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后受庞籍辟为并州通判。召还为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为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祐元年,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谥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着多种。事见《东坡全集》卷九○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司马光诗十四卷,以《四部丛刊》影宋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即宋绍熙刊本,亦即绍兴二年本)为底本,参校清干隆六年陈宏谋校刊《司马文...
司马光-古诗文选集相关文献
司马光
生平简介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山西运城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专心编纂《资治通鉴》,用功刻苦、勤奋。用他自己话说是:“日力不足,继之以夜。”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鉴》,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上进,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传郎,数月间尽废新法,迫害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
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但宋人袁说友著《成都文类》记,司马光是在他父亲司马池当四川省郫县县尉时,生於官廨的,不少学者也赞同该观点),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司马光打包
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
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
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
这四句诗写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
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当然有,司马光就是一个例子。
司马光晚年在洛阳定居,请朋友们吃饭,酒不过三巡,菜不过五味,要是不尽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救的小孩是谁?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其史学著作《资治通鉴》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虽然他在政治上也有所成就,曾率党与王安石新党抗衡,但因为史学上成就更高,所以大家说起他通常想到的当是《资治通鉴》。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了。
司马光长大之后,在政治上、文学上、史学上都有所成就,本人自然有大才。而这份才干和聪慧,早在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简介寄语:在政治上,司马光死后的待遇可谓荣光之至。在文化上,司马光的待遇却是差强人意:司马光的文学成就被大幅度打压了,排“唐宋八大家”时连名不见经传的曾巩都榜上有名,同王安石、苏轼并驾齐驱的司马光却不在其列。更有最为委屈的是,人们谈论起宋代大词人往往都把司马光给过滤掉了。诚然司马光一生只留下了三首词,却每一首都堪称经典。今天分享的是“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