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孔凡礼

孔凡礼

孔凡礼(1923年-2010年),字景高,安徽太湖人。

1923年11月17日生于安徽太湖县孔家河村。1947年6月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任教寺前河第五小学、树林小学、太湖初级师范、北京三中。1958年2月9日开始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上发表论文《陆放翁的卒年》。1980年11月退休。前后编撰《苏轼年谱》、《苏辙年谱》、《三苏年谱》。

孔凡礼简介资料
1923年11月17日
2010 年
孔凡礼相关文献
国画家孔繁礼
汉族山东临沂人,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大展中获奖,10余幅作品被美国、韩国、英国等友人收藏。现任上海竭诚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神州书画研究院特聘花鸟画家、中国王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等职。
查看全文
论孔子的礼乐美学思想
论孔子的礼乐美学思想,孔子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礼乐”二字。我们平时谈孔子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政治思想
查看全文
礼孔
礼姓名人不少,在这个非常罕见的姓氏中,能找到其名人也是非常难的,而礼姓起源也挺多得,其中有一个起源就是说礼孔是礼姓的始祖,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礼孔。礼孔,春秋时卫大夫,卫惠公(公元前686年-前669年在位)和卫懿公(前668年-前660年在位)时的史官,奋不顾身,恪尽职守,殉国而死。
查看全文
尊孔崇儒,制礼作乐
明朝建立后,摆在朱元璋面前的紧迫问题,是如何使动荡不安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使凋敝不堪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维持和巩固自己的统治。这就需要讲究和确定治国的方略。而治国方略的确定,又和治国的指导思想与理论观念的确定有关。登基伊始,他即明确宣布:“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相并,故后世有无下者,莫不致敬尽礼,修其祀事。朕今为天下主,期在明教化以行先圣之道。”汉代以来被定于一尊,元代被边缘化的儒家思想,再次被朱元璋确定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维系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柱。为了保障儒学的指导地位和作用,朱元璋积极提倡尊孔崇儒。洪武元年(1368)二月即登基之后的次月,即下诏以太牢(牛、羊、豕三牲全备)祀孔子于国子学,并遣使至曲阜阙里致祭。接着,又召元代最后一位衍圣公、国子祭酒、孔子第五十五世孙孔克坚入京朝见。孔克坚因病,派他儿子孔希学代自己入京先行朝觐。朱元璋怀疑孔克坚瞧不起自己的布衣出身,给他...
查看全文
孔氏宗祠(诗礼堂)
孔氏宗祠(诗礼堂)于2013年动工兴建,重建历经三年,祠堂在原来旧址重建。邀请设计师,按照家谱的记载,原貌规范设计;并按照江南风格,采用砖木结构,基础更加牢固,防火防蚁同时配套。祠堂占地1.5亩,建筑面积450平方米,三进两厢,前厅两边为管理房,中厅为议事厅中堂摆布,后厅是供奉圣祖及历代先祖的享堂。孔氏宗祠大门正中悬挂着一块匾,上书“孔氏宗祠”,墙门两侧写着“忠孝”两个大字,这正是孔氏宗祠的一种精神象征和文化体现,而诗礼堂是孔氏宗祠的一个精神支柱,表明了孔氏家风的传承和弘扬,在宗祠内,享堂端坐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像,作为孔氏家族的精神象征。同时,在祠堂里,还刻着重建碑记等文章,都突出了孔氏宗族传承文化、继承先圣的精神风貌,展现了孔氏后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据《砾山孔氏宗谱》记载,砾山孔氏宗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初年1368年,砾山之西二厦,由思懋公牵头完成。目前这个位置的孔氏宗祠最早建...
查看全文
孔凡礼相关标签
中国历史学家
2010年逝世
1923年出生
太湖人
历史学家
历史学家
家族谱大览
錢塘孔氏宗譜, 1, 卷1, 目錄 譜序 分譜說 跋 凡例 等, 2009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诗礼堂, 公元2009年. 18册: 插图, 照片, 人像, 世系表. 远祖(1世): (周) 孔丘,字仲尼. 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 圣祖. 南渡祖(49世): (宋) 孔珵. 迁居衢州. 钱塘始迁祖(52世): (宋) 孔万山,字千九. 定居钱塘定南乡龙潭. 萧山祖(53世 ): (元明之际) 孔沁,字心一. 由钱塘迁居萧山(今属杭州市萧山区). 沁公下支祖(54世): 孔思章,行茂一 ; 孔思德,行茂二 ; 孔思懋,行茂三 ; 孔思敞,字浩然,又字思俊,行茂四. 散居地: 浙江省杭州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樂清卓嶼南孔氏宗譜, 1, 卷首_ 譜序 凡例 詩詞 名目 行次 簡歷, 199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7年重修(瑞安市 : 王法铄印刷). 6册 : 世系表. 一世祖 : 孔兵,字仲尼,封文宣王. 叔梁纥子. 世居鲁(今山东允州府曲阜县). 派祖(40世) : (唐) 孔振(下一子: 孔昭俭) ; 孔抃(下一子 : 孔仲良,乐清始祖). 乐清祖(41世) : 孔仲良. 抃公之子. 原居闽之涵江,转居乐清为始祖. 仲良公下支祖(44世) : 孔延浩(世居闽莆田之涵江) ; 孔延集(乐清江绾始祖). 振公下支祖(45世) : 孔延世(后止) ; 孔延泽(下一子: 孔宗愿) ; 孔道辅(后止) ; 孔良辅(后止) ; 孔彦辅(后止). 京竹派祖(52世) : 孔德新. 延集公后. 下二子: 孔仁尹 ; 孔仁应. 浦云派始祖(52世) : 孔德贡. 延集公后. 下三子: 孔显甫 ; 孔转甫 ; 孔仁祥. 蒲洞派祖(54世) : 孔思盛. 延集公后. 下二子: 孔克澄 ; 孔克妥. 卓屿始祖(54世) : (元) 孔思浩,字广然,号慕春,行仁二十一. 延集公后裔. 下三子: 孔孟蒙,字味夫,行义二十九 ; 孔克孟,字季夫,号怀鲁,行义三十 ; 孔克惠,字爱夫,号怀德,行义三十一. 牛鼻洞派祖(67世) : (清) 孔毓球,字有琳,号观海,行为二十一. 泽泉公第三子. 毓球公下五子 : (清) 孔传松,字庆栋,号秀峰,行先三十五 ; 孔传槐,字庆梁,号植三,行先三十六 ; 孔传荣,字庆华,号仁山,行先三十七(早世) ; 孔传椿,字庆萱,号树山,行先三十八 ; 孔传杨,字庆业,号子名,行先三十九. 名行(49世起) : 仕原道德 仁思克希 英公彦承 弘闻贞尚 胤兴毓传 继广昭宪 庆繁(万)祥令 德维(裕)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 定懋修肇 懿常裕文 焕景瑞永 锡世绪昌. 字行 : 世允宗有庆(钦) 端辅发可为 如瑞当守敬 其祖直防更 主望钦上美. 庙行 : 天地君亲师 仁义礼智信 恭宽诚敏惠 忠孝敬为先 宫商角征羽 金木水火土.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等地. 书名依据版心题及书签题编目.
浏览:100
竹澗孔氏宗譜, 1, 卷1-3,6_ 行第 譜序 恩澤襲封 凡例 修譜次第 詩詞藝文 傳贊, 198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81年十一修(瑞安平阳坑东岙 : 王志敏梓辑). 5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以至圣先师孔子为一世始祖. 卷5上及卷5下之卷数标示次序颠倒. 卷5下之内容应排列于卷5上之前. 远祖(41世) : (唐) 孔仲良. 南迁为蒲田令. 江绾始祖(45世) : 孔延集. 仲良公4世孙. 由蒲田徙温之乐清江绾. 筋竹始迁祖(53世) : (元) 孔仁尹,行元一. 由江绾徙筋竹涧. 仁尹公下房祖(56世) : (明) 孔希旻,字士清,行宗一(天房祖) ; 孔希杲,行宗二(地房祖) ; 孔希昺,行宗九(八房祖). 八房希昺公下支祖(57世) : 孔立,行鲁四(人房) ; 孔嵬,号隐阜,行鲁十四(人房桐垟派). 人房桐垟派嵬公下支派祖(65世) : 孔胤俊,字聚星,行德百二十一(卓岙派). 讳行(51世起) : 文万千思克 希立公彦承 宏闻贞尚胤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裕垂佑 钦绍念显扬. 新修字行(71世起) : 纯全彰酝酿 博厚发菁华. 旧谱江绾字辈(61世起) : 以智维世永 宗朝国显昌 伯仲及叔季 善积兆熙祥. 卓屿旧谱辈份(49世起) : 仕原道德仁思克 希英公彦承 宏闻贞尚胤. 庙行 : 天地君亲师 仁义礼智信 恭宽诚敏惠. 钦定字行 : 宗有钦端辅 发可为如○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懿常 维文焕景瑞 永锡世垂昌. 钦定庙行 : 敬为先公商 角征习金木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孔氏宗谱 谱序题: 筋竹孔氏宗谱
浏览:100
31.蕲水大马桥徐氏族谱, 31, 卷30-1, 洪分 孔彰 应镇 绍礼 23世文滨公起, 1940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9[1940]年四修. 存44册:插图, 人像, 世系表. 浠水始迁祖: (宋) 徐省十,讳元寿,字伯仁. 始祖(1世): (宋) 徐定六,字月溪. 省十公第六子. 定六公派下支祖(8世): (明) 徐洪岗(洪分) ; 徐浩岗(浩分) ; 徐清岗(清分) ; 徐淮岗(淮分). 洪岗公派下支祖(11世): (明) 徐孔彰,字嘉猷 ; 徐孔邦 ; 徐孔哲 ; 徐孔爵,字云巷 ; 徐孔周. 皆为大马桥祖孟荣公之子. 浩岗公派下支祖(10世): (明) 徐孟斌. 清岗公派下支祖(10世): (明) 徐生明. 淮岗公派下支祖(10世): (明) 徐孟光. 寅秩祖定阖族宗派(15世起) : 应 从芳集德本 永绍文士时 开邦必用光. 注: 卷36, 影像第31-32页, 尚有其他派行. 注: 此谱卷数杂异, 以目录卷数为标注. 缺卷14(八提世表), 15(九提世表), 37(祠堂香火附), 43(陈氏附徐氏传). 另实际卷数比目录多出卷27-5, 28-5, 30-3~4, 31-2~3. 散居地: 湖北省浠水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 及版心题: 徐氏族谱.
浏览:100
1.陶氏宗谱, 1, 卷1: 谱序 凡例 礼仪 五服图 派语 首事, 194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3[1944]重修. 24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支祖福官后裔欲联宗, 但世系不符, 故载之卷末以供查考. 纂修者 : 陶华午,字焕中,号际华 ; 陶华元,字仁山 ; 陶华全,字福堂 ; 陶清仲,字学渊,号春箎 ; 陶清弼,字克正. 始祖(1世) : (明) 陶妙真,讳鼎二. 由麻城徙黄安北乡. 派祖(3世) : (明) 陶渊. 妙真公之孙. 生三子: 陶文定,字竹溪 ; 陶文选 ; 陶文明. 文定公生三子(5世) : (明) 陶沂,号乐斋(下二子: 陶绳烈 ; 陶绳武) ; 陶淳,号古轩(下一子: 陶嗣宗) ; 陶治,号怀竹(下三子: 陶绳裕 ; 陶绳祚 ; 陶绳祀). 文选公生二子(5世) : (明) 陶泮,号左峰 ; 陶治尧. 文明公生一子(5世) : (明) 陶采,号左山. 采公下三子(6世) : (明) 陶崇礼,字绳绩 ; 陶崇默,号心唯 ; 陶崇雅,字黜浮. 另支祖(6世) : 陶福官. 旧派语(13世起) : 德兴华风 光昭万世 恒尚履元 时中泰懋. 新编派语(1世起) : 妙道为文 显崇彬钦 应国家建 德绍华清 履中则正 守业必恒 奉先克世 定锡汝新.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卷端题 : 黄安陶氏宗谱
浏览:100
8.蕲水大马桥徐氏族谱, 8, 卷12-1, 洪分 孔彰 应镇 22世绍礼公起, 1940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9[1940]年四修. 存44册:插图, 人像, 世系表. 浠水始迁祖: (宋) 徐省十,讳元寿,字伯仁. 始祖(1世): (宋) 徐定六,字月溪. 省十公第六子. 定六公派下支祖(8世): (明) 徐洪岗(洪分) ; 徐浩岗(浩分) ; 徐清岗(清分) ; 徐淮岗(淮分). 洪岗公派下支祖(11世): (明) 徐孔彰,字嘉猷 ; 徐孔邦 ; 徐孔哲 ; 徐孔爵,字云巷 ; 徐孔周. 皆为大马桥祖孟荣公之子. 浩岗公派下支祖(10世): (明) 徐孟斌. 清岗公派下支祖(10世): (明) 徐生明. 淮岗公派下支祖(10世): (明) 徐孟光. 寅秩祖定阖族宗派(15世起) : 应 从芳集德本 永绍文士时 开邦必用光. 注: 卷36, 影像第31-32页, 尚有其他派行. 注: 此谱卷数杂异, 以目录卷数为标注. 缺卷14(八提世表), 15(九提世表), 37(祠堂香火附), 43(陈氏附徐氏传). 另实际卷数比目录多出卷27-5, 28-5, 30-3~4, 31-2~3. 散居地: 湖北省浠水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 及版心题: 徐氏族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