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无咎(一○二四~一○六九),字补之,南城(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曾巩妹夫。初补江都县尉,调卫真县主簿、天台令,弃官从王安石学。因无养家,复调南康县主簿。王安石执政,召至京师教学。神宗熙宁二年,诏以为国子直讲,命未下而卒,年四十六。有《王直讲集》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临川文集》卷九一《王补之墓志铭》、《元丰类稿》卷四六《江都县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今录诗三首。
王无咎-古诗文选集相关文献
王无咎
参考资料朱汝珍,《词林辑略·卷一》,清代传记丛刊,学林类(18),明文书局发行。
晁无咎
生平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同年授澶州司户参军。元祐初,任太学正,著作佐郎,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绍圣元年(1094年),知齐州(今山东历城),因修《神宗实录》失实,降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九月三日改贬亳州(今安徽亳县)通判,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又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赴处州途中,丁母忧。元符二年(1099年)为信州(今江西上饶)酒税。大观末,知达州(今四川达县),未行。改泗州(今江苏盱眙东北),到官不久卒。葬于任城吕村。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赠直龙图阁。从弟晁谦之编次《鸡肋集》。晁补之出身文学世家。真宗时晁炯声名显赫,此后,“晁氏自迥以来,家传文学,几于人人有集”。晁补之从弟晁冲之也是著名江西诗派诗人。晁补之文风和为人都受苏轼影响很深。十七岁时,随父亲晁端友赴任杭州新城令,著《七述》一文,记述钱塘风物。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是其父亲好友,称赞此文...
无誉无咎
【成语】无誉无咎
【成语】无誉无咎 【拼音】wúyùwújiù 【解释】既无称誉,也无毁谤。形容很平常。 【出处】《庄子·山木》:“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无咎无誉
【成语意思】:咎:过失;誉:称扬、赞美。既没有错误,也没有功绩。比喻工作表现一般。【用法分析】:无咎无誉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工作表现一般。【成语来源】:东汉班固《汉书赵敬肃王刘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