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宋朝 崔淑妃

崔淑妃

(宋徽宗)

崔淑妃(1091年-1130),北宋宋徽宗的贵妃,生汉王赵椿和帝姬五人。

崔淑妃受宋徽宗宠爱,历封平昌郡君、才人、美人、婕妤、嫔、淑妃、贵妃。刘安妃死后,宋徽宗悼念至深。后宫都去吊唁,宋徽宗和她们一起哭泣,只有崔妃没有悲痛之容。宋徽宗怀疑她有巫蛊之术。崔妃推荐的算命者刘康孙,被捕送开封府监狱。医生曹孝忠被认为为刘安妃医病不力,宦官王尧臣盗金珠出金明池游宴,一起治罪。曹孝忠、王尧臣、刘康孙一起诛死。崔淑妃三十六岁,被废为庶人。靖康之变,崔氏随徽宗、钦宗一起被俘虏到金朝。以后详情不明。

崔淑妃简介资料
1091 年
崔淑妃相关文献
潘淑妃
生平潘氏起初以美色选美皇宫,但始终没有被临幸的机会。后来得知刘义隆有驾羊车巡后宫的习惯,潘淑妃极有心计,便先将褰帷装饰一番,并在外头的地上洒上咸水。于是刘义隆每次经过潘淑妃这里,羊都会停下舔地而不前进。刘义隆说:“羊都会为你而徘徊不前了,更何况是人呢。”从此对潘淑妃相当宠幸,爱倾后宫,潘淑妃生下儿子始兴王刘濬。(南史另有一条前后矛盾的记载,说是刘濬生母过世,由潘淑妃养大,但可能是刘骏处死刘濬后为了洗清并追尊潘淑妃而使人进行的杜撰)。潘淑妃得到隆宠,自称没有什么请求皇帝而得不到的,皇后袁齐妫便假借她的名义向刘义隆索取金钱回娘家,果真很快就得到一笔庞大的金钱,从此使袁齐妫又嫉妒又怨恨,终于忧愤而死。袁齐妫一死,六宫无主,于是最得宠爱的潘淑妃也就实质上掌管了六宫,地位有如皇后。但是她的儿子刘濬担心皇太子刘劭因袁齐妫之死而对他们母子怀恨,便时时巴结讨好,与刘劭成为一气。刘濬与刘劭友好后,刘劭常因过...
查看全文
淑妃
历史唐、宋、明等朝,都有淑妃这个封号。唐时与贵妃、德妃、贤妃同为四夫人。曾封淑妃者中国晋朝淑妃刘媛,晋武帝妃公孙贵人,原封淑妃,晋武帝妃谢玖,晋惠帝妃南朝淑妃殷修华,宋文帝妃,追赠长宁园淑妃。冯小怜,原封淑妃,北齐后主左皇后。唐代淑妃萧淑妃,唐高宗妃。杨真一,唐玄宗妃。皇甫德仪,追赠淑妃,唐玄宗妃。张皇后,原封淑妃,唐肃宗皇后。王皇后,原封淑妃,唐德宗皇后。王淑妃,唐武宗妃。郭淑妃,唐懿宗妃。何皇后,原封淑妃,唐昭宗皇后。宋代淑妃章惠皇后,原封淑妃,宋仁宗养母。董充媛,追封淑妃,宋仁宗妃。张婉容,追尊淑妃,宋神宗妃。杨太后,宋度宗淑妃,宋端宗生母。明代淑妃李淑妃,朱元璋妃。王淑妃,明仁宗妃焦氏,追尊淑妃,明宣宗妃嫔。高淑妃,明英宗妃。纪氏,追封淑妃,明宪宗妃嫔,明孝宗生母。王淑妃,尊封淑妃,明睿宗妃。张淑妃,明世宗妃。秦淑妃,明穆宗妃。袁贵妃,原封淑妃,明思宗贵妃。清代淑妃淑妃博尔济吉特·...
查看全文
杨淑妃
生平杨氏初入宫时,被封为美人,咸淳三年封淑妃。1276年临安陷落后,在国舅杨亮节护送下和赵昰、赵昺(赵昰弟、母俞修容)经温州逃到福州。7岁的赵昰即位为宋端宗,尊杨淑妃为皇太后。1278年赵昰去世,传位异母弟弟赵昺。1279年,南宋军队在崖门战役中败北,丞相陆秀夫抱着赵昺投海自尽。杨淑妃听说消息后,感叹南宋复兴无望,投海自杀殉国,被部将张世杰葬在海边。生有赵氏公主(嫁江日新)和晋国公主。晋国公主丧于海难。尸身不得寻,于是为其铸造金身,人称“金夫人墓”。20世纪前,除宋王台外,宋王台地方还有一座晋国公主墓冢。墓冢原设于宋王台西北不远的小丘上,并建有一座大碑,后因兴建圣三一堂而给湮没。陈伯陶在1917年刊行的《宋台秋唱》提及此墓冢“十年前碑址尚存,近因牧师筑教堂于上,遗迹湮没矣。”
查看全文
崔淑妃
子女赵金仙(徽福帝姬)赵三金(敦福帝姬)赵椿赵串珠(宁福帝姬)赵香云(仁福帝姬)赵佛保(永福帝姬)参考《宋史·列传第二》《贵妃崔氏降为庶人制》《宋会要辑稿》《三朝北盟会编》《靖康稗史笺证》
查看全文
杨淑妃
生平杨氏因美貌出众,而入选赵王王镕宫中为姬妾。921年,王镕败死,杨氏流落民间,改嫁给真定平民石光辅。数年后,石光辅又死去了。此时郭威的结发妻子柴氏也已去世,郭威闻听杨氏美丽贤慧,求娶为继室。杨氏之父杨弘裕不愿意,杨氏的弟弟杨廷璋在父亲面前极力撮合,遂得成婚。后汉天福年间,杨氏去世,葬于太原近郊。郭威建立后周,追封她为淑妃,拜杨廷璋为右飞龙使,杨弘裕已经年老不能行走,亦就家中拜为金紫光禄大夫、真定少尹。家族父亲:杨弘裕,官至真定少尹。少年时渔貂裘陂,有人以二石雁给他,翅膀一掩左,一掩右,他说:“吾北岳使也。”说完不知所踪。当年生下女儿,为周太祖淑妃,第二年生廷璋。弟弟:杨廷璋
查看全文
崔淑妃相关标签
靖康之变被俘者
卒年不详
1091年出生
崔姓
宋徽宗妃嫔
家族谱大览
崔氏七修族谱 [7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24年七修. 存1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本谱"崔氏X修族谱" 系列, 卷数以第X次修谱为第X卷, 例如第七修, 称为卷7 ; 第六修, 称为卷6. 隶丰始迁祖 : (明洪武)崔友能由博陵迁汉里, 赘于黄. 散居地 : 中国.
浏览:0
崔氏七修族谱 [7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24年七修. 存1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本谱"崔氏X修族谱" 系列, 卷数以第X次修谱为第X卷, 例如第七修, 称为卷7 ; 第六修, 称为卷6. 隶丰始迁祖 : (明洪武)崔友能由博陵迁汉里, 赘于黄. 散居地 : 中国.
浏览:0
崔氏族谱 [58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德星堂, 民国30[1941]续修. 存41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春秋) 叔乙. 让国居崔,命姓受氏. 始祖 : (明) 崔华三. 由江右鄱阳迁潜. 华三公下二子 : 崔元顺(与父居潜) ; 崔元寅(由潜迁桐). 派祖 : 崔从政. 始迁祖(12世) : (明清之际) 崔长权,原名廷权. 从元公之子. 由桐迁六安. 原派 : 与天正华元 秀仲吉汝允 从长尚胜全 学立文可锦. 续派 : 启家尊达道 用世显忠良 继述光宗祖 诒谋在义方. 再续派 : 存仁滋厚福 作善致祯祥 先泽思同绍 诗书庆绪昌.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2, 5-7, 11, 13-16, 21-22, 25, 27, 31, 39, 43-44, 47, 58, 及卷末. 共缺21卷. 且部分卷数破损缺页. 散居地 : 安徽省潜山县, 桐城县, 六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崔氏族谱 [58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德星堂, 民国30[1941]续修. 存41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春秋) 叔乙. 让国居崔,命姓受氏. 始祖 : (明) 崔华三. 由江右鄱阳迁潜. 华三公下二子 : 崔元顺(与父居潜) ; 崔元寅(由潜迁桐). 派祖 : 崔从政. 始迁祖(12世) : (明清之际) 崔长权,原名廷权. 从元公之子. 由桐迁六安. 原派 : 与天正华元 秀仲吉汝允 从长尚胜全 学立文可锦. 续派 : 启家尊达道 用世显忠良 继述光宗祖 诒谋在义方. 再续派 : 存仁滋厚福 作善致祯祥 先泽思同绍 诗书庆绪昌.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2, 5-7, 11, 13-16, 21-22, 25, 27, 31, 39, 43-44, 47, 58, 及卷末. 共缺21卷. 且部分卷数破损缺页. 散居地 : 安徽省潜山县, 桐城县, 六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崔氏族谱 [58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德星堂, 民国30[1941]续修. 存41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春秋) 叔乙. 让国居崔,命姓受氏. 始祖 : (明) 崔华三. 由江右鄱阳迁潜. 华三公下二子 : 崔元顺(与父居潜) ; 崔元寅(由潜迁桐). 派祖 : 崔从政. 始迁祖(12世) : (明清之际) 崔长权,原名廷权. 从元公之子. 由桐迁六安. 原派 : 与天正华元 秀仲吉汝允 从长尚胜全 学立文可锦. 续派 : 启家尊达道 用世显忠良 继述光宗祖 诒谋在义方. 再续派 : 存仁滋厚福 作善致祯祥 先泽思同绍 诗书庆绪昌.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2, 5-7, 11, 13-16, 21-22, 25, 27, 31, 39, 43-44, 47, 58, 及卷末. 共缺21卷. 且部分卷数破损缺页. 散居地 : 安徽省潜山县, 桐城县, 六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崔氏族谱 [58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德星堂, 民国30[1941]续修. 存41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春秋) 叔乙. 让国居崔,命姓受氏. 始祖 : (明) 崔华三. 由江右鄱阳迁潜. 华三公下二子 : 崔元顺(与父居潜) ; 崔元寅(由潜迁桐). 派祖 : 崔从政. 始迁祖(12世) : (明清之际) 崔长权,原名廷权. 从元公之子. 由桐迁六安. 原派 : 与天正华元 秀仲吉汝允 从长尚胜全 学立文可锦. 续派 : 启家尊达道 用世显忠良 继述光宗祖 诒谋在义方. 再续派 : 存仁滋厚福 作善致祯祥 先泽思同绍 诗书庆绪昌.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2, 5-7, 11, 13-16, 21-22, 25, 27, 31, 39, 43-44, 47, 58, 及卷末. 共缺21卷. 且部分卷数破损缺页. 散居地 : 安徽省潜山县, 桐城县, 六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