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高丽德宗

高丽德宗

高丽德宗朝鲜语:고려 덕종高麗 德宗 Goryeo Deokjong;1016年-1034年),讳王钦朝鲜语:왕흠王欽 Wang Heum),字元良,高丽国的第九任君主,1031年─1034年在位。死后庙号德宗,谥号宣孝刚明光庄敬康大王,葬于肃陵。在任期间,引入国子监制度。

高丽德宗简介资料
1016年06月09日
1031年 - 1034年
1034年10月31日
高丽显宗
高丽国第9代国王
宣孝康明广章敬康大王
高丽德宗相关文献
唐德宗
生平天宝元年四月十九日(742年5月27日),唐德宗李适(kuò)生于长安大内宫中。当时,其父亲唐代宗为广平郡王,母亲沈氏是他的妾室。嫡母崔氏的母族在安史之乱中失势,自己的母亲沈氏亦在期
查看全文
高丽
历史高丽建国9世纪以后,新罗国日益腐朽,再加上贵族及农民叛乱,国家统治机构趋向衰落,地方封建集团乘机扩张势力范围。公元900年,土豪家庭出身的裨将甄萱在完山州(今全罗北道全州)割地自立,建立后百济国。904年新罗王室庶子弓裔在铁圆(今江原道铁原)自称为王,建立了泰封国。衰落的新罗、后百济和泰封国三国鼎立时期,成为韩国历史上所谓的“后三国”。弓裔称王建国后,王建从其父投弓裔,献松岳郡(京畿道开城),弓裔即以王建为松岳城主。918年,王建推翻弓裔,自立为王,并定都于开京(今朝鲜开城),改国号为“高丽”。935年,高丽终于降伏新罗。不过,对后百济的战争却打得很辛苦,双方经常争持不下。但是,后百济很快陷入内乱,936年,王建巧妙利用其内乱灭后百济,统一朝鲜半岛。之后王建致力于巩固国家的内部统一,抑制新罗时代地方豪强的势力,结束了国内的混乱局面,确立了府、州、郡、县的行政区划体系。对外,王建接收了部...
查看全文
高丽蒙古战争
高丽蒙古战争发生在高丽王朝与蒙古王朝元朝之间,这场战争可谓是旷日持久,从1231年一直持续到了1273年,蒙元统治者九次派遣军队去征服高丽王朝,战争的目的就是蒙元要求高丽王朝臣服于自己,而高丽王朝总是屡次违背蒙元的意旨,对蒙元的统治进行反抗,战争的最终结果是高丽王朝臣服。战争的起因是臣服于蒙元的一支契丹军队造反失败,逃入了高丽境内,高丽王朝帮助蒙元打败这支军队之后,蒙元与高丽设立盟誓,相约为“兄弟之国”,从此蒙元每年都向高丽勒索财物,于是造成了高丽的仇视蒙元的情绪升温,后来蒙元的使者在出使高丽后被杀,于是蒙元与高丽开战了。高丽蒙古战争一直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历经了元朝的四代皇帝,窝阔台、贵由汗、蒙哥汗和忽必烈都曾经派遣军队征服高丽,而高丽多次被蒙元战败,多次表示对蒙元称臣纳贡,但是又多次反悔,于是导致了蒙元统治者为了征服这个国度九次出征。最终蒙元征服了高丽,高丽成为了蒙元的一个藩属国,无论...
查看全文
高丽史
编撰过程1392年,李成桂篡夺高丽王朝,建立朝鲜王朝。他命令郑道传组织编写了编年体史书《高丽国史》,于1395年完成。高丽王朝在早期奉行外王内帝的政策,于国内自称皇帝,对中国自称国王。出于对明朝程朱理学的考虑,对高丽早期君主的称谓一律从皇帝降格为国王。1398年,发生第一次王子之乱,郑道传被杀。1414年,朝鲜太宗命令河崙、卞季良(朝鲜语:변계량)等人对《高丽国史》进行改修。1421年,卞季良、柳观(朝鲜语:류관(여말선초))等人完成了此书。1424年,柳观等人再度改编。1443年,由于第32代王王禑及33代王王昌被朝鲜王朝认定为伪王族,权踶(朝鲜语:권제)、申槩(朝鲜语:신개)等人又将这两位国王的事迹从世家中删除,贬称为“辛禑”及“辛昌”附于列传之后。最后一次修订是由郑麟趾、金宗瑞二人主持的,将编年体改写为纪传体,形成了今日所见的《高丽史》。构成高丽史世家卷第1-卷第46,从初代太祖到恭...
查看全文
高丽参
种类韩国人参公社内展示的高丽参从土中挖出的新鲜高丽参含有很多的水被称为“水参”,是高丽参加工的原料。加工好的高丽参分为红参、白参和太极参三种。红参红参是将水参热蒸、烘干后呈现红褐色的人参。高丽红参是人参皂苷含量最高的高丽参。如果不加说明,高丽参一般指代高丽红参。白参白参是以四至六年的水参为原料,没经热蒸直接用太阳光或热风自然晒干而成,呈白色。太极参太极参是一种介于红参与白参之间的直立形状的人参制品,由水参烘干制成。太极参兼有红参与白参的特点,皮白肉红。与红参和白参相比,太极参是一种温补的人参,适合任何人群在任何时候食用。韩国料理中使用的人参大都是水参。等级按照大小和质量,高丽参可以分为“天参”、“地参”、“良参”、“切参”和“尾参”五个等级。“天参”外形好,呈人型,有两个明显的粗支根,内部组织细密,是高丽参最高的等级。“地参”是仅次于“天参”的等级,外观呈人型有1-3个支根。“良参”外观略...
查看全文
高丽德宗相关标签
1016年出生
1034年逝世
高丽君主
高丽显宗王子
帝王
家族谱大览
1.世界至德宗亲总会有限公司...特辑
原书: 香港 : 香港至德总会有限公司, [19--]. 册. 据民国66[1977]10月4日之"筹备成立"特辑编目. 注 : 至德宗亲会为联络世界各地至德宗亲情谊之组织包括吴周蔡翁曹辛柯洪江方龚汪诸姓氏.
浏览:100
长兴高氏族谱
仁济大学中央图书馆, 1200-1959 高仪相,高德宗,1959年发行 原始祖高乙那,始祖高福林的子孙录
浏览:0
长兴高氏族谱
仁济大学中央图书馆, 1200-1959 高仪相,高德宗,1959年发行 原始祖高乙那,始祖高福林的子孙录
浏览:0
长兴高氏族谱
仁济大学中央图书馆, 1200-1959 高仪相,高德宗,1959年发行 原始祖高乙那,始祖高福林的子孙录
浏览:0
桂西北黄纲世系德宗分支板乐世系
桂西北黄纲世系德宗分支板乐世系
黄德宗公乃振纪公之孙,腾蛟公之次子,生于1578年间,殁葬何时何地不详。万历年间,德宗公从兰木迁居长江大黄石哨(现长江乡板降村禄袍屯》定居,接管长江哨。德宗公娶五房育五子,长子辉垣,迁长里(现长洲乡)、参里现百乐村)城头、江里(现那老村江里屯)定居,现其后裔分布在些牙乡隆梅村、板叶村、平雅村及天峨县更新乡等地居住:次子辉塘,塘生二子,长子邦德迁王少、更六居住,现其后裔迁至风山县乔音乡久隆村峨哎、拉则、停拉、拉年及凤城松仁村仁里等地居住,次子黄硕仍居禄袍处,三子辉域迁至凤山县长里、那弄(现长峒乡板任村)、洛谷、巴林一带居住;四子辉城,其后裔除一部分仍居禄袍外,其余移居风山县柴牙乡板峒村干水屯、板叶村当水屯、隆梅村甘平屯、乔音乡巴辉屯、天峨县更新乡、东兰县长江乡文旺村板同屯、哥伦屯、巴畴乡六隆村、板丁村等地;五子辉坛,坛公后裔乃居住禄袍,后一支分到风山县些牙乡当水住,又有一支迁到凤山县些牙乡泗务村林额峒定居,又从林额分到乔音乡大同村高弯屯、板吉村那贯屯、文里村坡仙屯,从大同村高弯屯又分上天峨县更新乡巴令等地定居。一支迁乔 音乡上林村那廖屯,康里村仙里屯居住。据记载,自德宗公移居接管长江哨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承祖传接发展到今天已有十三世孙。数百年来,其后裔继续光宗耀祖,卜吉而居,分布广泛,择主而业,政绩广传,任凭迁居何地何方,任凭身居何世何年,长保与邻为亲,以盛为荣,同舟共济,扶正治恶,共促政顺民安,素有胸怀玉宇,缅怀乡亲之美德。遗憾的是,由于未立祠堂,无文记载,后人至今未能核实德宗公之墓立于何地,只待有 志之后裔继续探秘。关于德宗公部分后裔更改字辈的说明:据记载,辉坛后裔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此支失去字辈而改,将原字辈改“天”字为“朝”,改“爵”字为“廷”,改“秉”字为“冠”,改“衡”字为“盖”,改“尤”字为“文”,改“谋”字为“学”......自兰木分支到禄袍及后分到于水、大音、当水、甘平、林额、高弯、那贯、坡仙、巴令、巴辉、那廖、仙里、更新等地的黄氏就沿用此字辈。其字辈是:朝廷冠盖,文学经邦,德业魁世,继述炽昌,宗功辅佑,福厚禄长,英才挺盛,金马玉堂。从禄袍迁居其他地的黄氏仍沿用原字辈。 家族文化 古木参天的原生态村一一长江禄袍 据老族谱记载,禄袍是我黄氏家族先辈黄德宗公在400 多年前从兰木哨迁居长江哨开发的第一个村屯,该村距长江乡政府 600 多米,占地面积 2000 多亩,现居住80多户 360多人,纯属黄氏家族,整个村庄常年像穿着“禄袍”而得名。几百年来,先辈扎根于此繁衍生息,塑造了一个层林尽染,古树参天,清泉涌动,层层梯田的大自然原生态胜地。 2006年秋,从事族谱工作的几位族人前往探访,展示在工作组眼前的禄袍屯是:举目窗外不见村,禽鼓同鸣族满屯。该村房子布局疏散,座落有致,掩隐在-片葱林丛中。 我们欣然巡走,目睹到该屯的树木不但品种繁多,而且树干高大。论树种,有榕树、樟脑树、木棉树、龙眼树、枫树、梨树、桃树、李树、板栗树、柚子树、白果树等三十多种,在楠竹、毛竹、刺竹的相影下郁郁葱葱;论树龄,最古老的当属木棉树,相传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树干高大,树枝繁茂,向四周延伸占地约 800多平方米,若要环抱树干没有四个大人就会很难合拢,特别是在每年花开季节,火红的木棉花绽满枝头,成为村里最美的风景。村边地头大小泉眼十几处,泉水晶莹剔透,冬暖夏凉,喝上一口,清爽甘甜,泉水汇成的小溪穿村而过,长流不息,更让人寻味的要数村里的水库,库水波光粼粼,鸭欢鱼跃,一派生机,是全村 200多亩良田灌溉的源头。浏览中,工作组有位同志触景生情,便吭上几句诗:仰头望上不见天,纵目四周不见边; 禄袍生态就是好,适宜人居好家园。 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在这样极其优异的生态环境熏陶下,这个小小的村屯常年呈现人寿年丰的好景象,迄今,尚健在的 80 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共有4人有位百年寿星,不幸于近年刚刚辞世。 走访结束,大家齐为先世早年选对禄袍这片宝地而自豪!
浏览:0
长兴高氏族谱
仁济大学中央图书馆, 1200-1959 高仪相,高德宗,1959年发行 原始祖高乙那,始祖高福林的子孙录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