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秦代 小篆

小篆

小篆是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 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 大篆 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 隶书所取代。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角色。
小篆简介资料
公元前221 年
相关人物
小篆相关文献
秦刻石与秦小篆
秦刻石与秦小篆,汉代书法.概述――汉碑风尚及隶书的形成中国秦汉时期,汉字的变迁更为剧
查看全文
秦刻石与秦小篆
秦刻石与秦小篆,汉代书法.概述――汉碑风尚及隶书的形成中国秦汉时期,汉字的变迁更为剧
查看全文
秦朝文字介绍秦朝书法——秦小篆的产生与发展
秦朝文字介绍秦朝书法——秦小篆的产生与发展,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秦统一前由于长期地域
查看全文
大篆和小篆在形体上有何不同?
大篆和小篆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两者之间是传承和发扬关系,他们都是象形文字到现代汉字的重要过渡,对规范文字和统一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那么,大篆和小篆的定义分别是什么?它们在形体上如何区分呢?一、大篆与小篆的定义大篆,又名周篆,多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按时间划分大篆又分为夏篆和周篆。夏篆就是夏代文字,古人多以金文大篆为名;周篆是周代篆书,指钟鼎文、石鼓文等文字。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秦始皇灭六国后,秦始皇命李斯进行文字创新,于是李斯以秦国大篆为基础,化繁为简,创出小篆,并为后代所用。小篆主要有秦篆、唐篆、汉篆三种风格。秦篆笔划丰腴如玉筋,代表作为李斯《仓颉篇》;唐篆笔划纤细如线,代表作为李阳冰《谦卦碑》;汉篆体格近方,笔法接近隶书,一般在庄重的场合和金器上使用。二、大篆与小篆在形体上的不同之处大篆的线条像“纺锤”,饱满厚重,充满了金石之气。书写大篆时,中...
查看全文
小篆相关标签
小篆
秦始皇
李斯
古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