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经学

经学

经学在中文语境里一般特指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仅《四库全书》经部就收录了经学著作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万零四百二十七卷。经学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

经学简介资料
(约)公元前550 年
经学相关文献
“经学”散札
“经学”散札,一 “经学”在封建时代社会生活和学术领域中具有最高的权威。“皓首穷经”是封建学者
查看全文
“经学”散札
“经学”散札,一 “经学”在封建时代社会生活和学术领域中具有最高的权威。“皓首穷经”是封建学者
查看全文
经学
经学的内容经学研究的工作,主要就是注疏经书。所谓“注”,就是对经书文字的意义等加以解释,但有些注因为太简要或年代久远,因此后人为注再作解释,称作“疏”。除了注疏之外,其他如“解”、“考证”、“集解”、“正义”等等,名虽不同,但作法大多类似,都是对于经书的一字一句详加研究,希望能了解它真正要表达的意思。经书的内容难以理解充满争议,但却又是包括解释宇宙秩序、政治、道德规范、甚至日常生活等等一切的准则以及正当性来源,所以研究经书便成为汉代以来最重要的学术活动。加上汉武帝对于经学的奖励推行,使通晓经书的人获得礼遇,使投入经学研究的人更多。在东汉时因此有“遗子金满盈,不如教子一经”的说法。《汉书‧艺文志》中,五经与儒家著作仍分列在两个类别,六朝时,逐渐产生从七部图书到四部的过渡,到了《隋书‧经籍志》,正式把当时的学术按“群经、史学、诸子、文集”区分为四种,即以经学为首,这种分类方式,一直到清代仍为人...
查看全文
释经学
解经学与释经学的区别解经学(英语:exegesis)是对原本的语言和环境进行解读,即神在当时当地对原来的听众说了什么;而释经学则是将圣经的教导运用在现实之中,即目的是了解神对此时此地的当事人说了什么。
查看全文
经学家
研究内容构成儒家经书的基础是《诗》、《书》、《礼》、《易》、《春秋》此《五经》,经过各学派间的长期分化、传承而演变出“六经”、“七经”、“九经”、“十三经”等体系。在汉代的图书分类,《论语》和五经属于“六艺”(分为九类),《孟子》则属于“诸子”中的儒家类,这是因为孔子与六艺的内容共同为诸子百家引述或是批评,而《孟子》则是仅止于儒者的一家之言。在汉武帝亲政之后,根据儒家学士的建议设立了“五经博士”,正式根据五经的内容来教授、拔举官吏,而后《论语》和《孝经》得到官方重视,进一步扩大经书的内容。到了唐代,官方科举正式纳入《三礼》、《春秋三传》,晚期经由韩愈等人的提倡,《孟子》得到重视,并在宋代确立为经学的内容之一。但即使如此,经学家仍是以五经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而旁涉其他儒学著作,但这个观点并不是绝对的。经学家与理学家顾炎武认为“经学即理学”,两者异文同义。这种说法本为挽救明代儒学的流弊,主张儒家...
查看全文
经学相关标签
经学
学科&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