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族谱
查阅族谱
我的家谱
常见问题
修谱
编修族谱
族谱体例
家庭谱制作
头条
姓氏头条
历史文化
人物百科
姓氏文化
族谱知识
导读专栏
专题知识
姓氏
姓氏百科
中华姓氏网
百家姓
家族圈
家庭树
寻根
历史
历史词条
历史上的今天
问答
应用
老黄历
周公解梦
网上祭拜
APP下载
登录/注册
+86
中国
+86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853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852
美国
+1
加拿大
+1
巴哈马
+1242
巴巴多斯
+1246
安圭拉岛
+1264
安提瓜和巴布达
+1268
开曼群岛
+1345
百慕大群岛
+1441
蒙特塞拉特岛
+1664
马里亚那群岛
+1670
关岛
+1671
圣卢西亚
+1758
圣文森特岛
+1784
波多黎各
+1787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809
格林纳达
+1809
牙买加
+1876
多米尼加共和国
+1890
埃及
+20
摩洛哥
+212
阿尔及利亚
+213
突尼斯
+216
利比亚
+218
冈比亚
+220
塞内加尔
+221
马里
+223
几内亚
+224
科特迪瓦
+225
科特迪瓦共和国
+225
布基纳法索
+226
多哥
+228
贝宁
+229
毛里求斯
+230
利比里亚
+231
塞拉利昂
+232
乌兹别克斯坦
+233
加纳
+233
尼日利亚
+234
乍得
+235
中非共和国
+236
喀麦隆
+237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239
加蓬
+241
刚果
+242
扎伊尔
+243
安哥拉
+244
阿森松
+247
塞舌尔
+248
苏丹
+249
埃塞俄比亚
+251
索马里
+252
吉布提
+253
肯尼亚
+254
坦桑尼亚
+255
乌干达
+256
布隆迪
+257
莫桑比克
+258
赞比亚
+260
马达加斯加
+261
留尼旺
+262
津巴布韦
+263
纳米比亚
+264
马拉维
+265
莱索托
+266
博茨瓦纳
+267
斯威士兰
+268
南非
+27
希腊
+30
荷兰
+31
比利时
+32
哈萨克斯坦
+327
法国
+33
吉尔吉斯坦
+331
西班牙
+34
直布罗陀
+350
葡萄牙
+351
卢森堡
+352
爱尔兰
+353
冰岛
+354
阿尔巴尼亚
+355
马耳他
+356
塞浦路斯
+357
芬兰
+358
保加利亚
+359
匈牙利
+36
立陶宛
+370
拉脱维亚
+371
爱沙尼亚
+372
摩尔多瓦
+373
亚美尼亚
+374
白俄罗斯
+375
摩纳哥
+377
圣马力诺
+378
乌克兰
+380
南斯拉夫
+381
斯洛文尼亚
+386
意大利
+39
罗马尼亚
+40
瑞士
+41
捷克
+420
捷克
+420
斯洛伐克
+421
列支敦士登
+423
奥地利
+43
英国
+44
丹麦
+45
瑞典
+46
挪威
+47
波兰
+48
德国
+49
伯利兹
+501
危地马拉
+502
萨尔瓦多
+503
洪都拉斯
+504
尼加拉瓜
+505
哥斯达黎加
+506
巴拿马
+507
海地
+509
秘鲁
+51
墨西哥
+52
古巴
+53
阿根廷
+54
巴西
+55
智利
+56
哥伦比亚
+57
委内瑞拉
+58
玻利维亚
+591
圭亚那
+592
厄瓜多尔
+593
法属圭亚那
+594
巴拉圭
+595
马提尼克
+596
苏里南
+597
乌拉圭
+598
荷属安的列斯
+599
马来西亚
+60
澳大利亚
+61
印度尼西亚
+62
菲律宾
+63
新西兰
+64
新加坡
+65
泰国
+66
文莱
+673
瑙鲁
+674
巴布亚新几内亚
+675
汤加
+676
所罗门群岛
+677
斐济
+679
库克群岛
+682
东萨摩亚(美)
+684
西萨摩亚
+685
法属玻利尼西亚
+689
俄罗斯
+7
日本
+81
韩国
+82
越南
+84
朝鲜
+850
柬埔寨
+855
老挝
+856
孟加拉国
+880
中国台湾
+886
土耳其
+90
印度
+91
巴基斯坦
+92
阿富汗
+93
斯里兰卡
+94
缅甸
+95
马尔代夫
+960
黎巴嫩
+961
约旦
+962
叙利亚
+963
伊拉克
+964
科威特
+965
沙特阿拉伯
+966
也门
+967
阿曼
+968
巴勒斯坦
+970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971
以色列
+972
巴林
+973
卡塔尔
+974
蒙古
+976
尼日尔
+977
尼泊尔
+977
伊朗
+98
塔吉克斯坦
+992
土库曼斯坦
+993
阿塞拜疆
+994
格鲁吉亚
+995
立即获取
秒后重发
登 录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注册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
族谱网服务协议
及
隐私政策
置顶
词条
晋代
褚蒜子
褚蒜子
褚蒜子
(324年-384年),河南阳翟人,父褚裒,母谢真石(谢鲲的女儿,褚裒继室)。前母荀氏、卞氏。为东晋晋康帝皇后。
褚蒜子简介资料
出生时间
324 年
国籍
中国
性别
女性
死亡时间
384 年
相关人物
代表人物
临朝称制
拥立
晋哀帝
祖孙
晋废帝
褚蒜子相关文献
褚蒜子故事大全褚蒜子有这着怎样的政治抱负?
褚蒜子故事大全褚蒜子有这着怎样的政治抱负?,身为女人,褚蒜子实在是很可怜,虽然禀性聪颖,美丽动人,但是命运多舛,年纪轻轻就死
查看全文
褚蒜子简介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褚蒜子生平介绍
褚蒜子简介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褚蒜子生平介绍,褚蒜子(324年——384年),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
查看全文
褚蒜子简介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褚蒜子生平介绍
褚蒜子简介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褚蒜子生平介绍,褚蒜子(324年-384年),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
查看全文
康献皇后――褚蒜子
康献皇后――褚蒜子,简要介绍:褚蒜子(324年-384年),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晋康帝司马岳的
查看全文
褚蒜子
生平褚蒜子出身望族,成年以后,晋成帝闻其美丽及才识,将之许配给弟弟琅琊王司马岳,褚蒜子成为琅琊王妃。不久,晋成帝病崩,传帝位予司马岳,是为晋康帝。司马岳登基后册褚妃为皇后、褚皇后生母谢氏为寻阳乡君。褚皇后和晋康帝之间育有一子司马聃。晋康帝登基未满2年即病崩,仅与皇后褚蒜子之间遗下一子、1岁的司马聃,因而由司马聃继位,是为晋穆帝,褚皇后也升为太后。由于穆帝年幼,因此由朝臣奏请褚太后临朝称制,并由大臣何充、蔡谟、司马昱等相继辅政。褚太后临朝称制后,有司奏曰,褚太后亲母谢氏既获乡君封号,前母荀氏、卞氏亦应追赠,但为褚太后婉拒。晋穆帝成年行冠礼后,褚太后归政,隐居崇德宫,不再过问政事。晋穆帝亲政不久后驾崩,无子,于是由堂兄司马丕继位,是为晋哀帝。由于穆、哀两帝之间为平辈继位,因此褚蒜子仍为太后。晋哀帝即位不久,迷上道士传授的长生法,曾尝试断榖、服丹药,结果晋哀帝服药后药性大发,无法上朝,大臣们不得...
查看全文
褚蒜子相关标签
东晋皇后
东晋皇太后
324年出生
中国女性摄政者
东晋女性政治人物
384年逝世
河南褚氏
中国皇嫂
褚姓
1
/
1
家族谱大览
中华褚氏家谱兰陵褚氏家乘 [9卷及卷首]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忠孝堂, 2009年七修. 存1册 : 世系. 收藏所 : 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本谱仅存卷首. 兰陵褚氏先祖 : (汉梁)褚大, 汉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人). 公元150年前后定居兰陵峄县.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兰陵褚氏家乘. 散居地 : 山东省诸县市.
浏览:0
褚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6年修. 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褚叚,字子石. 春秋时宋恭公之子. 食采于褚邑,子孙遂以邑得姓. 远祖 : (唐) 褚遂良. 始祖 : 褚廷焕. 房祖 : 褚从义,行一(长门) ; 褚自容(二门) ; 褚从凤(三门) ; 褚自英,行四(四门) ; 褚自安,字心述,行五(五门) ; 褚自宁,字心还(六门) ; 褚天佑(七门). 派字: 焕自世昌 景生元光 以克怀金 松青桂芳 万福同春 莹华永明 德高宽正 新嗣朝海 远行太平. 散居地 : 河南省南召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0
褚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6年修. 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褚叚,字子石. 春秋时宋恭公之子. 食采于褚邑,子孙遂以邑得姓. 远祖 : (唐) 褚遂良. 始祖 : 褚廷焕. 房祖 : 褚从义,行一(长门) ; 褚自容(二门) ; 褚从凤(三门) ; 褚自英,行四(四门) ; 褚自安,字心述,行五(五门) ; 褚自宁,字心还(六门) ; 褚天佑(七门). 派字: 焕自世昌 景生元光 以克怀金 松青桂芳 万福同春 莹华永明 德高宽正 新嗣朝海 远行太平. 散居地 : 河南省南召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100
河南郡杭州派及石墩头支派越陈褚氏第十六届续修宗谱 [全1册含5章]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1年纂编. 全1册 : 肖像, 世系表. 收藏所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谱含杭州派和永康石墩头派世系资料. 永康始迁祖 : (唐)褚惟诚, 字永昌号碧渊, 由杭州迁永康石墩头. 杭州派一世祖 : (三国)褚汉泰, 字道亨号穆宗. 始迁钱塘褚家庄.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康县和杭州市等地. 书脊题 : 越陈河南郡褚氏宗谱. 书衣题 : 褚氏宗谱.
浏览:0
王氏族谱
王氏族谱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父辈以农耕养家糊口,改革开放后做点小生意以改变家境。 我十五六岁离家外出求学,以医为本,治病救人。一生秉持谦虚、谨慎、节俭、勤勉、认真、镇定、隐忍、纳谏、中庸、积善十则家训做人。 此十条家训是讲述为人处世之道,也是为官经商之道,也是行走江湖必备的法则,世间虽有万千之道理,不离此十条,望我儿王元能恪守成规并教育子孙后代务必常思常用,久而久之,必然能领悟其中的玄妙之处。 附王氏家训十则详述 一、谦虚 古人曰:“满招损,谦受益”。就是说做人不能缺少谦虚这种品质,毛主席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兵必败,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唯有《谦》卦是六爻全吉,可见谦的意义是多么广大,所以说,王氏子孙务必首先做到谦虚,这是最重要的品质,应终身奉行之,久而久之必然应用自如,另外,还要包含忍让这种内涵,“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要因为一己之愤怒而忘记了节制,小不忍则乱大谋。 二、谨慎 人在社会之上,陷阱非常之多,如果有一丝放松,可能就会产生很不好的事情,造成很大的恶果,所以,一定要谨慎行事,多思多想,要有怀疑一切的警惕之心,不要盲目乐观,正所谓:“乐极生悲”,“祸固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灾难的发生往往是在自己不留神的时候发生的,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当官还是经商,做学问还是交朋友。 三、节俭 节俭是一种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人要想做到节俭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当自己有钱之后,追求奢华,爱好面子,恨不得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很成功,很有钱,显示自己的财力,炫耀自己的奢侈,其实这种心理是病态的,一个人的美好德行,才能彰显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自己在讲排场,奢华的同时,无形之中这种风气会影响到子孙万代,家内必出败家之子,所以,一定要以身作则,不显露财富并不代表没有财富,好显露财富的人难免引起他人的歹心,所以,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易》曰:“节俭,吉,奢华,凶”。 四、勤勉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就是讲一个人千万不要懒惰,因为懒惰久了,人就没有斗志了,要时时刻刻勉励自己要勤奋,不要有丝毫的懈怠,好男儿当建立一番功业,不要玩物丧志。 五、认真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做学问还是走江湖,认真是一定要有的,否则,会被他人所欺骗,让上天借给我一双慧眼,不要被世人蒙骗。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千万别听风就是雨的,正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比如有一些人说张三不好,做了什么坏事,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哪怕很多人都这么说,要有自己的看法,认真去求证,正所谓,“事不目见而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切记之。 六、镇定 此乃指一种临危不惧的状态,行事不要慌张,哪怕天塌了地陷了,海枯了,石烂了,地球不再转动了,也要镇定自若,若能有这种心态将来必然大贵,如无这种心态,也要尽量养成这种心态,这是一种不为外物所动的心态,是一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豁达胸襟,诸葛亮临危不惧,大摆空城计,吓退司马懿,所以能贵为宰相,这种心理素质十分重要。 七、隐忍 这是一种不轻易展现自己才能的手段,一定要不显山,不露水,低调做人。《易》曰:“潜龙勿用”,正是说一个人有了才能不要轻易张扬,似乎全世界的人都没有自己有才,这样会让自己陷入凶险的境地,到时候进退无路,那时候悔之晚亦。古之大凡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能够做到隐忍的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当自己的力量还不够的时候,一定要等待时机。“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做到收敛很不容易,做到的少,做不到得多,所以,成立大功业的人少,而碌碌之辈何其之多,可见是多么困难。 八、纳谏 古代区别圣君与昏君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是否从谏如流,其实平心而论隋炀帝和唐太宗的功业不相上下,那为什么两个人的历史评价就相反呢?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唐太宗善于听取大臣们的意见,而隋炀帝则过于刚愎自用,不顾朝臣们的反对大兴土木,难免灭亡。“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凡事都要听取他人的意见,虽然自己很有才能也不要太过骄横,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每次都不犯错误。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所以,纳谏是很重要的,过度的相信自己很容易走错道路。 九、中庸 中庸太极之道,就是讲一个人要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事物,并且最后皆大欢喜,这是为人处事之道,十分重要,中庸也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要偏激,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什么东西不要一棍子打死,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很多人往往认定一个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绝对不允许第三者出现,比如唐太宗很多人说他是千古圣君,但研究历史的都知道人无完人,唐太宗晚年东征高丽,劳民伤财,这是一个大失误,可见极端是多么可怕,中庸之道的意义是多么广大。 十、积善 这一条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但尽量要做到。《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书经》:“作善则降之百祥,作恶则降之百殃”。但行善事,莫问前程,可见常怀济世之心,周围必多朋友,若思坏人之意,难免多行不义必自毙,众叛亲离,可见积善对于我们是多么有利! 此文乃是讲述为人处世之道,也是为官经商之道,也是行走江湖必备的法则,世间虽有万千之道理,不离此十条,凡是我王氏子孙务必常思常用,久而久之,必然能领悟其中的玄妙之处。
浏览:0
褚氏家谱
褚氏家谱
中华褚氏登瀛堂江苏泰州褚家凹
浏览:0
词条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词条朝代: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代
汉代
三国时期
晋代
南北朝时期
隋代
唐代
五代十国时期
宋朝
元代
明朝
清代
关于族谱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22zup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