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传教士

传教士

(宗教组织)

传教士(Missionary亦叫作宣教师宣教士,是坚定地信仰宗教,并且远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们传播宗教的修道者。虽然有些宗教,如日本神道教,很少会到处传播自己的信仰,但是有很多宗教利用传教士来扩散它的影响,例如基督教。在基督教中,凡是受教会委派、从事基督教信仰传播工作的基督徒,均可称为传教士。传教士按照传播途径或对象的不同,有本土传教士和外方传教士之分。在中国,此词一般指外国传教士。

传教士相关文献
晚清士大夫与传教士对进化论的不同回应
晚清士大夫与传教士对进化论的不同回应,早在19世纪70年代,达尔文的名字和西方自然进化论的观点就已经被介绍到中国,
查看全文
晚清士大夫与传教士对进化论的不同回应
晚清士大夫与传教士对进化论的不同回应,早在19世纪70年代,达尔文的名字和西方自然进化论的观点就已经被介绍到中国,
查看全文
米兰人郎世宁从传教士到宫廷画师的故事
米兰人郎世宁从传教士到宫廷画师的故事,米兰人郎世宁最初的梦想是能够成为一名著名的传道士,能够将基督教的思想传播到大
查看全文
传教士在中国:从难以融入到改变中国历法
传教士在中国:从难以融入到改变中国历法,从晚明到清初,北京宫廷里的耶稣会士,一直想用罗马天主教来改变中国—这个强大的
查看全文
传教士汤若望在明清两朝游刃有余
明末清初,一批欧洲传教士不畏艰辛,远涉重洋,接踵来华。他们的目的是要在中国传播天主教,让尽可能多的中国人信奉天主教。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背景、道德观念、语言礼俗都与欧洲不同。传教士要对这样一个东方大国传教,困难是很多的。利玛窦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那就是:以学术叩门而入,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敬重,争取士大夫直到皇帝等统治阶层人物的支持,合儒补儒,以适合中国习俗的方式传教。按照这套办法,传教士不仅进入了中国,而且进入了宫廷。他们受到崇祯、顺治、康熙等明清两代皇帝的器重和礼遇,与中国学者密切交往,既打开了天主教传播的大门,又架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汤若望就是这批传教士中的一个著名人物。汤若望出生于德国科隆,原名JohannAdamSchall-vonBell。他在来华之前,在欧洲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天文、数学都有研究。1619年到达澳门,1622年进入中...
查看全文
传教士相关标签
传教士
宗教职业
基督教神职人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