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冉天豪

冉天豪

冉天豪(1973年4月21日),中国台湾作曲家。

冉天豪简介资料
音乐剧《世纪回眸宋美龄》(2006年)、音乐剧《
台湾台北
1973 年
“古典音乐杂志”歌剧暨声乐主笔、(1994-2002)、台北爱乐合唱团特约作曲、(2000-)
冉天豪相关文献
冉姓始祖冉季载支派三
冉姓始祖冉季载支派三,冉姓始祖冉季载支派三  1世华胥氏2世伏羲(配女娲)3世少典4世黄帝(姬轩辕)5
查看全文
冉姓始祖冉季载
冉姓始祖冉季载,简要介绍:冉季载,即聃季载,本名姬载,为周朝诸侯国聃国开国君主,他是周文王姬昌的
查看全文
冉姓始祖冉季载支派二
冉姓始祖冉季载支派二,冉姓始祖冉季载支派二  1世华胥氏2世伏羲(配女娲)3世少典4世黄帝(姬轩辕)5
查看全文
冉魏
世系参考文献^《十六国春秋·后赵录》:“且德星镇卫,宜改号大魏。”^徐俊.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湖北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134–135.ISBN7-5622-2277-0.^3.03.1《晋书.载记七.石季龙下》:追尊其祖隆元皇帝,考瞻烈祖高皇帝,尊母王氏为皇太后,立妻董氏为皇后,子智为皇太子。^《晋书.载记七.石季龙下》: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染华墓志》:高祖闵,赵武帝初,封西华王,侍中、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黄钺大将军、录尚书事、武信王。赵祚既微,遂升帝位,号曰魏天王。群臣依皇图,奏改族,因即氏焉。崩,谥曰平帝。
查看全文
冉姓
来源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后裔。文王第十子季载,武王封之于聃(今河南新郑,一说为四川茂县),称聃季载,其后世子孙以封邑名为姓,去耳旁为冉姓。出自楚国叔山氏。春秋时期,楚国有大夫叔山冉,其后代形成两支,一支仍以祖姓为叔山氏,一支以祖字为姓,称冉氏,形成冉姓一支。名人冉季载:周文王第十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弟季载于聃。因他有驯行,周公就举他为周司空,辅佐周成王,有令名于天下。冉耕:孔子弟子,字伯牛,唐赠郓侯,宋封东平侯,加封郓公。冉雍:孔子弟子,字仲弓,唐赠薛侯,宋封下邳公,改封薛公。冉求:孔子弟子,字子有,即冉有,春秋时鲁国人,唐赠徐侯,宋封彭城翁,必封徐公。因为冉求做了季孙氏的家臣,帮助季孙氏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所以孔子对他极其不满,声称冉求不再是他的学生,要他的学生"鸣鼓而攻之"。冉孺:孔子弟子,字子鲁,唐赠纪伯,宋封临沂侯。冉季:孔子弟子,字子产,一字子达,...
查看全文
冉天豪相关标签
1973年出生
冉姓
台北人
台湾音乐家
音乐剧作曲家
在世人物
作曲家
家族谱大览
转水冉姓族谱
转水冉姓族谱
前 言 根深叶自茂,源远流自长。据史料考证,冉氏原为姬姓,黄帝后裔,西周文王姬昌第十子季载因参与平乱有功,由周朝王室授司空职,封地冉国(即今河南省平舆县冉村),并以国为姓,冉季载为我冉氏得姓始祖,子孙后代姓冉,至今已逾3000多年。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冉氏人物及事件有:孔子七十二弟子中的“冉氏三贤”冉耕、冉雍、冉求;“五胡乱华”时挽救了汉民族危忘的北魏皇帝冉闵;入川始祖61世冉道周将军;入酉阳始祖82世冉守忠将军,自冉守忠于宋建炎三年(1129)入酉阳开始任土司起,历宋、元、明、清四朝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止,冉氏任酉阳土司二十四世(28任)共606年;文武全才冉琎、冉璞两兄弟共同修建钓鱼城抗击元军。我转水冉氏本是酉阳冉氏后裔,家族世系源远流长,族居于此,可考已四百余年,繁衍已十六代,不可考又不知多少年。 追根溯源,众说不一,皆因无家谱传世,年代久远,吾辈已知之甚少,又何以传至后辈子孙?子孙不识祖宗、不知根源,岂不可悲! 现今,吾辈幸逢盛世,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世事一日千里。吾族之人或受祖宗荫德而学有所成,或自强奋发而谋求发展,或随社会潮流而进城务工,散居各地甚多,聚族而居的传统已被打破,族众相聚相联日益艰难。为了子孙后代不忘祖本根基,便于我族加强联系、有谱所依,更为尽吾辈孝道,纪念列祖列宗,使吾族世系前能溯源,后能为继,吾辈有迫不及待而又不可推卸之责,是为吾族此次修谱之初衷。 时下,社会浮躁,人心不古,追名逐利,盛行于世。风俗时尚,因时而易,古之陋习、偏颇之见,应当弃之。然而,吾族圣贤家风、忠孝信义之传统,当发扬之;礼义传家、崇儒尚学之宗旨,当继承之;敬简处世、修身立命之根本,当恪守之。 仰仗先祖之功德,有代代口传可依,有历代祖墓碑文可考,有众族人鼎力相助,吾族家谱稿本初成。然而,本人学识浅薄、见闻孤陋,此次纂修家谱,妄自为之,恐难负众族人之望! 转水冉氏嗣孙冉进平撰 二0一九年十二月 第一篇 转水冉氏家族考 小时在老家,经常听老人们摆古(就是老人们跟晚辈说我们家族过去的事情),他们常说:老辈不摆古,少辈失落谱。那时还小,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现在想知道又晚了!现根据模糊记忆和走访知情老人、查考祖墓碑文等搜集的资料整理成册。 一、迁徙 老人们讲,我们转水冉家是明朝洪武年间,一说是从江西的猪四巷迁来,一说是从四川酉阳半边街迁来。具体是从哪里迁来,是直接迁到此地,还是经过多次迁徙后才迁到此地?有待考证。据传说当时是三兄弟一起迁来,后来有两兄弟留在此地,有一个由此去了思南,就是现在的思南县,但不知在思南什么地方。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家族有人去到思南一个叫岩埂的地方做生意,遇到当地的冉姓家门,就相互摆谈,才知道原来他们就是当年由我们这里迁去的那一支人,但是他们的字辈与我们这里不同,可能是他们还存有家谱,或者是早已与酉阳合字辈了,不得而知。由于当时我们这里对家谱没有重视,也就没有人去跟他们联系。现在想联系又联系不上! 据祖传,我们转水冉家是明朝洪武年间迁来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了!本人经过对祖墓进行考察,从目前已知最早的祖墓冉彪祖墓碑上了解到,冉彪祖埋葬于明朝晚期,可以证明我们转水冉家确实是明朝时期迁来的,是明朝何时迁来?是冉彪祖迁来还是冉彪祖以前的哪一祖辈迁来就不得而知了。但从冉彪祖算起,至今已有400多年了。我们的祖先在迁到此地之前,又曾经到过哪些地方住过?又是从哪一代祖宗何时从何地迁来的?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迁来的?有待后嗣子孙考证! 二、迁徙线索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酉阳家门冉炬光编纂出版的《冉氏族谱汇编》 (1—4集)合订本,其中第789页“冉如凤史考”中第790页第一段:“6、道光《冉氏忠孝谱》各叙凤祖一派:冉如凤生应良、应温,住石阡,”这里的石阡应该就是指与我们岑巩县毗邻的石阡县。接下来“冉如凤生应唐、应廖二人分贵州省冉家寨,”这个“冉家寨”是指哪里?是否就是指我们转水?再接下来“十五世孙即冉廷陞、廷富、廷发、廷芳、廷桂、廷松、廷柏。廷陞生思周、思文、思盛、思鹏。”这里的“思文、思盛”正好与我们转水“冉思文、冉思盛”两位祖名完全相同。而石阡县城距离我们转水只有六十余公里,旧时民间也常有人来往做生意。因此,我们的祖辈由石阡迁来转水居住也是很有可能的。 上面讲到“十五世孙即冉廷陞、”应该是指从冉如凤到冉廷陞共十五代,那么冉廷陞之子冉思盛等“思”字辈就是第十六代。而我们转水冉家“思”字辈后的“奇”和“金旁”两辈应该是第十七和第十八代。而酉阳土司官房的字辈从“如”字辈到“瑞”字辈共计十八代,从第十九代起分别是“崇、隆、启、懋、光”字辈。我们转水冉家的字辈从“金旁”(也就是第十八代)以后同样是“成、龍、啟、懋、光”,为什么我们是“成、龍”而酉阳是“崇、隆”,我认为很有可能是口传或者是读音错误造成的。 为什么我们转水冉家要在“金旁”这一辈单名以后才合上酉阳的字辈呢?我分析,我们这一支人来到这里后,就与原家族失去了联系,他们只知道原老谱的字辈,而原老谱的字辈又只到“天、奇”字辈为止,于是他们就自编了“金旁”一辈单名。这时已到了清朝的乾隆年间,社会安定,酉阳土司冉奇镳于康熙三年(1664)组织编的《冉氏族谱》,所确定的字辈是从“奇”字辈后接上“永裕广正瑞 崇隆启懋光 毅胤晋恒泰”,这时正好传到了我们这里,但按代数来算,我们已经有了第十八代“金旁”这一辈人了,只能从第十九代跟上酉阳字辈,所以就直接从“崇隆启懋光”的“崇”字辈开始合上酉阳字辈。再后来,同治年间修谱,将“毅胤晋恒泰”改成“景师慕立本”,我们这里是没有及时知道还是知道了不愿意改过来,就不得而知了!以上只是我个人的分析,有待进一步考证。 三、家谱 老人们口传,我们转水冉家本来也是有家谱的,由于清朝中后期我们这里匪患兵灾不断,家族为了安全,就集中全族人住屯(就是现在的陶家后山,因山后是悬岩,其它三面修有围墙,很安全,从未被土匪攻破过),因住屯的人多,一天晚上不慎引起火灾,整个屯被烧毁了,唯一的一部家谱也被烧没了!此后,又遇长期的社会动荡,生活极度艰难。待社会安定后,后代也就不知道家谱的具体内容了,又加上与外地冉姓家门缺乏联系,也就没有能力再补修家谱了! 四、字辈 老辈口传:我们转水冉家的字辈与我们周边冉姓家门的字辈不同,因为我们迁来得很早,周边的冉姓家门他们迁来得晚,而且他们大多是从秀山迁来的。我们祖传的字辈是:天奇永正瑞、成龍啟懋光、毅永进恒太、庆衍家声远、彦开世泽长。由于我们很早就没有了家谱,都是靠一代一代的口传,肯定有传漏字辈和读音错误用字不准的情况。虽然口传有“永、正、瑞”三个字辈,但是根据调查祖墓碑文看,又没有使用这三个字辈,而是从奇字辈后另起金旁一辈单名后,直接到“成龍啟懋光……”,为什么要这样?有待考证。 老人们还说:我们冉姓的字辈是长流水,不能重复使用,现有的字辈用完以后,后嗣子孙就要编新的字辈。如果不编新的字辈而重复使用前面的字辈,就是对祖宗不敬。 目前,我们能查到最高又不间断的字辈,就是冉思盛的“思”字辈,而老人们口传“思”字辈就是“天”字辈,思字辈的下一辈是“奇”字辈,这也与酉阳的天、奇两辈相合。从我们这里祖墓碑文了解到:我们实际使用的字辈排序是:思---奇---(金旁)---成---龍---啟---懋---光---毅---永---进---恒---太,现在我们这里“太”字辈的下一辈人已出生了,共有14代。而酉阳谱上可以查到的,从天字辈起:天--奇---永---裕---广---正---瑞---崇---隆---启---懋---光---景----师,目前“师”字辈是最低字辈,也是14代。看来我们与酉阳的代数是一致的,只是我们前面少用了“裕、广、正、瑞”四个字辈,而跑到前面去了!所以我们的字辈看起来就比酉阳低得多。当时为什么要跳过“裕、广、正、瑞”这四辈不用,在前面我已进行了分析,是否正确有待考证。 我们与酉阳的字辈对比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酉阳:天----奇----永----裕----广----正----瑞----崇----隆----启----懋----光----景----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转水:思----奇-(金)-成---龍----啟----懋----光----毅----永----进----恒----太----师 从上面对比来看,我们转水冉氏在“太”字辈以后,应该合上酉阳的“师”字辈。我们也必须尽早合上酉阳的字辈,早日实现冉姓字辈统一! 转水冉氏从“师”字辈合上酉阳冉氏字辈后的字辈是: 思奇(金旁) 成龍啟懋光 毅永进恒太 师慕立本 定志效明良 庆衍家声美 延开嗣兆长 慰祥珮梧振 英梓悦健翎 苑袖斌康梨 唯晟培浩朗 五、祖墓 去年以来,我多次与族侄、弟兄们对我们的祖墓进行了调查,特别是去了多年未去的麻栗坡、大冲两处祖墓地,在大冲找到了冉思文祖墓,在麻栗坡找到了冉奇志祖墓,在麻栗山后山找到了冉思盛祖墓和冉奇志之母邓氏墓,在鸭头湾前田坝里找到了冉文韬祖墓,在鸭头湾后山找到了冉子雄祖墓。以上几座祖墓是我们这里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有碑可考的祖墓,其中,冉思文祖生、殁时间是1660---1706年,立碑时间不详;冉思盛祖生、殁时间是康熙元年(1662)---1734年,立碑时间是嘉庆十二年;冉文韬、冉子雄祖生、殁时间无,立碑时间是乾隆三十九年;冉奇志祖生、殁时间1696---1733年,立碑时间是乾隆二十四年。 从几座祖墓碑文看,冉奇志虽然比冉思盛、冉思文要晚一辈,但冉奇志不是冉思盛或冉思文的后代,而是属于另一房,但目前只找到其母邓氏墓,还找不到冉奇志的生父是什么名字,具体埋葬在哪里。 从冉子雄祖墓碑文看,是“金旁”和“成”这两辈人共同为其立的碑,因为上面三房这两辈人的名字都有。金旁一辈自称玄孙,成字辈自称曾孙,这里成字辈成了长辈,金旁辈成了晚辈,是错误的,应该是倒过来才对。那么是哪一辈自称错了呢?如果金旁辈自称玄孙是对的,那么冉子雄就应该比思字辈还高两辈,具体是什么字辈待考。如果成字辈自称曾孙是对的,那么冉子雄就是思字辈。墓碑上没有冉子雄祖的生殁时间,只有立碑时间,说明逝去多年立碑时没人记得了。 从冉文韬祖墓碑文看,也是“金旁”和“成”这两辈人共同为其立的碑,因为上面三房这两辈人的名字都有,此碑与冉子雄的碑是同时立的。碑上只能隐约看到“成”字这一辈自称重孙。如果“重”和“曾”是一辈,在这里“文”和“思”就是同一辈了,为什么会是这样?有待考证。因为立碑较晚,不知其生、殁时间也正常,所以碑上就没有墓主的生、殁时间,而只有立碑时间。 大冲和麻栗坡两处祖墓地都是位于祖业边界处,大冲墓地埋葬的是冉思文一房,麻栗坡墓地埋葬的是冉奇志一房,两处墓地相距很远,有一房守一方边界的意思。冉思盛、冉奇志之母邓氏、冉文韬、冉子雄祖墓就在寨子附近。 冉思文祖是大房,从其子冉钊墓碑文看,当时他的子孙很多,但现在已经找不到一人了,是什么原因不得而知。据祖辈传说:最初这一房很兴旺,因为不知什么原因得罪过什么人,结果被人家诅咒后就败没了! 六、冉彪祖墓考 二0一九年十二月七日回老家,听堂兄冉进武讲,他家门前有一座古墓碑,不知是何年代的,被泥土淹埋了。于是,我们俩人就将墓碑挖出来,通过清洗后辨认,此墓埋葬时间是“亥龍入手壬山丙向先眀時安塟本处麻栗山”,墓主名冉彪,是冉彪与妣杨氏合葬墓,同时在墓碑正中墓主冉彪和杨氏名下写“左冉孟衢、冉孟儒,右冉萬金、冉萬奇”,每人名下妣氏都写明。该墓碑为曾孙冉奇世、奇义、奇珍、奇芳和玄孙冉銹、錝、鎧、錢、鏡、錞、鎮等两代人所立。立碑时间为乾隆八年(1743年)十一月十七日。 从上面碑文知道,冉彪祖是在明朝时期就居住并安葬在转水麻栗山了,由此说明我们转水冉家是明朝时期迁到此地的,具体迁来时间有待考证。1644年明朝就灭亡了,距今已近380年,而冉彪祖此前已居住于此,证明我们冉家已迁到转水居住400余年了! “奇”字辈是冉彪祖的曾孙,按酉阳统一字辈推算,冉彪祖应该是“维”字辈,这与酉阳第21任土司冉维屏生活的时代基本相同。从冉彪祖算起,转水冉家已在此地繁衍16代了! 碑文在墓主冉彪名下写左冉孟衢、冉孟儒,右冉萬金、冉萬奇,可能是说明冉彪与妣杨氏合葬墓在中间,冉孟衢、冉孟儒的墓在左边,冉萬金、冉萬奇的墓在右边。那么他们是什么关系呢?我分析,首先冉彪与冉孟衢、冉孟儒、冉萬金、冉萬奇不是兄弟关系,如果是兄弟关系就不会写在冉彪的名字下边,有可能是父子关系。如果是父子关系,那么冉孟衢、冉孟儒、冉萬金、冉萬奇就应该是兄弟,为什么又会出现“孟”、“ 萬”两个不同的字辈呢,这两个不同的字辈是同一辈人还是不同的两辈人呢?有待进一步考证。冉奇珍等“奇”字辈自称曾孙,那么,冉奇珍之父冉思文等“思”字辈就是冉彪之孙辈,是冉孟衢、冉孟儒、冉萬金、冉萬奇的子辈。从代数来看应该是这样,但是冉彪墓碑上没有写明,又没有查到冉孟衢、冉孟儒、冉萬金、冉萬奇等人的墓碑,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冉彪及冉孟衢、冉孟儒、冉萬金、冉萬奇与冉思文、冉思盛等思字辈的关系,有待考证。 在冉彪墓右前面有一游姓祖墓,其墓碑上写“地主 冉思文”,说明游家当时是买了冉思文的地来埋葬其祖先的。而冉思文正是冉奇珍、冉奇芳的父亲,奇珍、奇芳在冉彪墓碑上自称曾孙,冉思文应该是冉彪的孙,那么冉思文的父亲是谁呢?是不是冉孟衢、冉孟儒、冉萬金、冉萬奇四人中的一个,现在还不知道。 最近,读冉炬光家门编纂出版的《冉氏族谱汇编》(1—4集)合订本,看到冉如忠房世系有“茂、万、世”连续三辈人,是否与我们这里的“孟、萬、思”三个字辈有些相似?因口传读音不准用错字的现象是很多的,这也有待考证。 七、祠堂 据老辈传说,转水冉家祠堂很早就有了,地点就在大凸,同时这里又是大房冉思文房居住的地方。也是几房的总祠堂,以大房为主。当时冉家大房人丁兴旺,家大业大,帮工用人很多。又乐善好施,救济穷人,遇到灾年,每天都要施舍几十上百人,名声传出很远。 据老人们传说,也不知大房在外面得罪过什么人,有一天,来了一个阴阳先生,家里独子正在准备要外出参加朝廷举行的功名考试,就请这个先生选个好日子出门,这先生在房前屋后看了一下,就对主人说:“你家房屋左前方田里有一小凸,形似老鼠(此地现在还叫老鼠形),必须要把你家住房的朝向侧过去对着老鼠,这样就成了大门对着老鼠田,儿子一定考状元。”于是主人就相信了阴阳先生的话,立即请人将住房侧过去朝向田里的老鼠。可是,儿子出去不仅没有考中状元,还一去不回死在了外面,主家悲痛不已。受此打击后家也不顺了,业也逐渐败落了。后来又请一先生来看是什么原因,先生也是房前屋后看了一下,对主人说:“你家被人害了,你家前面田里有一只老鼠,正对着你家的谷仓,本来你家的房屋在谷仓前面,已经挡住了老鼠进仓,你家就家顺仓满,家业兴旺。而你家却相信别人的话,将住房侧向移开,正好将谷仓露出对着老鼠,就成了老鼠进仓,家业败光,别人骗你家侧房子,是诅咒你家的。”也怪了,此后慢慢的大房真的就家业全败了,人也没了。最后只剩祖婆谭氏,去世时还是其他房共同将大房的家产变卖后,就在祠堂后面进行安葬,现在还能在原祠堂后看到谭氏祖婆墓,墓修得很好,有套碑(里外两层石碑)、圈岩,只可惜字已风化,难以辨认。 自从冉家祠堂败落后,转水冉家确实人丁不旺,前后在此居住400多年共十六代人,到现在也只有百余人,也没听说有从我们这里往外迁的,虽然有清朝后期社会动荡的影响,但与其他地方相比,我们这里确实人丁不旺! 从已查到的祖墓碑文了解到,我们这里有一个传统,就是两姓之间常常重复开亲,也就是姑表亲很多,造成近亲结婚的现象很普遍,用现在的科学解释,这才是造成人丁不旺的主要原因。当时的人们不懂科学,后嗣子孙当谨记! 据老人们讲,转水冉家祠堂直到解放前才彻底毁掉。我们小时去玩,还能看到很长的条石、石碑倒放在乱草刺蓬丛中。后来被附近寨上很多住户抬去架桥、砌阶沿,特别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印子屋生产队就将冉家祠堂所在地大凸开成了农田,也将祠堂所有的石条、石碑用于砌田埂了,现在可谓是片瓦不存,真是我们转水冉家的悲哀! 八、堂号 我们转水冉家祖传:每家都要在堂屋正中立神龛,逢年过节或是家里遇到红白喜事供奉祖宗。在神龛上面都要写上神榜,神榜开始就要写上家族的堂号。我们每家都是写的武陵堂,这是祖辈一代代传下来的,因此,我们转水冉家的堂号是武陵堂。 九、家庙 我转水冉氏家庙(又叫土地庙),位于现在鸭头湾寨子前面田坝里,建于清朝雍正十三年,毁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家庙建设规模以及内部存设已不可考证。解放前,冉氏家庙主要是供奉祖先和家族开办私塾的地方,自从家庙被毁以后,子孙们就不知道冉氏家庙的历史和家庙的作用了!幸得有心的长辈们还不曾忘记,又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组织族人们在家庙原址地下,找到了原家庙古石碑一块,已断成两截,经整理后将古石碑立于原址。现在,每逢过年的年三十上午,周围几个寨子的冉氏家族,每家都要带上整只猪头、猪尾巴(猪尾巴横放在猪嘴里,寓意一年来有头有尾)以及其它供品,先到庙上供奉祖先。带去供奉祖先的猪头必须是整只,只有待供奉完祖先后,才能将猪头拿回家破开用于家人过年食用。家庙古石碑文如下: 本 境 右 左 雍 有 庙 有 正 惡 強 堂 拾 虎 尨 信 叁 二 土 将 生 士 年 将 軍 冉 地 九 竒 後 前 月 歷 囗 珍 有 有 初 代 竒 八 十 九 地 禄 千 萬 日 宫 刘 猛 雄 神 氏 将 兵 立 位 十、传说 (一)、冉、封两姓不能通婚的传说 小时候,听老人们摆古,传说我们姓冉的和姓封的两姓原本是一家。而我们冉家祖宗早有家规,我们姓冉的同姓是绝对不能通婚的,如有违反,是要被逐出冉姓家门的。所以,我们冉姓遇到封姓,也要将他们视为自己家人,不能相互之间进行通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们这里每年的正月初,就有姓封的人上门来讲春,就是送来一张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表,并向主人家讲一通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家人安康的吉祥语。传说只有姓封的人,才有资格出来讲春,其他姓的人是不能讲春的,这不知是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敕给封姓人家的特权。老人们见到讲春的人上门,都要热情接待,招待酒饭,走时还要送上糍粑和两毛钱。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每年国家都会及时的发布《日历》,讲春也就失去了意义。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再也见不到讲春人上门了! (二)、蚂蚁坟的传说 小时候,听老人们传说,我们冉家有一个老太公,上山去打猎,一直没有回家。家里人很着急,就组织寨邻上山去找,找了几天没找到。后来在一堆新鲜的泥堆旁边,找到了老太公打猎的工具和血迹,才知道老太公已遇害,可能是被老虎吃了,剩下骨头被好心的蚂蚁用泥土给埋了。此后,我们冉家就有了“蚂蚁坟”的传说了! 十一、古碑 二0 0八年,村里组织整修大堰沟沟渠时,村民们发现清朝光绪年间,由我冉氏族人牵头立的用于管理大堰沟沟渠的古石碑一块,村民们将其整理后又重新立于原处,以是纪念。古石碑文如下: 朽 不 古 万 則 從 一 奈 目 囗 旱 股 立 光 公 此 張 一 趁 碑 罰 以 只 荒 黑 粮 撖 告 绪 書 石 首 後 立 得 夜 田 至 知 立 刻 士 大 於 請 誰 将 乾 转 柒 則 不 丫 憑 不 堰 了 水 上 徐 楊 冉 送 凖 口 地 傷 水 数 屋 下 年 與 秀 啟 官 妄 坳 方 心 渠 百 门 往 齊 科 囗 珩 行 仁 呼 溝 餘 首 來 孟 特 私 以 人 挖 挑 冉 立 窃 立 長 衆 窃 浸 人 秋 懋 碑 古 者 姓 下 現 潤 人 斈 臣 以 诺 來 劝 人 小 今 粮 知 月 是 有 之 解 等 河 撖 田 悉 懋 為 哪 老 當 緊 数 田 証 人 規 再 時 使 不 百 為 妄 三 商 粮 忘 餘 因 衆 行 以 哀 议 (田) 畝 羊 私 警 求 查 尽 今 古 等 窃 今 出 遭 有 因 塘 水 時 自 滕 乾 滕 遇 大 穀 者 之 願 二 旱 二 天 堰 新 打 無 乾 水 旦 小 例 碑 無 舉 知 火 一 立 第二篇 转水冉家世系 根据对我们转水冉氏祖墓进行调查,目前能查到的最早的祖先有冉彪、冉文韬、冉子雄、冉思文、冉思盛、邓氏(冉思囗)墓。从他们的墓碑文可以看出,冉彪、冉孟衢、冉孟儒、冉萬金、冉萬奇的字辈与“思”字辈及以后的字辈还没有直接联系的证据。在冉思囗祖婆邓氏墓碑文中称冉思文之孙冉钊、冉钱,冉思盛之孙冉宗(錝)为侄孙,说明冉思文、冉思盛与冉思囗应该是亲兄弟。根据上文“迁徙线索”中“廷陞生思周、思文、思盛、思鹏”,如果此“思文、思盛”就是我们这里的思文、思盛,那么,我们这里的“冉思囗”就很有可能是冉思鹏。因为冉思囗比思文、思盛小,是满房,所以他只能是冉思鹏,不可能是冉思周。 目前,在我们转水已经找不到冉思文房的后代了,只有冉思盛、冉思囗两房还有后代。
浏览:0
广元市朝天区小安乡于氏族谱
广元市朝天区小安乡于氏族谱
浏览:19192
南康卢天鹏记事
原书: 写本.民国59[1970]记事. 5, [1]页. 塘江镇始祖 : 卢受海. 始祖 : 卢秉中. 台湾始迁祖 : 卢天鹏(谱名由璎)号子雄(民国). 散居地 : 江西省南康县塘江镇, 台湾省台北市及加拿大等地.
浏览:100
邓天军公三修族谱
原书: 武冈长乐 : 两秀堂, 民国36[1947]年(礼祥公祠镌). 12册: 插图, 世系表. 修谱人员 : 邓芗泉,名星炅 ; 邓星爕,字澄清 ; 邓上龙,字学纯 ; 邓星晃,字渊泉 ; 邓上岳,字衡度 ; 邓上道,字恩溥. 武冈始迁祖(1世): (元明之际) 邓天军,字二十七郎. 禹公47世孙. 派衍武绍六房. 洪武六年自江西迁宝郡,始居邵南,复徙武冈. 天军公下六房祖(2世) : 邓礼富 ; 邓礼贵 ; 邓礼祥 ; 邓礼通 ; 邓礼仁 ; 邓礼义. 本谱为第三子礼祥公后裔之谱系. 下邓秋开族祖(2世) : 邓礼祥. 生四子(3世) : 邓智文 ; 邓智华 ; 邓智旻 ; 邓智河(止). 智文公下二支祖(6世) : 邓仁亨 ; 邓仁政. 子孙析置洪木田等地. 智华公下六支祖(6世) : 邓仁瑀 ; 邓仁𫞩 ; 邓仁潮 ; 邓仁芳 ; 邓仁缘 ; 邓仁经. 子孙析置小河山,柘木桥,烟冲等地. 智旻公下支祖(6世) : 邓仁宪 ; 邓仁懋 ; 邓仁钦 ; 邓仁铎 ; 邓仁丰 ; 邓仁精 ; 邓仁泰 ; 邓仁让…[等]. 子孙析置下塘冲,上塘冲,石虎村,庙冲,大竹山等地. 联谱班序 : 动静分翕辟 类族始于寅 亚当标异说 盘古属遗言 溯厥轩尧初 干劲支柯萦 顺曰咨尔契 庞命膺眷求 荫袭封叔曼 逮祁刚造端 聘鲁见交邻 强种潢胄频 懿哉我司徒 指挥拯陆沉 坦次冠五辰 加秩享疆邑 执艺淳且备 来晜普遵循 簪缨缵旧服 介祜万斯年. 散居地 : 湖南省武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南阳邓氏三修族谱
浏览:100
邓天俊公四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村林堂, 民国80[1991]年四修. 存24册: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商) 曼季. 武丁之叔. 封于邓国,后以国为氏. 太始祖: (东汉) 邓禹,字仲华. 始迁祖(1世): (元明之际) 邓天俊,字奇才,号法通. 由吴徙楚,落居宝庆邵东 天俊公派下支祖(3世): (明) 邓宗兴,字丕振. 生子三: 邓祖诚,字上仙 ; 邓祖忠,字厚道 ; 邓祖清,字通亮 ; 邓宗明,字法兴. 祖诚公派下支祖(5世): (明) 邓永璿,字美玉 ; 邓永玑,字帝玉 ; 邓永珪,字季玉 ; 邓永环,字寿官 ; 邓永珠,字学玉...等等. 祖忠公派下支祖(5世): (明) 邓永珉 ; 邓永琥. 祖清公派下支祖(5世): 邓永宝,字楚善 ; 邓永庆,字福善. 宗明公派下支祖(5世): 邓永瑧. 派行: 天原宗祖永(动静分翕辟) 玟珷定太贤 国正安仁义 世代荣昌前 裕后贻谋远 敦伦素志坚 家声宜畅叙 先泽克流传 诗书历朝宝 谦逊谨诚专 忠孝隆典则 纲常自勉旃. 注: 此谱不全. 缺卷20 (传赞)及卷末(坟山说明 收谱名人等). 注: 卷20请参阅重复拍摄之14-23册的1-1109影像. 散居地: 湖南省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邵东七井邓氏大宗四修族谱. 书名页题: 邓天俊公四修族谱.
浏览:100
邓天俊公四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村林堂, 民国80[1991]年四修. 存24册: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商) 曼季. 武丁之叔. 封于邓国,后以国为氏. 太始祖: (东汉) 邓禹,字仲华. 始迁祖(1世): (元明之际) 邓天俊,字奇才,号法通. 由吴徙楚,落居宝庆邵东 天俊公派下支祖(3世): (明) 邓宗兴,字丕振. 生子三: 邓祖诚,字上仙 ; 邓祖忠,字厚道 ; 邓祖清,字通亮 ; 邓宗明,字法兴. 祖诚公派下支祖(5世): (明) 邓永璿,字美玉 ; 邓永玑,字帝玉 ; 邓永珪,字季玉 ; 邓永环,字寿官 ; 邓永珠,字学玉...等等. 祖忠公派下支祖(5世): (明) 邓永珉 ; 邓永琥. 祖清公派下支祖(5世): 邓永宝,字楚善 ; 邓永庆,字福善. 宗明公派下支祖(5世): 邓永瑧. 派行: 天原宗祖永(动静分翕辟) 玟珷定太贤 国正安仁义 世代荣昌前 裕后贻谋远 敦伦素志坚 家声宜畅叙 先泽克流传 诗书历朝宝 谦逊谨诚专 忠孝隆典则 纲常自勉旃. 注: 此谱不全. 缺卷20 (传赞)及卷末(坟山说明 收谱名人等). 注: 卷20请参阅重复拍摄之14-23册的1-1109影像. 散居地: 湖南省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邵东七井邓氏大宗四修族谱. 书名页题: 邓天俊公四修族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