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教皇进行曲

教皇进行曲

教皇进行曲》(意大利语:Inno e Marcia Pontificale)是梵蒂冈城国的国歌和教宗的颂歌,由夏尔·古诺创作于1869年。该曲在1949年被正式确立为梵蒂冈国歌。通常在教宗和他的其中一名代表(如教廷大使)出席庄重场合或重要仪式,以及升起梵蒂冈国旗时演奏。在升旗仪式上,一般只演奏本曲第八小节。

教皇进行曲相关文献
威风堂堂进行曲
标题该进行曲的标题“威风堂堂”来自于莎士比亚的剧作《奥赛罗》第三幕第三场的台词:“……永别了,长嘶的骏马、锐厉的号角、惊魂的鼙鼓、刺耳的横笛、庄严的大旗和一切战阵上的威仪(pomp,andcircumstanceofgloriouswar)!”在《第一号进行曲》的总谱上,埃德加引用了诗歌《荣耀的进军》(TheMarchofGlory)中的一段诗句作为主题句。他想借此表达的意思是,战争场面看似雄壮华美(pomp),但真实的战争环境(circumstance)则是则是枯燥而恐怖的。曲目《D大调第一进行曲》题献《第一号进行曲》创作于1901年,题献辞是“致我的朋友阿尔弗雷德·E·罗德瓦尔德以及利物浦管弦乐团的成员们”。配器2短笛(第二短笛即兴),2长笛,2双簧管,2单簧管(A调),低音单簧管(A调),2巴松管,低音巴松,4圆号(F调),2小号(F调),2短号(A调),3长号,大号,3定音鼓,打击...
查看全文
教皇进行曲
创作《教宗进行曲》由法国作曲家夏尔·古诺于1869年4月11日,为庆祝时任教皇庇护九世的晋铎银禧而创作。该曲的纯乐器演奏版由三部分组成,最初被称为Marchepontificale(法语,"宗座进行曲")。自1869年首次演奏以来,该曲成为了梵蒂冈一首非常知名的进行曲。国歌地位1949年10月16日,教宗庇护十二世正式认可此曲为新的宗座和梵蒂冈颂曲,取代了自1929年梵蒂冈城国建立以来,由奥地利作曲家维克托林·霍尔迈耶(ViktorinHallmayer)创作并一直沿用的《凯旋进行曲》(Marciatrionfale)作为宗座和梵蒂冈颂曲的地位。夏尔·古诺创作的教宗进行曲首次以“国歌”身份进行演奏是在1949年圣诞平安夜,即公元1950年“圣年”前一天。作为对旧国歌的尊重,迈耶厅的凯旋进行曲也在当天进行了最后一次演奏。当时圣彼得大教堂其中一位风琴手,安东尼·阿莱格拉(意大利语:Antoni...
查看全文
拉德茨基进行曲
参考UrbanBacher:DeutscheMarschmusik,Konstanz2013,S.111/112.
查看全文
教皇列表
关于序数的问题关于教皇的序数存在一些问题:斐理斯二世(英语:AntipopeFelixII)(356–357)、博义七世(英语:BonifaceVII)(974、984–985)、若望十六世(997–998)、本笃十世(1058–1059)及亚历山大五世(1409–1410)为对立教皇,由此未列于列表内。虽然计数未将对立教皇斐理斯二世计算在内,多数列表仍旧将此后的两名斐理斯称斐理斯三世和斐理斯四世。此外亦有一对立教皇称斐理斯五世。由于11世纪计数问题的混淆,史上并无称若望二十世的教皇。当选教皇斯德望在祝圣前过世。1960年前的梵蒂冈官方教皇列表将其包括在内,但1961年后他被排除在外。此后称斯德望的教皇由此名似斯德望二世(752–757)和斯德望九世(1057–1058),而非斯德望三世或斯德望十世。西蒙·德·布里翁于1281年当选教皇时定名马丁。此前的玛理诺一世和玛理诺二世被误计为马丁二...
查看全文
教皇宫
参考文献坐标:43°57′03″N4°48′27″E/43.9508°N4.8075°E/43.9508;4.8075
查看全文
教皇进行曲相关标签
国歌
天主教音乐
教宗