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魏玛

魏玛

魏玛(Weimar)位于德国中部的联邦州图林根,埃特斯山的山脚,伊尔姆河的河畔。德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共和国——魏玛共和国和历史上第一部民主宪法正是在这里诞生。这里是现代设计——包豪斯的发源地,对世界艺术与设计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虽然它仅有6万人口,但却是一座风景优美、古色古香充满着文化气息的都市。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在宫殿博物馆和市立博物馆里有很多国家收藏的艺术品。在德国的国家大剧院前面有著名雕刻家恩斯特·里彻尔所创作的歌德和席勒纪念雕像。1998年,“古典魏玛”(Classical Weimar)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关人物
魏玛相关文献
魏玛
地理位置魏玛的地理位置位于图林根盆地的南沿和图林根森林的北端,离州府爱尔福特有20千米,东边不远便是闻名的大学城耶拿。魏玛以北80千米是莱比锡,以南约170千米是纽伦堡,以东170千米是德累斯顿。最高点是海拔486.2米的布痕瓦尔德(Buchenwald)的钟楼。魏玛历史考古发现显示魏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图灵根时代(公元3-6世纪),当时的位置与现在魏玛的位置很相近。在公元899年的一份文件中曾有关于魏玛的记录。魏玛(Weimar)最早被称为“Wimares”,后来经过数百年的变化再由“Wimari”变为“Wimar”最终被称为Weimar。Weimar这个词来源于古日耳曼语“wih”(神圣的)和古高地德语“mar”(湖,沼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18年,德国的第一部民主宪法在此签订,魏玛由此成为魏玛共和国,并保持至1933年。文化和名胜博物馆和特色建筑安娜-阿玛力亚-图书馆歌德故居魏...
查看全文
魏玛宪法
特色宪法学里,魏玛宪法是一部近代史上重要的宪法,它有以下的几个特点,其中或多或少被后来的他国宪法继受:首部具有半总统制风格的宪法,总统可自由任免总理;国会除可对总理不信任投票外,也能提案罢免总统交付公民投票;不过总统亦可依相关规定解散国会。总统有相当大的权限,特别是可以依规定宣布停止适用宪法部分条文的紧急状态权力,而且任期达七年之多。明文规定公民投票制度的宪法。国会的选举制度是基于比例代表制(如果一个政党得到了百分之20的选票那么此政党同样在议会中得到百分之20的席位)德国公民在20岁以上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保障司法独立、引进违宪审查的概念,但联邦最高法院仅受理联邦与各邦、各邦之间非私法的合宪性争议。落实社会国原则的理念于宪法条文,保障人民所享有的社会福利及基本权。率先将基本国策入宪。参见《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191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西德及现
查看全文
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
成立背景早期的萨克森-魏玛和萨克森-艾森纳赫都是韦廷家族在图林根若干邦国之一。1547年,萨克森选帝侯的职位和领地,被当时的神圣罗马皇帝卡尔五世改封予阿贝丁系。被废黜选侯之位的约翰·腓特烈一世得到了魏玛作为领地。于是他以魏玛为大本营,发展了他家族的力量。约翰·腓特烈一世于1554年去世,他的次子约翰·威廉成为第一代萨克森-魏玛公爵。他的孙子们瓜分了他的土地,其中“伟大的”威廉在1620年继承了魏玛,并把他的王朝一直延续1918年德意志帝国灭亡;阿尔布雷希特得到了艾森纳赫,但没有子嗣的他去世后把土地分给了“伟大的”威廉和萨克森-哥达公爵“虔诚的”恩斯特。“伟大的”威廉的两个儿子在1662年他死后再次分家:次子约翰·恩斯特二世得到萨克森-魏玛;四子、五子先后得到萨克森-艾森纳赫。1741年,萨克森-艾森纳赫公爵威廉·亨利去世,萨克森-艾森纳赫绝嗣,并入萨克森-魏玛。简史1741年,萨克森-魏玛...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9.盆泉魏氏族谱, 9, 世系 长长支 15世 吉邦公起, 187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同治13[1874]年识. 9册 : 世系表. 始祖(1世) : (明) 魏四,行四. 失讳. 由北直冀州迁山左青州府益都县(今博山县)颜神镇南盆泉庄. 生三子: 魏士原(老长支) ; 魏士荣(老二支) ; 魏?(老三支). 老长支士原公生三子(3世) : 魏瑾,一名思勤,或思瑾(长支) ; 魏智 ; 魏昭. 长支瑾公生六子(4世) : 魏顺(长长支) ; 魏显(长二支) ; 魏升(长三支) ; 魏振(长四支) ; 魏果(长五支) ; 魏绅(长六支) ; 魏聪(长七支). 老二支士荣公生一子 : 魏全. 生有三子: 魏俊 ; 魏杰 ; 魏敬. 注 : 老三支自2世至9世因失谱,俱失讳不详. 散居地 : 山东省博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书名页题及版心题 : 魏氏族谱.
浏览:100
1815.魏氏族谱 [11卷,首3卷], v. 8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4[1878]续修(文真堂梓).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始祖 : (元明之际) 魏理容,字纳川,号华. 由江西浮梁县徙黄冈,居新洲枣刺林. 火家嘴始祖(4世) : 魏地合,字开后. 纶书公之子. 派祖(6世) : (明) 魏伦胜,字怀谦. 由火家嘴迁双柳村.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7世) : (明) 魏本纲,字秉政(伯房) ; 魏本常,字惟庸(仲房) ; 魏本能,原讳本伦,字惇五(叔房) ; 魏本裁,原讳本理,字文治(季房). 伯房下三子 : (明) 魏大通,字必达 ; 魏大锦,字必章(迁麻城) ; 魏大栋,字佐邦. 仲房下三子 : 魏大元,字占魁 ; 魏大堂,字中立 ; 魏大亨,字以正. 叔房下三子 : 魏大锡,字受祜 ; 魏大爵,字受禄 ; 魏大立,字鼎祚. 季房下二子 : 魏大瑀,字联𧏖 ; 魏大恩,字远施.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黄冈柳村魏氏续修族谱.
浏览:100
1813.魏氏族谱 [11卷,首3卷], v. 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4[1878]续修(文真堂梓).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始祖 : (元明之际) 魏理容,字纳川,号华. 由江西浮梁县徙黄冈,居新洲枣刺林. 火家嘴始祖(4世) : 魏地合,字开后. 纶书公之子. 派祖(6世) : (明) 魏伦胜,字怀谦. 由火家嘴迁双柳村.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7世) : (明) 魏本纲,字秉政(伯房) ; 魏本常,字惟庸(仲房) ; 魏本能,原讳本伦,字惇五(叔房) ; 魏本裁,原讳本理,字文治(季房). 伯房下三子 : (明) 魏大通,字必达 ; 魏大锦,字必章(迁麻城) ; 魏大栋,字佐邦. 仲房下三子 : 魏大元,字占魁 ; 魏大堂,字中立 ; 魏大亨,字以正. 叔房下三子 : 魏大锡,字受祜 ; 魏大爵,字受禄 ; 魏大立,字鼎祚. 季房下二子 : 魏大瑀,字联𧏖 ; 魏大恩,字远施.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黄冈柳村魏氏续修族谱.
浏览:100
1811.魏氏族谱 [11卷,首3卷], v. 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4[1878]续修(文真堂梓).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始祖 : (元明之际) 魏理容,字纳川,号华. 由江西浮梁县徙黄冈,居新洲枣刺林. 火家嘴始祖(4世) : 魏地合,字开后. 纶书公之子. 派祖(6世) : (明) 魏伦胜,字怀谦. 由火家嘴迁双柳村.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7世) : (明) 魏本纲,字秉政(伯房) ; 魏本常,字惟庸(仲房) ; 魏本能,原讳本伦,字惇五(叔房) ; 魏本裁,原讳本理,字文治(季房). 伯房下三子 : (明) 魏大通,字必达 ; 魏大锦,字必章(迁麻城) ; 魏大栋,字佐邦. 仲房下三子 : 魏大元,字占魁 ; 魏大堂,字中立 ; 魏大亨,字以正. 叔房下三子 : 魏大锡,字受祜 ; 魏大爵,字受禄 ; 魏大立,字鼎祚. 季房下二子 : 魏大瑀,字联𧏖 ; 魏大恩,字远施.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黄冈柳村魏氏续修族谱.
浏览:100
[湖南邵阳]邵阳魏氏三修族谱 [51卷,首1卷]
[湖南邵阳]邵阳魏氏三修族谱 [51卷,首1卷] 清光绪30[1904]
浏览:0
2.盆泉魏氏族谱, 2, 世系 长长支 8世 节公起, 187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同治13[1874]年识. 9册 : 世系表. 始祖(1世) : (明) 魏四,行四. 失讳. 由北直冀州迁山左青州府益都县(今博山县)颜神镇南盆泉庄. 生三子: 魏士原(老长支) ; 魏士荣(老二支) ; 魏?(老三支). 老长支士原公生三子(3世) : 魏瑾,一名思勤,或思瑾(长支) ; 魏智 ; 魏昭. 长支瑾公生六子(4世) : 魏顺(长长支) ; 魏显(长二支) ; 魏升(长三支) ; 魏振(长四支) ; 魏果(长五支) ; 魏绅(长六支) ; 魏聪(长七支). 老二支士荣公生一子 : 魏全. 生有三子: 魏俊 ; 魏杰 ; 魏敬. 注 : 老三支自2世至9世因失谱,俱失讳不详. 散居地 : 山东省博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书名页题及版心题 : 魏氏族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