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五代会要

五代会要

《五代会要》,北宋王溥撰,成书于乾德元年(963)。
全书三十卷,设二百七十九目,仿《唐会要》体例,分帝系、礼、乐、学校、宗教、选举、职官、刑法、食货、舆服、历数、灾异、四裔等13门。《五代会要》成书于《 新五代史》和《 旧五代史》之前,依五代时期的各朝实录的诏令、奏议分类编纂而成,是研究五代典章制度必不可少的史料,价值很高,可视为《通典》之续编。四库馆臣称此书“收放失旧闻,厥功甚伟”,又说“读五代史者,又何能无此一书哉!”
《五代会要》撰成后,藏于史馆。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文彦博初刊于四川,施元之复刊于徽,乾隆时期有活字本。
五代会要简介资料
961 年
王溥
中文(文言文)
自号可汗,犹古之单于。妻号可贺敦,犹古之阏氏也。子弟谓之特勒,别部领兵者皆谓之设
相关人物
五代会要相关文献
宋会要
流传德祐二年(1276)二月,南宋亡,元军入临安,董文炳受命收图书典籍,“乃得宋史及诸注记五千余册,归之国史院”,后运往大都。明洪武初年,收复大都,“大将军收图籍,致之南京”。永乐十八年(1420)迁都北平,又将“文渊阁所贮书籍,自一部以至百部之多者,各取其一,置于燕都”。明初修《永乐大典》时,《宋会要》已有阙失。明万历年间,已不见此书下落,似毁于大火。《宋会要》备载宋代典章制度,卷帙浩繁,但除了《十三朝会要》有李心传《国朝会要总要》之外,原书皆久佚。清代嘉庆年间徐松根据《永乐大典》中收录的宋代官修《宋会要》加以辑录而成《宋会要辑稿》,全书近五百卷,分为〈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等17门。参考书目王云海:《宋会要辑稿考校》
查看全文
会要
参见会典
查看全文
五代会要
注释^一说是北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
查看全文
宋会要辑稿
出版过程《永乐大典》将《宋会要》分隶各韵,刊入《国朝会要》、《续会要》、《乾道会要》、《宁宗会要》、《政和会要》各卷之中,当时多有亡佚。清代嘉庆中徐松主修《全唐文》时,签阅宫中所藏《永乐大典》,遇有《宋会要》之文稿,辄命书吏录出,得五六百卷,并稍加整理。道光二十八年徐氏去世,“同治初年,其书散出”,《宋会要》稿本辗转流落至北京琉璃厂书肆,为缪荃孙购得。缪氏将稿本交付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创设的广雅书局,由屠寄负责具体工作。辛亥革命以后稿本又转归刘乐嘉业堂所有。并聘请刘富曾、费有容等进行整理。刘、费二人在徐松原稿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初编291卷,续编75卷。刘富曾又参考各书,录得460卷。1933年,北平图书馆向嘉业堂借出刘氏整理之稿本,比勘徐松原稿,发现刘氏“参引《宋志》、《通考》、《玉海》改益旧文,增添新事”;且“总类子目,离合无端,杂引他书,不注所本,有窃改兰台漆书之嫌,只能供读原稿者比勘...
查看全文
唐会要
注释^如:《唐会要》卷四四“太史局”的“旧仪”,本应属〈职官志〉,就被《旧唐书》写进了〈天文志〉。
查看全文
五代会要相关标签
国学典籍
史部
五代、
典章制度
突厥
党项羌
东方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