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蔡卞撰。卞字元度﹑興化仙遊人。熙寧三年與兄京同舉進士第。官至觀文殿學士。事蹟具宋史本傳。自王安石新義及字說行﹑而宋之士風一變。其爲名物訓詁之學者﹑僅卞與陸佃二家。佃﹑安石客。卞﹑安石壻也。故佃作埤雅﹑卞作此書﹑大旨皆以字說爲宗。陳振孫稱卞書議論穿鑿﹑徵引瑣碎﹑無裨於經義﹑詆之甚力。蓋佃雖學術本安石﹑而力沮新法﹑齗齗異議﹑君子猶或取之。卞則傾邪姦憸﹑犯天下之公惡﹑因其人以及其書﹑羣相排斥﹑亦自取也。然其書雖王氏之學﹑而徵引發明﹑亦有岀於孔穎達正義陸璣草木蟲魚疏外者。寸有所長﹑不以人廢言也。且以邢昺之僉邪﹑而爾雅疏列在學官。則卞書亦安得竟棄乎。書凡十一類﹑曰釋天﹑釋百穀﹑釋草﹑釋木﹑釋鳥﹑釋獸﹑釋蟲﹑釋魚﹑釋馬﹑雜釋﹑雜解。陳氏書錄解題稱分十類﹑蓋傳寫誤脫一字也。
毛诗名物解相关文献
毛诗出典争议
毛诗出典争议,毛诗出典争议何谓“毛诗”?毛诗的出典大约最早始于《汉书》的记载。《汉书・艺文志》
汉《毛诗序》
汉《毛诗序》, 产生于春秋中期的《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录的是我国最早出现
毛诗序的影响
毛诗序的影响,《毛诗序》有大、小之分,分称《诗大序》、《诗小序》。《诗大序》:比较全面
毛诗
诗经的版本毛诗是《诗经》的版本之一,也是目前唯一流传下来的版本。今本十三经中的《诗经》即是毛诗。《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诗歌年代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前一一二二年至前五七零年),跨五百多年。其篇目固定于春秋时期,因传承流派的不同,有多个版本存在。《诗经》在成为儒家的经典之前,在先秦古书中称之为《诗》或《诗三百》,据传孔子曾删定三千篇成三百篇,总以《诗》名(《史记·孔子世家》),然而后世研究表明在孔子以前《诗》即有固定的篇目、和当下所传三百一十一篇仅略有出入。秦始皇焚书坑儒,民间古籍遭劫,《诗三百》也在其内。至汉朝文化复兴,鼓励民间献古籍、藏书,有鲁、齐、韩、毛四家传《诗》者,鲁诗为鲁人申培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皆今文经(当时的“今文”指汉隶);毛诗为鲁人毛亨所传,为古文经(当时的“古文”指大篆,也泛指秦“书同文”以前六国各自的字体)。汉朝将鲁、齐...
《毛诗》主要内容
毛诗,指战国末年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也就是流行于世的《诗经》。《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毛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绍本篇内容、意旨等。而全书第一篇《关雎》下,除有小序外,另有一篇总序,称为《诗大序》,是古代中国诗论的第一篇专著。东汉经学家郑玄曾为《毛传》作“笺”,至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汉人传诗的加之毛诗本有四家,称为四家诗。后三家即鲁诗(申培公所传)、齐诗(辕固生所传)、韩诗(韩婴所传)。此三家又被称为三家诗,皆采用今文,在西汉被立于学馆,研究此一学的被称为今文经学。但是毛诗后起,逐渐取代三家地位,三家诗逐渐失传。因《毛诗》采用古文,研究此学的被称为古文经学。至唐代,《毛传》和《郑笺》成为官方承认的《诗经》注释依据,受到后世推崇。毛诗创始人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其中鲁、齐、韩三家为今文学家,在汉代立为官学;毛诗晚出,属古文经学。毛诗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