : 汪成续. 散居地 : 安徽省桐城县. 卷端题 : 汪氏续修宗谱.
浏览:100
田乐荡谭氏三修族谱[57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睦堂, 公元1987年三修. 合30册: 世系表. 受姓始祖: (周) 襄,颛顼后裔. 周武王封襄公于谭,因以谭为姓. 谭位于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七十里. 太和始迁祖: (唐) 谭可奕. 于唐僖宗咸通年间迁居至江西吉州府太和县. 迁湘始迁祖: (明) 谭顺续,字荣弼,号斗雷. 由江西吉州太和县迁湖南长沙府. 田乐荡始迁祖(1世): (明) 谭国荣,字东华. 为顺续公之孙. 今湖南双峰县. 国荣公下派祖(2世): (明) 谭源济 ; 谭源汝. 源济公派下房祖(5世): (明) 谭显德 ; 谭显才,字亦发 ; 谭显亲 ; 谭显诚,字笃志. 源汝公派下房祖(5世): (明) 谭显铭,字名台 ; 谭显镜 ; 谭显通. 旧班序(始自迁湘始迁祖之父): 天顺泌国源 文梦显昌伯 志仲万载兴 乾坤正世代 永享太平春. 新班序(23世起): 克复全心德 端方立品行 贻谋宜积厚 书礼振家声. 全班序(始自迁湘始迁祖之父): 天顺泌国源 文梦显昌伯 志仲万载兴 乾坤正世代 永享太平春 克复全心德 端方立品行 贻谋宜积厚 书礼振家声 忠义承宗泽 峥骨砥中柱 浩气充宇内. 散居地: 湖南省双峰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谭氏族谱. 版心题: 双峰田乐荡谭氏三修族谱.
浏览:0
田乐荡谭氏三修族谱[57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睦堂, 公元1987年三修. 合30册: 世系表. 受姓始祖: (周) 襄,颛顼后裔. 周武王封襄公于谭,因以谭为姓. 谭位于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七十里. 太和始迁祖: (唐) 谭可奕. 于唐僖宗咸通年间迁居至江西吉州府太和县. 迁湘始迁祖: (明) 谭顺续,字荣弼,号斗雷. 由江西吉州太和县迁湖南长沙府. 田乐荡始迁祖(1世): (明) 谭国荣,字东华. 为顺续公之孙. 今湖南双峰县. 国荣公下派祖(2世): (明) 谭源济 ; 谭源汝. 源济公派下房祖(5世): (明) 谭显德 ; 谭显才,字亦发 ; 谭显亲 ; 谭显诚,字笃志. 源汝公派下房祖(5世): (明) 谭显铭,字名台 ; 谭显镜 ; 谭显通. 旧班序(始自迁湘始迁祖之父): 天顺泌国源 文梦显昌伯 志仲万载兴 乾坤正世代 永享太平春. 新班序(23世起): 克复全心德 端方立品行 贻谋宜积厚 书礼振家声. 全班序(始自迁湘始迁祖之父): 天顺泌国源 文梦显昌伯 志仲万载兴 乾坤正世代 永享太平春 克复全心德 端方立品行 贻谋宜积厚 书礼振家声 忠义承宗泽 峥骨砥中柱 浩气充宇内. 散居地: 湖南省双峰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谭氏族谱. 版心题: 双峰田乐荡谭氏三修族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