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潘振承

潘振承

潘振承 ,洋人习惯称他潘启官(闽南语发音:Puankhequa),清朝广州巨商,十三行之一“同文行”的创始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今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白礁村潘厝人)出生。年轻时曾赴菲律宾,在马尼拉从事贸易。在马尼拉,潘振承累积生平第一笔财富。潘振承在广州创办同文行(今广州十三行路与文化公园之间的同文路),讲求商誉,成为当时广州首富之一。被授三品顶戴。潘振承病故后四子潘有度继承父业。

潘振承简介资料
1714 年
1788年01月10日
潘振承相关文献
末世间的可贵淡定:论晚清画家潘振镛的艺术
末世间的可贵淡定:论晚清画家潘振镛的艺术,潘振镛,何许人也?史之所录虽寥寥,然以晚清至民初一段的画史尤其人物画一项
查看全文
潘启官潘振承
潘启官潘振承,潘振承(1714~1788年,“承”一作成),字逊贤,号文岩,又名启,福建龙溪人
查看全文
福建省-莆田-城厢区潘承祐
潘承祐(?-?)字乾休。莆田县常泰里延寿村(今城厢区龙桥街道延寿村)人。潘慎修之父。高祖皇,仕唐为潮州别驾,因居常泰里。五代末宋初名臣。敢于直言进谏,针砭时弊。初仕吴,为光州司法参军,仕至大理少卿。因争郡大狱不得,弃官归闽,遂归建州。富沙王王延政辟为度支判官。王延政与王曦有隙,治兵相攻,力谏,不纳。王延政称殷帝,晋为吏部尚书,旋加同平章事。时幸臣杨思恭用事,针对殷国内部政治危机,上书陈十事,大指言:兄弟相攻,逆伤天理,一也。赋敛繁重,力役无节,二也。发民为兵,羁旅愁怨,三也。杨思恭夺人衣食,使怨归于上,四也。疆土狭隘,多置州郡,增吏困民,五也。除道裹粮,将攻临汀,曾不忧金陵、钱塘乘虚相袭,六也。括高赀户,财多者补官,逋负者多被刑,七也。延平诸津,征果菜鱼米,获利至微,敛怨甚大,八也。与南唐、吴越为邻,即位以来,未尝通使,九也。宫室台榭,崇饰无度,十也。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被削职为民。南唐查...
查看全文
广东-广州-海珠区潘振承
潘振承(1714~1788),字逊贤,号文岩,又名启。原籍福建漳州龙溪乡,后迁居广州河南龙溪乡(今属海珠区南华西街),为潘氏人粤寄籍的始祖。潘振承壮年从事外贸,贩卖丝茶,颇有盈利。18世纪40年代,在广州十三行开设同文行,业务颇为兴旺。后又联合其他9家行商设立外洋行,凭借他的手腕和财富,居行商首领地位近30年。同文行几乎垄断了与英商的生丝贸易。他设立行佣基金,以应付送礼和官府0,同时帮助一些行商免于破产。基金还可用作偿还债务、税饷,以及治理河道、军需等开支。潘振承还花银10万两,贿赂总督,解散公行,从而在英公司获得补偿。此外,他花钱捐得行商最高的三品职衔,并鼓励子弟读书应试。其子潘有为后来中进士,出任京官。其他子孙辈中进士和举人的也不乏其人,从而提高了潘家的社会地位。潘振承成为豪商巨富后,便在河南购置土地,广建屋宇祠堂,置田地,并定名为龙溪乡,以表示不忘故乡。现今海珠区龙溪首约、龙溪新街、...
查看全文
潘振承
潘启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生在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栖栅社(白礁乡于1958年从同安县划入漳州龙溪县,即今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白礁村潘厝社),于乾隆五十二年(1788年)卒在广州,后被葬在故里文圃山下(今漳州台商投资区灿坤工业园区)。潘启又叫潘振承,字逊贤,号文岩,其父潘乡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较为贫苦。潘启是潘乡五个儿子中的老大,也是广州十三行的商总(即行商首领)、十八世纪世界首富。潘乡为供五个儿子在文圃书院(在今龙池岩,南宋大儒朱熹曾在此讲学)读书,潘乡早出晚归,勤劳作息,为少年时代的潘启树立了吃苦耐劳的榜样。当时,南明郑政权虽早已被削平,但漳州作为清政府与南明郑政权的主战场之一,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加上清政府的迁界和连年的海禁,月港已走向衰落,漳州经济百废待兴。潘启从小勤劳好学,但为了分担父亲的重担,在雍正五年(1727年)解除海禁后,就开始辍学,到海边给人当船工,从此揭开了...
查看全文
潘振承相关标签
广州十三行
中国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