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丁若镛

丁若镛

丁若镛(1762年8月5日-1836年4月7日),字美镛,号茶山与犹堂,经常称为丁茶山,谥号文度公,朝鲜实学思想家,诗人,历任朝鲜文艺馆检阅、司宪府持平、司谏院正言、弘文馆修撰、奎瀛府校书、谷山府吏、刑曹参议等。

丁若镛他留有1195篇著述和2263首汉诗,内容涉及经学、政治、经济、法制、历史、地理、医药等诸多领域,是位百科全书式的博学家、思想家和现实主义诗人。

丁若镛是朝鲜王朝实学思想集大成者。他的茶山实学纵向继承了星湖李瀷、鹿庵权哲身等经世学派的实学传统,横向吸收了明清实学和朴趾源、李德懋、朴齐家等人的朝鲜北学派,以及天主教、西方科技等西学。他所生活的年代正处在朝鲜社会“转型期”的前夜,为“兴我旧邦”,“为天下国家”,他提出了包括等土地制度、行政制度、科学技术等各种社会改革方案,对朝鲜半岛思想的近代化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丁若镛是朝鲜实学派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从小就推崇“诗圣”杜甫...

丁若镛简介资料
1762年08月05日
1836年02月22日
丁若镛相关文献
黄镛怎么读黄镛生平简介黄镛是怎么死的
黄镛怎么读黄镛生平简介黄镛是怎么死的,黄镛(1230-1300年),字器之,南宋莆田县涵江黄巷(今福建莆田市)人。
查看全文
丁若镛
人物简介丁若镛,朝鲜李朝哲学家,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字美镛,号茶山、舆犹堂、三眉、俟庵。祖籍全罗道罗州。朝鲜京畿道广州(今扬州)人,共留下五百余部著作,在宗教典籍、政治、经济、法律、医学、农事、筑城等方面都有所涉及,是一个各方面皆通的全能型人才。然而,他不仅仅是一位学者。虽然身为贵族,丁若镛仍然胸怀改造现实的想法。他主张对政治机构和地方行政制度进行全面革新,并且希望在土地均分的基础上按照劳动力去分配收获的成果。另外,他曾任京畿道的“暗行御史”,大力打击了铲除祸害百姓的贪官污吏。他凭借“东方筑城术”被认为是朝鲜王朝最杰出的工程师。人物生平与犹堂故居丁若镛1762年出生于京畿道广州府(现在的南杨州市鸟安面陵内里马岘村)的“八代玉堂”两班贵族家庭,祖籍押海岛(今韩国全罗南道新安郡)。他的十三世祖丁允宗是高丽王朝的大将军。在丁允宗之后,连续九代都是武将。高丽灭亡后,丁衍心怀亡国之恨,拒绝在朝鲜王朝...
查看全文
丁镛
参考资料编纂委员会.《福建省情资料库》.福建: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01年.
查看全文
吴镛
参考《洪武四年进士登科录》,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刻本编纂委员会.《上海旧政权建置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ISBN7-80618-881-9.
查看全文
简明正史——王钦若 丁谓
? 王钦若(962—1025)临江军新喻(江西新余)人,进士出身。为官后,曾奏请真宗免除五代以来全国百姓拖欠的税赋一千余万,以及释放囚犯等,受到皇帝器重,咸平四年(1001)即拜参知政事,步入执政大臣的行列。 景德元年(1004),契丹大举攻宋,长驱直入河北腹地,宋廷大震。钦若密请真宗巡幸金陵(江苏南京),实为逃遁,受到宰相寇准斥责。此后,寇准建议,真
查看全文
丁若镛相关标签
朝鲜半岛天主教徒
丁姓
朝鲜王朝政治人物
朝鲜王朝作家
朝鲜实学者
1836年逝世
1762年出生
朝鲜茶人
谥文度
其他
家族谱大览
宛陵丁氏宗谱 [16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崇本堂, 民国36[1947]. 存19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仅存卷2-9, 11-16, 及卷末. 远祖 : (宋) 丁彪. 宛陵始祖 : (元明之际) 丁仲芳.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 : 丁仕和 ; 丁仕亨,字伯通,行太二(后失考) ; 丁仕昂,字伯高,行太三 ; 丁仕杰. 和房下四子 : (明)丁鉴 ; 丁铭(不传) ; 丁钊 ; 丁镒(外迁). 和房下支祖(6世) : 丁俨(东分) ; 丁侃(西分). 皆为钊公之后,润公之子. 昂公下六子 : (明) 丁锐,字彦敦 ; 丁钢,字彦利 ; 丁镇,字彦威 ; 丁镃,字彦诲 ; 丁钰,字彦清 ; 丁钺,字彦俊. 杰公下三子 : 丁镛 ; 丁铎,字彦振 ; 丁𨱇,字彦升,行宣九. 梅峰始祖 : 丁镗宗. 散居地 : 安徽省宣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宛陵丁氏宗谱 [16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崇本堂, 民国36[1947]. 存19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仅存卷2-9, 11-16, 及卷末. 远祖 : (宋) 丁彪. 宛陵始祖 : (元明之际) 丁仲芳.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 : 丁仕和 ; 丁仕亨,字伯通,行太二(后失考) ; 丁仕昂,字伯高,行太三 ; 丁仕杰. 和房下四子 : (明)丁鉴 ; 丁铭(不传) ; 丁钊 ; 丁镒(外迁). 和房下支祖(6世) : 丁俨(东分) ; 丁侃(西分). 皆为钊公之后,润公之子. 昂公下六子 : (明) 丁锐,字彦敦 ; 丁钢,字彦利 ; 丁镇,字彦威 ; 丁镃,字彦诲 ; 丁钰,字彦清 ; 丁钺,字彦俊. 杰公下三子 : 丁镛 ; 丁铎,字彦振 ; 丁𨱇,字彦升,行宣九. 梅峰始祖 : 丁镗宗. 散居地 : 安徽省宣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宛陵丁氏宗谱 [16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崇本堂, 民国36[1947]. 存19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仅存卷2-9, 11-16, 及卷末. 远祖 : (宋) 丁彪. 宛陵始祖 : (元明之际) 丁仲芳.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 : 丁仕和 ; 丁仕亨,字伯通,行太二(后失考) ; 丁仕昂,字伯高,行太三 ; 丁仕杰. 和房下四子 : (明)丁鉴 ; 丁铭(不传) ; 丁钊 ; 丁镒(外迁). 和房下支祖(6世) : 丁俨(东分) ; 丁侃(西分). 皆为钊公之后,润公之子. 昂公下六子 : (明) 丁锐,字彦敦 ; 丁钢,字彦利 ; 丁镇,字彦威 ; 丁镃,字彦诲 ; 丁钰,字彦清 ; 丁钺,字彦俊. 杰公下三子 : 丁镛 ; 丁铎,字彦振 ; 丁𨱇,字彦升,行宣九. 梅峰始祖 : 丁镗宗. 散居地 : 安徽省宣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宛陵丁氏宗谱 [16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崇本堂, 民国36[1947]. 存19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仅存卷2-9, 11-16, 及卷末. 远祖 : (宋) 丁彪. 宛陵始祖 : (元明之际) 丁仲芳.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 : 丁仕和 ; 丁仕亨,字伯通,行太二(后失考) ; 丁仕昂,字伯高,行太三 ; 丁仕杰. 和房下四子 : (明)丁鉴 ; 丁铭(不传) ; 丁钊 ; 丁镒(外迁). 和房下支祖(6世) : 丁俨(东分) ; 丁侃(西分). 皆为钊公之后,润公之子. 昂公下六子 : (明) 丁锐,字彦敦 ; 丁钢,字彦利 ; 丁镇,字彦威 ; 丁镃,字彦诲 ; 丁钰,字彦清 ; 丁钺,字彦俊. 杰公下三子 : 丁镛 ; 丁铎,字彦振 ; 丁𨱇,字彦升,行宣九. 梅峰始祖 : 丁镗宗. 散居地 : 安徽省宣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日照丁氏家乘 [8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26[1900].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纽约 :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 始祖 : (明) 丁顺. 一世祖 : 丁良儒. 散居地 : 山东省日照县等地.
浏览:0
丹阳东门丁氏族谱 [2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贤祠铅印本, 民国37[1948]. 32册 : 世系表. 受姓始祖 : (周) 丁伋公,得姓于姜. 丹阳始迁祖 : (唐) 丁仙芝,字元祯. 支祖 : 丁道成 ; 丁道恒等. 散居地 : 江苏省丹阳县等地. 版心题 : 丁氏家乘.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