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三国时期 朝鲜三国时代

朝鲜三国时代

朝鲜半岛三国时代(朝鲜语:삼국시대)是朝鲜半岛427年到公元660年之间高句丽(前37年-668年)、百济(前18年-660年)、新罗(前57年-935年)三国鼎立的历史时期。三国的文化和语言相通。宗教原本共同崇尚巫觋宗敎,但在中国文化的日趋影响下,儒家文化和道教传入。4世纪时,佛教传入朝鲜半岛,并迅速传播,一度成为三国的国教。668年,新罗于唐朝帮助下征服百济后灭高句丽,因而结束三国时代,并进入统一新罗时代(一说南北国时代)。

在三国时代之前存在的小国家和民族国家包括东濊、沃沮、扶余、伽倻、于山国、耽罗等国,以及有争议的倭人政权任那。

朝鲜三国时代相关文献
朝鲜三国时代
历史朝鲜三国是在卫满朝鲜灭亡后而建立的。之后,三国逐渐占领并吞噬其他小国。古朝鲜灭亡之后,朝鲜半岛北部和目前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分布着扶余国、高句丽、沃沮、东濊和其它小国家或部落。三国时代前,百济和新罗分别兼并了马韩、辰韩各部落,从而扩张领土最终建国。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后,陆续兼并了了扶余、沃沮、东濊,公元313年开始侵略汉四郡,统治着朝鲜半岛北部和中国东北部分地区。5世纪末,三个国家发展成熟,形成三雄争霸的局面。高句丽长寿王在位时期是高句丽的全盛时期。427年,他将高句丽的都城迁至平壤,这标志着高句丽放弃与其他民族争夺辽河以东地区,转至与朝鲜半岛上的百济新罗等国激战,一度占领朝鲜半岛的三分之二以上的领土。朝鲜三国宗教原本共同崇尚巫觋宗敎,但在中国中原文化的日趋影响下,儒家文化和道教传入。4世纪时,佛教传入朝鲜半岛,并迅速传播,一度成为三国的国教。高句丽高句丽墓室壁画传说高句丽在卫满朝鲜的...
查看全文
朝鲜半岛青铜器时代
辽宁青铜文化与韩国而近期在中国辽宁出土的青铜器也被韩国方面宣称为其先民所有,并在教科书上把该国的青铜器年代上推了一千年。从考古上看,位于朝鲜半岛南端的辰国是辽宁青铜器文化的外延,其中忠清道,全罗道发现的类似于辽宁青铜器的文物最多。而从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韩国学者忽视汉文史籍中的古朝鲜为商朝后裔的事实,片面认为辽东地区为今天的朝鲜族先民的活动场所,制造辽宁青铜器主权归属的争议。也有观点认为,在卫满灭亡箕子朝鲜后,箕子朝鲜的准王逃亡马韩部落建立的国家被称为辰国,其地理位置也大体相当。故而辰国也是辽宁青铜器文化,箕子之国的延续。参阅史前朝鲜朝鲜半岛旧石器时代朝鲜半岛新石器时代参考资料Lee,C.-k.(1996).ThebronzedaggercultureofLiaoningprovinceandtheKoreanpeninsula.KoreaJournal36(4),17-27.[1]Le
查看全文
三国时代概貌
? 所谓“三国”者,即魏、蜀、吴三分东汉州郡,各自称王称帝之一段时间而言。其时间,起自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止于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共为90年。此90年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约为30年。第一个“30年代”为三国时代之酝酿,缔造及完成期;第二个“30年代”为三国称王、称帝及鼎峙期;第三个“30年代”则为三国衰败,灭亡及结束
查看全文
三国时代之成因
? 东汉外戚宦官之祸乱,由来已久,及至桓、灵二帝而尤甚。故致政治紊乱,民不聊生,盗贼四起,史不胜书。及至黄巾一起,天下响应,朝廷虽然能旋即平定大乱,但由于政治已极败坏,社会已尽凋残,东汉之崩溃,已入于不可挽救之境地。故自董卓而后,朝野上下,惟权力是尚,上焉者挟天子以令诸侯,次焉者割境自雄。当时有识之士如信都令阎忠劝皇甫嵩有“推亡汉于已坠”之言,政略家
查看全文
三国时代的都城
邺都与洛阳:中国都城的样板 左思的《三都赋》描写了蜀国的成都、吴国的建业、魏国的邺都这三个城市。其中邺都是曹操在消灭袁绍一族的建安九年(204)建设的,到黄初元年(220)曹丕登基即位迁都洛阳为止,一直是曹操一族作为魏公、魏王时的都城。所以在严格意义上说,邺都不是魏的都城,而是其发祥之地。 邺都遗址在今河北省最南端的临漳县。根据发掘调查,它是一个东西约三
查看全文
朝鲜三国时代相关标签
朝鲜半岛历史
朝鲜半岛朝代
朝鲜三国时代
时代特征
家族谱大览
1.时氏族谱, 1, 1654-1995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1.时氏延本堂谱书, 1, 1270-1949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2.时氏族谱, 2, 1375–2015
收藏者: 江苏时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1.时氏族谱, 1, 1360-2006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4.时氏族谱, 4, 1369–2012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时氏文化志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11年版(郑州百印通印刷). 全1册(约540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得姓祖 : 申叔时,名叔时. 春秋楚国公族,因封地在申(今河南南阳),人称申叔时. 其后子孙一支以王父字为氏,称时姓,并遵申叔时为得姓始祖. 始祖 : (明) 时庸. 任山西猗氏丞,明初迁居夏侯. 水泉始迁祖 : (6世) 时守 ; 时库 ; (8世) 时登 ; 时选 ; (9世) 时邦杰 ; 时邦义 ; 时自刚 ; (10世) 时东 ; 时望. 肖洼始迁祖(10世) : 时运 ; 时太. 北常庄支祖(11世) : 时见忠 ; 时见全 ; 时见孝. 弓庄支祖(11世) : 时强. 新庄支祖(11世) : 时叙,字权九. 八里湾支祖(10世) : 时文魁 ; 时文福 ; 时文秀 ; 时文英. 注: 此谱内所含支派繁杂. 详请见谱之第24页至25页, 及113页至535页记录. 世辈(10世起) : 天大景泰安 利有培盛显 和融宏昌宇 兴隆绍述远. 散居地 : 河南省郑州市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书脊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时氏文化志(天远派统驭本).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