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平阳郡

平阳郡

平阳郡,史上记载有两个平阳郡,一个是最早在三国时代由魏国设立的是山西平阳郡,郡级行政区划。

山西平阳郡的治所在秦置的平阳县(故址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以此为中心,平阳郡包括了今天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以东汾河流域的十二个县,大致与临汾市辖区相仿。平阳之名此后被长期使用,除隋朝时曾短暂称临汾外,基本被各代沿用。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临汾郡改名平阳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以平阳郡改置晋州,治所在临汾县(今临汾市西南)。天宝元年(742年)再改为平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晋州。

第二个是古越国,长沙地区之平阳郡,于东晋建武元年(317年)陶侃析桂阳及郴县地,置平阳县、治平阳郡、县属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阳郡、平阳县俱废,并人郴县,治郴州。

明清时期的平阳府,范围超过魏晋的平阳郡,大致包括今天临汾市与运城市两个地级区划。

平阳郡相关文献
柴氏郡平阳郡
柴氏郡平阳郡,平阳郡,三国时代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分河东设立的郡级行政区划,郡治在秦置的平
查看全文
经姓郡望平阳郡
平阳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汉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与平阳县合并,设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其时辖地在今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十县。西晋时期仍为平阳郡,辖十二县。西晋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隰县)迁都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先后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七郡二十县;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因魏刑白马祭祀天地神灵筑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阳故城(刘村);北魏建义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称晋州,移治自马城,与郡县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称平阳,是“邹鲁圣地”,为中国儒学发源地。夏王朝时...
查看全文
欧姓郡望平阳郡
平阳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汉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与平阳县合并,设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其时辖地在今山西霍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十县。西晋时期仍为平阳郡,辖十二县。西晋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隰县)迁都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先后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七郡二十县;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因魏刑白马祭祀天地神灵筑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阳故城(刘村);北魏建义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称晋州,移治白马城,与郡县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称平阳,是“邹鲁圣地”,为中国儒学发源地。夏王朝时...
查看全文
邴氏郡望平阳郡
①三国魏正始八年(247)分河东郡置,治所在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十八里金殿镇)。辖境相当今山西霍州市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北魏移治白马城(今临汾市),辖境缩小。隋开皇初改平河郡,寻废。义宁初改临汾郡为平阳郡,治所在临汾县(今临汾市南一里)。唐武德元年(618)改晋州,四年(621)移治今临汾市。贞观十二年(638)移治今临汾市西南金殿镇。天宝元年(742)复为平阳郡。辖境相当今山西临汾、霍州二市及汾西、洪洞、古县、安泽、浮山等县地。乾元元年(758)仍改为晋州。②东晋置,属湘州。治所在平阳县(今湖南桂阳县)。辖今湖南平阳一县之地。南朝陈废。
查看全文
曲氏郡望平阳郡
①三国魏正始八年(247)分河东郡置,治所在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十八里金殿镇)。辖境相当今山西霍州市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北魏移治白马城(今临汾市),辖境缩小。隋开皇初改平河郡,寻废。义宁初改临汾郡为平阳郡,治所在临汾县(今临汾市南一里)。唐武德元年(618)改晋州,四年(621)移治今临汾市。贞观十二年(638)移治今临汾市西南金殿镇。天宝元年(742)复为平阳郡。辖境相当今山西临汾、霍州二市及汾西、洪洞、古县、安泽、浮山等县地。乾元元年(758)仍改为晋州。②东晋置,属湘州。治所在平阳县(今湖南桂阳县)。辖今湖南平阳一县之地。南朝陈废。
查看全文
平阳郡相关标签
北朝的郡
山西的郡
唐朝的郡
湖南的郡
隋朝的郡
西晋的郡
曹魏的郡
临汾行政区划史
家族谱大览
陈留郡谢氏族谱
陈留郡谢氏支谱 (清)谢鸣谦纂修 堂号郡望:陈留郡 始迁祖:[宋]谢尧仁; 本支祖:[清]谢文洊 清乾隆45年(1780), 木活字本
浏览:0
陈留郡谢氏族谱
陈留郡谢氏支谱 (清)谢鸣谦纂修 堂号郡望:陈留郡 始迁祖:[宋]谢尧仁; 本支祖:[清]谢文洊 清乾隆45年(1780), 木活字本
浏览:0
黄氏郡记堂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75[1986](益盛印刷承印). 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 远祖 : 黄高,字仲衍. 商朝中宗大戊征为车正大夫. 始祖(一世) : (元明之际) 黄久隆. 延祐年间自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移居诏安县,创基二都陈坑老屋. 开台祖(12世) : (清) 黄有拱,字端云. 于乾隆九年只身渡台,开基梧凤庄竹围仔(今彰化县溪湖镇). 派祖(13世) : (清) 黄江水,讳仁常,号郡记,又名仁松. 端云公第四子. 散居地 : 台湾省彰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申氏宗谱(魏郡堂)
此谱为能即时提供网路用户搜寻, 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回馈」反应.
浏览:0
巫氏祖族谱 : 台湾省彰化县溪湖镇东寮里圳头平阳堂(六大房)
此谱为能即时提供网路用户搜寻, 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回馈」反应.
浏览:0
武功郡蘇氏宗譜, 2, 卷2_ 1世隆吉公起世系, 199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6年重修(平邑凤尾山 : 谢玉书梓辑). 4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之卷数仅标于书衣. 目录及版心处皆不标卷数. 始祖 : (明) 苏隆吉,字华圆,谥纯朴,行一. 光祐公之子. 世居福建漳州府龙溪县. 万历间徙温州平阳. 隆吉公生二子(2世) : 苏朝文(居上苏南茶寮) ; 苏朝彬,讳通雅,行二,迪功郎(居下苏玉龙口). 朝彬公下房祖(3世) : (清初) 苏日显,字俊生,行一(长,天房) ; 苏日圣,字秀生,行二(次,地房) ; 苏日祯,字寄生,行三(三,人房). 天房日显公下三子(4世) : 苏应科,字君富,行一(日房,居双排后垟) ; 苏应章,字君政,行二(月房,居柘园) ; 苏应榜,字君富,行一(星房). 地房日圣公下四子(4世) : 苏应元,字君鼎,行一(福房,居将军岭脚) ; 苏应忠,字君信,行二(禄房,居乐清) ; 苏应魁,字君清,行三(寿房) ; 苏应龙,字君祥,行四(喜房). 人房日祯公下二子 : 苏应标,字君求,行一 ; 苏君久(止). 禄房应忠公下分六派(5世) : 苏志龄,字汉珍,行一(长,乐清) ; 苏志禄(止) ; 苏志盛,字汉珠,号正淳(三,钱库,泉州) ; 苏志敏,字汉宝,谥正谊(四,玉龙口) ; 苏志益,字汉珮(五,乐清东洋,玉龙口,上海,台湾,北京) ; 苏志晋,字汉全(六,廖家庵). 南茶寮名辈 : 华朝日君世 廷呈兆孝秉 忠苗秀其永 昌荣昭祖令 德丕振来年长. 南茶寮字行 : 吾宗承许国 素著显文章 瓜瓞绵延远 衡山纪凤翔. 玉龙口名辈 : 隆朝日应志 廷仲兆文炳 忠守德成良 昌荣昭祖令 德丕振来年长. 玉龙口字行 : 吾宗承许国 素著显文章 瓜瓞绵延远 衡山纪凤翔. 新增名辈 : 仁义传世泽 礼智崇武功 育才树珪璧 登科进大同. 新增字行 : 派衍普万里 后昆继先贤 贻谋沐春晖 诗书可立言. 散居地 : 浙江省平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苏氏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