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元代 丁家洲之战

丁家洲之战

丁家洲之战是南宋德佑元年(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二月,在忽必烈灭宋之战中,元军于丁家洲(今安徽铜陵北)击败宋军水陆阻击,瓦解宋军主力的作战。

咸淳十年、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底,鄂州失陷,宋廷震恐。权相贾似道不得已设督府于临安,自任都督诸路军马。次年(1275年)正月,贾似道集诸路精锐十三万从临安出发,二月到达芜湖,迎敌元军。孙虎臣领兵七万余人为先锋,驻丁家洲,夏贵从庐州(今安徽合肥)以兵来会,以战舰二千五百艘横亘江中,贾似道自率后军屯于鲁港(今芜湖西南),准备以优势兵力迎击元军。

其时,元军也到达丁家洲附近,与宋军相距仅数里。贾似道遣宋京到元军营向伯颜乞和遭到拒绝,便暗中预备快船准备逃走;夏贵自阳逻堡战败,巳无斗志,且不愿贾似道建督有功,亦不愿孙虎臣资浅而位于己上。两军尚未交战,宋将帅已不能协力。元军在伯颜指挥下,分兵夹岸而进,以巨炮轰击孙虎臣军,继以战舰从中流冲散其军阵。孙虎...

丁家洲之战简介资料
蒙古军
忽必烈灭宋之战
南宋战败,退守建康
丁家洲(今安徽铜陵北)
1275 年
1275 年
蒙古军胜利
进攻
丁家洲之战相关文献
宋蒙丁家洲之战
宋蒙丁家洲之战,发生地点:丁家洲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年),忽必烈命伯颜领兵二十万
查看全文
宋元丁家洲之战,贾似道真的弃城逃跑了吗
宋元丁家洲之战,贾似道真的弃城逃跑了吗,“丁家洲之战”是宋元战争中的一场在1275年长江发生的主要水战,可以称得上是
查看全文
丁家洲之战:南宋与蒙古帝国的最大阵战
丁家洲之战:南宋与蒙古帝国的最大阵战,1273年,坚守多年的襄阳被攻克,南宋军队抵抗蒙古入侵的防御中枢被切断。随着
查看全文
丁家洲之战
1273年,坚守多年的襄阳被攻克,南宋军队抵抗蒙古入侵的防御中枢被切断。随着蒙元军队的高歌猛进,长江中游的大量宋朝地方军被打的节节败退。迫于恶劣的形式,一直希望回避与蒙古正面交战的南宋权相贾似道,不得不亲自出马。但在一场水陆同时展开的正面决战中,他与南宋最大规模的军队被北方强敌完败。自南宋与蒙古的战争正式开打,临安的小朝廷就对自身的定位非常清晰。由于见识过蒙古军队在长江以北的纵横千里,宋军一直都对在陆战中击溃对手是不抱希望的。他们只能以过去抵抗金国军队的方法,用水军守护长江天险,用城防拱卫战略据点。但蒙元帝国的特殊思维,也让宋朝方面在刚开始很不适应。在通过走西南方向,迂回攻灭金国最后的主力军部队后,蒙古人就爱上了这种大费周章的迂回战略。所以在攻打南宋的初始阶段,他们一直尝试通过拿下四川,占据长江流域的上游。这种策略在中国历史上也屡见不鲜,极有可能是在投靠蒙古的汉化幕僚推动下敲定的。问题是蒙...
查看全文
元军人举南征——鄂州、丁家洲、江陵之战
? 一、襄樊突破后宋军战线态势 襄樊已失,宋廷大震!给事中陈宜中言襄樊之失,皆由范文虎怯懦逃遁。京湖制置使汪立信则言,上流吏民皆以襄樊之失,痛哭流涕;谓其祸源,皆由范文虎及俞与父子。文虎以三卫长,闻难怯战。俞兴奴隶庸材,激叛刘整。因降文虎一官,逻单知安庆府,以张世杰督诸军代守郢州。俞兴子大患除名,循州拘管。于是重新部署江汉、江淮军事。遂于是年11月
查看全文
丁家洲之战相关标签
蒙古帝国
1275年
元朝战役
蒙古征战
宋朝战役
宋蒙战争
全战争Allwar
家族谱大览
宛陵丁氏宗谱 [16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崇本堂, 民国36[1947]. 存19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仅存卷2-9, 11-16, 及卷末. 远祖 : (宋) 丁彪. 宛陵始祖 : (元明之际) 丁仲芳.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 : 丁仕和 ; 丁仕亨,字伯通,行太二(后失考) ; 丁仕昂,字伯高,行太三 ; 丁仕杰. 和房下四子 : (明)丁鉴 ; 丁铭(不传) ; 丁钊 ; 丁镒(外迁). 和房下支祖(6世) : 丁俨(东分) ; 丁侃(西分). 皆为钊公之后,润公之子. 昂公下六子 : (明) 丁锐,字彦敦 ; 丁钢,字彦利 ; 丁镇,字彦威 ; 丁镃,字彦诲 ; 丁钰,字彦清 ; 丁钺,字彦俊. 杰公下三子 : 丁镛 ; 丁铎,字彦振 ; 丁𨱇,字彦升,行宣九. 梅峰始祖 : 丁镗宗. 散居地 : 安徽省宣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宛陵丁氏宗谱 [16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崇本堂, 民国36[1947]. 存19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仅存卷2-9, 11-16, 及卷末. 远祖 : (宋) 丁彪. 宛陵始祖 : (元明之际) 丁仲芳.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 : 丁仕和 ; 丁仕亨,字伯通,行太二(后失考) ; 丁仕昂,字伯高,行太三 ; 丁仕杰. 和房下四子 : (明)丁鉴 ; 丁铭(不传) ; 丁钊 ; 丁镒(外迁). 和房下支祖(6世) : 丁俨(东分) ; 丁侃(西分). 皆为钊公之后,润公之子. 昂公下六子 : (明) 丁锐,字彦敦 ; 丁钢,字彦利 ; 丁镇,字彦威 ; 丁镃,字彦诲 ; 丁钰,字彦清 ; 丁钺,字彦俊. 杰公下三子 : 丁镛 ; 丁铎,字彦振 ; 丁𨱇,字彦升,行宣九. 梅峰始祖 : 丁镗宗. 散居地 : 安徽省宣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宛陵丁氏宗谱 [16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崇本堂, 民国36[1947]. 存19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仅存卷2-9, 11-16, 及卷末. 远祖 : (宋) 丁彪. 宛陵始祖 : (元明之际) 丁仲芳.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 : 丁仕和 ; 丁仕亨,字伯通,行太二(后失考) ; 丁仕昂,字伯高,行太三 ; 丁仕杰. 和房下四子 : (明)丁鉴 ; 丁铭(不传) ; 丁钊 ; 丁镒(外迁). 和房下支祖(6世) : 丁俨(东分) ; 丁侃(西分). 皆为钊公之后,润公之子. 昂公下六子 : (明) 丁锐,字彦敦 ; 丁钢,字彦利 ; 丁镇,字彦威 ; 丁镃,字彦诲 ; 丁钰,字彦清 ; 丁钺,字彦俊. 杰公下三子 : 丁镛 ; 丁铎,字彦振 ; 丁𨱇,字彦升,行宣九. 梅峰始祖 : 丁镗宗. 散居地 : 安徽省宣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宛陵丁氏宗谱 [16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崇本堂, 民国36[1947]. 存19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仅存卷2-9, 11-16, 及卷末. 远祖 : (宋) 丁彪. 宛陵始祖 : (元明之际) 丁仲芳.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 : 丁仕和 ; 丁仕亨,字伯通,行太二(后失考) ; 丁仕昂,字伯高,行太三 ; 丁仕杰. 和房下四子 : (明)丁鉴 ; 丁铭(不传) ; 丁钊 ; 丁镒(外迁). 和房下支祖(6世) : 丁俨(东分) ; 丁侃(西分). 皆为钊公之后,润公之子. 昂公下六子 : (明) 丁锐,字彦敦 ; 丁钢,字彦利 ; 丁镇,字彦威 ; 丁镃,字彦诲 ; 丁钰,字彦清 ; 丁钺,字彦俊. 杰公下三子 : 丁镛 ; 丁铎,字彦振 ; 丁𨱇,字彦升,行宣九. 梅峰始祖 : 丁镗宗. 散居地 : 安徽省宣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日照丁氏家乘 [8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26[1900].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纽约 :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 始祖 : (明) 丁顺. 一世祖 : 丁良儒. 散居地 : 山东省日照县等地.
浏览:0
丹阳东门丁氏族谱 [2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贤祠铅印本, 民国37[1948]. 32册 : 世系表. 受姓始祖 : (周) 丁伋公,得姓于姜. 丹阳始迁祖 : (唐) 丁仙芝,字元祯. 支祖 : 丁道成 ; 丁道恒等. 散居地 : 江苏省丹阳县等地. 版心题 : 丁氏家乘.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