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三都赋

三都赋

三都赋有两种说法:流传较广的是《赵都赋》、《洛都赋》、《许都赋》,作者刘劭。刘邵,字孔才,著有《赵都赋》、《洛都赋》、《许都赋》等,著作多已亡佚,目前仅见《人物志》、《赵都赋》、《上都官考课疏》(收入于《全三国文》中)。

另外一种《三都赋》由西晋左思所撰写,分别是《魏都赋》、《蜀都赋》、《吴都赋》,是魏晋赋中独有的长篇,写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国都。这篇赋实际上不只是写三个都城,而是写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概况。

左思早年曾写成《齐都赋》,全文早佚,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一年后,又欲赋三都。在写作《三都赋》过程中,左思曾向张载请教岷邛之事,“门庭藩溷皆著纸笔,遇得一句,即便疏之”,前后写了十年。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予以高度评价,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今人傅璇琮考证,《三都赋》成于太康元年(280年)灭吴之前。姜亮夫认为《三都赋》作于291年。白居易《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见寄...

相关人物
三都赋相关文献
鲁堕三都之战
鲁堕三都之战,周敬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98年),鲁军强行拆毁“三桓”私邑邱(今山东东平东)
查看全文
三都主
外部链接三都主官方网站
查看全文
堕三都
简介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鲁国的大司寇兼摄相事,为了加强君权,派子路堕毁三都。三都即季孙氏的费邑(今山东费县)、孟孙氏的郕邑(今山东宁阳)、叔孙氏的郈邑(今山东东平)。起初,季孙斯和叔孙州仇、仲孙何忌想要抑制家臣势力,也支持堕三都。叔孙氏先堕毁郈邑。费邑宰公山弗扰起兵反鲁,率军攻入鲁国国都曲阜,鲁定公和季孙斯(季桓子)、仲孙何忌(孟懿子)和叔孙州仇(叔孙武叔)躲在季氏之宫,武子之台。孔子派申句须、乐颀率军击败弗扰,弗扰逃到齐国。之后,郕邑宰公敛处父反对堕毁郕邑,使三桓开始反对堕三都。堕三都最终失败,孔子不久之后,也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结果虽然孔子和鲁定公要堕三都之事失败,但就成果而言算是达到一定的成功,鲁国因此变得稍微变强,使齐国、莒国等周遭敌对诸侯国不敢侵扰鲁国。此外还把陈、邾二国来犯的军队击退,鲁国因此能存活到周朝灭亡前才被齐国所灭。参考《左传》定公
查看全文
三都赋
评价王鸣盛说:“左思于西晋初吴、蜀始平之后,作《三都赋》,抑吴都、蜀都而申魏都,以晋承魏统耳”。《文选·三都赋》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一段文字,云:“思作赋时,吴、蜀已平,见前贤之是非,故作斯赋,以辨众惑。”《三都赋》不免有疏漏之处。余嘉锡认为:“左思规仿班、张而赋《三都》……盖其作《蜀都赋》时,只知攀孟坚‘西都宾问于东都主人’之语,而不知彼两都此三都也。”参见洛阳纸贵左思参考书目《晋书·左思传》冷卫国,〈左思三都赋及其辞赋观〉,《西北师大学报》,第34卷5期,1997年9月。王梦鸥,《关于左思〈三都赋〉的两首序》,载《中外文学》第9卷第2期(1980年7月)牟世金,《〈三都赋〉的撰年及其它》,载《文史哲》1992年第5期(1992年9月)
查看全文
礼堕三都
礼堕三都是年夏,孔子言於定公曰:“臣聞家不藏甲,大夫無百雉之城。今三家過制,請損之。”使仲由為季氏宰,墮三都,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墮成,圍之,不克。
查看全文
三都赋相关标签
西晋文学
晋朝诗歌作品
出版物
家族谱大览
绩溪三都梧川汪氏宗谱 [6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爱敬堂刻本, 清光绪20[1894]. 6册 : 插图. 受姓始祖 : (周) 汪愈明. 鲁颖川侯. 绩北考溪始祖(60世) : (宋) 汪尧夫,字大乙. 梧川始迁祖(61世) : (宋) 汪承三,字达卿. 散居地 : 安徽省绩溪县三都乡等地. 书衣题 : 绩北梧川汪氏宗谱. 版心题 : 梧川汪氏宗谱.
浏览:100
浣江郦氏宗谱[1册] : 维尧房居三都宋家,石桥头郦宅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永思堂, 公元2009年. 1册: 插图, 地图, 照片, 世系表. 收藏所: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维扬始祖: (唐) 郦昶,字文盛. 南渡始祖: (宋) 郦文绍,字时敏. 昶公17世孙. 生子四: 郦嵩,字惟乔(会稽始祖) ; 郦坊,字惟荣(兰溪始祖) ; 郦元亨,字惟干(暨邑始祖, 居浣江之西, 本宗祖) ; 郦道亨,字惟通(台州始祖). 诸暨始祖(1世): 郦景辅,行玺七. 元亨公5世孙. 三都宋家祖(21世): 郦敬胜,字丹书,行复千五百八十七. 石桥头祖(15世): 郦应发,字含章,行恒廿五. 散居地: 浙江省诸暨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6.浠川杨氏大分八修宗谱, 6, 卷6, 大分七修奏章书礼诗赋等, 1993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白堂, 记事约至公元1993年. 存56册:世系表. 受姓祖 : (周) 杼公,谥忠廉. 叔虞公之子. 受封食采于杨,为杨侯,后以国为氏. 始祖(1世): (宋) 杨千一,字拱辰,讳治龙. 希曾公长子. 与弟杨庆一,讳文成,字应辰, 由山东青州府益都县迁蕲. 千一公派下一分至四分祖: 杨庭广(5世,大分祖) ; 杨渭(8世,二分祖) ; 杨游(8世,三分祖) ; 杨再文(7世,四分祖). 二三四分祖为庭信公之后. 注: 此谱自13世起为大分支下世系. 千一公派下五分至八分祖: 杨再武(7世,五分祖) ; 杨文浠(6世,六分祖) ; 杨再明(7世,七分祖) ; 杨召十三(3世,八分祖). 五六分祖为庭信公之后, 七分祖为庭一公之后. 大分庭广公派下支祖(8世): (明) 杨浙 ; 杨浃 ; 杨沂 ; 杨演 ; 杨烈...等. 迁蕲历代宗派(1-35世): 千万 召兴 庭文 再单 永春伯 继善成性ㄧ以贯之 尊闻行习守先待后 家传诗礼庆衍青齐. 迁蕲历代宗派(36-59世): 远期昌大克振关西 云仍华国福禄绵长 景贤作圣学士明强. 注: 此谱不全. 缺似卷1, 7, 8, 10, 17, 22, 27, 28, 41甲本, 45, 47乙本. 八修目录, 编纂者...等资料均无.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湖北省浠水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及版心题: 杨氏八修宗谱.
浏览:100
17.李氏族谱, 17, 卷11: 三房唐潘 东分 26世凝赋公起, 194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余庆堂刊, 民国35[1946]四修. 2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湖北省图书馆,及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1世) : (宋元之际) 李千,讳洪,行十一. 由河南商城迁麻城东义洲,居上马石. 派祖(8世) : 李攀龙. 下有四子,传三房. 三大房祖(9世) : 李唐斌(长房) ; 李唐英(二房) ; 李唐潘(三房). 长房下三支(10世) : 李希颜 ; 李希训 ; 李希哲. 二房下一支(10世) : 李希文. 三房下三支(13世) : 李楚昆(东分) ; 李楚峰(西分) ; 李楚冈(中分). 皆为邦宪公之子. 字派(24世起) : 时勤凝道德 成志显文明 金玉光辉美 亮采作良臣.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14.李氏宗谱, 14, 卷末: 艺文 诗 集序 祀文 传 赋记, 194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4[1945]续修.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迁麻始祖 : (宋) 李季八. 由江西省南昌县豹子口徙湖北西陵县. 派祖(7世) : 李思敬 ; 李思聪. 皆为秀实公(字有德)之子. 另派祖(7世) : 李思诚. 秀卿公之子. 下有三子: 李琳 ; 李瓒 ; 李珍. 思敬公生六子(8世) : 李瑗,字白玉 ; 李瓘,字福广 ; 李琎 ; 李珑 ; 李琥,字一亮 ; 李顼. 思聪公生一子(8世) : 李琪. 下有五子: 李自芳 ; 李景芳 ; 李春芳 ; 李惟芳(止) ; 李通芳(止). 瑗公下四子(9世) : 李正芳,字彦硕,号凤崖 ; 李大芳,字彦盛 ; 李能芳,字彦德 ; 李善芳,字彦淳. 瓘公生三子(9世) : 李群芳,字彦辉 ; 李明芳,字彦修 ; 李腾芳,字彦荣,号松轩. 琎公生五子(9世) : 李联芳 ; 李迎芳 ; 李呈芳 ; 李庭芳 ; 李荣芳. 珑公生一子(9世) : 李永芳. 琥公生五子(9世) : 李纯芳,字彦诚 ; 李蔓芳 ; 李用芳 ; 李同芳 ; 李浔芳. 顼公生一子(9世) : 李延芳,字彦茂. 善芳生五子(10世) : 李滋,字士达 ; 李润,字士荣 ; 李漟,字士宽 ; 李溱,字士惠 ; 李洧,字士济. 行派(14世起) : 长春中廷光 元嗣永绍昌 庆成景继世 鸿树启经邦 道德开宗远 明新在子良 传家崇述作 学祖显维扬.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100
11.范氏宗谱, 11, 中分卷8: 世系 瑄公 16世必赋公起, 1600-199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廉让堂, 1997年修, 1998年后记. 17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包括上分2卷; 中分8卷; 河分3卷; 幺分2卷; 白沙口1卷; 首2卷. 共18卷. 始祖 : 范正宗. 由湖北麻城徙应城. 正宗公下二子(1世) : (元明之际) 范(禾音)茂 ; 范荆茂. (禾音)茂公下派祖(4世) : (明) 范理,字国柱(上分祖) ; 范瑄,字国宝(中分祖). 皆为德公之子. 荆茂公下派祖(4世) : (明) 范瑛,字国瑞(河分祖) ; 范圭(珪),字国宾(幺分祖). 皆为仪公之子. 理公下支祖(6世) : 范藻之. 芝芬公之子. 下有三子: 范特 ; 范振 ; 范富业. 瑄公下二子(5世) : (明) 范其铃(下一子: 范仕超) ; 范其祥(下四子: 范仕扬 ; 范仕烈 ; 范仕涌 ; 范仕进). 瑛公下二子(5世) : 范钦(下二子: 范仕芳 ; 范仕元) ; 范鳌(下三子: 范仕谟 ; 范仕谨 ; 范仕错). 圭公下一子(5世) : 范耳顺. 下一子: 范旋矩. 旋矩公下支祖(8世) : 范鸣扬 ; 范锡元 ; 范习元 ; 范青元(止). 皆为杖朝公之子. 京山白沙口祖(1世) : 范万寿. 下一子: 范本元. 本元公下支祖(9世) : 范国清 ; 范国太 ; 范国安. 皆为廷义公之子. 派行(16世起) : 祖德宗功远 高平世泽长 齐家如治国 学品贵端方. 散居地 : 湖北省应城县, 京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应城范氏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