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明朝 徐世溥

徐世溥

徐世溥(1608年-1658年),字巨源,号榆溪,江西南昌府新建县人。明末清初知名文人。

侍郎徐良彦之子。十六岁补诸生。徐世溥“才雄气盛,长于古文辞”,与艾南英齐名,约为兄弟,结社豫章,同为文坛飞将。宋荦对他的评价很高,说“余乡侯朝宗与南州徐巨源皆以名家子擅文章之誉,其才调同,其风流倜傥终身不遇亦略相同”,并认为徐世溥的文学成就“庶可与朝宗同不朽”,在诗歌创作上则“朝宗实有所不逮”。《新建县志》上,称其“名噪两都三吴间”。明亡后隐居,不再应举,与书画家朱容重友好,为容重诗集《初吟草》写序。居山中,遇盗,被焚掠死。

著作颇丰,主要有《夏小正解》一卷、《韵蕞》一卷、《榆墩集选文》九卷,《诗》二卷,《榆墩集选诗》二卷、《选文》三卷、《榆溪诗钞》二卷、《榆溪诗话》《逸诗》二卷、《逸稿》八卷。

徐世溥简介资料
1608 年
1658 年
徐世溥相关文献
四川省徐光溥
生卒年不详。溥,一作浦。蜀(今四川)人。初仕后蜀高祖孟知祥为观察判官。长兴初,曾上疏请孟知祥行墨制。明德元年(934),擢为翰林学士。后主时,兼兵部侍郎。广政十一年(948),拜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与李昊并同平章事。为李昊等所疾,每议事,辄熟睡避之,时号“睡相”。同年因以艳词挑前蜀安康长公主,罢相守本官。生平见《蜀梼杌》卷下、《资治通鉴》卷二八八、《十国春秋》本传。光溥有辩才,博学善诗歌。《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补缺1首。
查看全文
山西省-大同-阳高县徐化溥
徐化溥,字云山,号云门,自称云门山人,阳和卫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徐化溥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徐氏祖上家境还算不错,母亲就让他安心读书,好长大以后有点出息。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的徐化溥,本想凭着十年寒窗苦熬的满腹经纶连中三元,考个进士混个一官半职。谁知经史兼通的他凭着真本事,竟没能在黑暗的科举场上出人头地,连个举人的边都没能沾上。回家之后他更加发愤读书,立志要以真才实学大大超越那些徒有虚名的纨绔子弟。工夫不负有心人,几年闭门不出之后,徐化溥不但经史倒背如流,文辞、诗歌均信手拈来,而且文章更显露出高不可攀的风骨。高超的学识不但令本郡人刮目相看,就连外地来访的饱学之士,也都佩服的五体投地。清朝顺治初年(1644-1661),大同府历经“姜变”移驻阳和,世居阳和城内的徐化溥更加显露出来。在阳和府衙为官的曹秋岳(名溶,浙江嘉兴人,曾任职阳和兵备道)、魏环极(名象枢,直隶蔚州人,官至刑部尚书)等人...
查看全文
徐溥
生平徐溥生于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年),自幼天资聪颖,每日将黄豆、黑豆分装两瓶,用以自我反省。景泰五年(1454年),登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宪宗时,迁太常卿兼翰林院学士。成化十五年(1479年)拜礼部左侍郎,之后改为吏部左侍郎。孝宗时,晋升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旋进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弘治五年,刘吉罢免,徐溥为内阁首辅,屡加少傅、太子太傅。徐溥为政镇以安静,务守成法,与其他内阁成员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协力辅政。当时,钦天监革职监正李华为昌国公张峦择葬地,中旨复官。徐溥等称不宜赏赐内臣。弘治八年,太皇太后召崇王来朝,溥等与尚书倪岳谏劝阻事,明孝宗批准。之后亦上疏劝阻进军安南。同年,晋升为文华殿大学士。之后因年七十岁,请求退休,不予批准。后诏风雨寒暑免朝参。弘治十一年,皇太子出阁,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华盖殿大学士。以目疾乞归。帝眷留,久之才批准,恩赉有加。卒于孝宗弘治...
查看全文
徐世溥
参考书目《西江志》卷一百三十一
查看全文
明首辅徐溥简介徐溥的轶事典故
徐溥字时用,号谦斋,袱溪人,明朝大臣,历经四朝,为四朝大臣。徐溥生于公元一四二八年,去世于一四九九年,享年七十二岁。景泰五年,得一甲第二名进士,也就是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明宪宗初年,徐溥被选拔为左庶子,后又升太常卿兼学士。从此一路高升,历任礼部右侍郎、左侍郎(古时以左为尊,因此左比右大)、吏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礼部尚书、太子太傅、户部尚
查看全文
徐世溥相关标签
明朝作家
南昌人
江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