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秦代 雍城

雍城

雍城遗址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南的雍水河以北,纸坊河以西的高地上,建有宫殿大郑宫、雍高寝、雍大寝、雍受寝。曾发掘出大型凌阴及大型朝寝宗庙建筑,宫殿区曾出土大量青铜建筑构件。

早在新石器时代,雍城就有人类居息繁衍。西周时为周原的一部分,属西周王畿属地之一。西周末,秦襄公因护送平王东迁有功,始封诸侯,并赐岐西之地,雍地属之。秦德公元年(前677)初居雍城大郑宫。到秦献公二年(前383)的290余年间,雍城一直是秦国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中心。经过19位国君的苦心经营,秦人在此完成了氏族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的过渡,又开始了向封建社会迈进,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作为国都,雍城筑起了规模巨大的城垣,修建了壮丽宏伟的宫殿,成为当时全国发达的都市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遗址的研究和发掘进一步深化推进。经历了数十年的考古调查与部分试掘,考古人员发现雍城遗址分为城址区、秦公陵园区和国人墓葬区。遗址...

雍城简介资料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34°30′26.05″ N 107°23′57.08″E
已毁
Yongcheng
相关人物
雍城相关文献
雍氏城:上古雍父所封之地
雍氏城,又称雍梁故城,相传为黄帝大臣雍父作杵臼所封之地,故得名雍氏城。雍父,传说中黄帝的臣僚,杵臼的发明者。《易·系辞》云:“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和臼,都是远古使用的捣谷工具。杵臼《世本》载:“雍父作舂杵臼。”雷学淇校辑《世本》:“雍父作臼杵,舂也。”宋衷注:“雍父,黄帝臣。”《史记·周本纪》:“楚围雍氏”,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故雍城在洛州阳翟县东北二十五里,故老云黄帝臣雍父作杵臼所封也。”阳翟县,即今河南省禹州市。雍氏城的来历:雍父是黄帝的大臣,有凿石制作的本领。雍父受黄帝之命在红水河和具茨山之间,成功研制出了舂米用的杵和臼,并教会百姓舂谷去皮,煮米为饭。因雍父制杵臼有功,黄帝将其研制杵臼的地方封做他的食邑。雍父便在此筑城而居,称雍氏城。“雍氏城”的记载,见于《史记》、《战国策》和《竹书纪年》等史籍中。《史记·周本纪》载:“楚围雍氏,韩徵甲与粟于东周,东周君恐,召苏代而告之。...
查看全文
女豪杰雍氏,和丈夫誓死守卫京城,双双自缢!
“宁死城上,不死家中”——这句壮烈而豪迈的话是唐朝女豪杰杨氏讲的,她是面对丈夫李侃处于叛军攻城之时的勉励,也是发自内心的表白和誓言。这种遇事坚韧顽强的女豪杰,在历史上与其相呼应的是南宋雍氏,即赵昂发之妻,面对元兵攻城之时,丈夫让其逃生,她却主动放弃而与丈夫不离不弃,最终夫妇结义殉国,惨烈而悲壮。在相距近500年的时间长河中,杨氏与雍氏,双星相应,令人仰望而景仰。唐德宗建中年间,李希烈被唐德宗提拔为淮宁军节度使,于建中二年奉诏歼灭梁崇义叛军有功,被封为南平郡王。然而,封王的李希烈又公然反叛朝廷,分兵数千攻打陈州所属各县。叛军兵临项城,县令李侃见敌兵来势凶猛,情势危急。李侃不知该怎么办,打算溜之大吉。不战而逃!他的妻子杨氏得知他的心思,严肃地对李侃说:“你是县令,敌人来了应当死守,如果因力量不足而战死,那是自己的职责。你如果逃走,谁来守城?”李侃被妻子责问后,他迅速组织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亲自...
查看全文
楚国的雍氏城是雍氏的发源地吗?雍氏城具体在什么地方?
雍氏城的来历:雍父是黄帝的大臣,有凿石制作的本领。雍父受黄帝之命在红水河和具茨山之间,成功研制出了舂米用的杵和臼,并教会百姓舂谷去皮,煮米为饭。因雍父制杵臼有功,黄帝将其研制杵臼的地方封做他的食邑。雍父便在此筑城而居,称雍氏城。“雍氏城”的记载,见于《史记》、《战国策》和《竹书纪年》等史籍中。《史记·周本纪》载:“楚围雍氏,韩徵甲与粟于东周,东周君恐,召苏代而告之。”“楚围雍氏,韩求救于秦。”“十二年,攻魏。楚围雍氏,秦败屈丐。”“楚怀王怨前秦败楚于丹阳而韩不救,乃以兵围韩雍氏。韩使公仲侈告急于秦。”《战国策》载:“楚攻雍氏,周餦秦、韩,楚王怒周,周之君患之。”“雍氏之役,韩徵甲与粟于周。”另《竹书纪年·隐王》载:“十五年,薛侯来会王于釜丘。楚入雍氏,楚人败。”雍氏城,位于阳翟县东北12.5公里处,即禹州境内。2006年,为了配合基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禹州境内的一座城址进行了部分抢救...
查看全文
陕西秦雍城城内道路系统
位于陕西凤翔的秦雍城遗址是东周时期秦国“九都八迁”历程中时间最长的一处都城,也是目前东周时期各列国古城遗址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个。既往的考古工作已经从宏观的角度对该遗址进行了全面调查,确认出了宫城城址、秦公陵园[注:名称秦公陵园相关内容秦公陵园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陵园。位于陕西凤翔三畤原。1976年后调查发掘。陵区南北长3千米,东西宽7千米,北、西和南面有长达7000余米的防卫濠沟。]、国人墓葬区及郊外秦汉离宫建筑四大功能区的分布与内涵,同时多项选择性考古发掘对于确认该城址的整体布局、内涵与性质提供了重要依据。城址部分系秦雍城宫室所在,位于整个雍城遗址的北部。过去虽然先后发现了近11平方公里遗址周边的夯土墙及其姚家岗、马家庄、铁丰高王寺三大宫区,也相继发现了朝寝、宗庙、市场、作坊等重要遗迹,关于当时各宫区之间的通行道路,或为街道,或为通行主干道是不可否认的,但是面貌和总体布局却一直不清...
查看全文
秦德公设“伏”在雍城
时下伏日将至,人们都在积极筹备避暑降温的设施及食品,以避免中暑得病。但伏初设于何时,是谁设的,就少有人知道了。其实伏初设于雍城,是先秦在雍的第一代国君秦德公下令在历法中设伏的。据《秦本纪》记载:“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秦德公下令在历法中设立伏日,并修建在伏日祭祀的伏祠”。从此,人们便有了伏日的概念。伏日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天干记日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称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据《史记》记载:“伏者,隐伏避盛夏也”。由于先秦时期科技、医药不发达,人们认为热毒恶气会产生蛊,需要用狗血攘除。于是秦德公下令将狗杀死肢解,将狗的肢体挂于城邑的四门,用来驱厉鬼,辟邪气。自从有了伏日以后,历代朝廷特别重视伏日这个时令,汉朝初期,朝廷明确要求各地根据本地的自然气候...
查看全文
雍城相关标签
宝鸡考古遗址
陕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鸡文物保护单位
凤翔县
秦国国都遗址
陕西城池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遗产
已毁古迹
人文建筑
家族谱大览
雍氏族谱
浏览:0
城涧李氏维先公房支谱
原书 : [湖南宁乡] : 雍睦堂, 2004年.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受姓祖 : 利贞. 理征之子. 避纣食木子得生,改理为李. 名祖 : 李耳,字聃,又称老子,字伯阳. 远祖 : (唐) 李观,字元宾,行二,封宾王. 鼻祖 : (唐宋之际) 李怀德,字宁仲. 由江右吉州迁湘,为开派祖. 支祖 : (清) 李世馥,字维先. 率三子由双峰徙宁乡. 乃楚卿公之子. 维先公之三子 : (清) 李祖鸿,字胜柏,行一 ; 李祖富,字孔柏,行二 ; 李祖鹏,字纹柏,行三. 维先公四传后房祖 : (清) 李长祥,字明魁 ; 李长端,字明和 ; 李长莹,字明高 ; 李长华,字明沅...等. 散居地 : 湖南省宁乡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城涧李氏世馥维先公房支谱. 江西吉州
浏览:100
增城何氏族谱 [15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同治7[1868]重修. 1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注 : 卷14记事至民国18[1929]. 部分手稿增补记事至1989年. 远祖 : 韩厥祖. 后因避难,易韩为何. 何氏初祖 : 何瑊. 太始祖 : (宋) 何文绩,号北斋. 岭南始祖 : (宋) 何雍,字伯尧,号梧窻. 文绩公长子. 居南雄府保昌县. 宗祖(一世) : 何肇易,字干符,行七,称贵七郎. 雍公第五子. 居东莞. 增城始祖 : 何绶,号大苏. 贵七郎第三子. 三大支祖(4世) : (明) 何广富,字伯成 ; 何广全 ; 何广通. 皆为妙保公之子. 散居地 : 广东省增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何氏族谱.
浏览:0
增城何氏族谱 [15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同治7[1868]重修. 1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注 : 卷14记事至民国18[1929]. 部分手稿增补记事至1989年. 远祖 : 韩厥祖. 后因避难,易韩为何. 何氏初祖 : 何瑊. 太始祖 : (宋) 何文绩,号北斋. 岭南始祖 : (宋) 何雍,字伯尧,号梧窻. 文绩公长子. 居南雄府保昌县. 宗祖(一世) : 何肇易,字干符,行七,称贵七郎. 雍公第五子. 居东莞. 增城始祖 : 何绶,号大苏. 贵七郎第三子. 三大支祖(4世) : (明) 何广富,字伯成 ; 何广全 ; 何广通. 皆为妙保公之子. 散居地 : 广东省增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何氏族谱.
浏览:0
满城康氏
满城康氏
太祖康时雍:字景和诰封奉直大夫,居城东墓在城东村南,系康氏老莹,生子三,长次二门居城东名字莫考,三子即我始祖东里公也
浏览:0
增城何氏族谱 [15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同治7[1868]重修. 1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注 : 卷14记事至民国18[1929]. 部分手稿增补记事至1989年. 远祖 : 韩厥祖. 后因避难,易韩为何. 何氏初祖 : 何瑊. 太始祖 : (宋) 何文绩,号北斋. 岭南始祖 : (宋) 何雍,字伯尧,号梧窻. 文绩公长子. 居南雄府保昌县. 宗祖(一世) : 何肇易,字干符,行七,称贵七郎. 雍公第五子. 居东莞. 增城始祖 : 何绶,号大苏. 贵七郎第三子. 三大支祖(4世) : (明) 何广富,字伯成 ; 何广全 ; 何广通. 皆为妙保公之子. 散居地 : 广东省增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何氏族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