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桓谭

桓谭

桓谭(约公元前23年-公元50年),东汉琴家、哲学家、经学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宿县西北)人。

其父为太乐令,而他本人曾任掌乐大夫。他所著的《新论》(原书失传,有辑佚本)常论及音乐,并有《琴道篇》(后由班固续成),介绍有关琴及琴曲的事迹。由于他“颇离雅操而更为新弄”,因此受到大司空宋弘的斥责。后又因反对光武帝刘秀的谶纬迷信,蒙受“非圣无法”的罪名,罢官流放,死于途中。

桓谭简介资料
(约)公元前23 年 - (约)50 年
桓谭相关文献
陈桓
参考文献^《明史》(卷132):“陈桓,濠人。从克滁、和。渡江,克集庆先登。从取宁国、金华。战龙江、彭蠡。收淮东、浙西。平中原。累功授都督佥事。洪武四年从伐蜀。十四年从征云南,与胡海、郭英帅兵五万,由永宁趋乌撒。道险隘,自赤河进师,与乌撒诸蛮大战,败走之。再破芒部士酋,走元右丞实卜,遂城乌撒。降东川乌蒙诸蛮,进克大理。略定汝宁、靖宁诸州邑。十七年封普定侯,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二十年同靖宁侯叶升征东川,俘获甚众。就令总制云南诸军。再平九溪洞蛮,立营堡,屯田。还,坐玉党死。”
查看全文
桓雄
佛教进入朝鲜佛教用语中桓因是“释提桓因之略,帝释天也”,而且释提桓因可“略称释帝与帝释”。桓因即帝释这种观念出自佛教思想,源自佛典《法华经》,故事来自《观佛三昧海经》、《华严经》等佛经中屡屡出现的“牛头旃檀”,还出现“天王”、“符印”等宗教用语。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小兽林王本纪》:372年、“前秦苻坚遣使及浮屠顺道送佛像、经文”,374年、“僧阿道来”,375年、小兽林王“始创肖门寺,以置顺道。又创伊佛兰寺,以置阿道。此海东佛法之始”。一般认为朝鲜半岛有佛教始于372年,因而檀君神话最早不可能出现于公元4世纪以前。相关条目朝鲜神话天符印(ko)
查看全文
桓振
生平桓玄任荆州刺史时,桓振曾任为扬武将军、淮南太守,后又迁任江夏相。但任内就因为以凶横而被黜免。正因为桓振不修行检,故桓玄后来虽然掌政甚至篡位,重用桓氏子弟时都没有任用桓振。元兴三年(404年),刘裕等起兵讨伐桓玄,桓玄兵败西逃,终在入蜀时被杀。当时荆州治所江陵(今湖北江陵)亦为晋军所占,桓振就藏匿于华容浦(今湖北监利县北)。驻军巴陵(今湖南岳阳)的桓玄旧将王稚徽派人向桓振假称桓歆已攻陷建康、冯稚已夺取寻阳,率军西追桓玄的刘毅亦在败退。桓振闻讯大喜,聚众党数十人袭击江陵,而当时刘毅等又确因以为大局已定,大军久久都未到江陵,在桓谦也率众响应下,桓振顺利攻下江陵。桓振入城后先杀投晋的荆州别驾王康产及南郡太守王腾之,又到晋安帝所在的南郡府,骑着马,挥着武器直入安帝阶下,得知桓玄之子桓昇已死后大怒,更想杀晋安帝,只在桓谦苦求下才放弃此念头,并由桓谦等奉还国玺给安帝。不过桓振将心腹都安置在晋安帝身边...
查看全文
黎桓
生平早年生平黎桓籍贯爱州清莲县(今越南河南省青廉县宝泰村)。父亲名叫黎覔,母为邓氏。在黎桓幼年时父母双亡,成为孤儿,孤寒万状。爱州的黎观察偶遇幼年的黎桓,奇其相貌,将其收为养子,如亲生儿子一般养育。黎桓长得以后,成为南越王丁琏的麾下,倜傥有大志。黎桓因为其智勇双全得到了丁先皇的赏识,让他统帅二千人。黎桓追随丁先皇,参加了平定十二使君的战斗。在丁先皇与阮超、阮宽、阮守捷的战役中,黎桓曾作为殿后参加战斗,最终丁军获胜。后来又同阮匐一起作为先锋,追随丁先皇,参与平定矫顺、阮守捷、阮宽、吕唐和李奎的战斗,为丁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丁朝建立后,黎桓在971年被任命为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十道将军殿前都指挥使。979年,丁先皇与其子丁琏醉卧宫廷之中。祗候内人杜释久怀篡位之心,遂将二人都刺杀。定国公阮匐得知此事,发兵攻入宫中,将杜释磔死。时任十道将军的黎桓,遂与定国公阮匐、外甲丁佃一起,将丁先皇唯一幸...
查看全文
桓谭
生平其父为汉成帝时的太乐令。生于成帝阳朔二年(前23年),擅长经学和音乐,有文才,喜非毁俗儒。汉哀帝、汉平帝时曾为郎官。汉成帝绥和二年(前7年)为奉车郎。至东汉光武帝时,任议郎给事中,曾进谏皇帝不应以谶纬来决断事情,因而被降为六安郡丞,病死于途中,终年七十余岁。王充在其《论衡》中给予高度评价。著作有《新论》,原书早佚。清代有孙冯翼、严可均辑本,《问经堂丛书》有辑入。逸闻张华《博物志》载:“汉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农张芝、芝弟昶并善草书,而太祖亚之。桓谭、蔡邕善音乐,冯翊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等善围棋,太祖皆与埒能。”可见桓谭善长音律,与蔡邕并称。
查看全文
桓谭相关标签
56年逝世
前23年出生
桓姓
濉溪人
中国思想家
西汉郎
东汉中央官员
东汉郡丞
思想家
政府人物
思想家
家族谱大览
田乐荡谭氏三修族谱[57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睦堂, 公元1987年三修. 合30册: 世系表. 受姓始祖: (周) 襄,颛顼后裔. 周武王封襄公于谭,因以谭为姓. 谭位于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七十里. 太和始迁祖: (唐) 谭可奕. 于唐僖宗咸通年间迁居至江西吉州府太和县. 迁湘始迁祖: (明) 谭顺续,字荣弼,号斗雷. 由江西吉州太和县迁湖南长沙府. 田乐荡始迁祖(1世): (明) 谭国荣,字东华. 为顺续公之孙. 今湖南双峰县. 国荣公下派祖(2世): (明) 谭源济 ; 谭源汝. 源济公派下房祖(5世): (明) 谭显德 ; 谭显才,字亦发 ; 谭显亲 ; 谭显诚,字笃志. 源汝公派下房祖(5世): (明) 谭显铭,字名台 ; 谭显镜 ; 谭显通. 旧班序(始自迁湘始迁祖之父): 天顺泌国源 文梦显昌伯 志仲万载兴 乾坤正世代 永享太平春. 新班序(23世起): 克复全心德 端方立品行 贻谋宜积厚 书礼振家声. 全班序(始自迁湘始迁祖之父): 天顺泌国源 文梦显昌伯 志仲万载兴 乾坤正世代 永享太平春 克复全心德 端方立品行 贻谋宜积厚 书礼振家声 忠义承宗泽 峥骨砥中柱 浩气充宇内. 散居地: 湖南省双峰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谭氏族谱. 版心题: 双峰田乐荡谭氏三修族谱.
浏览:0
田乐荡谭氏三修族谱[57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睦堂, 公元1987年三修. 合30册: 世系表. 受姓始祖: (周) 襄,颛顼后裔. 周武王封襄公于谭,因以谭为姓. 谭位于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七十里. 太和始迁祖: (唐) 谭可奕. 于唐僖宗咸通年间迁居至江西吉州府太和县. 迁湘始迁祖: (明) 谭顺续,字荣弼,号斗雷. 由江西吉州太和县迁湖南长沙府. 田乐荡始迁祖(1世): (明) 谭国荣,字东华. 为顺续公之孙. 今湖南双峰县. 国荣公下派祖(2世): (明) 谭源济 ; 谭源汝. 源济公派下房祖(5世): (明) 谭显德 ; 谭显才,字亦发 ; 谭显亲 ; 谭显诚,字笃志. 源汝公派下房祖(5世): (明) 谭显铭,字名台 ; 谭显镜 ; 谭显通. 旧班序(始自迁湘始迁祖之父): 天顺泌国源 文梦显昌伯 志仲万载兴 乾坤正世代 永享太平春. 新班序(23世起): 克复全心德 端方立品行 贻谋宜积厚 书礼振家声. 全班序(始自迁湘始迁祖之父): 天顺泌国源 文梦显昌伯 志仲万载兴 乾坤正世代 永享太平春 克复全心德 端方立品行 贻谋宜积厚 书礼振家声 忠义承宗泽 峥骨砥中柱 浩气充宇内. 散居地: 湖南省双峰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谭氏族谱. 版心题: 双峰田乐荡谭氏三修族谱.
浏览:0
田乐荡谭氏三修族谱[57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睦堂, 公元1987年三修. 合30册: 世系表. 受姓始祖: (周) 襄,颛顼后裔. 周武王封襄公于谭,因以谭为姓. 谭位于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七十里. 太和始迁祖: (唐) 谭可奕. 于唐僖宗咸通年间迁居至江西吉州府太和县. 迁湘始迁祖: (明) 谭顺续,字荣弼,号斗雷. 由江西吉州太和县迁湖南长沙府. 田乐荡始迁祖(1世): (明) 谭国荣,字东华. 为顺续公之孙. 今湖南双峰县. 国荣公下派祖(2世): (明) 谭源济 ; 谭源汝. 源济公派下房祖(5世): (明) 谭显德 ; 谭显才,字亦发 ; 谭显亲 ; 谭显诚,字笃志. 源汝公派下房祖(5世): (明) 谭显铭,字名台 ; 谭显镜 ; 谭显通. 旧班序(始自迁湘始迁祖之父): 天顺泌国源 文梦显昌伯 志仲万载兴 乾坤正世代 永享太平春. 新班序(23世起): 克复全心德 端方立品行 贻谋宜积厚 书礼振家声. 全班序(始自迁湘始迁祖之父): 天顺泌国源 文梦显昌伯 志仲万载兴 乾坤正世代 永享太平春 克复全心德 端方立品行 贻谋宜积厚 书礼振家声 忠义承宗泽 峥骨砥中柱 浩气充宇内. 散居地: 湖南省双峰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谭氏族谱. 版心题: 双峰田乐荡谭氏三修族谱.
浏览:0
招携谭氏九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光绪6[1880]. 7册 : 人像, 世系表. 受姓祖 : (周) 谭子. 受封于济南平阴,因以为氏. 江右始祖 : (南朝宋) 谭思庸,字衍昌,行七十四. 自湖南谭洲徙居宜黄. 迁吉州祖(1世) : (宋) 谭楚勍,名榛,行七. 偕弟六人由赣虔徙吉州庐陵(今抚州乐安)云盖之引水. 楚勍公派下房祖(12世) : (元) 谭善翁,名应元,行正一 ; 谭达翁,名应实,行正三 ; 谭常翁,名应安,行正四 ; 谭静翁,名应聪,行正五. 皆为11世俊伯公之后. 善翁公派下支祖(15世) : 谭伯京,名远,行还一 ; 谭伯友,名友,行远一 ; 谭伯信,名宏,行常二 ; 谭伯泰,名泰,行常三 ; 谭伯成,名立,行还二. 达翁公派下支祖(15世) : 谭伯周,名梦,行立一. 常翁公派下支祖(15世) : 谭伯泰,名京,行京一. 静翁公派下支祖(15世) : 谭伯常,名衡,行信一 ; 谭伯启,名启,行信四 ; 谭伯衡,名权,行信三 ; 谭伯渊,名源,行信六 ; 谭伯顺,名顺,行行四....等. 派行似为(9世起) : 元敏俊翁士 可伯均汝旭...等. 俊伯公房30-50世 : 浩集煌堂键 清标炳坫鋐 添林烜在锦 溯本焕基铨. 散居地 : 江西省吉安县, 及乐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谭氏宗谱.
浏览:0
招携谭氏九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光绪6[1880]. 7册 : 人像, 世系表. 受姓祖 : (周) 谭子. 受封于济南平阴,因以为氏. 江右始祖 : (南朝宋) 谭思庸,字衍昌,行七十四. 自湖南谭洲徙居宜黄. 迁吉州祖(1世) : (宋) 谭楚勍,名榛,行七. 偕弟六人由赣虔徙吉州庐陵(今抚州乐安)云盖之引水. 楚勍公派下房祖(12世) : (元) 谭善翁,名应元,行正一 ; 谭达翁,名应实,行正三 ; 谭常翁,名应安,行正四 ; 谭静翁,名应聪,行正五. 皆为11世俊伯公之后. 善翁公派下支祖(15世) : 谭伯京,名远,行还一 ; 谭伯友,名友,行远一 ; 谭伯信,名宏,行常二 ; 谭伯泰,名泰,行常三 ; 谭伯成,名立,行还二. 达翁公派下支祖(15世) : 谭伯周,名梦,行立一. 常翁公派下支祖(15世) : 谭伯泰,名京,行京一. 静翁公派下支祖(15世) : 谭伯常,名衡,行信一 ; 谭伯启,名启,行信四 ; 谭伯衡,名权,行信三 ; 谭伯渊,名源,行信六 ; 谭伯顺,名顺,行行四....等. 派行似为(9世起) : 元敏俊翁士 可伯均汝旭...等. 俊伯公房30-50世 : 浩集煌堂键 清标炳坫鋐 添林烜在锦 溯本焕基铨. 散居地 : 江西省吉安县, 及乐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谭氏宗谱.
浏览:0
招携谭氏九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光绪6[1880]. 7册 : 人像, 世系表. 受姓祖 : (周) 谭子. 受封于济南平阴,因以为氏. 江右始祖 : (南朝宋) 谭思庸,字衍昌,行七十四. 自湖南谭洲徙居宜黄. 迁吉州祖(1世) : (宋) 谭楚勍,名榛,行七. 偕弟六人由赣虔徙吉州庐陵(今抚州乐安)云盖之引水. 楚勍公派下房祖(12世) : (元) 谭善翁,名应元,行正一 ; 谭达翁,名应实,行正三 ; 谭常翁,名应安,行正四 ; 谭静翁,名应聪,行正五. 皆为11世俊伯公之后. 善翁公派下支祖(15世) : 谭伯京,名远,行还一 ; 谭伯友,名友,行远一 ; 谭伯信,名宏,行常二 ; 谭伯泰,名泰,行常三 ; 谭伯成,名立,行还二. 达翁公派下支祖(15世) : 谭伯周,名梦,行立一. 常翁公派下支祖(15世) : 谭伯泰,名京,行京一. 静翁公派下支祖(15世) : 谭伯常,名衡,行信一 ; 谭伯启,名启,行信四 ; 谭伯衡,名权,行信三 ; 谭伯渊,名源,行信六 ; 谭伯顺,名顺,行行四....等. 派行似为(9世起) : 元敏俊翁士 可伯均汝旭...等. 俊伯公房30-50世 : 浩集煌堂键 清标炳坫鋐 添林烜在锦 溯本焕基铨. 散居地 : 江西省吉安县, 及乐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谭氏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