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族谱
查阅族谱
我的家谱
常见问题
修谱
编修族谱
族谱体例
家庭谱制作
头条
姓氏头条
历史文化
人物百科
姓氏文化
族谱知识
导读专栏
专题知识
姓氏
姓氏百科
中华姓氏网
百家姓
家族圈
家庭树
寻根
历史
历史词条
历史上的今天
问答
应用
老黄历
周公解梦
网上祭拜
APP下载
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唐代
崔珙
崔珙
崔珙
(?-854年),
安平郡公
,唐朝官员,唐武宗年间为宰相。
崔珙简介资料
出生
生年不详
出生地点
唐朝
出生时间
生年不详
性别
男性
死亡地点
唐朝
死亡时间
849 年
职业
唐朝
相关人物
推荐
柳公权
崔珙相关文献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崔珙
崔珙,博陵安平人。诗人祖懿。父颋,贞元初进士登第。元和初累官至少府监。四年,出为同州刺史,卒。颋有子八人,皆至达官,时人比汉之荀氏,外称“八龙”。人物生平长曰琯,贞元十八年进士擢第。又制策登科,释褐诸侯府,入朝为尚书郎。太和初,累迁给事中,宣慰幽州称旨。俄而兴元兵乱,杀李绛,命琯平乱褒中,三军寂然从命。使还,改工部侍郎。四年冬,拜京兆尹。五年四月,改尚书右丞。六年十二月,出为江陵尹、御史大夫、荆南节度使。八年,入为兵部侍郎,转吏部,权判左丞事。开成二年,真拜左丞。时弟珙为京兆尹,兄弟并居显列。以本官权判兵部西铨、吏部东铨事。三年,检校户部尚书,判东都尚书省事、东都留守、东畿汝都防御等使。会昌中,迁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以弟珙罢相贬官,琯亦罢镇归东都。五年卒。诏曰:孔氏以颜、冉之行,首于四科;汉代以荀、陈之门,方之“八凯”。乃睠时哲,得兹令名,用举饰终之恩,以...
查看全文
崔珙
家世崔珙生年不详。出自博陵崔氏最显赫的博陵第二房。祖父崔懿没有官职,父崔颋官至同州刺史。崔颋有八子,皆至达官,时人比于汉朝荀氏,也号为“八龙”。崔珙与同样仕途显赫的哥哥崔琯同母。崔珙在书判拔萃科中取得高等,在地方节度使幕府为僚佐。性格威严持重,尤精于吏术。唐文宗年间唐文宗太和(827年-835年)初年,崔珙为泗州刺史,陆畅有诗《夜到泗州酬崔使君》。后入长安为太府卿。太和七年(833年)正月,拜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赴任前,他去延英殿面圣谢恩,文宗问他治理南海的计划,他回答得明确而具体,文宗很欣赏。当时,武宁军节度使高瑀部卒骄横悖乱。高瑀不能制,时议认为徐州应由有威望的节度使管领,文宗也这么想,对宰相说:“崔珙言事,神气精爽,此可以临徐人。”调崔珙为兼检校工部尚书、徐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武宁军节度、徐泗濠观察使。派王茂元去岭南代崔珙。崔珙到任后,在任两年,宽猛适宜,徐州人得以安宁。开成初年,...
查看全文
王珙
家世王珙早年经历几无记载,生年不详,系王重盈的次子。年轻时有俊气,文武全才,性格很骄傲暴虐。大约光启二年(886年),王珙在利州刺史任上为壁州刺史王建所攻,弃城而去。三年(887年),其父王重盈任陕虢(即后来的保义)节度使,叔父王重荣为护国节度使时,王重荣被部下牙将常行儒所杀。不久,唐僖宗任王重盈为护国节度使,王珙为权知陕虢留后,确保两镇仍在王氏控制下。作为保义节度使大顺元年(890年)十二月,唐昭宗讨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兵败,寻求和解,左仆射韦昭度上表赞成,并建议也对王珙进行谕旨慰勉,获准。乾宁二年(895年)正月,王重盈卒。这时已被称为保义节度使的王珙觊觎护国军。但护国军拥立他的堂弟王珂继任。王珂是王珙的伯父王重简的儿子,被王重荣养为己子。二月,王珙及其弟绛州刺史王瑶反对,攻王珂,还写信给大军阀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称王珂是仆人而不是王氏亲子,而朱全忠的主要敌手也是王珂岳父的李克用则支持王...
查看全文
赵珙
查看全文
崔珙
唐朝门下侍郎、宰相崔珙简介,崔珙是个怎么样的人?崔珙,博陵安平人。诗人祖懿。父颋,贞元初进士登第。元和初累官至少府监。四年,出为同州刺史,卒。颋有子八人,皆至达官,时人比汉之荀氏,外称“八龙”。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长曰琯,贞元十八年进士擢第。又制策登科,释褐诸侯府,入朝为尚书郎。太和初,累迁给事中,宣慰幽州称旨。俄而兴元兵乱,杀李绛,命琯平乱褒中,三军寂
查看全文
崔珙相关标签
生年不详
唐朝泗州刺史
武宁军节度使
唐朝京兆尹
岭南节度使
唐朝刑部尚书
854年逝世
凤翔节度使
唐朝商州刺史
唐朝澧州刺史
唐朝宰相
博陵崔氏
唐朝郡公
东都留守
政府人物
家族谱大览
崔氏七修族谱 [7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24年七修. 存1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本谱"崔氏X修族谱" 系列, 卷数以第X次修谱为第X卷, 例如第七修, 称为卷7 ; 第六修, 称为卷6. 隶丰始迁祖 : (明洪武)崔友能由博陵迁汉里, 赘于黄. 散居地 : 中国.
浏览:0
崔氏七修族谱 [7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24年七修. 存1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本谱"崔氏X修族谱" 系列, 卷数以第X次修谱为第X卷, 例如第七修, 称为卷7 ; 第六修, 称为卷6. 隶丰始迁祖 : (明洪武)崔友能由博陵迁汉里, 赘于黄. 散居地 : 中国.
浏览:0
崔氏族谱 [58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德星堂, 民国30[1941]续修. 存41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春秋) 叔乙. 让国居崔,命姓受氏. 始祖 : (明) 崔华三. 由江右鄱阳迁潜. 华三公下二子 : 崔元顺(与父居潜) ; 崔元寅(由潜迁桐). 派祖 : 崔从政. 始迁祖(12世) : (明清之际) 崔长权,原名廷权. 从元公之子. 由桐迁六安. 原派 : 与天正华元 秀仲吉汝允 从长尚胜全 学立文可锦. 续派 : 启家尊达道 用世显忠良 继述光宗祖 诒谋在义方. 再续派 : 存仁滋厚福 作善致祯祥 先泽思同绍 诗书庆绪昌.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2, 5-7, 11, 13-16, 21-22, 25, 27, 31, 39, 43-44, 47, 58, 及卷末. 共缺21卷. 且部分卷数破损缺页. 散居地 : 安徽省潜山县, 桐城县, 六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崔氏族谱 [58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德星堂, 民国30[1941]续修. 存41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春秋) 叔乙. 让国居崔,命姓受氏. 始祖 : (明) 崔华三. 由江右鄱阳迁潜. 华三公下二子 : 崔元顺(与父居潜) ; 崔元寅(由潜迁桐). 派祖 : 崔从政. 始迁祖(12世) : (明清之际) 崔长权,原名廷权. 从元公之子. 由桐迁六安. 原派 : 与天正华元 秀仲吉汝允 从长尚胜全 学立文可锦. 续派 : 启家尊达道 用世显忠良 继述光宗祖 诒谋在义方. 再续派 : 存仁滋厚福 作善致祯祥 先泽思同绍 诗书庆绪昌.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2, 5-7, 11, 13-16, 21-22, 25, 27, 31, 39, 43-44, 47, 58, 及卷末. 共缺21卷. 且部分卷数破损缺页. 散居地 : 安徽省潜山县, 桐城县, 六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崔氏族谱 [58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德星堂, 民国30[1941]续修. 存41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春秋) 叔乙. 让国居崔,命姓受氏. 始祖 : (明) 崔华三. 由江右鄱阳迁潜. 华三公下二子 : 崔元顺(与父居潜) ; 崔元寅(由潜迁桐). 派祖 : 崔从政. 始迁祖(12世) : (明清之际) 崔长权,原名廷权. 从元公之子. 由桐迁六安. 原派 : 与天正华元 秀仲吉汝允 从长尚胜全 学立文可锦. 续派 : 启家尊达道 用世显忠良 继述光宗祖 诒谋在义方. 再续派 : 存仁滋厚福 作善致祯祥 先泽思同绍 诗书庆绪昌.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2, 5-7, 11, 13-16, 21-22, 25, 27, 31, 39, 43-44, 47, 58, 及卷末. 共缺21卷. 且部分卷数破损缺页. 散居地 : 安徽省潜山县, 桐城县, 六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崔氏族谱 [58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德星堂, 民国30[1941]续修. 存41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春秋) 叔乙. 让国居崔,命姓受氏. 始祖 : (明) 崔华三. 由江右鄱阳迁潜. 华三公下二子 : 崔元顺(与父居潜) ; 崔元寅(由潜迁桐). 派祖 : 崔从政. 始迁祖(12世) : (明清之际) 崔长权,原名廷权. 从元公之子. 由桐迁六安. 原派 : 与天正华元 秀仲吉汝允 从长尚胜全 学立文可锦. 续派 : 启家尊达道 用世显忠良 继述光宗祖 诒谋在义方. 再续派 : 存仁滋厚福 作善致祯祥 先泽思同绍 诗书庆绪昌.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2, 5-7, 11, 13-16, 21-22, 25, 27, 31, 39, 43-44, 47, 58, 及卷末. 共缺21卷. 且部分卷数破损缺页. 散居地 : 安徽省潜山县, 桐城县, 六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词条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词条朝代: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代
汉代
三国时期
晋代
南北朝时期
隋代
唐代
五代十国时期
宋朝
元代
明朝
清代
关于族谱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22zup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