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武术

武术

(创造)

武术,亦称搏击术格斗术格斗技,是指以肢体或冷兵器、武器互相竞技的技术。前者之内容为锻炼身体各部位以攻击对手,种类分为踢打拿摔四大类;后者则以刀、枪、棍、剑、鞭、镖、锤、矛、钯、弓等冷兵器为主。武术虽是互相格斗的技术,但学习武术除了作格斗用外,学习的原因也可能是为了防卫、竞技。现代武器(火炮、电子形式)广泛运用后,冷兵器逐渐被淘汰,间接导致以冷兵器与肉体为武器的攻击技术在战场上式微。

武术一词一般会直接联想到东亚,不过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其特别的武术。欧洲最早是在1550年开始使用倾向于武术现代意义的英文“martial arts”。1639年英国一本击剑的书也提到此一词语,特别用来强调击剑的“科学和艺术”。

武术相关文献
武术谚语
武术谚语,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拳以德立,无德无
查看全文
秦陇文化—回族武术—武术习俗
秦陇文化—回族武术—武术习俗,回族具有强健、勇武、好锻炼、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自古以来,凡回民聚居的地方大
查看全文
武术的起源是什么?中国武术的由来及其发展
武术的起源是什么?中国武术的由来及其发展,武术的起源: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查看全文
武术
辞源“武术”这词语,目前发现的第一个记载是负面的。南朝宋的太子舍人,颜延之(384~456)做了首四言诗《皇太子释奠会作》:“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庶士倾风,万流仰镜。”意思是“废止武术,促进文学。使百姓佩服,大家仰慕好榜样。”但是此句中的“武术”应该是指“军事”。此词后来还有在明朝用。李渔的《闲情偶寄·种植部》:“自幼好武术。”也称功夫。武术的英文martialarts是来自拉丁文,和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有关,意义为“玛尔斯的艺术”。武术分类古今中外发展出来的武术种类繁多,可以依以下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传统武术及现化武术。依起源地区可分为东方武术及西方武术(英语:WesternMartialArts)。依是否使用兵器可分为有兵器的及徒手武术(英语:Hand-to-handcombat)。有兵器的还可以依使用兵器来分类,徒手或武术则可以依身体接触方式分为(殴打(英语:Strike_(att...
查看全文
黔江中塘向氏武术:成就一方“武术之乡”
中塘乡位于重庆市黔江区东北部距主城约20公里,这里苍山如海、百溪争流、民风淳朴。在这片神奇的大山深处,有个双石村,流传着土家先祖遗留下来的宝贵民族传统技艺——向氏武术。在向氏族人看来,向氏武术不仅成就了中塘乡“武术之乡”的美名,而且向氏一族之所以能在这里发展壮大,也要归功于武术的凝聚力。经过了1000多年的演变黔江中塘向氏武术系家族世代传承,中塘向氏为土家族首领向宗彦之后。明清之际,中塘向姓之先祖辗转于遵义、重庆、施州(今恩施),在清康熙年间落户黔江中塘。向氏先祖以武将闻名,世代均有效命于朝廷的武官,迁至黔江的向姓分支,清末民国年间尚有服役于县衙的捕头。由此,向氏便有世代习武强身、报效国家的传统,并世代相传至今,数百年不曾中断。在历代的传承中,向氏武术自成其套路,并逐渐发展,成为深山中的一道风景。历史文化价值中塘向氏武术具有较高的民族历史文化价值,作为土家族先祖遗留下来的民族传统技艺,既保...
查看全文
武术相关标签
搏击运动
武术
家族谱大览
7.武氏家史, 7, 1370-1986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6.武氏家史, 6, 1370-1986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2.武氏家史, 2, 1370-1986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续修武氏族谱 [8册]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9[1930]五修. 存7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行辈 : 传家之道 仁厚为良 绍承继述 德茂业昌. 注 : 此谱缺卷2. 始祖, 始迁祖资料全缺. 注 : 编序者武家囗. 囗事实为门中一言字,但字典中无此字. 10世祖 : 武文训 ; 武文田...等. 支祖(12世) : 武传瑞 ; 武传荣 ; 武传祥 ; 武传祯 ; 武传瑶 ; 武传琨 ; 武传爵...等. 散居地 : 山东省泰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泰邑武氏族谱.
浏览:0
1.武氏宗谱, 1, 1702-1986
收藏者: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万载武氏重修族谱 [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大原堂, 清同治2[1863]镌. 5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桓公. 平王之少子. 出自姬姓,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赐姓. 世为周上卿,居大原. 岭南远祖 : 武仲敏. 下有一子 : 武允成. 始迁祖 : (宋) 武万安,字治中,行一. 官枢密使允成公之后裔. 由岭南迁万. 宗祖(11世) : (元明之际) 武昆玉,字致远. 景植公之子. 昆玉公下三子 : (明) 武胜通,字明也 ; 武胜达,字声也 ; 武胜保,字喜也. 此谱主要为胜保公之后资料. 胜保公下派祖(14世) : (明) 武銮润,字英大. 迎富公长子. 銮润公下四子 : (明) 武邦廻 ; 武邦瑞 ; 武邦秦 ; 武邦文. 瑞, 秦二公数传后止. 仅余廻, 文二支. 邦廻支下房祖(19世) : (明) 武曰让,行元四 ; 武曰珊,行元八 ; 武曰哗. 邦文支下房祖(19世) : (明) 武曰高,行贵一 ; 武曰赞,字联池,行贵六. 皆为思鸾公之子. 曰赞公下再分二房 : 武尚耀,字文川,行满四 ; 武尚显,行满五. 旧谱派字(12世起) : 胜迎銮邦 廷祥思曰 尚应登高 明. 今谱派字(25世起) : 世传忠厚 秀启诗书 德茂福集 善积庆余. 今谱行字(25世起) : 翰墨腾芳 人文蔚起 山斗瞻韩 珠玉羡李. 散居地 : 江西省万载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名页题 : 万载武氏族谱.
浏览:0
武术导读知识
吴氏太极拳
吴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拳术之一。吴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是吴鉴泉。吴鉴泉的父亲吴全佑师从杨露禅学习太极拳,吴鉴泉在杨式小架太极拳的基础上逐步修订,改进修润形成了一个新的流派,名为“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吴式太极拳,分南北两派,南派为吴鉴泉宗师传承,其传人主要有吴公藻、吴公仪、吴英华、马岳梁、徐致一等。北派为王茂斋宗师传承,其传人主要有王杰(子英)、王倜(子超)、赵铁庵、修丕勋、彭广义(仁轩)、杨禹廷等,再传有赵安祥、李经梧、王培生、修良、修占、战波等。修良、修占又传修淑玉、崔钰臣、周旭林等。北派吴式向南传播的还有吴图南系的莫韫龙(莫斐之子)莫斐为吴图南上世纪30年代弟子。莫韫龙主要传播吴式南国神韵太极。
浏览量:1190次
武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是汉族传统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的汉族传统拳术,由河北人武禹襄所创,至今大约有130年的历史。武氏太极拳理法原理丰富完整又邃密细腻,“以求太极(内形)为主,走内劲,以意行气,练精、气、神三者合一”。技艺特点是“因敌变化、借力打人”,用意气的变换来支配外形的运动,强调走内劲而不露外形,达到人为我制,而我不为人制的神奇境界。武派(武式)太极拳是先生在、太极拳的基础上,根据练功方面的感悟而创编的差式小巧紧凑,集强身、防身、修身为一体,适合文人修炼的太极拳。武禹襄先生在对这套拳法身体力行的实践中,形成了简炼精要、无一浮词的经典之作——武式。武式太极拳,手高不过眉,远不出足,双手各管半个身子,互不逾越,讲究内外三合,进退须有折叠,内潜之气支配外形,行云走架,双足如在大地上写书法,一笔一划严守格律,与人交手,不重招数,注重接劲打劲。武式太极拳融儒家文化、道家养生、中医保健、武术强身于一体,具有增寿益智、祛病健体、美容塑身的功效。常练武式太极拳,能有效“缓解精神压力,祛除生理疾病”,对治疗疲劳综合症和慢性病有显著效果。武式太极拳拳架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体态端庄、气势腾挪、开合有致、紧凑精巧,是文人化的太极拳术,尤其适合高级知识分子阶层养身、强身、修身。
浏览量:13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