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巴克德·汗

巴克德·汗

巴克德·汗(Bakht Khan Rohilla,Bakht Khan,1797年-1859年)为北印度及孟加拉地区的民族主义支持者。1857年5月,于英国东印度公司具有40年军事经验的他,带领当地人所组成的军队反抗英国殖民政府(英国历史称“印军哗变”),并成为当地反抗力量的军队总司令。后来因印度王室未能给予支援,他随即失败,并于1859年死于北印度、尼泊尔境内密林。

巴克德·汗简介资料
比杰诺尔
1797 年
布内尔县
1859 年
巴克德·汗相关文献
穆罕默德·穆拉德·巴克什
早年生活他在1624年10月9日生于比哈尔,1638年他14岁时与波斯萨非王朝纳瓦兹汗的女儿莎基娜·巴努·别姬结婚。他在1642年18岁时派往木尔坦出任总督,在1646年出任巴尔赫总督,在1647年8月20日至1648年7月出任克什米尔总督,在1648年-1949年出任德干总督,在1650-54年任喀布尔总督,在1654年任古吉拉特与摩腊婆总督。继承战争1657年11月30日,他在艾哈迈达巴德称帝,报导说他的父亲沙贾汗生病了。在沙贾汗死后,他参与奥朗则布攻打沙贾汗大王子达拉·谢赫的战役。1658年7月7日,他在他的兄弟奥朗则布帐篷里被麻醉,并偷偷送往监狱,在1659年1月被送往瓜廖尔。他面临审判判处死刑,而他的苏拉特指挥官职位被一个新莫卧儿指挥官伊纳亚特汗撤换。死亡在1661年12月14日,在瓜廖尔3年监禁后穆拉德·巴克什被处决,他是奥朗则布最后一位死亡的兄弟。奥朗则布成为莫卧儿帝国无人质...
查看全文
穆罕默德·达乌德汗
生平穆罕默德·达乌德汗生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他的家族属穆沙希班王室家族。1930年,达乌德的伯父穆罕默德·纳第尔·沙阿成为阿富汗国王,其家族开始登上阿富汗最高统治地位。达乌德的父亲穆罕默德·阿齐兹·沙阿是纳第尔国王的弟弟,曾任驻德国大使,1933年6月6日在德国柏林遇刺身亡。1921年达乌德在法国上中学。1929年回国,在外交部短期任职后进入喀布尔军事学院学习,1931年毕业后,在陆军任职。1932年在东省司令部任职,1933年,他被任命为南格哈尔省省长兼驻军司令,1935年晋升为中将,任坎大哈和法拉省省长兼驻军司令。1939年任喀布尔中央军团司令兼军事院校院长。达乌德在1946年参加内阁,担任了国防大臣;1948年兼任财政大臣。他反对其叔父穆罕默德·马茂德·沙阿首相的亲西方政策,反对在边界问题上的软弱政策,对社会经济改革缓慢和对兴修水利工程停滞不前也极为不满。然而,他的对抗手段只限于争论...
查看全文
多斯特·穆罕默德汗
生平多斯特·穆罕默德汗是普什图族巴拉克宰部落首领和杜兰尼王朝官员萨达尔·帕扬达汗(SardarPayendahKhan)的第11子,1799年萨达尔被扎曼·沙阿·杜兰尼所杀,兄长法特赫汗(FattehKhan)继承巴拉克宰部落酋长,1800年协助马哈茂德·沙阿·杜兰尼登上阿富汗汗位,1809年又帮助他复位。1818年马哈茂德被刺杀后,阿富汗被法特赫汗分割给自己的兄弟们,多斯特·穆罕默德汗分到加兹尼,1826年阿富汗最富有的省份喀布尔又落到他的手中。1826年,多斯特·穆罕默德称汗,宣布建立国家。从1835年起,多斯特·穆罕默德成为埃米尔,建立了巴拉克宰王朝。英国在掌控印度后,想继续控制阿富汗,以对抗亲俄的波斯。英俄两国派使节到喀布尔,商议结盟。多斯特·穆罕默德汗拒绝了俄罗斯的提议,并在1837年欢迎英国使节亚历山大·伯恩斯来到喀布尔,多斯特·穆罕默德汗希望得到英国人支持,将阿富汗重镇白沙瓦...
查看全文
克里斯蒂安·德·波宗巴克
克里斯蒂安·德·波宗巴克,作品文艺复兴巴黎凯旋门酒店,巴黎,2003-2008埃尔热博物馆,奥蒂尼-新鲁汶,2001-2009音乐城,巴黎,1984-1995
查看全文
艾哈迈德巴克里
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巴克德·汗相关标签
1797年出生
1859年逝世
印度历史人物
其他
家族谱大览
南阳叶氏宗谱 [39卷,首末各1卷]
原书 : [出版地不详] : 崇本堂, 清干隆38[1773]. 存22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此谱不全. 缺卷17-18, 20-22, 27-29, 34-36. 此谱拍摄次序颠倒杂乱为 : 1-13(影像p6起), 23-25(影像p1462起), 13-16(影像p1196起), 26(影像p1997起), 19(影像p2121起), 30-33(影像p2250起), 37-39(影像p2410起). 一世远祖 : (汉) 叶尤,字善德. 始祖(32世) : (唐) 叶林秀,字实夫,晚号慕潜斋. 由歙迁婺东之忠平. 派祖(36世) : (唐宋之际) 叶文义,字世质. 义公下有五子 : (宋) 叶正初,字有初 ; 叶正和,字有容 ; 叶正先,字有开 ; 叶正春 ; 叶正蒙. 明堂派支祖(49世) : (元明之际) 叶东远,行高五,字德征. 正初公之后. 济岭派支祖(46世) : 叶沈. 鳙源派支祖(50世) : (元明之际) 叶如雷,行礼三,字震远. 阳墩派支祖(45世) : (宋) 叶顺之,字森道,号元涧. 禄源派支祖(44世) : (宋) 叶养顺,字惟受. 开邑西源派支祖(40世) : (元) 叶仁,行四,字子居 ; 叶德,行四六,字子全 ; 叶琰,行十八,字季瑶(德公之长子). 霞城派支祖(37世) : 叶正春,行小十三,字有生. 歙西岩镇派支祖(57世) : (明) 叶世安,字云登. 武溪派支祖(51世) : 叶立存. 浮梁浇溪派支祖(41世) : 叶琦,行小五,字孟文. 德公第二子. 德兴三溪派支祖(44世) : 叶坤泰,行二十三,字元吉,又名埙儒. 注 : 婺源县曾属安徽省, 现属江西省. 散居地 : 江西省婺源县, 浮梁县, 德兴县, 及浙江省开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南阳叶氏正宗谱.
浏览:0
南阳叶氏宗谱 [39卷,首末各1卷]
原书 : [出版地不详] : 崇本堂, 清干隆38[1773]. 存22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此谱不全. 缺卷17-18, 20-22, 27-29, 34-36. 此谱拍摄次序颠倒杂乱为 : 1-13(影像p6起), 23-25(影像p1462起), 13-16(影像p1196起), 26(影像p1997起), 19(影像p2121起), 30-33(影像p2250起), 37-39(影像p2410起). 一世远祖 : (汉) 叶尤,字善德. 始祖(32世) : (唐) 叶林秀,字实夫,晚号慕潜斋. 由歙迁婺东之忠平. 派祖(36世) : (唐宋之际) 叶文义,字世质. 义公下有五子 : (宋) 叶正初,字有初 ; 叶正和,字有容 ; 叶正先,字有开 ; 叶正春 ; 叶正蒙. 明堂派支祖(49世) : (元明之际) 叶东远,行高五,字德征. 正初公之后. 济岭派支祖(46世) : 叶沈. 鳙源派支祖(50世) : (元明之际) 叶如雷,行礼三,字震远. 阳墩派支祖(45世) : (宋) 叶顺之,字森道,号元涧. 禄源派支祖(44世) : (宋) 叶养顺,字惟受. 开邑西源派支祖(40世) : (元) 叶仁,行四,字子居 ; 叶德,行四六,字子全 ; 叶琰,行十八,字季瑶(德公之长子). 霞城派支祖(37世) : 叶正春,行小十三,字有生. 歙西岩镇派支祖(57世) : (明) 叶世安,字云登. 武溪派支祖(51世) : 叶立存. 浮梁浇溪派支祖(41世) : 叶琦,行小五,字孟文. 德公第二子. 德兴三溪派支祖(44世) : 叶坤泰,行二十三,字元吉,又名埙儒. 注 : 婺源县曾属安徽省, 现属江西省. 散居地 : 江西省婺源县, 浮梁县, 德兴县, 及浙江省开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南阳叶氏正宗谱.
浏览:0
南阳叶氏宗谱 [39卷,首末各1卷]
原书 : [出版地不详] : 崇本堂, 清干隆38[1773]. 存22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此谱不全. 缺卷17-18, 20-22, 27-29, 34-36. 此谱拍摄次序颠倒杂乱为 : 1-13(影像p6起), 23-25(影像p1462起), 13-16(影像p1196起), 26(影像p1997起), 19(影像p2121起), 30-33(影像p2250起), 37-39(影像p2410起). 一世远祖 : (汉) 叶尤,字善德. 始祖(32世) : (唐) 叶林秀,字实夫,晚号慕潜斋. 由歙迁婺东之忠平. 派祖(36世) : (唐宋之际) 叶文义,字世质. 义公下有五子 : (宋) 叶正初,字有初 ; 叶正和,字有容 ; 叶正先,字有开 ; 叶正春 ; 叶正蒙. 明堂派支祖(49世) : (元明之际) 叶东远,行高五,字德征. 正初公之后. 济岭派支祖(46世) : 叶沈. 鳙源派支祖(50世) : (元明之际) 叶如雷,行礼三,字震远. 阳墩派支祖(45世) : (宋) 叶顺之,字森道,号元涧. 禄源派支祖(44世) : (宋) 叶养顺,字惟受. 开邑西源派支祖(40世) : (元) 叶仁,行四,字子居 ; 叶德,行四六,字子全 ; 叶琰,行十八,字季瑶(德公之长子). 霞城派支祖(37世) : 叶正春,行小十三,字有生. 歙西岩镇派支祖(57世) : (明) 叶世安,字云登. 武溪派支祖(51世) : 叶立存. 浮梁浇溪派支祖(41世) : 叶琦,行小五,字孟文. 德公第二子. 德兴三溪派支祖(44世) : 叶坤泰,行二十三,字元吉,又名埙儒. 注 : 婺源县曾属安徽省, 现属江西省. 散居地 : 江西省婺源县, 浮梁县, 德兴县, 及浙江省开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南阳叶氏正宗谱.
浏览:0
罗源陈氏分修宗谱 [5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9[1920]. 存5册:插图, 世系表. 颖川祖: 陈实,字仲弓. 为太邱长. 迁浮始祖(1世): (唐) 陈轶,又名彦文(盐仓派祖). 赠英烈侯,邑人立祠在浮城北隅,子孙因家浮梁. 浮北韩潭派下支祖(31世): (明清之际) 陈尚瞬 ; 陈尚德 ; 陈尚贤. 六都罗家山派下支祖(31世): (明清之际) 陈宗杰(梅树下双河派) ; 陈尚会(南源派) ; 陈宗嵩(庵前坞派) ; 陈宗昌(九都中坞派) ; 陈思孝(32世,纸房派)...等. 派行似为(31-37): 尚思文世光 继先. 罗家山续编派行(38-47世): 运启良芳振 时新兆际洪. 注: 罗家山派元居韩潭, 后分迁建德(亦名罗源,旧秋浦县,今安徽省至德县)罗家山. 注: 此谱缺卷1(像引, 统宗世系等). 1-30世记事资料皆无. 书名据谱序题编目. 书衣题及版心题: 陈氏宗谱. 其他谱序题: 陈氏重修宗谱. 散居地: 江西省浮梁县, 及安徽省至德县等地.
浏览:0
马源戴氏支谱 十二卷首末各一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树德堂 , 民国16[1927]重修. 23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1世) : (唐) 戴护,名仲仪,字邦卫. 始迁祖(6世) : (宋) 戴匡德,行三,名侨,字正仁. 由乐之凰柏源卜居马源. 生子六. 匡德公派下支祖(10世) : (宋) 戴广,行昌. 为匡德公第二子令陈公之后. 生子一 : 戴沂,行胪. 广公派下房祖(13世) : (宋) 戴仲周,行声 ; 戴仲晋,行声. 仲周公派下支祖(16世) : (宋) 戴敬仁,行经 ; 戴敬义,行经 ; 戴敬智,行经. 仲晋公派下支祖(16世) : (宋) 戴敬孝,行经. 行字母 : 先护绵启荫 三望肇荣昌 胪唱声名重 经传诗礼芳 英词敷藻翰 伟绩着旌常 秀毓芝兰并. 散居地 : 江西省乐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及目录题 : 广公支谱. 卷端题 : 星江马源戴氏广公支谱.
浏览:100
马源戴氏支谱 十二卷首末各一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树德堂 , 民国16[1927]重修. 23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1世) : (唐) 戴护,名仲仪,字邦卫. 始迁祖(6世) : (宋) 戴匡德,行三,名侨,字正仁. 由乐之凰柏源卜居马源. 生子六. 匡德公派下支祖(10世) : (宋) 戴广,行昌. 为匡德公第二子令陈公之后. 生子一 : 戴沂,行胪. 广公派下房祖(13世) : (宋) 戴仲周,行声 ; 戴仲晋,行声. 仲周公派下支祖(16世) : (宋) 戴敬仁,行经 ; 戴敬义,行经 ; 戴敬智,行经. 仲晋公派下支祖(16世) : (宋) 戴敬孝,行经. 行字母 : 先护绵启荫 三望肇荣昌 胪唱声名重 经传诗礼芳 英词敷藻翰 伟绩着旌常 秀毓芝兰并. 散居地 : 江西省乐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及目录题 : 广公支谱. 卷端题 : 星江马源戴氏广公支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