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梵文:विमलकीर्ति निर्देश सूत्र Vimalakīrti-nirdeśa-sūtra),简称《维摩诘经》、《维摩经》,或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净名经》,是大乘佛教的佛经。该经共三卷十四品,以维摩诘居士命名。最通行的版本由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它以辩论的方式来详细说明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在教义上的分别,集中讨论不二论。维摩诘居士是从东方妙喜国来的。

维摩诘所说经相关文献
肆说经典:李商隐《蝉》(图)
肆说经典:李商隐《蝉》(图),    【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
查看全文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说经台与青羊宫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说经台与青羊宫,   相传公元前十世纪的周康王时,秦州(今天水市)有个高人名叫尹喜。他学识渊博,
查看全文
维摩诘所说经
版本维摩诘经约在公元100年前后,开始在印度流传。在公元183年,由支谦首次汉译。汉文版本《维摩诘所说经》曾有七种汉文译本,现存三种,分别是三国时期吴支谦《佛说维摩诘经》三卷后秦鸠摩罗什《维摩诘所说经》三卷唐朝玄奘《说无垢称经》六卷其中鸠摩罗什的译本流传最广、历久不衰,收于大正藏第14册。东晋的僧肇、南朝梁的智顗(天台智者)、慧远、隋末唐初的嘉祥吉藏、唐朝慈恩窥基都曾为此经做注。藏文本8世纪译经僧法性戒所翻译,名为《圣无垢称所说经》(आर्यविमलकीर्तिनिर्देशोनाममहायानसूत्रम्,ĀryavimalakīrtinirdeśoNāmaMahāyānasūtram)。目前收录于德格版、北京版、奈塘版西藏大藏经中。梵文本1981年,西藏高等研究中央学院出版了由藏文版《维摩诘经》翻译为梵文的Vimalakirtinirdesasutra。1999年,日本大正大学高桥尚
查看全文
维摩诘菩萨
简介在佛教中,维摩诘居士是金粟如来的化身。他来到娑婆世界,化身在家居士,襄助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于过去世第三十一劫毗舍浮如来之时,曾为释迦牟尼的兄弟。维摩诘居士住在印度恒河北面的毗舍离城。其妻名唤无垢(另说“无垢”只是“净名”的另外个意译方式),姿色绝伦。并育一双儿女,子名善思,女名月上女。其妻及子、女皆深悟佛法。维摩诘居士虽家财万贯、富居千金,却乐善好施。平日救助贫民、布施僧侣。更不执著于外相,为度化众生,他既可向天神天魔说法,亦不弃世上执迷的王公贵族以及不肯信佛的外道人士,甚至在妓院、赌场向贪欢求乐的乡民说法。是故,其声名远扬,世人尽知。一次,维摩诘居士称病在家,释迦牟尼佛知其想借机说法,故欲遣十大弟子等罗汉与诸菩萨前去探视。但他们皆因曾受维摩诘居士指正,而婉拒佛的差遣。佛于是请以智慧闻名的文殊菩萨往视,文殊菩萨应允,诸菩萨、罗汉等随行。探视中,文殊菩萨与居士探讨佛法,每每相与推敲而道...
查看全文
《维摩诘经》
《维摩诘经》(Vimalakirti-nirdesa-sutra),佛教经典。全称《维摩诘所说经》,一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又称《维摩诘经》。后秦鸠摩罗什译,共3卷,14品。叙述毗耶离(吠舍离)城居士维摩诘,十分富有,深通大乘佛法。通过他与文殊师利等人共论佛法,阐扬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其义旨为“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批判一般佛弟子等所行和悟境的片面性,斥责歪曲佛道的绝对境界。认为“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虽“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示有妻妾采女,而常远离五欲污泥”,此即“通达佛道”的真正“菩萨行”。又把“无言无说”、“无有文字语言”,排除一切是非善恶等差别境界,作为不二法门的极致。僧肇在《维摩诘所说经注序》中称:“此经所明,统万行则以权智为主,树德本则以六度为根,济蒙惑则以慈悲为首,语宗极则以不二为门。”认为此即“不思议之本”。根据各种版本的比较,此经成立的年代大概在1~...
查看全文
维摩诘所说经相关标签
经集部
家族谱大览
许氏家谱
许氏家谱
我祖玉所公,于安徽合肥近郊迁至定远县已历12代。假想我祖应是成年迁来,古往今来,人口迁徙无外乎几个因素,战争、瘟疫、水旱和蝗灾等。依据比较成熟的人口繁衍估算规律,每历一代平均是26.6年,12代正好是320年。倒推320年是1702年,是清朝康熙四十一年(1702 年)。据查询资料得知,1702年,亳县、蒙城、合肥、含山、铜陵等地大水成灾。1702年的前后自然灾害都不多,尤其是前面很多年安徽都无灾。猜想我祖应是在大水成灾之年后,四处逃难讨生活,估计也应是家中老大,至少是已经成年,对于年幼的孩子,父母自然多有照拂,不至令其自生自灭,当然父母之选择也多有无奈。另外从一世祖的夫人姓氏亦可得知,氏这个姓非常稀少,推测也大概是逃难之人。 简单推测,我祖迁至定远县的大致年代应是清朝康熙年间的1702年。
浏览:0
资江陶氏七续族谱[按编分册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8[1939] 年七续修. 存34册: 插图, 世系表. 远祖: (汉)陶舍,开封愍侯. 安化祖: (后唐)陶升. 自江右吉州泰和徙居资江乡之小淹,遂为安化人. 始祖(1世): (元)陶舜卿. 舜卿公派下支祖: 陶民望 ; 陶民彦 ; 陶民端. 民望公派下支祖(16世): (清)陶瑞光,讳英文 ; 陶俊山,讳英才 ; 陶埙山,讳英伯 ; 陶篪山,讳英仲 ; 唐令望,讳英期...等. 民彦公派下支祖(11世): (清)陶似兰,讳祖香 ; 陶少南,讳祖干 ; 陶楚明,讳祖仰 ; 陶明所,讳祖光 ; 陶南所,讳祖球...等. 民端公派下支祖(6世): (明)陶睿良,讳庄哲 ; 陶寿良,讳廷桩 ; 陶应良,讳廷弼 ; 陶服良,讳廷章 ; 陶瑞良,讳廷祥...等. 派行(4世起似为): 仕O廷金守 承惟祖志崇 孝必英贤文 应希世. 注: 序中记载舜卿公之四世孙为陶仕奇, 陶仕良, 及陶仕端. 似为民望, 民彦, 民端公的讳或号. 注: 此谱共四篇, 第一篇为第1~7册(卷首,卷1~5) ; 第二篇为第8~57册(卷首,卷1~3) ; 第三篇为第58~67册(卷1~10) ; 第四篇为第68册(卷尾之1~8). 注: 本谱缺卷, 故无法得知1-6世的资料. 各篇缺册缺卷如下: 第一编缺: 第2册(卷首之12~15) ; 第5-6册(卷3~4). 第二编缺: 第8册(卷首,卷1-1) ; 第9 ~14册(卷首,卷1-1~7) ; 第16 ~19册(卷1-9~12) ; 第21册(卷1-14) ; 第26册(卷2-1) ; 第29册(卷2-4) ; 第33~35册(卷2-8~10) ; 第37~42册(卷2-12~17) ; 第47~49册(3-4~6) ; 第53册(3-10) ; 第56册(3-13). 第三编缺: 第61册(卷4) ; 第67册(卷10-1~3). 第四编缺: 第68册(卷尾之1~8). 散居地: 湖南省益阳县, 安化县等地. 书名页题: 资江陶氏续修族谱总载. 书名据书衣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0
资江陶氏七续族谱[按编分册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8[1939] 年七续修. 存34册: 插图, 世系表. 远祖: (汉)陶舍,开封愍侯. 安化祖: (后唐)陶升. 自江右吉州泰和徙居资江乡之小淹,遂为安化人. 始祖(1世): (元)陶舜卿. 舜卿公派下支祖: 陶民望 ; 陶民彦 ; 陶民端. 民望公派下支祖(16世): (清)陶瑞光,讳英文 ; 陶俊山,讳英才 ; 陶埙山,讳英伯 ; 陶篪山,讳英仲 ; 唐令望,讳英期...等. 民彦公派下支祖(11世): (清)陶似兰,讳祖香 ; 陶少南,讳祖干 ; 陶楚明,讳祖仰 ; 陶明所,讳祖光 ; 陶南所,讳祖球...等. 民端公派下支祖(6世): (明)陶睿良,讳庄哲 ; 陶寿良,讳廷桩 ; 陶应良,讳廷弼 ; 陶服良,讳廷章 ; 陶瑞良,讳廷祥...等. 派行(4世起似为): 仕O廷金守 承惟祖志崇 孝必英贤文 应希世. 注: 序中记载舜卿公之四世孙为陶仕奇, 陶仕良, 及陶仕端. 似为民望, 民彦, 民端公的讳或号. 注: 此谱共四篇, 第一篇为第1~7册(卷首,卷1~5) ; 第二篇为第8~57册(卷首,卷1~3) ; 第三篇为第58~67册(卷1~10) ; 第四篇为第68册(卷尾之1~8). 注: 本谱缺卷, 故无法得知1-6世的资料. 各篇缺册缺卷如下: 第一编缺: 第2册(卷首之12~15) ; 第5-6册(卷3~4). 第二编缺: 第8册(卷首,卷1-1) ; 第9 ~14册(卷首,卷1-1~7) ; 第16 ~19册(卷1-9~12) ; 第21册(卷1-14) ; 第26册(卷2-1) ; 第29册(卷2-4) ; 第33~35册(卷2-8~10) ; 第37~42册(卷2-12~17) ; 第47~49册(3-4~6) ; 第53册(3-10) ; 第56册(3-13). 第三编缺: 第61册(卷4) ; 第67册(卷10-1~3). 第四编缺: 第68册(卷尾之1~8). 散居地: 湖南省益阳县, 安化县等地. 书名页题: 资江陶氏续修族谱总载. 书名据书衣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0
资江陶氏七续族谱[按编分册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8[1939] 年七续修. 存34册: 插图, 世系表. 远祖: (汉)陶舍,开封愍侯. 安化祖: (后唐)陶升. 自江右吉州泰和徙居资江乡之小淹,遂为安化人. 始祖(1世): (元)陶舜卿. 舜卿公派下支祖: 陶民望 ; 陶民彦 ; 陶民端. 民望公派下支祖(16世): (清)陶瑞光,讳英文 ; 陶俊山,讳英才 ; 陶埙山,讳英伯 ; 陶篪山,讳英仲 ; 唐令望,讳英期...等. 民彦公派下支祖(11世): (清)陶似兰,讳祖香 ; 陶少南,讳祖干 ; 陶楚明,讳祖仰 ; 陶明所,讳祖光 ; 陶南所,讳祖球...等. 民端公派下支祖(6世): (明)陶睿良,讳庄哲 ; 陶寿良,讳廷桩 ; 陶应良,讳廷弼 ; 陶服良,讳廷章 ; 陶瑞良,讳廷祥...等. 派行(4世起似为): 仕O廷金守 承惟祖志崇 孝必英贤文 应希世. 注: 序中记载舜卿公之四世孙为陶仕奇, 陶仕良, 及陶仕端. 似为民望, 民彦, 民端公的讳或号. 注: 此谱共四篇, 第一篇为第1~7册(卷首,卷1~5) ; 第二篇为第8~57册(卷首,卷1~3) ; 第三篇为第58~67册(卷1~10) ; 第四篇为第68册(卷尾之1~8). 注: 本谱缺卷, 故无法得知1-6世的资料. 各篇缺册缺卷如下: 第一编缺: 第2册(卷首之12~15) ; 第5-6册(卷3~4). 第二编缺: 第8册(卷首,卷1-1) ; 第9 ~14册(卷首,卷1-1~7) ; 第16 ~19册(卷1-9~12) ; 第21册(卷1-14) ; 第26册(卷2-1) ; 第29册(卷2-4) ; 第33~35册(卷2-8~10) ; 第37~42册(卷2-12~17) ; 第47~49册(3-4~6) ; 第53册(3-10) ; 第56册(3-13). 第三编缺: 第61册(卷4) ; 第67册(卷10-1~3). 第四编缺: 第68册(卷尾之1~8). 散居地: 湖南省益阳县, 安化县等地. 书名页题: 资江陶氏续修族谱总载. 书名据书衣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0
鲁潍寒亭张氏族谱
原书: [台湾 : 编者], 民国96[2007]. 全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编者 : 张一民,又名张以法. 始祖 : (明) 张兴. 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徙居山东,居莱州府掖邑(今莱州市). 寒亭一世祖 : (明末) 张所涵. 兴公9世孙. 由掖邑迁徙潍县,定居寒亭镇. 派祖(6世) : 张格 ; 张恒. 皆为福花公之子. 格公下支祖(11世) : 张鸿鸣 ; 张雁鸣 ; 张鸾鸣 ; 张鹿鸣 ; 张鹏鸣. 恒公下支祖(10世) : 张澎 ; 张源 ; 张泾 ; 张汶 ; 张洵 ; 张溥 ; 张潼 ; 张沼 ; 张瀛 ; 张湘 ; 张泮. 迁台祖 : 张以法,字一民(居台北板桥) ; 张以成,字琴初(居高雄). 昭穆(12世起) : 以铁家昱亮 景兆祚恒昌 积德振祖业 承启复兴堂. 散居地 : 山东省潍县; 及台湾省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广东梅县邹氏族谱 (60郎公世系)
原书: 广东梅县 : 续编邹氏族谱理事会, 2004年(梅江区 : 光大印刷厂印). 1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本谱包括 : 文史篇 -- 谱系篇 -- 附录篇. 正祖 : (南宋) 邹应龙,字景初,号仲恭. 官居福建邵武. 梅县始祖 : 邹文所,字五叔. 应龙公之六世孙. 于元末迁程乡县龙文堡白沙村(今梅南镇白沙村). 开派祖(3世) : 邹六十郎. 居西阳合溪. 生三子 : 邹杰隐 ; 邹杰贵 ; 邹杰才,一名杰英. 迁梅县附城东郊. 龙跃塘二支祖(4世) : 邹杰隐 ; 邹杰贵. 移居长滩堡周塘(今梅县程江镇周塘村)龙跃塘. 朱子坑四支祖 : (7世) 邹桂山 ; (8世) 邹君旺,讳学严,号端我(中心屋祖) ; (9世) 邹国辉(下屋祖) ; (10世) 邹奇才 ; 邹奇超(上屋祖,居朱紫坑). 田心祖(7世) : 邹心田. 迁居梅县抚大镇卢桥村. 轩坑祖(7世) : 邹心松. 迁居梅南镇轩坑. 杰贵公之后. 生三子 : 邹君佐,讳正南(与弟君俊徙滂溪) ; 邹君俊 ; 邹君俸,号召南(仍居轩坑上垻老屋). 墩上二支祖 : (7世) 邹怀松,字子明,谥睦创 ; (8世) 邹绍云. 西步岗祖(8世) : 邹君福. 杰隐公之后. 迁居梅江区桃西村. 寺前二支祖 : (8世) 邹君职 ; (17世) 邹天骥. 三坑祖(9世) : 邹思贤. 杰才公之5世孙. 赤水村祖(10世) : 邹奇辉,字应端. 杰隐公之后. 居梅县南口镇赤水村. 龙跃塘上屋祖(10世) : 邹奇普,字应福. 杰隐公之后. 黄柘坑祖(10世) : 邹奇遇. 子孙迁蓼湖圳等地. 老虎坪祖(13世) : 邹拔生. 散居地 : 广东省梅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脊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