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府谷县折惟昌
折惟昌海超惟信北宋咸平二年(999)秋,河西叛羌黄女族首领蒙异保和府州所辖熟户啜讹,引夏人头领李继迁(赵保吉)之众来掠麟州万户峪(今神木县万镇),进至松花岩(今神木县花石崖),知府州折惟昌与从叔同巡检使折海超、弟供奉官折惟信率兵迎击,宋军寡不敌众,惟昌左臂中矢落马,急摄弓而起,得裨将马突围而出,海超、惟信牺牲。奏于朝廷,真宗即遣使劳问,赐金丹、法酒、锦袍、金带、名马、器币等物。九月,李继迁所部万保移埋没复来掠府州埋井峰,惟昌与驻泊宋思恭,钤辖刘文质合兵战于横阳川(今神木县北黄羊城河),斩首生俘甚众,夺其牛马、骆驼、弓矢。真宗下诏嘉奖。十一月,折帷昌与宋思恭、刘文质领兵攻入契丹五合川,破黄太尉寨,焚其族帐1500所,获战马牛羊万计。惟昌以功领富州刺史,改文思使。景德元年(1004)秋,契丹围岢岚军,折惟昌奉诏率所部入朔州界,前锋大破狼水寨,俘虏400,获牛马、铠甲万计,契丹闻攻,解岢岚围而去
杂谷
杂榖品种成熟的黍(糜子)大多数品种的杂谷属于禾本科黍亚科。少数如穇子、苔麸属于虎尾草亚科.禾本科杂谷类不属于禾本科的拟谷类最常见种植的杂榖是:御榖、小米、黍、穇子、高粱等历史尼泊尔的穇子农田.特殊的一类考古学家被称作植物考古学家(palaeoethnobotanists),根据在考古现场发现的相对丰富的碳化谷粒的定年,可以推断在史前种植杂榖比种植稻子、小麦更早,特别是在东亚。史前中国、印度、朝鲜的新石器时代居民的食物是杂谷而不是稻子。小米(“稷”)与黍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最重要的作物。在河北省磁山遗址的窖藏坑中发现的榖壳化石与生物化学成分被测定为公元前8300–6700年,距今超过了一万年。一同出土的还有相应的种植榖类所需的陶器、石器工具。磁山遗址出土的小米被定年为公元前6500年。在4000年前的青海省喇家遗址出土了由小米与黍米磨粉做的一碗保存较好的面条。生产世界杂榖生产2005年杂榖出...
范氏先贤-范昌谷
粤东古邑潮阳,自东晋置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有历史的开端,便有文化的源流”(郭伟川《潮汕历史文化的起源及其相关问题》)。潮阳历史的开端、文化的源流是与一位历史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位历史人物就是东晋入潮的郎官范昌谷。范昌谷,字文度,祖籍中原南阳,祖上因“永嘉之乱”而举家迁江苏吴县,是衣冠南渡之江南世家。东晋孝武帝时范昌谷任郎官之职,孝武帝太元年间入潮,为有文字记载之最早“宦于潮”者。饶宗颐《潮州志·民族志》载:“永嘉之乱,南来者为多,晋时徙潮州者有潮阳范氏。”东晋时,朝廷致力于开拓南方疆域,由于岭南东官郡(东莞)对大粤东地域管辖无力,便析出粤东、闽西之地域置建义安郡。时地处滨海一隅的潮阳,乃义安郡西南山阳海僻之地,一片蛮荒,尚未入治。为开拓这片未归化的蛮荒之地,范昌谷受命入潮,“兼训疏导,化夷归流”,劈荒置县。《潮阳范氏大宗祠》当时的潮阳乃海边沼泽地带,人烟稀少,为越族、畲族、俚...
《韩昌黎集》:以文为诗,奇崛险怪
诗文别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唐韩愈撰。原集为门人李汉编,外集为宋人所辑,南宋末廖莹中世綵堂勘刻。《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分类编次。凡文三十卷,诗赋十卷。又《外集》十卷,《遗文》一卷。收有赋、古诗、联句、律诗、杂著、书、启、序、哀辞、祭文、碑志、杂文、表状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共七百余篇。韩愈把新型的“古文”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散文。论说文在韩愈散文中占有重要地位。韩愈的叙事文也很出色,在他的散文中占有很大比重。他继承《史记》历史散文的“实录”精神,写人、记事、状物都重视形象的鲜明与完整。《张中丞传后叙》写张巡、许远、南霁云英勇守城的事迹,慷慨悲壮,历来为公认的名篇。他善于选择最典型的真实事件来突出人物性格,南霁云断指斥贺兰进明一段,细节场面的生动描述,突出了南霁云“勇且壮”的特点。韩愈的抒情散文与叙事紧密融合。《祭十二郎文》突破传统祭文四言押韵的常规,用自由的散体来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