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明朝 易瓒

易瓒

易瓒(1463年-1538年),字廷用,号敬庵。直隶河间府肃宁县人,祖籍山西临汾县,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易瓒相关文献
倪瓒
倪瓒,[倪瓒像]倪瓒(1301~1374,一作1306~1374),元代杰出画家。
查看全文
公孙瓒怎么死的?公孙瓒为何要
公孙瓒怎么死的?公孙瓒为何要自焚,公孙瓒怎么死的?公孙瓒(?—199年),字伯珪,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
查看全文
易瓒
生平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顺天府乡试第一百三十五名。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会试第二百二名,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一十九名。授沭阳县知县,升南京户科给事中,历官陕西参政,湖广布政使,官至河南巡抚。任河南巡抚期间,嘉靖帝南巡驻跸河南,失火惊驾,易瓒引咎还乡。嘉靖十七年(1538年)卒,享年76。家族曾祖父易志泰;祖父易恕,曾任主簿;父亲易昂。母白氏。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陈瓒
参考资料《明史》《嘉议大夫刑部左侍郎赠都察院右都御史雨亭陈公墓志铭》
查看全文
倪瓒
生平倪瓒家本富有,收藏图书文物甚多,元末农民起义,社会动乱,他变卖田产,疏散财物,归隐泛舟五湖,达20年之久,研究佛学,后来又入全真教出家。多交游博学多才之士,曾向黄公望请教绘画,并经常和王蒙切磋。后世将他和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为“元四家”,明清时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将他置于其他三人之上。倪瓒有洁癖倾向,例如“庭前有树,旦夕汲水揩洗,竟至槁死。”、“拾败叶上有积垢似啖痕以塞责。倪掩鼻闭目,令持弃三里外”。仆人每日外出打水时,“日汲两担,前桶以饮,后桶以濯”,担心仆人担水时放屁,所以只用前桶水煎茶,后桶水仅用于洗脚。晚年因事入狱,又因洁癖得罪狱卒,或“锁之溺器侧”,出狱后,倪瓒“愤哽竟成脾泄”,后“因染痢,秽不可闻”,洪武七年(1374年)病死。一说“为太祖投溷厕中死”,但不可信。绘画画风倪瓒善画水墨山水画,创造“折带皴”,是平远画法的典型,取材于太湖一带平原风景,其画萧瑟幽寂,寒林浅
查看全文
易瓒相关标签
1463年出生
1538年逝世
正德六年辛未科进士
弘治十七年甲子科举人
明朝沭阳县知县
明朝给事中
明朝陕西布政使司参政
明朝河南巡抚
肃宁人
易姓
政府人物
家族谱大览
湘潭易家塘易氏家谱11-14冊
原书: 中湘易家塘 : 忠裔堂, 民国21[1932].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不得复制. 本微卷缩小42倍率, 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受姓始祖 : (春秋) 甲,其先食采于易水,因受姓焉. 始祖 : (东晋) 易雄,字兴长. 迁潭始祖 : (明) 易仲钊. 散居地 : 湖南省湘潭县等地. 书衣题 : 湘潭易家塘易氏家谱. 江西庐陵
浏览:100
重庆万州赓公支系瀛瑄支《易氏族谱》(网络版)
重庆万州赓公支系瀛瑄支《易氏族谱》(网络版)
清朝“湖广填四川”期间,大约在康熙末年或雍正初年期间的1720年前后,瀛瑄之子士榜与子胜义、胜强、孙鸿才等子孙3代10多人一道,从湖南徙入四川万县大周里五甲高梁铺(今重庆万州区高梁集镇所在地),先暂居在高梁驿道后的大石坂(现高梁铺后街),其后士榜公插占今高梁镇杨金社区二小区寨子岩、胜义公插占今高梁镇长春村2组寨湾、胜强公插占今高梁镇新店村8组王河坝等地,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迁居布局。同时,瀛瑄三子士干公,还分迁至四川开县平安乡(今重庆开州区南门镇)一地落籍定居,后此地以易氏为名曰易家沟;在“秉”字辈时,因火灾至屋财全失,举家转迁至相邻的本县善字乡雷坪村(今重庆开州区岳溪镇雷坪村)并至今。 多年后,士榜回原籍,将瀛瑄的骸骨迁葬至高梁铺水井湾(今高梁镇政府大门左侧院墙,遥对马鞍寨方向)。就此,本家支在高梁铺乐业生理而成,并绵绵瓜瓞至今已至“懋”字辈,且尊瀛瑄为始祖、士榜为始迁祖。   按本家支所传,今清楚的前4代祖辈瀛瑄→士榜→胜义→鸿才之名讳,与万州分水衍兵现保存其曾祖母张氏于民国戊辰年(1928)去世后做道场时所撰写的经单簿(以下简称《分水经单簿》)、万州高梁枧槽梁永成(衍藩)于2003年编著的《易光瑞家谱》(以下简称《易光瑞家谱》)中的有关世系记载,都能一一作对应。以此,印证了本家支现清楚的前4代祖辈名讳具实,也印证了本家支的始祖亦瀛瑄。 以下为明晰本家支世系,将对徙入高梁铺至今的各代,按宗派依次往下以代为记,即:一代为始祖瀛瑄“应”字辈,二代为始迁祖士榜等“年”(士)字辈,三代为胜义、胜强等“承”(胜)字辈,四代为鸿才等“鸿”字辈,五代为“显”(大)字辈,六代为“光”字辈,七代为“秉”字辈,八代为“忠”字辈,九代为“善”字辈,十代为“法”(衍)字辈,十一代为“继”(绍)字辈,十二代为“宗”(崇)字辈,十三代为“长”字辈,十四代为“懋 ”字辈。 由于诸多原因所致,本家支部份史实失传,原有族谱散失今又寻找未果,致家支世系出现缺失断代等问题,主要是:一代瀛瑄公生居卒葬以及二代士榜、三代胜义与胜强、四代鸿才等祖孙3代多人于何时从何地徙入高梁铺失考,部份族裔在三至七代“承(胜)鸿显(大)光秉”5代中有部份祖辈名讳未详等。对此,本着尊重历史、敬畏历史、还原历史的精神,从对祖宗、对后代负责和忠于史实、不乱宗系、正本清源的原则出发,以重庆万州分水、高梁胡家、三清三块石三本经单簿和“光瑞家谱”及族贤口述史为主线,以湖北咸丰手抄三修谱补谱一和印刷版澧阳三、四、五修谱为考证依据,尝试还原本家支人文历史。   本家支徙入高梁铺至今,在清朝至民国时期的200多年封建社会中,前几代祖辈在前100多年里,前赴后继的筚路褴褛之艰苦创业,大约在1850年代前后,族裔在寨子岩、寨湾、王河坝等地和高梁铺场镇上,已拥有相当数量的土地田产和工商贸易产业,成为这里富甲一方的族旺业兴之大家族之一;后几代祖辈在后100多年里,继往开来的开拓创新之奋发图强,发展与守业齐头并进,族旺业兴进一步得以升发,一直延续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其间,在族裔们的捐助下,本家支还置办了一些公产,主要有:在寨子岩易家院子东北面的10多石公田,在寨湾的9石公田,在高梁铺场镇上的10数间门面公房等,并在高梁铺场后修建了易氏宗祠。同时,族裔们秉承耕读传家理念,注重家风家教传承,家支中男丁女口,基本都接受了几年私塾及新学的教育,而且在农工商贸、文化教育、社会事务等方面,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名流雅士。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在新时代、新体制下,族裔们顺应社会的发展变革,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在各行各业里奋发向上的砥砺前行,且谋富强、图发展、重教育成为本家支新的行为主流和前进方向,其中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先后成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处科级领导、基层组织干部、科研院所专家、高等院校教授、中小学校高级教师、专业技术方面工程师与技师、三农产业和工商实体经济组织业主等,重铸起了本家支新的荣光。 本家支徙入高梁铺至今,随着人丁繁衍的开枝散叶,先后生息繁衍后裔已2000余,并形成为若干分支,已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家族。在开枝散叶与族旺业兴及社会的发展变革之中,部份族裔先后又徙出了寨子岩、寨湾、王河坝几地,有的移居至万州分水、落凼、城区等地,有的移居至现重庆奉节、梁平、主城等地,有的移居至现外省四川成都、达州、眉山、攀枝花、雅安和云南昆明、江西南昌与广东深圳、广州等地。就此,瀛瑄后裔遍及于天南地北。但是,无论瀛瑄后裔现在身居何处,高梁铺永远都是本家支所有族裔的祖居地! 关于高梁铺:清朝至民国前期,隶四川万县大周里五甲所属;民国廿七年(1938),转隶四川万县石马镇所属(石马镇,1941年改石马乡,后改李河乡、李河镇);民国卅四年(1945),四川万县析石马乡部分区域建高梁乡于此,隶四川万县高梁乡所属;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转隶川东行署区万县高梁乡所属;1952年,复隶四川万县高梁乡所属(高梁乡,1958年改高梁公社,1983年复高梁乡,1992年改高梁镇);1992年,隶四川万县市天城区高梁镇所属;1997年,转隶重庆万县区天城管委会高梁镇所属;1998年,隶重庆万州区天城管委会高梁镇所属;2000年,隶重庆万州区天城开发区高梁镇所属;2005年至今,隶重庆万州区高梁镇所属。历史上,高梁铺是下川东地区往成渝地区及出川往西与北方地区、川东北地区出川往东与南方地区及往鄂西、湘西、黔东等地区的陆路交通要道上一商贸集散地。同时,高梁从建乡至改镇至今,除1952—1956年之外,高梁乡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地都在高梁铺。现在,高梁铺距万州城区约10公里,距万州高铁站万州北站约13公里,距G42高速公路高梁出入互通约4公里,G318国道从此处通过。
浏览:0
湘潭易家塘易氏家谱11-14冊
原书: 中湘易家塘 : 忠裔堂, 民国21[1932].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不得复制. 本微卷缩小42倍率, 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受姓始祖 : (春秋) 甲,其先食采于易水,因受姓焉. 始祖 : (东晋) 易雄,字兴长. 迁潭始祖 : (明) 易仲钊. 散居地 : 湖南省湘潭县等地. 书衣题 : 湘潭易家塘易氏家谱. 江西庐陵
浏览:100
易家族谱
易家族谱
浏览:0
易修礼堂家谱(别名:易修礼堂家谱|易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宣统3[1911]. 1册(103双叶) : 插图, 世系表. 受姓源流 : 易氏之祖,本子姓商之宗室. 武王伐纣,封商宗室祖变姓名渔于易水,遂以易为姓. 迁长沙祖 : 易雄,字兴长. 始祖 : (唐) 易重,字鼎臣. 新会始迁祖 : (宋元之际) 易映,字顺之. 散居地 : 广东省新会县, 顺德县等地. 书衣反面题 : 易修礼堂家谱. 版心题 : 易氏族谱. 广东广城
浏览:100
易修礼堂家谱(别名:易修礼堂家谱|易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宣统3[1911]. 1册(103双叶) : 插图, 世系表. 受姓源流 : 易氏之祖,本子姓商之宗室. 武王伐纣,封商宗室祖变姓名渔于易水,遂以易为姓. 迁长沙祖 : 易雄,字兴长. 始祖 : (唐) 易重,字鼎臣. 新会始迁祖 : (宋元之际) 易映,字顺之. 散居地 : 广东省新会县, 顺德县等地. 书衣反面题 : 易修礼堂家谱. 版心题 : 易氏族谱. 广东广城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